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楫与《驳粮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古代诗词选读》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0085
颗粒名称: 汪楫与《驳粮船》
分类号: I207.227
页数: 4
页码: 212-213
摘要: 这首诗描绘了驳粮船劳工的艰辛生活,并对当时社会状况进行了批判。
关键词: 古诗 背景知识 汪楫

内容

驳粮船,
  船去人空厨无烟,
  长帆八尺高桅悬,
  铁锚齿齿斤逾千,
  长篙巨缆无弗全。
  云胡中道相弃捐?
  指船问人人不语;
  一老低致词:
  漕船噬人猛于虎!
  驳粮船,
  驳粮常傍漕船边,
  漕船为人汝亦然,
  汝船宁不值一钱?
  弃同敝屣意何决,
  岂有棘刺相掌缠;
  甘心流离向中路,
  被驱何异雀与鹘?
  吁嗟此去谁汝怜。
  注释:
  驳粮船:清康熙初,因南运河北段水源不足,漕船重载不能直到北京,清政府令京东武清等六县,各造驳粮船百艘,每县拔公田十顷为保养费。武清船工因隶属关系多为杨柳青人,俗称运河小粮船。常被派调随大漕船运粮,装载遥遥无期,船工困饿,往往弃船逃走,在外流浪不敢还乡。
  此诗反映了当时船工劳役的悲惨景象。
  户部给事中赵之符(天津人)曾提出驳粮船病国病民八条款,上书康熙帝进谏。
  云胡:“云”是发语词。胡:何也。“云胡”就是说还有什麽呢?(文言文的发语词是指用在句首的语气助词,表示要发议论,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其多由指示代词虚化而来,没有实际意义,翻译时可以省去。如“夫”“维”“且”“盖”等均是发语词。“夫”字作为句首语气词是从指示代词“夫”虚化而来的。它经常放在句首表示要发议论,起引出下文的作用。古代称之为“发语词”,现代有的语法书称之为“提顿语气词”。例如:夫将者,国之辅也。(《孙子·谋攻》)夫寒之於衣,不待轻暖;饿之於食,不待甘旨。(晁错《论贵粟疏》)
  中道:佛教教义。佛教认为最高的真理。所说道理,不堕极端,脱离二边,即为中道。《大形容词积经》卷一百一十二:“常是一边,无常是一边,常无常是中,无色无形,无明无知,是名中道诸法实观;我是一边,无我是一边,我无我是中,无色无形,无明无知,是名中道诸法实观。”同经卷五:“若说有边则无有中,若说有中则无有边,所言中者,非有非无。”《大智度论》卷四十三:“常是一边,断是一边,离是两边行中道。”又“诸法有是一边,诸法无是一边,离是两边行中道”。大小乘对中道解释不尽相同。
  1.小乘佛教一般以八正道为中道。《中阿含经》卷五十六:“有二边行,诸为道者,所不当学,……舍此二边,有取中
  道,成眼成智,成就于定而得自在,趣智趣觉趣于涅盘,谓八正道。”
  2.天台宗以实相为中道,把中道作为三谛之一,即空谛、假谛、中道第一义谛。
  3.法相宗以唯识为中道,主张无有外境故非有,有内识在故非空,非空非有是中道。即是唯识义。《成唯识论》卷七:“故说一切法,非空非不空,有无及有故,亦即是中道。”
  4.三论宗以“八不”为中道。《中论疏》卷二:“中道佛性,不生不灭,不常不断,即是八不。”中道又是一真不二之谓,含义亦与真如、法性、法身、法界、佛性、实相等相同。
  此或指中途。
  漕船:用于漕运的船只。《新唐书·张万福传》:“万福因驰至涡口,驻马于岸,悉发漕船相衘进,贼兵倚岸熟视不敢动。”清·方苞《送左未生南归序》:“未生自燕南附漕船东下,至淮阴,始知《南山集》祸作。”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北宋建都东京,依靠东南漕运,漕船是不可缺少的运输工具。”
  弃同敝屣:像扔掉破烂的鞋子那样把它扔掉,比喻毫不可惜地抛弃掉。《孟子·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金庸《天龙八部》回目《水龙吟》:“敝屣荣华,浮云生死,此身何惧”
  中路:半路。《楚辞·九辩》:“然中路而迷惑兮,自压按而学诵。”三国·魏阮籍《咏怀》诗之十:“黄鹄游四海,中路将安归。”明·高启《张节妇词》:“谁言妾有夫,中路弃妾身先殂。”
  鹘:鸟名。一种小鸠。似山鹊而小,短尾,青黑色,多声。古书上说的一种鸟。
  吁嗟:
  1.叹词。表示忧伤或有所感。《楚辞·卜居》:“吁嗟嘿嘿兮,谁知吾之廉贞。”《文选·谢朓〈和王著作八公山诗〉》:“平
  生仰令图,吁嗟命不淑。”李善注引薛君《韩诗章句》:“吁嗟,叹辞也。”陈毅《感事书怀》诗:“吁嗟我与汝,沧海之一粟。”
  2.叹词。表示赞美。明·黄溥《闲中今古录》:“至今儿孙主沙漠,吁嗟赵氏何其隆!”清·黄遵宪《纪事》诗:“吁嗟华盛顿,及今百年矣。”
  3.哀叹;叹息。《孔子家语·执辔》:“民恶其残虐,莫不吁嗟。”汉·王符《潜夫论·救边》:“一人吁嗟,王道为亏。”唐·寒山《诗》之二〇四:“世人何事可吁嗟,苦乐交煎勿底涯。”《剪灯新话·秋香亭记》:“女吁嗟抑塞,不能致辞。”《红楼梦》第三五回:“那鹦哥便长叹一声,竟大似黛玉素日吁嗟音韵。”
  作者简介:
  汪楫,清(1626~1689)字次舟(一作舟次),号悔斋,安徽休宁人,寄籍江苏江都。生于明熹宗天启六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八年,年六十四岁。(清史列传作年六十七岁,卒年同。此从三续疑年录据曝书亭集、改堂文钞)性伉直,意气伟然。力学不倦,日索奇文秘籍读之。岁贡生,署赣榆训导。康熙十八年,(1679)荐应“博学鸿儒”,试列一等。授翰林院检讨,纂修明史。充册封琉球正使,不受馈赠,国人建却金亭志之。出知河南府,治绩称最。历迁福建布政使,召至京,途得疾,卒。楫工诗,与孙枝蔚吴嘉纪齐名,所作以古为宗,以清冷峭蒨为致。著有《悔斋正续集》及《观海集》、《琉球奉使录》、《中州沿革志》。《清史列传》亦能曲,尝作《补天石传奇》,有《曲录》行于世。

知识出处

杨柳青古代诗词选读

《杨柳青古代诗词选读》

出版者:新蕾出版社

本文收录了多位诗人的作品,涵盖了杨柳青等地的景观与情感。这些作品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对杨柳青及相关地区的思念、赞美和描绘。

阅读

相关人物

汪楫
相关人物
赵之符
相关人物
范文澜
相关人物
蔡美彪
相关人物
李善
相关人物
陈毅
相关人物
黄溥
相关人物
寒山
相关人物
黛玉
相关人物
孙枝蔚
相关人物
吴嘉纪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驳粮船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