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迁与《过杨柳青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古代诗词选读》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0058
颗粒名称: 谢迁与《过杨柳青诗》
分类号: I207.227
页数: 7
页码: 66-72
摘要: 这篇文章以描写直沽南头杨柳凋零的景象为开端,表达了离别之情,令人感叹时光流转。接着描绘了黄叶飘落的霜风满地景象,以及河边寂寞的双垂亭。下文通过垂杨表示离别之情,并提到人们折杨柳赠别的习俗。最后,文章转到作者自己,他在河边踌躇不前,回忆起南山旧松柏的景象,流露出思乡之情。
关键词: 谢迁 古诗 背景知识

内容

直沽南头杨柳青,
  昔是杨柳今凋零。
  霜风满地散黄叶,
  河边寂寞双垂亭。
  人道垂杨管离别,
  北往南来兢攀折。
  我来袖手怜枯枝,
  踌躇临河驻旌节。
  五云回首怀汉宫,
  丹枫转眼经霜空。
  李梅冬食岂佳味,
  垂涎奔走嗤狂童。
  阳回万物生自色,
  翰旋造化惭无力。
  百年心迹岁寒同,
  却忆南山旧松柏。
  选自《津西文史资料选编》
  注释:
  直沽:古地名。金、元时称潞(今北运河)、卫(今南运河)
  二河会合处为直沽。在今天津市内狮子林桥西端旧三汊口一带,为天津聚落最早兴起之地。元延祐三年(1316)置海津镇,明永乐二年(1404)筑天津城,为南北漕运和海运的咽喉。元时由于直沽聚落的发展,专称旧三汊口一带为小直沽,称其东南海口附近一带(今天津市东南海河北岸)为大直沽。
  人道垂杨管离别:垂杨,垂柳。“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谐,因而古人“折柳”相留,言朋友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意。最早见于《诗经》(《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首开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
  罗隐的《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就是运用比兴手法,借助春柳的形象,写暮春晴日长安城外、?水岸边娼女送别相好的缠绵情景。
  一般诗人以“柳”为意象入诗,皆从折枝相赠上着想,如施肩吾《折杨柳》:“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戴叔伦《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白居易《忆杨柳》:“曾栽杨柳江南春,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等等。而雍裕之的《江边柳》:“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构思新颖,想象奇特而切合情景,诗中女主人公不仅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真是别具匠心。
  旌节:除节度使外,皆授以旌节仪物,包括门旗二面、龙虎旌一面、节一支、麾枪二支、豹尾二支,共八件。节用金铜叶做成;旗用九幅红绸制作,其上装有涂金、形如木盘的铜龙头。
  1.古代使者所持的节,以为凭信。《周礼·地官·掌节》:
  “货贿用玺节,道路用旌节。”郑玄注:“旌节,今使者所拥节是也。”孙诒让正义:“《后汉书·光武纪》李注云:‘节,所以为信也。以竹为之,柄长八尺,以旄牛尾为其毦,三重。’……《司常》云:‘析羽为旌。’旌节,盖即以竹为橦,又析羽缀橦以为节。其异於九旗者,无縿斿也。汉节即放古旌节为之,故郑举以相况。”唐·杨炯《建昌公王公神道碑》:“乘使者之輶车,掌行人之旌节。”
  2.借以泛指信符。萧三《送毛主席飞重庆》诗:“和平、民主、团结,三者都不能一缺,这就是人民付托给毛主席的旌节。”
