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饮食风俗与特色小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的老买卖》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0038
颗粒名称: 五饮食风俗与特色小吃
分类号: F719.7
页数: 13
页码: 121-133
摘要: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杨柳青地区的饮食风俗和特色小吃。杨柳青地处南运河、子牙河的环抱之中,水陆交通便利,吸引了众多客人前来,促进了市场繁荣和各种风味小吃的出现。杨柳青的小吃品种繁多,从面食、糖食到果类都有,而且买卖方式也很特别,可以提盒、担挑子、推小车转街叫卖。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民国时期杨柳青地区的一种特殊经济现象——“早市”。
关键词: 杨柳青 饮食风俗 特色小吃

内容

杨柳青地处南运河、子牙河的环抱之中,水陆交通的便利,引得客从八方来。促进了杨柳青的百业俱兴、市场繁荣,又因杨柳青属移民城镇,集各地域人文文化的相互交融,奠定了这座古镇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促使了各种风味小吃应运而生,并且且独具特色。
  当年杨柳青古镇有名的小吃从面食、糖食到果类多达数十种。其买卖方式也很特别,除特定的设点摆摊外,所有食品都可以提提盒、担挑子、推小车转街叫卖,俗称转杨柳青。人们想吃什么都可以在家里等着,听到吆喝声再出来买就可以了。
  这是杨柳青人的一种人文现象,就像正月十五出花会、四月大庙出庙会一样,人们都能在自己家门口等会,数十道民间花会的表演队伍,有序地顺着会道从西转到东,然后再转回来,秩序井然,已经成了一种顺理成章的风俗,人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
  民国时期,由于战乱影响了经济的发展,这里兴起了一种抽签买卖的方式来促销。即用一个竹筒放一把竹签,如花一个大子儿可以买到的东西,可以抽两次签。若两次都能抽中就能得到双倍的东西。卖鸭子的抽签,卖糖果的抽签,就连吃早点卖火烧(烧饼)的都
  可以抽签。这种以赌博为手段的经营方式,是否也体现了杨柳青人的一种拼搏精神呢?
  杨柳青小吃的沿街叫卖销售,促使了杨柳青叫卖调的产生。不同品种的叫卖,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旋律,成为杨柳青民间音乐中的一景。
  (1)高记鸭子
  始于清末。每年随季节卤煮鸡鸭或麻雀野禽等,全从白洋淀进货。以味香、熟烂、野味连骨头都酥的能吃而赢得顾客的信誉。人送绰号鸭子高。据说在近70年的传承过程中,高家的鸭子汤锅,就没灭过火,这正是高记鸭子与众不同的诀窍。
  据年近九旬的穆霞轩老先生介绍,当年杨柳青首富石家离不开高家的鸭子。鸭子高的第三代传人曾给他讲述了一个卖给石家鸭子吃的故事。
  鸭子高每天清晨用圆木盆挑着十几只鸭子沿街叫卖,并用一种抽签(哗啦签)的方式推销鸭子。天锡堂东家石耀华,经常出来哗啦签抽鸭子,但抽中了也不拿鸭子吃,只说先给我存着吧。连续抽了几年后的一天早晨,石耀华来问鸭子高,我这几年存了多少鸭子啦?鸭子高说您存了120多只鸭子了,说着话鸭子高的头都大了。因为那时穷人家的买卖都是小本经营,每天只有十几只鸭子的钱周转。石耀华见鸭子高愣神儿,立即说:“赶明儿别上街了,账房领钱去,去趟白洋淀,我存了多少只鸭子就买多少只,人手不够雇人,一星期内给我备出来。”最后不仅买鸭子的费用全从石家账房领取,还付给了鸭子高一份丰厚的工钱。
