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慎行与《杨柳青道中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古代诗词选读》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0075
颗粒名称: 于慎行与《杨柳青道中诗》
分类号: I207.227
页数: 8
页码: 159-164
摘要: 这段文字选自明代著作《长安客话》,描述了长安(即北京)的景色和风物。
关键词: 于慎行 古诗 背景知识

内容

鸣榔凌海月,
  捩舵泊江烟。
  杨柳青垂驿,
  蘼芜绿到船。
  笛声邀落月,
  席影挂长天。
  望望沧州路,
  从兹遂渺然。
  选自明蒋一葵著《长安客话》
  注释:
  《津门风物吟咏选》载“鸣榔凌海月”句为:“鸣榔凌海目”。
  《津门风物吟咏选》载“捩舵泊江烟”句为:“捩舵破江烟”。
  《津门风物吟咏选》载“从兹遂渺然”句为:“从此遂渺然”。
  鸣榔:船民敲击船帮,发出声响。榔,敲击船帮。
  凌:升,高出。
  捩舵:亦作“捩柁”、“捩柂”。拨转船舵。指行船。唐·杜甫《清明》诗:“金镫下山红日晚,牙樯捩舵青楼远。”宋·王安石《送董伯懿归吉州》诗:“江湖北风帆,捩柂即千里。”宋·陆游《访青神尉廨借景亭盖山谷先生旧游也》诗:“三叹下城去,捩舵春江津。”宋·严仁《鹧鸪天》词:“一曲危弦断客肠,津桥捩柁转牙樯。”
  泊:停船靠岸。
  江烟:指江上的云气、烟霭。唐徐彦伯《采莲曲》:“妾家越水边,摇艇入江烟。”唐姚合《过杜氏江亭》诗:“野色吞山尽,江烟衬水流。”清汪琬《送再从侄处默》诗:“雁逐江烟下,潮冲楚树流。”
  蘼芜:
  1.芎藭的苗,叶有香。一种香草。
  2.蘼芜这种植物,又名蕲苣,薇芜,江蓠,据辞书解释,苗似芎藭,叶似当归,香气似白芷,是一种香草。妇女去山上采撷蘼芜的鲜叶,回来以后,于阴凉处风干,叶子风乾可以做香料,亦可以作为香囊的填充物。古人相信靡芜可使妇人多子。
  3.绿丝藻类。
  陶弘景:“蘼芜今出历阳,处处亦有,人家多种之。叶似蛇床而香,方药用甚稀。”
  《唐本草》:“蘼芜有二种,一种叶似芹叶,一种如蛇床,香气相似,用亦不殊尔。”
  《纲目》:“蘼芜一作麋芜。其茎叶蘼弱而繁芜。故以名之。当归名蕲,白芷名篱,其叶似当归,其香似白芷,故有‘蕲’、‘江篱’之名。王逸云:‘蓠草生江中’,故曰江篱是也,”“《别录》言蘼芜一名江禽、芎穷苗也,而司马相如《子虚赋》称芎穷、菖蒲、江篱、蘼芜,《上林赋》云:被以江禽,揉以蘼芜。似非一物,何那?盖嫩苗未结根时则为蘼芜,既结根后乃为芎穷,大叶似芹者为江蓠,细叶似蛇床者为蘼芜,如此分
  别,自明白矣。《淮南子》云:乱人者若芎穷之与藁本,蛇床之与蘼芜,亦指细叶者言也。《广志》云:蘼芜香草,可藏衣中。《管子》云:五沃之土生蘼芜。郭璞赞云:蘼芜香草,乱之蛇床,不损其真,自裂以芳。又海中苔发,亦名江篱,与此同名耳。”“花,入面脂用。”
  席:用草或苇子编成的成片的东西,古人用以坐、卧,现通常用来铺床或炕等。
  兹:现在,此时。
  遂:就;于是。
  渺然:微小,去向不清,难以看见,或指无影无踪。“儿渺然不知所往。”(《聊斋志异·促织》)
  《长安客话》:史料笔记,八卷。明蒋一葵撰。万历时成书。
  蒋一葵,字仲舒、别号石原。生卒年不详。南直隶武进人。万历年间,曾在广西灵川做过县令,后来升为京师西城指挥使。在此期间,他走荒台断碑,访问名胜古迹;又留心收集稗官野史中有关北京古迹名胜、奇闻佚事的记载和诗文等,汇而成书。当时人们对皇都通称“长安”,故名本书为《长安客话》。他的撰著甚丰,除本书外,另有《八朝偶倚》《举业全书》《蒙古通记》《晋陵文献》,其最著者为《笺释唐诗》《尧山堂外记》。
  《长安客话》主要记述明代北京的城苑、山川、寺观、陵寝、名胜、古迹、关镇等,按所记内容分类分卷,最后纂集成书。其中卷一、二为“皇都杂记”,记北平城的沿革及明京都的建设布局。如大明门、棋盘街、长安门等坐落位置及景象。“大明门前棋盘天街。府部对列街之左右。天下士民工贾各以牒至,云集於斯,肩摩毂击,竟日喧嚣”。又国初改国子监为北平府学。永乐二年,仍改为国子监,即元遗址。明初还设有“王子书房”收各夷及各士官子弟入学;在“今太学前有交
