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瑆和《驻杨青驿四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古代诗词选读》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0049
颗粒名称: 永瑆和《驻杨青驿四首》
分类号: I207.227
页数: 8
页码: 20-27
摘要: 这段文字描绘了不同地方的景色和生活情景,重点描述了杨柳、小船、黄鱼、蒲帘等元素。
关键词: 永瑆 古诗 背景知识

内容

其一
  家家绿柳植门前,
  门外乌篷小小船。
  黄鱼雪白随潮上,
  切做银丝不值钱。
  其二
  杨柳阴阴似画图,
  春波满岸长春蒲;
  蒲帘编好江南卖,
  家在当城小直沽。
  其三
  闻说沧州酒蜜甜,
  垂柳深处有青帘。
  行人不向青帘去,
  只隔垂杨待卷帘。
  其四
  柳条垂岸一千家,
  丁字沽头开白花。
  化作浮萍青点点,
  顺风流向水三叉。
  注释:
  杨青驿:旧在武清县(今天津市境内)南一百五十里的杨柳青镇,明嘉靖十九年(1540)移至天津府城外,水马驿兼有。杨青驿所在地杨柳青还是我国著名的年画之乡。
  乌篷船:船篷黑色的小船,盛行于浙江绍兴,划时双手划单桨,双脚踩橹,行驶很平稳。
  黄鱼:有大小黄鱼之分,又名黄花鱼。属鱼科、石首鱼科。鱼头中有两颗坚硬的石头,叫鱼脑石,故又名“石首鱼”。大黄鱼又称大鲜、大黄花、桂花黄鱼。小黄鱼又称小鲜、小黄花、小黄瓜鱼。大小黄鱼和带鱼一起被称为我国三大海产。夏季端阳节前后是大黄鱼的主要汛期,清明至谷雨则是小黄鱼的主要汛期,此大黄鱼时的黄鱼身体肥美,鳞色金黄,发育达到顶点,最具食用价值。据《吴地记》记载:公元前505年,中国东海已经有捕捞活动。
  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夏天开国色花(亦称“香蒲”):~黄(蒲的花粉)。~棒。~草。~绒。~扇。
  当城: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是百姓生活的村庄,当城在春秋战国至东汉之前称红土岗,隋唐至五代时期为退海地,北宋时期称当城砦,元朝以后称当城,当城是北宋时重要的抗辽军事城寨。北宋时期的杨六郎(杨延昭)于公元987年率大军在古当城(当城旧址)修建了当城砦,城为方
  型,分南东门、北东门,南、北、西门,城区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最高处高度为10.7米,均为人工堆积。城区有城墙,城墙外有护城河。城区内有军事活动区(包括了望台、射箭口等战备设施),官兵家属居住区,指挥所,报警将军大钟。在河西修建了9华里的土长城,土长城外有防辽骑兵的田字沟,由于守城官兵可在城东侧避西北风,又是阻挡辽骑兵南侵的军事要地,所以后称挡风城。
  直沽:古地名。金、元时称潞(今北运河)、卫(今南运河)二河会合处为直沽。在今天津市内狮子林桥西端旧三汊口一带,为天津聚落最早兴起之地。元延祐三年(1316)置海津镇,明永乐二年(1404)筑天津城,为南北漕运和海运的咽喉。元时由于直沽聚落的发展,专称旧三汊口一带为小直沽,称其东南海口附近一带(今天津市东南海河北岸)为大直沽。
  小直沽:称旧三汊口一带为小直沽。
  丁字沽:位于天津城北八里处(红桥区最北部),西沽公园后门附近,咸阳北路附近勤俭道至本溪路之间均属于老丁字沽村。东南起光荣道,西北至咸阳北路,西南起丁字沽三号路,东北至北运河一带。北部为老住宅区,南部是一九五二年建造的丁字沽工人新村。丁字沽有一典型清代建筑娘娘庙,始建于元代,位于北运河西岸,坐西向东,庙内供奉娘娘。
  丁字沽是天津七十二沽之一。原为一村名,现已成为区片名。原北运河、大清河(已改道)两河汇流于此。一说北运河(潞河),南运河(卫河),两河流进天津,在城北八里处汇合,成丁字形,故名丁字沽。《新校·天津卫志》:丁字沽去城北七里,其河型犹如丁字之象。《天津卫考初稿》:沿直沽而北为丁字沽,取水形像丁字也。
  沧州:因濒临渤海而得名。沧州部分地区在上古时期属
