八、回报家乡的公益善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人赶大营寻踪》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0321
颗粒名称: 八、回报家乡的公益善举
分类号: I277.3
页数: 2
页码: 72-7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天津商帮在新疆积极倡建商会,参与公益事业。其中,安文忠在杨柳青修建了安氏私立小学,并资助家乡的教育事业。他们还资助水局和捐建施医局等慈善团体,为家乡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 天津商帮 倡建商会 公益事业

内容

远在清代光绪十年即1884年10月,清政府发布“新疆建省上谕”,刘锦棠被任命为首任新疆巡抚之后,新疆军政中心由伊犁惠远移到乌鲁木齐。此时,拥有雄厚的资金积累和较高社会地位的天津商帮,为广泛团结商帮各界,为繁荣经济服务,维护商民利益,守法纳税和倡办公益事业,在新疆各城倡建商会,首建商会的城市是乌鲁木齐、伊犁和奇台,津帮在商会中占有绝对优势,商会中的绅士董事多数是津帮商人,商会会长一职几乎被杨柳青人包揽。商会建立以后,由会长牵头,陆续为家乡捐款倡办了一批公益事业和行善之举。
  首先是兴办教育。在伊犁设文丰泰京货店总店的安文忠曾被长庚将军委任为伊犁银钱局总办,到各省催办协饷,成为一大官商,因为他代办协饷和维护金融秩序有功,光绪三十一年长庚再次任伊犁将军之职时,对安文忠更加器重,并保荐为花翎甘肃同知、候选知府,而安文忠年幼家贫,没受过正规教育,自知胸无点墨,只领虚衔,不敢钻营实任。为此,在成为新疆津帮首富之后,引起了他为家乡兴办教育的热情和责任感,于是捐了一万银元在杨柳青修建了安氏私立小学,1920年建成于药王庙西院。可容学生200人,另捐土地一顷之多,作为校产。首任校长是曾在北疆随进士翰林院编修杜彤任督学的周恒赞,所聘师资如王植三,卢裴章、吴玉章、周桂南等都是资深的进步人士,该校即今天的第二小学。此后,在他带动下,在新疆的杨柳青人又多次捐资支持了家乡的教育事业,采访组在乌鲁木齐采访安文忠的后代安雨滋时,听到了他为育青中学捐资的回忆。
  二是资助水局,水局即民间救火组织。杨柳青自乾隆年间首先建“天安水局”以后,至光绪末年,镇内共建水局18家。当时天津名士华长卿曾有描写水会的《竹枝词》,这样描写了水会救火的场面,“柴堆火起烈风干,水局传锣指顾间,十万男儿齐斗捷,火场同比战场看”,光绪二十年伊犁的旅新贸易同乡会建立后,每年向杨柳青各水局捐纹银一千多两,用于房屋修缮,置办用具。在压水机水柜上刻有“伊犁旅新贸易同乡会捐赠”字样。同时,在镇区北部距河较远,救火取水不便的地带还捐资打了六眼水井。目前,曾兴盛于清末民国期间的水会都已不复存在,部分遗址还依稀可辨。
  商帮的第三项善举是捐建施医局。民国十年即1921年,由安文忠捐建,聘请清代举人刘文蔚为局董,由中医马少三等坐堂,义务为民众治病,施种牛痘疫苗,以预防天花流行,每年捐助600元经费。现在坐落于估衣街的施医局胡同的地段就是当年的施医局旧址。
  商帮的第四项分益善举是资助当地为接受各界捐赠而建的辅善社、普济会、恤嫠会等慈善团体。清末民初,来自新疆的捐赠日渐增多,每当水旱成害和兵祸造成灾害时,都有迪化商会、伊犁同乡会的巨额捐款汇来,用于赈灾救济、开设暖棚粥厂或施舍棺木等,遇有大灾时捐款更多,恤嫠会专门赈济寡妇。例如八国联军入侵时,安文忠、周忸德、郑永清与白沟河商户杜春第共捐钱5万串,用以救济杨柳青的伤病饥民。

知识出处

杨柳青人赶大营寻踪

《杨柳青人赶大营寻踪》

出版者:新蕾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作者追随祖先赶大营的路线,考察了丝绸之路、乌鲁木齐、伊犁之路等地的历史和文化,以及赶大营的后人和历史成就等内容。其中包括红山、大十字、惠远城等地的故事,以及长桥饮马、冤骨同归碑等历史遗迹。文章还介绍了杨柳青人的杰出作品朝阳阁和边城蔬菜种植业的先驱等,以及赶大营的公益善举。

阅读

相关人物

刘锦棠
相关人物
安文忠
相关人物
杜彤
相关人物
周恒赞
相关人物
王植三
相关人物
卢裴章
相关人物
吴玉章
相关人物
周桂南
相关人物
刘文蔚
相关人物
马少三
相关人物
周忸德
相关人物
郑永清
相关人物
杜春第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