  (2)宋氏炸果仁儿
  在杨柳青的方言中称花生仁儿为“果仁儿”。始于日本时期的宋氏炸果仁儿经济、实惠,很受当地劳动人民的欢迎。宋氏炸果仁儿的特点是以香油炸制,口感香酥、松脆,据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卢兆桐先生介绍,当年他们听到的卖宋氏炸果仁儿的吆喝声,曲调非常好听且声音洪亮,至今还记忆犹新。
  4/4 ii6ii6i5655|025533576|221622|i|63
  香油炸的那个果仁儿啊越嚼那个越香啊五香的果仁儿哎一口的
  2220||
  酥啊
  除卖油炸果仁儿外,他们在转街叫卖时,还加卖蜜枣,其吆喝声是:
  i055325—||
  桂花味啊蜜枣喂。
  (3)孙记酥糖
  始于清道光年间,字号“惠香斋”,至今已有一百六七十年的历史了。制作酥糖都以芝麻、香油、白糖、桂花为原料。但各家在生产工艺上有粗细之分,孙氏酥糖单就处理芝麻而言,不仅要经过投水、去皮、晾干、火炒、出烟、拔糖、过筛、碾轧等多道工序,而且十分讲究火候,火重了味儿苦,火轻了则不香。待加水煮至糊状出锅,晾于擦过香油的石板上,温度降到不烫手时即用手反复拉拔,边拉边溜糖,使糖条形成银白色,然后排成小剂,放入温度约42度的芝麻屑锅中再拉拔,芝麻屑与糖条融为一体抽成麻花形状,再在两端蘸少许绵白糖即成。其层次多达128层,吃起来香甜酥脆入口即化,颇受大人孩子们的欢迎。
  每天吃完晚饭,孙家人便提着提盒,左手拿一把鸡毛掸子,沿街叫卖。
  5 ii6I555·_||
  桂花味啊酥糖。
  当提盒打开时,一股桂花的清香扑鼻而来。很多孩子每晚都要等卖酥糖的转到自家门口,跑出去买几块吃。
  (4)任氏炸糕
  始于清代末年,其店铺坐落于东当铺北侧。他的炸糕是用黏黄米自己加工成面,用水合成发酵,再配红小豆、红糖、桂花等制成馅,面皮上厚下薄用花生油炸,在油锅里不裂、不跑馅。炸出的炸糕色泽金黄,外焦里嫩、香甜可口、百吃不厌,颇受当地人的欢迎。除炸糕外,还有转街卖的任氏糕干,其吆喝声非常粗犷沙哑:
  i7iii6i|ii6i—||
  糕干热的呀嘿糕干哎嘿。
  据老人们讲这种吆喝声听起来很闹,如有孩子睡觉一般都能叫他给吵醒。
  (5)李氏白糖鸭子始于民国初年,天津人氏。是一种即可食用又可玩耍的食品。其制作方式是用糖稀加热,揪出一小块捏成袋形,内装芝麻屑白糖馅,边条用淀粉,可捏成鸭形,用细铁丝做成螺弓,一端做成糖翅,一端粘于鸭背。用线绳提之,翅可动,如鸭飞翔。留着白胡子的李掌柜每天提着提盒沿街叫卖,操着一口天津腔,声音较为低沉。“白糖的鸭子”很受儿童们欢迎。据说这一绝技在天津一带已经失传。
  (6)槟榔糕
  始于清代初期,为杨柳青人安家所创。其原料为沙仁、豆蔻、陈皮、泡姜、红糖、面粉等制成。其特点是坚硬久存,有生津去火、助消化之功效。槟榔糕原属本镇大饭庄所附的赠品,后来设摊点于猪市大街,同时也提着提盒转街叫卖,其吆喝声较简单,但起伏较大。
  据说该产品曾远销西北新疆等地,在天津卫也曾设有代销点。除槟榔糕外还增加了槟榔片,也很受欢迎。
  (7)刘氏油炸兰花豆(俗称老虎豆)与疙巴泡
  炸兰花豆是一种经济实惠的下酒佳肴,本镇经营者很多,唯独家往东关帝庙前的刘家制作的兰花豆最好吃。其制作方法是将蚕豆用水泡软,刀切口后放油炸酥脆口松。另一种制作法是选绿皮蚕豆,水泡后剥开成两片,滚上一层糖油炸,叫糖豆瓣,甜酥可口。
  除兰花豆外疙巴泡更是刘家的拿手小吃。其原料是用江米粉、矾、盐等料制成面皮切小方块,入锅炸成球状,然后滚一层炖好的糖浆,制成糖疙巴泡,细甜酥脆,每天推着小车,转街叫卖“疙巴泡、兰花豆、还有山芋片”,颇受大家欢迎。
