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院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
唯一号: 020534020230001684
专题名称: 大悲院
文件路径: 0205/01/object/PDF/020510020230000009/001
起始页: T00181_00.pdf
专题类型: 景区

专题描述

大悲院地处古运河岸边,是天津保存完好、规模宏大的寺院,始建于清顺治年间。初建时,四周一片旷野,人烟稀少。 康熙八年1669,浙江嘉兴籍进士曹斌任天津守备时重建。前殿为山门,塑四大天王像,中殿供奉释迦牟尼像,后殿供奉柏木雕成的千手观音像。另建藏经阁,阁内珍藏魏晋南北朝至明清各代铜铁木石造佛像数百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 随着天津经济的发展繁荣,佛教空前普及,四方僧人来津,善男信女增多。1940年,在大悲院旁增建新庙宇,仍是三进殿堂,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配殿、耳房和回廊等,青砖灰瓦,宏伟庄严,后来居上。殿内泥塑、木雕、浮雕数百尊佛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最吸引人朝拜和瞻仰的,是殿内珍藏的唐玄奘灵骨。1956年,应印度政府请求,经周恩来总理批示,由达赖喇嘛率代表团将灵骨送往印度,以加强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印度总理尼赫鲁在那兰陀寺召开五万人大会,拜迎玄奘法师灵骨。中国政府捐赠人民币三十五万元在那兰陀寺建玄奘法师纪念堂。后来,在大悲院,佛教信徒一直把模拟塔代替灵骨供奉参拜。1976年地震,大悲院部分房屋坍塌。1980年后,重新修整,增设玄奘法师纪念堂和弘一法师纪念堂。院内朱门绿瓦,佛坛高筑,松柏参天,庄严肃穆。1983年大悲院被列为全国重点佛教寺庙之一,成为天津接待中外宗教界人士和观光游览朝佛的胜地。中国佛教协会天津分会设此,举行过多次重大的佛事活动。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

《大运河史话》

本书主要描写了大运河的文化、地貌以及人文景观,将丰富的资料用通俗的语言文字写成此书,把大运河的历史和大运河的文化内涵展现在读者面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