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杨柳青的第三位翰林在新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历史故事三题》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0137
颗粒名称: 十四、杨柳青的第三位翰林在新疆
分类号: K827
页数: 4
页码: 50-53
摘要: 本文记述了郑联鹏是杨柳青的骄傲,曾先后出使新疆和阿富汗。在焉耆县长期间,为民族团结做出贡献,与蒙王结拜,被赠俄式玻璃车、骏马和藏骜。
关键词: 杨柳青镇 翰林 郑联鹏

内容

众所周知,古镇杨柳青曾出现过两位翰林,一位是刘学谦,光绪十二年(1886)考中丙戌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此后放外官。另一位是杜彤,光绪十八年考中壬辰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任新疆提学使。
  此次新疆之行寻访赶大营后裔,惊喜地发现了第三名杨柳青翰林郑联鹏。
  郑联鹏的祖上是杨柳青赫赫有名的螃蟹郑。螃蟹郑名叫郑可均,因捉螃蟹有妙招,不仅捉得多而且做得好吃卖的又便宜,被人送个“螃蟹郑”的绰号。郑家赶大营的第一代是螃蟹郑的儿子郑永乾。郑永乾属于早期进疆的大营客,最初在乌鲁木齐大十字摆摊卖货,后与安文忠等人在大十字路口处盖房成为坐商。郑永乾的买卖字号叫“永裕德”,因经营有方,发展很快,资本逐渐雄厚。数年后评选“津帮八大家”时,郑家的“永裕德”位列第一。约至清末民初,“永裕德”字号易主,因故到了杨绍周手里,郑家后代也从此多由商界转型至官场或文化界。
  郑永乾之子郑联鹏堪称转型骄子。
  郑联鹏于1881年出生在杨柳青,稍长便入文昌阁下的崇文书院读书。崇文书院的高才生杜彤于光绪十一年(1885)考中举人后,在书院一边深造一边当副讲,这样,郑联鹏得以成为杜彤的学生。7年后(1892),杜彤考中进十入了北京翰林院。又过7年(1899),郑联鹏考中举人,那年他18岁。
  郑联鹏中举后很受袁世凯赏识,保举他去日本留学。当年正闹义和拳,剪了辫子穿上立领制服要东渡日本去留学的郑联鹏险些被义和拳当二毛子杀了。
  郑联鹏在日本留学6年,回国后又带上假辫子进京参加殿试。那是1905年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次科举考试,清末朝廷重臣张之洞任主考官,考试题目出的相当有水平,至今受人赞誉。郑联鹏在那次非常有历史意义的考试中表现不俗,终于考中了进士,被授翰林院庶吉士,之后又为内阁中书,授亮蓝顶花翎正四品官衔。
  今年80岁的郑策是郑联鹏的孙子,他不仅常听爷爷讲这些往事,还亲眼看见过爷爷藏在皮箱内的官服袍套靴帽,亮蓝顶子花翎。郑策还看见友马寅初的合影照。
  后来,郑联鹏因父母家人都在新疆之故,也是因为自己的老师杜彤也任了新疆提学使之故,便主动提出到新疆去做事,这样,郑联鹏到了新疆任职。
  进入民国后,郑联鹏曾任过新疆焉耆县和昌吉县县长,并被新疆督军杨增新委任为外交官出使过阿富汗。
  在任焉耆县长期间,郑联鹏为民族之间的团结做出过很大贡献。焉耆县蒙古族人口多,经常与汉人发生摩擦,闹得关系挺紧张,曾经一度蒙古人不敢进城,汉人不敢进山。郑联鹏上任县长后,感觉首先要解决的是民族和解问题,民族之间的团结不搞好,其他什么事情都不好做。于是,他带领马队,驮上珍贵礼品,带着通事(懂蒙语的翻译),亲自进山去拜访蒙王。很多人都为他担心,猜测此一去凶多吉少,但他执意要去。果然,山里的蒙族人剑拔弩张,对他并不客气。郑联鹏胸有成竹,大义凌然,以友好的姿态与蒙王勾通交流。在谈话中,郑联鹏不慎带出日语,没想到蒙王也会日语,彼此竟因都懂日语而拉近了关系,并很快融洽起来。他们用日语交流,通事也不用了,越说越亲切,最后竟成为好朋友。蒙王名叫满楚克扎布,执意要与郑联鹏结拜兄弟,两人喝了血酒。临别时,蒙王赠郑联鹏一辆俄式玻璃车、十匹骏马和一只大番狗(藏骜),并真诚地冲天起誓,愿与汉人永远和睦相处,今后汉人再进山,少了一根汗毛就找他蒙王算帐。郑联鹏也立下誓言,要好好劝导汉人,不光要视蒙族人为亲兄弟,也要与其他民族同胞搞好关系。
  1954年,杨柳青的第三位翰林郑联鹏在乌鲁木齐病故,享年73岁。
  郑联鹏在新疆还任过财政监察委员会委员和禁毒委员会委员,为新疆的发展做出过很大贡献。
  郑联鹏是天津的骄傲,更是杨柳青的骄傲!

知识出处

杨柳青历史故事三题

《杨柳青历史故事三题》

出版者:新蕾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有关《平津战役杨柳青轶事》、《大营客魂梦他乡》、《白玉霜在杨柳青》的文史资料及具体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郑联鹏
相关人物
刘学谦
相关人物
杜彤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