  (8)薛家螃蟹肉
  当年杨柳青经常闹大水,除运河、子牙河外,凡有水的小河沟或水坑里都有鱼、虾、螃蟹、蛤蟆等。所以,吃螃蟹肉成为杨柳青人的一种美味佳肴。卖螃蟹肉的人家很多,其中,较有名的属四街取灯胡同的薛家螃蟹肉。他们将一只螃蟹分成种类,如蟹黄、蟹肉、大爪、小爪,包成肉放在盘子里,每天提着提盒转街销售。据说他家的螃蟹肉做得非常讲究、卫生。用一片五颜六色大贝壳做勺来盛蟹肉。其叫卖声旋律性很强,委婉动听:
  27663654276655—||
  蟹肉哎螃开肉唉。
  注:杨柳青人称螃蟹为螃开。
  (9)刘家螃蟹肉
  除薛家螃蟹肉有名外,刘家螃蟹肉也很好吃,其制作方式与薛记相同。也是提提盒转街销售。他家的叫卖吆喝声更是好听,据杨柳青86岁的穆霞轩老先生说:“他的叫卖调都灌了话匣子盘了。”即被天津电台录过音了。
  5557656i32576—||
  石榴黄儿的呦螃蟹。
  (10)刘家打花萝卜
  晚饭后喝茶吃萝卜是当年杨柳青人的一种习俗。据说吃萝卜喝茶有去火消食的功效。有俗语说:“萝卜就茶气死珍珠、麦芽儿。”现在演变为“萝卜就热茶气的大夫满地爬”。刘氏打花萝卜是杨柳青既好吃又好看的一种食品。它能将一个紫心儿、绿皮儿的萝卜做成菊花状,白天在三不管戏园子门口摆摊,晚上沿街叫卖。
  256i66i6—||
  好吃不辣呀萝卜呀,
  “好吃不辣呀萝卜呀,比鸭梨还甜的萝卜了。”
  (11) 王氏合馅
  合饹系高粱面加榆皮粉和水成坯,用特制之合饴木床子加工、轧成条放入水中煮熟,取出后泡在冷水中,用油条等打成卤,加醋、蒜茸拌食。为夏季好吃的冷点,颇受喜爱。
  王掌柜带领三儿子共同经营,摊点设在杨柳青三不管,除卖合络外还有面茶、豆腐脑等。平时,有三副挑子转街销售,生意很是兴隆。
  (12) 曹家豆腐脑
  原料为元豆,用水胀发,水磨成浆、去渣、煮熟,放入一特制桶内,加盐卤或石膏成豆腐羹,外盖棉袋保温。再将面粉洗出筋,以洗面筋水澄一下,加淀粉、小料成卤。卖时配加麻酱、辣椒、蒜等。其摊点设在西关帝庙前。因其配料讲究、卫生,胜其他一筹,故较为出名。
  (13) 程氏小枣秫米粥
  程氏是山东人,民国后来杨柳青经营小枣秫米粥。原料为秫米、小红枣、红糖等。制作时先将秫米、枣一起煮烂,食时加红糖,其味香甜,价格便宜,颇受喜爱。
  (14) 芦家锅巴菜
  芦氏是山东人,北伐后来杨柳青经营锅巴菜。原料为绿豆,用水磨成浆料摊成极薄锅巴,切成柳叶片状,用大茴粉加盐,淀粉成卤,锅巴片放入卤中,加香菜、腐乳、辣糊等。其摊点设于三不管一带。
  (15)刘家切糕、凉果
  始于清末民初,字号“大来永”。门脸儿设在后大街取灯胡同南口,按季节制作不同的食品销售。如每年的五月至八月以做切糕、凉果为主,端午节做粽子,春节后做元宵等。
  刘氏的切糕、凉果选料精、做工细,有枣切糕、条切糕、三层糕、糯米片(做各种包馅凉果用)。其馅有豆沙、红果、白糖等。可包成月牙饺、三角饺、苹果、桃、佛手、石榴等形状,对儿童还可以做成小白兔、鸡、鸭,猪等小动物的式样,使食用者既吃到美味又能得到一种观赏艺术美的享受,很受杨柳青人的欢迎。据说每年端午节后推着小车转街出售,当天的食品都能销售一空。至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天气变凉后停止。沦陷后该技失传。
  (16)吴家面茶
  杨柳青人喜欢喝面茶,故而,当年卖面茶的摊点颇多,如吴家面茶、鲍家面茶、曹家面茶等等,但属吴家的面茶历史悠久名气大。常在六街狮子胡同设摊,其原料为糜米水磨、稠制而成。小料有油盐、芝麻、香油、麻酱等。吴氏面茶以稠香、味鲜而出名。
  另外,除卖面茶外冬天还加卖闷子。
  (17)杨家小点心
