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觅迹乌鲁木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人赶大营寻踪》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0297
颗粒名称: 三、觅迹乌鲁木齐
分类号: I277.3
页数: 8
页码: 27-3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杨柳青人赶大营寻踪的觅迹乌鲁木齐,包括红山与“一炮成功”大炮台、大十字——乌鲁木齐的小杨柳青、寻访津帮八大家遗址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寻觅 踪迹 乌鲁木齐

内容

红山与“一炮成功”大炮台
  乌鲁木齐市城区正北的红山之顶,它海拔高度为934.4米,建老城时有意识地将红山包在其中。山上有13级古塔,与城南妖魔山的姐妹塔,南北相望,构成了边城的一大景观,是老城的主要标志。站在这里举目眺望,整个乌鲁木齐尽在眼底。
  与红山遥遥相对的妖魔山,又叫福寿山,主峰海拔1397.6米,是边城的一大天然屏障。该山又是气象山,察看山顶风云,可预料城区气象,民间流传着“妖魔山戴帽,必有雨到;妖魔山不戴帽,太阳当头照”的说法,这两座山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左宗棠率清兵平叛时,这里发生过重要战役。
  从红山的东翼延伸到六道湾山梁,地势居高临下,历史上每逢战乱,皆是交战双方刀光剑影,拼杀争夺的战场,光绪二年即1876年7月20日,打响收复乌鲁木齐的最后一战。我们在对遗址的采访中,特意请到了刘荫楠先生,他回忆道:“当天大批湘军的先头部队抢占了这六道湾山梁,占据有利地形,居高临下架起大炮,瞄准关键目标只轰了一炮,便迫使在俄英帝国主义支持下的阿古柏、白彦虎叛军逃出乌鲁木齐。当天中午乌鲁木齐各族人民‘携酮酪、献牛羊’欢迎清军进驻乌鲁木齐。”后来,为纪念清军收复该市的胜利,便在六道湾山梁上建起这座碉堡式古建筑,底部直径12米,高9米,就是威震边城,闻名遐迩的重要古迹“一炮成功”大炮台。
  这座建筑经过几百年的风雨侵蚀,已经倒塌了,在它的故址周围已经修起了许多新型建筑,但它所标志的民族团结和各族人民抵抗外敌侵略,保卫祖国领土,维护国家统一的英雄事迹却是一座千古不朽的纪念碑,永远是乌鲁木齐各族人民的自豪和骄傲。
  光绪三年即1877年,清军乘胜前进,连克吐鲁番,达板城、阿克苏和库尔勒。而被群众深恶痛绝的阿古柏所到之处横征暴敛,杀害无辜善良人民达四万之众,他修建王宫,把几百名民女征入宫中充当姬妾,八岁以上的女孩全被奸污,致死者十之七八。此时这个魔鬼、野兽见大势已去,服毒自杀,也有被部下内讧所杀之说。11月又攻克喀什、和田等南疆西部四城。至此,除伊犁仍被沙俄侵占外,新疆已全部平定。硝烟散去了,天山南北成为杨柳青人经商创业的好地方,部分商贩滞留在此地,多数集中在人口密集、交通方便的乌鲁木齐至奇台一线。随军商贩的经营方式,逐渐演变为入城择地定点经营,结束了冒着战火,出没于战场边缘的经营阶段。
  后记:“一炮成功”大炮台作为反侵略战争胜利的光辉历史见证,在城市改造中拆除了。2003年,笔者再次来乌鲁木齐时,见到“一炮成功”大炮台已在原址附近的高地上重建,并建立了纪念碑,便于后人参观重温历史(见照片)。
  大十字——乌鲁木齐的小杨柳青
  乌鲁木齐原叫迪化,1954年改为现在的名称,它在准噶尔牧民语意中是“优美的牧场”。乌鲁木齐地处亚洲的中心,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主要城邑。而今,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也是新疆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实例。
  乌鲁木齐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都具有开放性的传统,在保持自己独特的地域、历史的同时,始终把襟怀投向整个中华民族,吸取对自己发展有益的营养。乌鲁木齐老城始建于清代乾隆三十一年,即1766年,当时城里基本上是正方形的城池,纵观整个城市,她东南西环山,紧靠乌鲁木齐河,依山傍水,难怪民间传说城里大十字一带的商业中心是“金盆养鱼”的宝地。
  光绪三年,清军攻入迪化,赶大营的杨柳青商人因为助军有功,得到军方照顾,左宗棠下令:首入城者可任其划地开设店铺。当即有杨柳青的杨润堂兄弟、“螃蟹郑”、石匠周乾义等人,看中了这块宝地开起了京货店,随后,有不少杨柳青人陆续前来。到光绪二十年即1894年前后,在这大十字周围,几乎全部是津帮商户,酒肆茶寮,鳞次栉比,其繁华之状,尤似京华,,那时人们把杨柳青人集居的这一带地方,称为“杨柳青”,迪化城也曾有“天津小杨柳青”之称。当时以大十字为中心的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各行各业的大小商店90%是天津杨柳青人经营的,商品都以津京杂货为主。每当夜幕降临后,食品店都开夜市,津门各种风味小吃的流动商贩,纷纷聚在这里赶夜市,还有不少干果鲜货摊,一家挨一家。人们一到十字街,深感吃的、用的多是津味,因而形成津帮商业网,逢年过节,时令商品大量上市时,这里更是热闹非凡,这种盛况至今仍传闻于当地群众交谈之中。在这里我们采访刘荫楠先生,他在讲述了当年的盛况之后,以其高昂豪迈的声音说道:“没有赶大营的杨柳青人,哪会有乌鲁木齐今天的繁荣!……”
  那时,杨柳青人比较集中的住宅区也在十字街周围,如汉城的八条里巷,即现在的天山区文化路附近,藩台路即现在的明德路,三角地、民主路等地段,基本上住的是天津人。他们的生活习惯保持了家乡的老传统,铺面装修和商品陈列,全是天津式样,住宅是四合院,庭院古朴、静谧。随着城市的改造,当年的数百座四合院如今已荡然无存,在旧日址上已盖起了栋栋楼房。