  趾号房”,为明成祖收交趾官生读书处。此外,记载中也有关于政治、民俗等方面的记述。如“南城”中记“英宗九岁登极,有诏凡事白于张太后然后行。太后令付内阁议决。每数日必遣中官入阁,问连日曾有何事来商榷,具帖开极,验有不付阁议者,即召司礼监责之。内阁票旨始此。”又朱元璋“以学校为国储材”,要区别士子与吏胥的巾服,命工部制定式样,经过三次更改,才做为制度定了下来。又在“斗蚁”、“半促织”中记有“京师人至七八月,家家皆养促织。瓦盆泥罐,遍市井皆是,不论老幼男女,皆引斗以为乐”。记此情此景,特别生动细致。
  本书卷三、四“郊垌杂记”。记京郊名胜古迹甚详。如碧云寺、卧佛寺、白云观、卢沟桥、戒坛等,又介绍天寿山之形胜,与诸皇陵所在,及海滨的米家园和勺园。
  本书卷五、六“畿辅杂记”除介绍了北京周围外县的名胜古迹,重要的是介绍各县的情况,如东安县、香河县、玉田县、丰润县、遵化县、平谷县、昌平州、密云县、怀柔县、顺义县、古潞阳(今通州)、古临沟(今三河县)、古雍奴(今武清县)、古漷阴(今郭县)、宝坻县等。又记芦台产盐,白如玉屑;宝坻产银鱼,县设银鱼厂,中官下厂督捕进贡。宝坻银鱼以瓦窑头为最佳。记通惠河,成化、嘉靖年间疏通修闸之后,“置船剥运,岁省不赀,上下快之。”记河西务,漕渠之咽喉也。江南漕艘毕从此入。两涯旅店丛集,居积百货,为京东第一镇。户部分司於此榷税。
  本书卷七“关镇杂记”,记边塞的三关——居庸关、古北口、紫荆关;昌镇、黄花镇、蓟镇、古榆关(今山海关)、喜峰口、宣府。卷八“边镇杂记”,记八达岭、土木驿、张家口、开平、女直等。
  本书所记,相当于今天北京市郊的九县一市,为研究北京地方历史和地理沿革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作者简介:
  于慎行(1545~1608)明代政治家,学者、诗人、文学家。万历年间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于慎行为人忠厚老成,熟悉历代典章,对明朝礼制建设有较大贡献。其文学造诣亦极高,与冯琦并称丁世。
  字可远,又字无垢。,今平阴县东阿镇人。他少年时代天资极高,学习勤奋,17岁乡试中举。乡试放榜次日,按例举行乡饮之礼,欢宴考官和中式举人,谓之鹿鸣宴。主考官非常器重于慎行这位青年才子,提出在鹿鸣宴上为他举行冠礼(即成人之礼),于慎行以未奉父命而婉辞,一时传为美谈。
  隆庆二年(1568)成进士,选为庶吉士。散馆后,授翰林院编修官。万历初年,升为修撰,参编《穆宗实录》,遂破例以史官充日讲官。日讲原都是翰林院年高资深的学者充当,像于慎行20多岁年纪便成为皇帝老师的极为罕见。
  于慎行为人忠厚平恕、襟怀坦白。不管对皇上、对首辅还是对同僚皆心胸坦荡、真诚相待。有一次,于慎行等人讲课完毕,神宗让人拿出许多历代字画,叫他们赋诗题字。于慎行字写的不好,只好自己作诗,请人代题,并当众承认自己写不好字。神宗很赞赏,当即写了“责难陈善”四个大字赐他,词林传为盛事。
  万历初年,张居正当国,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解决了明朝中期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明朝政治经济的稳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张居正个人作风独断专行,钳制下僚、压制百官,引起朝中文武官员普遍不满。御史刘台弹劾张居正专恣不法,被下狱谪戍。同僚皆畏张居正之势,不敢再见刘台。于慎行不管这些,亲自登门看望刘台。万历六年(1578),张居正父亲病故,他不想尊制守丧,授意门生提出“夺情”。神宗予以批准,举朝大哗。于慎行与其他大臣一起疏谏,以纲常大义、父子伦理劝神宗收回成命,张居正很不高兴。一次,他见到于慎行时说:“可远,你是我最赏识的学生之一,我平时待你不薄,没想到你也这样对我!”于慎行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正是因为你对我不错,我才不得不这样啊!”不久于慎行由侍讲学士升礼部右侍郎、左侍郎,转改吏部,掌詹事府,又升为礼部尚书。