  杨氏原为杨村人士,每天挑着挑子转杨柳青销售自制的点心、麻花等小吃。他的点心松软、香甜,放得住。销售时将点心用纸包成上边尖下边大的包,包上贴着标签很漂亮,既好吃又好看。据说其吆喝声更是好听。
  4/4 3323·2121|23123232161||
  糖麻花咪腕排子儿一个子儿一包来的小点心。
  (18) 黎记包子
  始于清代,其摊点设在运河西渡口。据说,黎记包子起初以素馅包子出名,后来改为肉馅。其选料精细、讲究,肉要精选后自己加工剁馅,以肥三、瘦七为标准。按定量加葱、姜、茴、酱油、香油等。制出的包子肥瘦适度、香而不腻,从清代至今兴盛不衰。
  (19) 张家茶汤
  面茶是老少皆宜的汤食饮品,张家茶汤铺坐落在三不管,掌柜的张宝发,绰号张扎蓬。其原料为秫面、糜子面两种。有一光彩夺目的铜制大汤壶,可装水约30斤左右,烧柴煤终日沸腾,因要用120度的水才能将汤面冲熟。清代有诗曰:“大铜壶里积煤柴,白水清烫滚滚开,一碗冲来能果腹,香甜最好饱婴孩。”冬天里,一碗热腾腾的茶汤,上面撒一层红糖搅拌后食用,香甜可口,食后可驱寒解饥。
  (20) 邢记包子
  始于清代,字号“宝庆成”,因掌柜的叫邢宝庆而得名。该包子铺设于河沿大街西渡口旁,邢记包子肉鲜、味儿美、干净卫生。据说,当年杨柳青人提起邢记包子,无论大人孩子都赞不绝口。至今邢记包子后人还在经营着这一传统小吃。
  (21)哑巴锅贴经营者姓李,北仓人士,常在杨柳青三不管摆摊。由于说话口吃半哑,故以哑巴锅贴得名。他做的锅贴选料精细、肉鲜,香而不腻。尤其是以干净卫生受到人们的喜爱而出名。
  (22) 曹家柿饼子汤
  在杨柳青三不管有一个曹氏糖摊,有一种很吸引孩子们的小吃叫作柿饼子汤。其制作方法非常简单,就是将柿饼子切成块放入锅里加水煮成粥状,一个大子儿买一小碗,汤里有两三块柿饼子,甜润可口。其经营方式给杨柳青人留下了一句话把儿(俏皮话),即:“一道喝两碗儿——转转。”成为当时人们在路上相遇打招呼常说的一句俏皮话。
  其方法是在一个圆木盘上画上红道儿,中间有一个能转的指针,如转动后指针压在红道儿上,就能用买一碗汤的钱喝两碗汤,如压不上红道儿,可就连一碗也喝不上了。
  (23) 安氏脱骨鱼
  当年杨柳青有一“复兴园”酒席处,掌柜的姓王,其徒弟姓安,人送外号安七儿。是当时杨柳青知名的厨师,会做一种脱骨鱼非常有名。他能将一条一尺来长的大鱼做出来连头带尾一起嚼不出骨头来。这种独一无二的厨技现已失传。
  (24) 徐家杂货小船
  杨柳青人称“子牙河”为后河。后河的岸边有一座“白滩寺”庙。旧时这里商船来往穿梭,香客络绎不绝。解放前,家住十七街的徐家有一条专门卖杂货的小船,人称徐家小船。由于卖的是杂货,故而吆喝叫卖的方式也与众不同,他要用一口气说出很多种商品名称,俗称一口气叫卖:
  一口气叫卖
  1=B
  稍快
  2/4 6i56i|3565i|i66i5|6i56i5|
  萝卜鸭梨崩豆仁果香蕉糖 炸糕卷圈,
  62655|356i5|62655|i35i35|
  豆腐丝儿呀,烧饼果子糖麻花啊,洋火烟卷,
  i56i5|656i55|5v35|2·65||
  带烧酒啊,妈妈想闺女呀那块肉啊。
  (25) 杨家糖堆儿
  糖堆儿即糖葫芦,属冬季的大众食品。每年秋天红果收下来后,杨柳青卖糖堆儿的很多,但外号杨糖堆儿的杨家较有名气。据说他家的糖堆儿在熬糖上有自己的绝招,可以销售到立夏。这一绝技现已失传。
  (26) 曹家药糖
  药糖是一种药制的糖果,在过去缺医少药的年代里很有市场。当年杨柳青曹家经营的药糖年头不长,但大街上始终有外地人来此叫卖销售药糖。据上辛口乡第六埠村的药糖世家杜桂林先生介绍,他家祖辈都沿街卖药糖。身着白色服装,戴白色眼镜,手拿两片竹板,打着节奏叫卖。每到一处围观者众多,生意很是兴隆。其叫卖的语言随意性很大,均为广告词汇。卖药糖