  幽州和兖州,西周时属青州,春秋、战国时代为燕、齐、晋、赵等国地,秦朝时属巨鹿郡和洛北郡,汉代属冀州和幽州,三国时属魏国,南北朝时属北魏的瀛州和冀州,公元517年(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设立沧州,辖浮阳、乐陵和安德等三郡,隋初废浮阳郡,后分属河间郡、渤海郡和平原郡,公元627年(唐朝贞观元年)属河北道,宋代属河北东路河间府,元代属中书省河间路,明代属北直隶省河间府,清代属直隶省河间府,部分县属天津府,中华民国初属直隶省渤海道、津海道,1928年废道府制,改属河北省。抗日战争时期,属中共晋察冀边区冀中、津南行署和山东渤海区行署辖。
  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设沧县专区,专署驻沧县镇,辖11个县。1958年6月,天津市归属河北省后,沧县专区与天津专区合并,称天津专区,专署驻天津市,同年9月沧县镇改设沧州市(县级),随后撤消并入沧县。1959年初撤天津专区并入天津市。1961年6月1日,恢复沧州专区,并恢复沧州市(县级),专署驻沧州市。1967年12月,沧州专区改称沧州地区。1983年12月,沧州市改为河北省直辖市,行署和市政府同驻沧州市。1993年7月,地、市合并,成立沧州市,市政府驻运河区。
  白花:柳絮。
  浮萍:浮萍科植物紫背浮萍或青萍的全草,在我国各省都是常见的水面浮生植物。全草可作家畜和家禽的饲料。也是浮萍科植物的统称。别名:苹(《尔雅》)、水萍、水花(《喀本经》)、浮萍、藻(《尔雅》郭理注)、萍子草(《补缺肘后方》)、水白、水苏(《别录》)、小萍子(《本草拾遗》)、浮萍草(《名本草图经》)、水藓(《品汇精要》)、水帘、九子萍(《群芳谱》)、田萍(《中药志》)商品名:紫萍,又名紫背浮萍。腹面呈淡绿色至灰绿色,背面呈棕绿色至紫棕色者。以色绿、背紫、干燥、完整、无杂质者为佳。青萍:又名绿背浮萍。叶状体腹背两面均
  呈绿色者。以色绿、干燥、完整、无杂质者为佳。叶状体对称,倒卵状椭圆形或近圆形,长2~5毫米,宽2~3毫米,有不明显的3脉,两面绿色;根鞘无附属物,根尖钝形。果实近陀螺状;种子有深纵脉纹。花期6~7月。
  三汊:三汊口,即三岔口。宫南大街、宫北大街是古文化街原来的名字,是以天后宫为方位确定的地名,古文化街所在的三岔口地区不但承载了中国千年的漕运文化,还最早出现了我国的金融管理机构——官银号,这里还是天津民俗文化和海河文化的汇集地,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古文化街蕴藏着天津全部的文化积淀天津古文化街坚持“中国味、天津味、文化味、古味”经营特色,以经营文化用品为主。古文化街内有近百家店堂,有经营天津地方特色的杨柳青年画的杨柳青画社,经营泥人彩塑的泥人张彩塑工艺品经营部,有经营文房四宝,名人字画的四宝堂,春在堂,有经营文物古玩的文物公司萃文斋门市部,还有经营全国各地的景泰蓝,双面绣,牙玉雕,艺术陶瓷,中西乐器金银饰品等上万种名优工艺品的几十家店堂,各种商品货真价实,物美价廉,商家以质量和信誉吸引中外游客。
  垂杨:垂柳。
  作者简介:
  永瑆,成哲亲王爱新觉罗·永瑆,(1752~1823),号少厂,一号镜泉,别号诒晋斋主人。清高宗第十一子,生母为淑嘉皇贵妃金佳氏。乾隆五十四年,封成亲王。永瑆幼工书,高宗爱之,每幸其府第。嘉庆四年正月,仁宗命在军机处行走,总理户部三库。故事,亲王无领军机者,领军机自永瑆始。二月,仪亲王永璇罢总理吏部,并命永瑆俟军务奏销事毕,不必总理户部。三月,和珅以罪诛,没其园第,赐永瑆。七月,永瑆辞总理户部三库,允之。八月,编修洪亮吉上书永瑆,讥切
  朝政,永瑆上闻,上治亮吉罪。语在亮吉传。十月,上谕曰:“自设军机处,无诸王行走。因军务较繁,暂令永瑆入直,究与国家定制未符。罢军机处行走。”永瑆尝闻康熙中内监言其师少时及见董其昌以前三指握管悬腕作书,永瑆广其说,作拨镫法,推论书旨,深得古人用笔之意。上命书裕陵圣德神功碑,并令自择书迹刻为诒晋斋帖,以手诏为序。刻成,颁赏臣工。
  十八年,林清变起,永瑆在紫禁城内督捕,上嘉其勤劳,免一切处分及未完罚俸。二十四年正月,加其子绵(勤)郡王衔。五月,祭地坛,终献时,赞引误,永瑆依以行礼。上以永瑆年老多病,罢一切差使,不必在内廷行走,於邸第闭门思过,罚亲王半俸十年。道光二年十月,上还自行在,永瑆进食品十六器,以非例却之。三年三月,薨,年七十二,赐银五千治丧,谥曰哲。