  3.旌与节。唐制,节度使赐双旌双节。旌以专赏,节以专杀。行则建节,树六纛。唐·岑参《陪狄员外早秋登府西楼》诗:“旌节罗广庭,戈铤凛秋霜。”《旧唐书·崔宁传》:“先时,张献诚与旰战,献诚屡败,旌节皆为旰所夺。”宋·岳珂《愧郯录·旌节》:“旌节之制,命大将帅及遣使於四方,则请而假之。旌以专赏,节以专杀……唐天宝中置。节度使受命日赐之,得以专制军事。行即建节,府树六纛。”亦借指节度使。唐·杜甫《奉待严大夫》诗:“常怪偏裨终日待,不知旌节隔年回。”
  4.指军权。宋·乐史《广卓异记·出入六十年富贵》:“十拥旌节,两登相位,三掌邦计,再领盐铁。”清·昭连《啸亭续录·明相国》:“公於乾隆丙子、丁丑间即从征西域,久拥旌节。”
  五云:
  1.青、白、赤、黑、黄五种云色。古人视云色占吉凶丰歉。《周礼·春官·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象。”郑玄注引郑司农云:“以二至二分观云色,青为虫,白为丧,赤为兵荒,黑为水,黄为丰。”《关尹子·二柱》:“五云之变,可以卜当年之丰歉。”《云笈七签》卷四一:“五云交荫,六炁扇尘。”
  2.五色瑞云。多作吉祥的征兆。《南齐书·乐志》:“圣祖降,五云集。”唐·骆宾王《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瑞开三眷,祥洽五云。”明·汪廷讷《广陵月》第三折:“神霄绛阙,丽日五云浮,开绮讌,待宸游。”
  3.指皇帝所在地。唐·王建《赠郭将军》诗:“承恩新拜上将军,当值巡更近五云。”明·梅鼎祚《玉合记·赐完》:“天书飞下五云傍,紫陌珂声夜未央。”清·陈梦雷《立秋后一日至都门即事赋感》诗:“遥向五云深处望,低徊今昔倍辛酸。”
  丹枫:经霜泛红的枫叶。唐·李商隐《访秋》诗:“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宋·陆游《秋晚杂兴》诗:“漠漠渔村烟雨中,参差苍桧映丹枫。”清·吴梅村《九峰诗·横云山》:“赤壁岂经新战伐,丹枫须记旧游踪。”阿英《流离》四:“丹枫点缀各处,有如绘画。”
  作者简介:
  谢迁,字子乔(1449~1531),浙江余姚人。成化十年(1474)考取第一名举人,明年成进士授修撰。(一说字于乔,号木溪,又号木斋。明成化十一年(1475)乙未科状元)迁左庶子。孝宗居东宫(太子)时任讲官,孝宗即位,授少詹事兼侍讲学士。上书建议缓选六宫妃嫔,为帝采纳,累迁少詹事兼侍讲学士。弘治八年(1495)入阁拜相,寻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反对增加南方两税折银,又替孝宗草拟革除中官作奸玩法等弊政禁约,与刘健、李东阳同辅国政,时称贤相,有“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之说。武宗嗣位,累加
  谢迁
  封至太子少傅。时太监刘瑾专权,排斥忠良,迁奏诛刘瑾,不纳,遂致仕。刘瑾恨迁,勾结阁臣焦芳等,罢斥其弟谢迪的兵部主事、其子谢丕的翰林院编修职。正德四年(1509),刘瑾又以“徇私援引”为由,将他所荐举的浙东周礼等三人谪官戍边,诏命今后余姚人不得入选京官。同年十二月,又夺迁的诰命,追还所赐玉带服饰。时人担心他安危,他却与客弈棋、饮酒、赋诗如常。次年八月,刘瑾被诛,复原职,旋致仕归里。嘉靖六年(1527)复起为阁臣,时年79岁,催促起程,至京时张璁已入阁,次年以老辞归。卒赠太傅,谥文正。著有《谢文正公集》、《木溪归田稿》等。善书,明王世贞《国朝名贤遗墨》有录。故里泗门有万安桥、大学士第、状元楼,余姚镇龙泉山有谢文祠等遗迹。
  余姚档案局资料显示:谢迁(1449~1531),字丁乔,号木斋,余姚泗门人,是明朝余姚三个“阁老”中最著名的一个。成化十一年(1475)中进士一甲第一名(即状元),授以翰林院修撰。
  1448年,明孝宗即位。宦官郭镛要求挑选妃嫔充实六宫,谢迁向新登位的孝宗进谏:先帝的陵墓还未建成,挑选妃嫔从礼仪上讲,应当从缓进行。尚书周洪谟等人都赞同谢迁的意见,明孝宗终于采纳了。
  明孝宗在当太子时,谢迁早就是讲官了。待明孝宗即位,谢迁每次向他讲课,竭力使他掌握做好皇帝的道理。明孝宗多次夸他讲得好。因此,谢迁晋升为少詹事兼侍讲学士。
  孝宗弘治八年(1495),朝廷命谢迁同李东阳入内阁参与政务。当时,谢迁正料理父母的丧事,竭力推辞,直到居丧结束才接受任命。随即又晋升为詹事,并继续兼任侍讲学士。以后皇太子出阁时,又加封为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谢迁上书皇帝,劝告太子亲贤者,远佞臣,勤学问,戒安逸。皇帝对此,颇加赞扬。
