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眷车的故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人赶大营寻踪》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0309
颗粒名称: 家眷车的故事
分类号: I277.3
页数: 2
页码: 47-48
摘要: 本文讲述了一种木轮铁瓦大车,在清朝光绪十年后运送家眷到新疆的情况。这种车已经难以见到,只能日行三十多公里,需要半年才能到达目的地乌鲁木齐市。文中描述了家眷们的艰辛和困难,以及长途运输的困难和危险。
关键词: 木轮铁瓦 大车 故事

内容

有一种木轮铁瓦大车,就是清朝光绪十年以后,运送赶大营的眷属去新疆时乘坐的家眷车,这种车现在已经难以见到了。这种大车载重只有千斤,车顶上架设苇席以遮阳避雨,日行三十多公里,每次运行都要穿过冀、豫、陕、甘等省,途经153站,行程4100公里,为期半年方能到达迪化,即乌鲁木齐市。其中经受的艰辛,对享受着快捷、舒适、安全交通工具的现代人来说,能想象得到吗?但是这一切确实是真实的历史。
  光绪十年以后,迪化为新疆省会,市面逐渐繁荣,早来的天津商帮一般都经营得不错,生活富裕了,已经站住脚,而那个时代交通不便,往家乡寄钱也不方便,家中的父母妻子也因劳力远在天边,都希望两地生活的家人团聚在一起,相互照顾。还有一些从20岁就来新疆,或是新婚不久就离别家乡,日月如梭转眼已是而立之年,有人说:“来新疆的男人,是无罪充作有罪军;在家的女人们,是有福守的无福寡”。可是,男人既不能放下事业回家,家乡的女人想来一趟新疆更谈何容易,万里荒漠,路途险阻,当年男人去一趟尚需大半年时间,一个家庭妇女在那个封建社会,平时都很少上街抛头露面,这么遥远的路程一般妇女连想都不敢想。但是终于想出了办法,在杨柳青有几家养车户,因家乡旱涝歉收,便想拉些长短途运输增加收入,于是“客运车”便应运而生。
  杨柳青九街的范印平之父范玉春老人,在清末民初之际,曾以赶家眷车为业,多次往返新疆,过去是小有名气的车把式,现已老迈年高,无法讲述过去的经历了。
  范印平讲述了老人们介绍过的情况。当年家眷车主预订满了乘客后,约定于农历二月二晨在玉皇庙前集中,那天去新疆的旅客、送行的亲友,聚集庙前,烧香放炮祈祷神灵保佑,车行万里路人马保平安。车启动后,当天只到十几里外的良王庄便不走了,以让远行人适应离乡后的眷恋之情。半年后车到新疆,车主要把乘客一一送到其亲人家中,捎些回赠的土特产及信件,赶车人还要买上几匹便宜的牲口,回津贩卖赚些钱,诸事办妥后,再踏上返乡之路,待回到家时,已近年终了。
  赶大营的途中因路途险阻,沿途打尖住店,更换车辆,都需有人照应,需要有一位熟悉路径和体格健壮的人护送。杨柳青最早的护送人是高万荣,后来又有一名叫乔老姑的女人,她身强体壮,性格豪爽,深得乘客信赖。
  家眷车经营了三四十年,民国以后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进步,操此业的养车户,逐步停业,但留给后人的是一段充满艰辛往事的回忆。

知识出处

杨柳青人赶大营寻踪

《杨柳青人赶大营寻踪》

出版者:新蕾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作者追随祖先赶大营的路线,考察了丝绸之路、乌鲁木齐、伊犁之路等地的历史和文化,以及赶大营的后人和历史成就等内容。其中包括红山、大十字、惠远城等地的故事,以及长桥饮马、冤骨同归碑等历史遗迹。文章还介绍了杨柳青人的杰出作品朝阳阁和边城蔬菜种植业的先驱等,以及赶大营的公益善举。

阅读

相关人物

范印平
相关人物
高万荣
相关人物
乔老姑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