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知识类型: 地理名称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
地理名称: 北京
唯一号: 020533020230000044
文件路径: 0205/01/object/PDF/020510020230000009/001
起始页: T00091_00.pdf
层级分类: 市(地区、自治州、盟)

介绍

北京最早称为蓟,早在三干多年前就有了蓟城,春秋早期为燕国国都,秦统一后置蓟县。汉以后称幽州。隋称涿郡,设郡治。 唐朝兴起,隋镇守北京的总管罗光举地归降,隋王朝为征战高丽储存的一千多万石约1亿斤粮米及大批军资为涿郡的繁荣打下了物质基础。唐代将涿郡称“幽州”,靠大运河继续往幽州运送粮米及百物。幽州很快发展成北方最大的商品集散地,盛唐时期升为大都督府,为全国五大都督府之一。 辽代将幽州改为陪都,称南京,后称燕京,与宋对峙。辽主肖太后主持疏浚龙湾河今蓟运河,将松辽平原的粮米经滦河或海道运到天津北塘河口,溯龙湾河至燕京。1105年,辽宋议和,双方加强贸易往来,燕京仍保持了隋唐以来北方最大的贸易中心地位。 金灭辽之后,于1151年改筑燕京城,1153年改燕京为中都。中都是仿宋都汴京开封规制营建的,规模比燕京大。外城周长三十七里半,四面各开三门;外城内建宫城,周长九里,内建宫殿九重三十六殿。宫城正中建皇城。城外建皇家禁苑三座:西苑、北苑、南苑。金海陵王还在房山营建了离宫——盘宁宫,园陵十组,迁葬其十世先人。中都是北京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元、明、清三朝都是以金中都为基础建起元大都和北京城的。 元代以中都北宫为中心,规划营建大都,从至元四年1267始,到至元二十九年基本完工,历时二十五年。大都外城周长六十里,比金代中都几乎大一倍;外城内筑皇城,周长二十里,皇城内筑宫城,周长七里。另建很多庙宇、道观、寺塔、园林,如孔庙、国子监、清真寺、广寒殿、碧云寺等。如此浩大的工程所需砖石木料,百万工匠所食粮米,无不仰给于大运河从江南、江淮地区浮运至大都。 大都建成后,仅四十年,城市人口即由四十万增加到一百万。大批中亚、西亚、东欧、南欧、阿拉伯人移居中国,其中大部分居住在大都城里或都城附近。单是俄罗斯人就有一万多。随之各国宗教也传到中国。罗马教堂派来百名牧师传播天主教,在大都城内建起四座教堂,蒙古贵族一批批拜倒在十字架下,大都城里一次受洗礼的人数就有六千之多。信仰伊斯兰教的西域人到处可见,城中建起阿拉伯式的圆顶清真寺多处,后有“元朝回回遍天下”之说。印度、泰国、尼泊尔等国信仰佛教的僧侣充斥庙堂,中国善男信女充街堵巷。大都城内市场繁荣,积水潭、朝阳门外是两大市场,小关市到处皆是。每天进入大都城里运粮米及百物的车辆、船只川流不息,仅丝绸一项,每日入城有千车。各国奇货特产山积云囤。大都城不但成了长城南北两大经济区最大的贸易中心,也成了中国及中亚、西亚、东欧诸藩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一些外国人称大都城是“世界独一无二的伟大城市”,又称“天下奇观”,称中国人是“天下最有创造力的人”。 明永乐后称北京。明代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比元大都布局更严谨,建筑更豪华。其中最著名的是琼楼玉宇、金碧辉煌的故宫。故宫,旧称紫禁城,明朝永乐四年1406始建,到永乐十八年基本建成,占地面积七十二万平方米,房屋九千多间,建筑面积十五万平方米。四周环有高十米多的城墙和五十二米宽的护城河,具有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

《大运河史话》

本书主要描写了大运河的文化、地貌以及人文景观,将丰富的资料用通俗的语言文字写成此书,把大运河的历史和大运河的文化内涵展现在读者面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