  1=C
  慢速
  4/4 2/4 3/4i·22i665-|556i65535650|5565565|
  卖药糖,哪一位要吃了药糖,唆了蜜的香蕉
  5522355|55356556|55565655|
  哎咳杏仁茶糕,橘呀子个陈皮呀咳麦冬秋梨,
  0i65505536555|222355|035535650|
  仁丹哪有了宝丹哪咳海棠果蜜饯,卖药糖来
  i6565665|6555506i5i|
  又酸又凉来,薄荷凉糖哪位不
  276555356555|53565355i|555—|
  信哪咳买块尝尝,要买快买呀一分一块。
  255555653555|0225i6553565 |
  买了的个买呀捎了的个捎呀,卖药糖的又来了,
  0556565535655|05552355535|
  有三天哪和两天哪 不准来上一遭,有
  65i6i356|5653555|012655|
  鲜桃有蜜桃,葡萄 樱桃,哪位吃了
  5356555|i65555-|
  五谷丰登哎咳自在逍遥。
  (27)刘瑞的糖
  刘瑞外号“流泪”,他家做的糖干净、实惠,品种有青丝玫瑰、黑罐糖、芝麻糖等等。每天转街销售,很受孩子们的欢迎,有一首诙谐的童谣用反意宣传了他家的名气。即“流泪的糖,两头忙,洗脚水就熬糖”。
  除以上佳肴小吃外,旧时的杨柳青还有“玉兰斋”(刁记)、“文兴斋”、“春玉祥”(孙记)糕点,“庆生和”(马记)干鲜货等,在当时都很知名。
  另外,杨柳青古镇的节令吃俗也很讲究,如春天,立春吃春饼(大饼)、春菜(豆菜与韭菜同炒)。夏天,入伏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炒鸡蛋”的习俗。秋天,有立秋吃瓜咬秋之说。冬天,有立冬吃瓜馅饺子之说,俗语曰:“立冬吃个瓜年年发。”
  春节的吃俗有“二十三年糕粘”,糖瓜儿祭灶王之俗。“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白面发。”“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的饸子往家转。”“饸子加八越过越发。”“饸子加九越过越有。”正月十五吃元宵。二月二吃闷子,炒蝎子爪(炒豆子)。清明节早晨吃鸡蛋明眼。五月当五吃粽子。八月十五吃月饼祭月神圆月。腊月初八吃腊八饭等等习俗。
  每年春节的三十晚上,卖粽子、糕干、糖葫芦的小商贩们从不停业休息。因为,这里有一种俗令,即粽子取“种子”添丁进口之意。糕干意为“步步登高”。糖葫芦有“糖堆儿一支红,到老不受穷”之说。均取其吉利的谐音,祈求其美好的愿望。

知识出处

杨柳青的老买卖

《杨柳青的老买卖》

出版者:新蕾出版社

本书主要介绍了杨柳青商业历史的发展过程。内容包括:杨柳青镇地理买卖杂字(序)、杨柳青镇地理买卖杂字、杨柳青买卖通俗杂字、杨柳青镇解放初期的商号、杨柳青南36村画业兴衰史略、杨柳青镇钱行业沿革、杨柳青镇典当业史略、杨柳青的鞋行业、杨柳青棉花行业沿革、杨柳青麻行业产销史话、杨柳青农副产品经营史话、杨柳青勤行史话、万兴公族长石元仕、聚德裕盛董家、同盛和周家、成兴号韩家、明盛号周家、久家胡同久家、文丰泰安文忠、鼎兴张家、话说“赶白沟河”、新疆帮“天迪商行”轶事、“戴廉增画店”轶事、庆生号的发家、回忆杨柳青早期的照相馆——裕庆祥、万昌布店曹乐亭兴衰始末、双顺和油厂轶事、杨柳青老买卖家楹联集锦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郭忠萍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