  尚书马文升提出大同边警,饷费不足,要求增加南方两税折银的数字。谢迁表示反对,他说:先朝因为南方赋税较重,所以用折合银两的办法来减轻。如果再提出增加,恐怕百姓不堪负担。结果马文升提出的议案没有被通过。
  明孝宗晚年时,想刷新朝政,治理弊政。当时,内府所有的库房、仓场与马坊,宦官作奸违法的事,不易彻底查清。御马监、腾骧四卫勇士,自以为禁军不属兵部管辖,都挂空名领取军饷,弊端尤其严重。谢迁找机会把这件事报告孝宗,并提出根除弊端的策略,结果赢得了皇上的赞同。
  谢迁仪表堂堂,相貌俊伟,办事坚持原则,为人光明磊落。他遇事明了,处理迅速,善于据理论争。谢迁和刘健、李东阳一起辅佐皇帝,当时人们评价说:“李公谋略高超,刘公办事果断,谢公谈吐尤健。”三人均被誉为“贤相”。
  武宗即位后,谢迁晋升为少傅兼太子太保。宦官刘瑾乘皇帝年幼,独揽大权,排斥忠良。谢迁认为事关国家兴亡,决心“触危机而罔恤,当逆峰而直犯”,多次向皇上陈述已见,但都遭到拒绝。直到要求诛杀刘瑾的建议没有采纳,谢迁就同刘健一起辞官回家。
  刘瑾对谢迁怨恨不已,一个叫焦芳的人由于投靠刘瑾而挤入内阁,对谢迁也深感不满。正德四年(1509)二月,刘瑾、焦芳一伙借口浙江推举的德才兼备的人,如余姚人周礼、徐子元、许龙,上虞人徐文颜都是谢迁的同乡,而草拟的诏书又出自刘健之手,胡说余姚隐士这么多,肯定徇私勾结,互相拉扯。企图以此作为谢迁、刘健的罪状。他们假传皇命,将周礼等人关进监狱审讯。刘瑾还企图逮捕刘健、谢迁,抄没两家财产充公,幸亏李东阳竭力为他俩解脱。结果,朝廷将周礼等人统统发配到边疆服役,并且下令:从此余姚人不得入选京官,只能派作县令。
  同年十二月,,刘瑾倚仗权势,撤消了皇帝给予刘健、谢
  迁等人赐爵授官的诏命,并追回皇帝赏赐的玉带、官服等物品。与此同时,撤消授官诏命的竟达六百七十五人。当时,人们都为谢迁的安危感到担忧,然而谢迁依然与客人下棋赋诗,镇定自若。
  刘瑾被诛后,朝廷恢复谢迁的官职,但他推辞不受。明世宗即位,派遣使者慰问谢迁,起用他担任参议。谢迁派儿子谢正入朝谢恩,并劝世宗要勤奋学习,效法祖宗,善于纳谏。嘉靖六年(1527),世宗亲自下诏令派传令官到谢迁家去征召他入阁复职,并命令浙江的巡抚、按察使敦促谢迁起程赴京。此时,谢迁已是七十九岁的高龄,不得已只好奉命北上。世宗待谢迁十分优厚,天气寒冷时叫他不用上朝参见。一旦得知谢迁生病,又是派太医,又是送药物,还叫专管酒宴的光禄卿送上美酒佳肴。第二年三月谢迁终算告老还乡。“虽残伏枕还忧国”,谢迁回乡后还念念不忘国家兴亡,世宗也常派遣官员问候谢迁的起居。
  嘉靖十年(1531),谢迁在家去世,享年八十三岁。世宗特赠太傅的官衔,谥号文正。
  谢迁历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政绩卓著。去世后,社会上流传着不少他的轶事趣闻。在他的家乡泗门,至今还存留着“万安桥”、“大学士第”、“状元楼”、“砚瓦漕”等古迹,供人赁吊。

知识出处

杨柳青古代诗词选读

《杨柳青古代诗词选读》

出版者:新蕾出版社

本文收录了多位诗人的作品,涵盖了杨柳青等地的景观与情感。这些作品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对杨柳青及相关地区的思念、赞美和描绘。

阅读

相关人物

谢迁
相关人物
罗隐
相关人物
施肩吾
相关人物
戴叔伦
相关人物
白居易
相关人物
郑玄
相关人物
杨炯
相关人物
萧三
相关人物
岑参
相关人物
张献诚
相关人物
岳珂
相关人物
杜甫
相关人物
郑玄
相关人物
骆宾王
相关人物
汪廷讷
相关人物
王建
相关人物
梅鼎祚
相关人物
陈梦雷
相关人物
李商隐
相关人物
陆游
相关人物
谢迁
相关人物
郭镛
相关人物
李东阳
相关人物
谢迁
相关人物
马文升
相关人物
刘健
相关人物
李东阳
相关人物
刘瑾
相关人物
焦芳
相关人物
徐文颜
相关人物
徐子元
相关人物
许龙
相关人物
谢迁
相关人物
刘瑾
相关人物
谢正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过杨柳青诗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