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曾在天津搜素材写成《西游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民间传说故事》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0189
颗粒名称: 吴承恩曾在天津搜素材写成《西游记》
分类号: I277.3
页数: 3
页码: 74-7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有关吴承恩在天津游览的情况以及他创作《西游记》时的受影响情况的描述。他在天津游览时受到天津杨柳青的景色和盘山景观的影响,对于东海、东土地方的描写都有天津的影子。吴承恩在天津感受到了异乡情调的风物,并以此为灵感创作了《西游记》。另外,关于孙悟空原型的问题,目前还没有确切的定论。
关键词: 杨柳青 民间故事

内容

村旗夸酒莲花白,津鼓开帆杨柳青。
  壮岁惊心频客路,故乡回首几长亭。
  春深水暖嘉鱼味,海近风多健鹤翎。
  谁向高楼横玉笛,落梅愁觉醉中听。
  是谁这么青睐天津的杨柳青,把杨柳青比喻成自己的江南几多长亭的鱼米之乡?他不是别人,正是著名神话小说《西游记》的作者、江苏淮安名士吴承恩。原来,据史书记载,吴承恩在编写《西游记》前后,曾多次到东海老龙王管辖地天津渤海之滨游览考查过。如果翻开《西游记》细读,你会发现,其凡有东海、东土地方的描写,都有天津的影子。
  当时,在江苏浙江抗击日本倭寇的戚继光,剿灭倭寇后,奉调到天津。彼时,屡试官场不第的吴承恩宦海之梦已灭,追随戚继光的踪迹也到了天津,并游历了天津蓟县盘山。盘山的风景迷住了他,对他创作产生了至深的影响,尤其在他看到盘山一处处自然界景观后,孙悟空随唐僧取经前的章回便构思而成,后来书中许多景地的描写,在天津都可以找到。不信,请看盘山山焦山尧峰的风景。
  山焦山尧峰在挂月峰之东。峭壁如削,鬼斧神工,松荫翳天,深邃若藏,为盘山之奇绝处。峰巅烟云舒卷中,一石突出,方广数丈,四无依傍,如悬于空,名悬空石;石下两壁峭险异常,如斧凿开,上刻“天门开”三个大字。字径五尺有奇,旁署北海刘应节。开处有险径,石齿仅可容趾,下有白猿洞名胜。西面峭壁千仞,有险径“八步险”。山焦山尧峰之东依山面涧,有上方寺。石题“云根”。
  寺东南隅,相传宝积禅师隐居处。近寺道旁大石叠积,巨石刻“大方广”。盘山石景,莫过于此。悬空石以上,有悬石亭(明将总兵戚继光建,现仅存遗址)。
  当然,承恩并没有亲自到过西天(天竺国),他对唐僧西去的路途的描写,基本上取材两处。一处是宋朝的一部描写唐僧取经的《宋高僧传》史书;另一处,则是从天津地方风景人物取材后,加以渲染。
  承恩从《宋高僧传》卷三《唐上都章敬本悟空传》中看到,“释悟空,京兆云阳人,姓车氏,后魏拓跋之远裔”。因文中还有悟空随行出使西域的陀罗国,而且回来后,从三藏落发受戒,之后,悟空从北路行至睹货罗国、龟兹等地途遇圣异,以佛经回京师等主要情节。他便依据这些记载加以附会。加上生在明中期的吴承恩对悟空系“京兆云阳人”有所领悟,便认为天津地界之人,所以这是他来天津的又一原因。
  他对书中的异乡情调的取材,是受天津风物影响的。经过是这样,1550年2月,年近50的吴承恩,在科考中屡试不第,便想毛遂自荐到北京吏部,谋个一官半职,他由江苏淮安家乡动身,乘坐装运江南土特产的杂货船,沿运河北上。三月底,船停杨柳青码头。
  这天天气晴朗,吴承恩上岸游览。向西看,不远的天津莲花淀,水波不兴,荷荻初绽,附近长堤绿草如茵,颇有江南水乡景色。漫步入镇,大街上茶肆酒楼,人来人往。他买了酒,又买了些酥鱼小菜,回到船上自斟自饮。
  夜半,他刚刚上床,又听见岸上传来笛声,伴着孩子们娓娓歌唱:“一朵老莲花呀,一朵梅花、伊儿咳呀,咳咳老莲花,转过一个梅花落呀咳……”他披衣下床,踱出船舱,只见一群儿童,秉灯歌舞。原来正是四月初大寺庙会,排演小莲花落节目。回到舱里,吴承恩提笔写了本文开篇的那首诗。之后不久,他进京又碰了壁,落魄返回故里,心灰意懒,忽然羡慕起云游僧人来了,遂又附会此次见闻,脱稿了《西游记》。
  至于孙悟空有无其人,抑或原型为谁,至今尚无定论。鲁迅认为孙悟空这一形象取自唐传奇《古岳渎经》中淮河水怪无支祁;胡适认为出自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努曼;还有人认为孙悟空是个“混血猴”。不管孙悟空原型最后如何定论,吴承恩曾在天津搜集材料,写成了《西游记》,应该说是可信的。

知识出处

杨柳青民间传说故事

《杨柳青民间传说故事》

出版者:新蕾出版社

本文收录了杨柳青镇的传说故事,其中包括了画扇面、神驴叫、“鼓”蛔蛔、傻全画火炉、杨柳青年画、乾隆看画、王三买画、“莲年有鱼”、晴雨伞、杨柳青点染丹青、重修文昌阁的故事、文昌阁、普亮宝塔、白滩寺的传说、皇姑坟的传说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刘鉴
责任者
唐焦玮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