  于慎行担心张居正失去朝野上下的拥护,但张居正没有听懂他的话。因与内阁首辅张居正失和,称疾回乡。万历十年(1582),张居正死去,反对他的势力执掌了朝政,左右了神宗;于慎行被重新启用,官复原职。这时,张居正遭政敌攻击,死后被剥夺封爵,籍没全家。于慎行在这种情况下,不避嫌怨,已恳挚的语气写信给主持此事的丘橓,“居正母老,诸子覆巢之下颠沛”,实堪可怜,望予关照。即请他照顾张居正80多岁的老母和不成年的幼子。此举得到时人的称赞。丘橓给张家保留了住宅和足够的土地。于慎行的高风亮节、古道热肠受到朝中一片赞誉。万历十七年(1589)七月,他升任礼部尚书。
  恰在这时,朝中产生了“国本之争”,他也被卷入其中。万历帝的皇后无子,王妃于十年(1582)生皇长子常洛,此时已经9岁;郑妃于十四年(1586)生次子常洵。由于封建时代把立太子看作“国本”,于是发生了重大争论。
  大臣们认为按“无嫡立长”的原则,应立常洛。而神宗喜爱郑妃,不喜欢王妃和她这个儿子,他想立郑妃所生的皇次子常洵为东宫。但是,王妃名分在郑妃之前,神宗不好把这一想法明说,故而迟迟不立太子。满朝文武见皇长子日渐长大,不能正位进学,非常着急。自万历十七年起,不断有人提出立储问题,请神宗早建东宫。于慎行身为礼部尚书,对此事义不容辞。万历十八年(1590),他连疏极谏,请早立太子。神宗非常生气,再三降下严旨,责备于慎行“以东宫要挟皇上。”于慎行说:“册立之事,是臣部职掌,我如果不说,是为失职。请皇上速决大计,我宁可弃官归里。”神宗很不高兴,大骂于慎行“要君疑上”、“淆乱国本”,把礼部大小官员都停了俸禄。正在这时,发生了山东乡试泄题事件。于慎行引咎辞职,万历十九年(1591)九月获神宗批准,归隐故乡。他家居10余年,朝野上下多次荐他出山,神宗皆不允。至万历三十五年(1607),东宫已立、国本确定,廷推内阁大臣,他又被重新起用,于慎行名列7人之首。神宗命他以原官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即担任宰相。这时候,于慎行已经年老体弱,重病缠身,经再三推辞不允,只好离家上路,勉强到京进谒。时,于慎行由于长途跋涉,身心疲劳,已有疾病,谢恩时,拜起不如仪,遂上疏请罪。归家后卧病不起,起草遗疏,请皇上亲大臣,录遗逸,补言官。到京13天就病逝于京华官邸,年63岁。赠太子太保,谥文定。
  于慎行一生以他笃实、忠厚、正直的品德受到朝野上下的尊重。他“学有原委,淹贯百家,博而核,核而精”(《明史》本传,下引同)(意即:他的学问有根基,贯通百家,熟知典章制度,记典论史,平实允当)。他明习典制,朝中礼制多是他亲手修定。他的诗,典雅而清新,为时人所重,被推为万历词馆之冠。神宗一朝公认他与临朐冯琦为“文学之冠”。被誉为“人品事业,宇内第一”。在家闲居16年,他探讨当世得失之故,旁搜博采,属词比事,写成《史摘漫录》《谷城山馆文集》42卷,《谷城山馆诗集》20卷,《读史漫录》14卷,《谷山笔麈》18卷。尤其是他的《谷山笔麈》记述了明朝万历以前的典章、人物、兵刑、财赋、礼乐、释道、边塞诸事,考溯精当,纤悉具备。为研究明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不可多得的史料,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另有《谷城山馆诗集》20卷和《谷城山馆文集》42卷手稿,现存山东省图书馆。回乡家居时,他关心桑梓事业,参予重修《东阿县志》,主持编撰《兖州府志》。他于万历七年所写的《东昌府城重修碑》,有“万货辐辏,江北一都会”、“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等名句,至今被竟相传引。

知识出处

杨柳青古代诗词选读

《杨柳青古代诗词选读》

出版者:新蕾出版社

本文收录了多位诗人的作品,涵盖了杨柳青等地的景观与情感。这些作品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对杨柳青及相关地区的思念、赞美和描绘。

阅读

相关人物

于慎行
相关人物
蒋一葵
相关人物
杜甫
相关人物
王安石
相关人物
陆游
相关人物
严仁
相关人物
唐姚合
相关人物
汪琬
相关人物
陶弘景
相关人物
王逸云
相关人物
司马相如
相关人物
叶者言
相关人物
郭璞
相关人物
朱元璋
相关人物
冯琦
相关人物
陈善
相关人物
张居正
相关人物
常洵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杨柳青道中诗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