  永瑆自幼酷爱书法艺术。几十年的刻苦临池,加上他得天独厚的条件,得窥内府所藏,而自藏又甚富,书名重一时。永瑆楷书学赵孟頫、欧阳询,小楷出入晋、唐,其书法用笔俊逸,结体疏朗,风格典雅。行草书亦纵逸深厚,颇具风采。博涉诸家,兼工各体,与刘墉、翁方纲、铁保并称清中期四大书家。嘉庆九年(1804),上谕称:“朕兄成亲王自幼专精书法,深得古人用笔之意。博涉诸家,兼工各体,数十年临池无间,近日朝臣文字之工书者,罕出其右。”
  对其书法的评价,有杨翰《息柯杂著》谓:“王得窥内府所藏,而自藏又甚富,故书法大备如是,大抵皆从帖中问津,未深究古碑耳。”清·礼亲王昭梿《啸亭杂录》谓:“永瑆幼时握笔,即波磔成文,少年工赵文敏,又尝见康熙时内监。言其师少时犹及见董文敏用笔。惟以前三指握管,悬腕书之,故王广推其语,作拨灯法。”又说:“永瑆名重一时,士大夫得片纸只字,重若珍宝。论者谓国朝自王若霖(澍)下,一人而
  已。”《息柯杂著》又谓:“诒晋斋书,素未究心,但知其从赵承旨上溯欧阳率更,虽偶涉诸家,终不离两家宗旨。集卷随手杂临,竟有脱尽町畦,不似本家笔意者。篆、隶亦有法度,盖书非一时,临非一家,不甚经意,而精神所寄,一一浑足,此无意胜于有意也。”
  善收藏。著有《诒晋斋诗文集》及《续集》、《随笔》、《仓龙集》等。《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一有传。永瑆作为皇族,其书法的成就也得益于眼界宽、收藏广。
  永瑆传世的书迹甚多,集中收入其个人丛帖。
  《诒晋斋书》,共五卷。嘉庆九年(1804)奉圣旨摹勒,长沙陈伯玉、元和袁治刻。此帖专刻永瑆一人之书。首卷为御制文四种。后四卷以临古为主,共十九种。此刻因摹勒出自名手,永瑆亦摹古功深,故颇为可观。
  《寿石斋藏帖》,四卷。嘉庆十年(1805)昆山孙铨撰集,陈景川刻。孙氏曾汇刻清代七十四家书,亦名《寿石斋藏帖》,本文所指藏帖则专刻其所藏永瑆一人之书,共六十余则。
  《诒晋斋巾箱帖》,十六卷,嘉庆十二年(1807)金匮钱泳摹勒四卷,名“巾箱帖”;嘉庆十六年(1811)增刻四卷,名“集锦帖”;嘉庆十七年(1812)续增刻“藏帖”及“藏真帖”各四卷,后三种皆元和袁治摹勒。以其均为小册,故统谓“巾箱帖”,皆永瑆书。除“集锦帖”十四种临古、自书各半外,其他皆以临古为主。
  《诒晋斋巾箱续帖》,四卷,嘉庆十三年(1808),共刻永瑆书十七种,临古与自书各半。平江贝墉摹勒。
  《话雨楼法帖》,八卷,嘉庆二十三年(1818)华阳卓秉怡撰集,金陵周玉堂等摹勒。此帖八十一种,皆永瑆书,临古、自书各半。此刻出自双钩,故精美在诸刻之上。
  《快霁楼法帖》,四卷,嘉庆二十三年(1818)华阳卓秉怡摹勒,皆永瑆书,共十八种,卷帙虽少,精美不让前帖。
  《诒晋斋法书》,十六卷,嘉庆二十四年(1819)金匮钱泳摹勒,共刻永瑆书六十二种。临古与自书各半。永瑆以书名于时,钱泳又工于摹勒,故此帖刻成后,海内风行,翻版者众。
  另《抢冲斋石刻》,嘉庆二十五年(1820),共十二卷,以赵孟頫、董其昌二家墨迹为主,后二卷为成亲王永瑆所书。《雍睦堂法书帖》中也有成亲王法书册。
  《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中收入成亲王永瑆的楷书作品《临欧阳询楷书轴》,十二行共二百四十六字,今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刊于《文物·书法丛刊》。

知识出处

杨柳青古代诗词选读

《杨柳青古代诗词选读》

出版者:新蕾出版社

本文收录了多位诗人的作品,涵盖了杨柳青等地的景观与情感。这些作品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对杨柳青及相关地区的思念、赞美和描绘。

阅读

相关人物

爱新觉罗·永瑆
相关人物
杨延昭
相关人物
洪亮吉
相关人物
董其昌
相关人物
赵孟頫
相关人物
刘墉
相关人物
翁方纲
相关人物
铁保
相关人物
杨翰
相关人物
赵文敏
相关人物
董文敏
相关人物
王若霖
相关人物
陈伯玉
相关人物
孙铨
相关人物
陈景川
相关人物
卓秉怡
相关人物
赵孟頫
相关人物
董其昌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杨柳青乌篷船
相关专题
杨柳青黄鱼品种
相关专题

相关作品

驻杨青驿 其一
相关作品
驻杨青驿 其二
相关作品
驻杨青驿 其三
相关作品
驻杨青驿 其四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