  生活在新疆的天津杨柳青人,如今已传有六七代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安家落户,他们的祖先,最早是清光绪二年,左宗棠奉命收复新疆时,随军进疆的,这批杨柳青商贩肩挑针织品、日用小百货、文具纸张、北京丸散膏丹等,随军队赶大营做生意。这批杨柳青人徒步随军西进,出生入死,历尽艰辛,不仅为进疆官兵提供了生活用品,而且为促进内地与边疆的商业往来,文化交流,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寻访津帮八大家遗址
  在采访中,每当遇到老乌鲁木齐人,一提到老八大家都会热情地告诉你那是天津帮很有名气的八家老字号。这些老商号曾在一个时期是边城商贸的象征和灵魂,并有着广泛的代表性。
  杨柳青人赶大营,推动了新疆商业开埠。当时,每年都有数千头骆驼来往在古丝绸之路上,驮运的商货,绝大部分都是乌鲁木齐天津杨柳青商人的来货。他们把内地的各类商品购进新疆、又把新疆的土特产像羊毛、肠衣、药材、棉花等运回天津或从塔城出口,与外商进行贸易。津帮老八大家,都开业于清朝光绪年间,辛亥革命前后是他们经营的黄金时代。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出关收复新疆时,他们随军来到乌鲁木齐后,就在城中心这大十字一带摆摊设点出售剩余商品,一时这里便变成了一个贸易市场,因为支援清军有功,也得到了官方的肯定,因此生意越做越红火。随着城市的发展,他们纷纷在以大十字为中心的东西南北四大街上,修建铺面,做起正规的生意。生意做大了又吸引了不少天津的富商们,纷纷向乌鲁木齐发货和投资建商店,渐渐地天津帮的大小商店遍及了城中心四大街。与此同时,从光绪二年开始,每年都有数百名杨柳青人,30人一伙或20人一帮,步行挑小担到新疆谋生或投亲靠友,称为上大营,因此以津帮“老八大家”为代表的天津杨柳青商人开办的商业逐渐形成庞大网络。
  津帮老八大家的资金雄厚,规模大。并在天津、北京、上海等地设有采购站。在新疆境内,天山南北,像伊犁、塔城、奇台、莎车、喀什等地都设有分店。
  在介绍了老八大家从起步到形成庞大规模的过程之后,他们后来的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新疆解放前,由于政局多变,动乱不止,经济萧条,老八大家有的歇业,有的将资金抽回内地,唯有同盛和百货店和复泉涌酱园的经营时间最长,一直到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在寻踪采访中我们请来83岁的梁宜民老人做向导,他也是赶大营人的后代,少年时,曾在这里的一家商号学徒,提起老八大家时,他记忆犹新,陪同着采访组沿着四大街指认老八大家的旧址……
  ——同盛和杂货店。坐落在南大街上,现在的人民商场这一地点。光绪十一年建店,由周乾义创办,经营津沪百货、京广杂货、俄英洋货、绸缎布匹等,以批发为主,兼营吐鲁番葡萄园等,分支机构遍布新疆各大城,北京、上海、广州和香港亦设有货庄。
  ——复泉涌酱园。坐落于南大街上今天的大十字食品店,光绪十二年由杨润棠创建。经营自制酱菜、京式糕点、洋广杂货和山珍海味。
  ——永裕德杂货店。光绪十三年由郑子澄创建,坐落东大街上现在的天山商场场址。
  ——德恒昌绸缎庄。光绪十三年建店,李汉臣为第一任经理。旧址也在东大街上。
  老八大家还有公聚成、忠利祥、新聚永和聚兴永四家杂货店,都分布在这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之上。
  津帮老八大家,分别在1885年至1887年创办,兴盛期达二十余年。1910年9月,乌鲁木齐历史发生了王高升纵火案,火烧了八大家,津帮商户损失惨重。在当年火烧八大家的地方,我们采访了新疆大学的石丽莹和李林生教授,经他们介绍后了解到,事件平息后,许多商号遭受了沉重打击损失惨重,因而增强了风险意识,纷纷抽回资金分化改组,呈现由大化小分散经营的局面。后来又很快形成了津帮新八大家。他们继承老八大家的光荣传统,在辛亥革命期间有的掩护过革命党人,有的热心支持地方公益事业。抗日战争时期,踊跃捐款,支援抗战。新疆和平解放后,积极慰问起义部队,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维护社会安定,特别是在抗美援朝运动中,更是慷慨捐献飞机大炮,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忱,八大家的同盛和、复泉涌的后期经理在社会主义改造中积极拥护党的领导,执行党的政策,曾被选为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委员和政协委员。现在他们虽已相继逝世了,可是他们和绝大多数的杨柳青人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行动,在边城的商业史中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知识出处

杨柳青人赶大营寻踪

《杨柳青人赶大营寻踪》

出版者:新蕾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作者追随祖先赶大营的路线,考察了丝绸之路、乌鲁木齐、伊犁之路等地的历史和文化,以及赶大营的后人和历史成就等内容。其中包括红山、大十字、惠远城等地的故事,以及长桥饮马、冤骨同归碑等历史遗迹。文章还介绍了杨柳青人的杰出作品朝阳阁和边城蔬菜种植业的先驱等,以及赶大营的公益善举。

阅读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