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奎华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武清人》
唯一号: 020530020230004256
人物姓名: 王奎华
文件路径: 0205/01/object/PDF/020510020230000013/001
起始页: T00163_00.pdf
性别:
时代: 当代
出生年: 1941
籍贯: 王庆坨镇郑家楼村

传略

王奎华,1941年7月出生于王庆坨镇郑家楼村。1960年,他在王庆坨镇中学毕业,考入河北省廊坊师范学校,毕业后回乡务农。1966年10月,王奎华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担任郑家楼村党支部书记,直至2003年。 当干部就要会干事、干好事、干实事。这是王奎华的当村官之道,也是他做人的准则。自担任郑家楼村党支部书记以后,王奎华一心带领群众治穷致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给王奎华增强了的信心和力量,决心摘掉多年落后村的帽子。由于郑家楼村地势高、土质差,加上严重缺水,村里的农业始终上不去。王奎华觉得要致富,首先要把农业基础打好。他带领村民对村里200公顷高洼不平、盐碱沙荒地展开了治理。经过两个冬春的拼搏,终于搞得地平如镜、渠网交错,荒地成了高标准的稳产高产田。接着,他又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兴修农田水利设施,购买了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等系列大中小型农机具百余台(套),大大改善了生产条件,很快把郑家楼村建成林茂果丰粮高产的富裕村。创造了小麦、玉米亩产超千斤,果树亩产超万斤的好收成。 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王奎华又提出了发展村办企业,壮大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思路。村里先后搞起了彩色印刷厂、不锈钢餐具厂、香烟过滤嘴厂、针织厂和塑料印刷厂。其中以一次性餐具为龙头,生产竹筷、木筷、一次性塑料台布、高低档餐巾纸等用品的发展规模大,使村里家家户户都从事一次性餐具的经营,并迅速建成华北地区最大的一次性餐具生产基地,产品销往全国。仅此一项,村里每年的集体收入达500多万元,群众从中得到的工资纯收入达200多万元。 在村里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同时,王奎华牢记党的宗旨,想方设法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乡亲们真正感到党的温暖,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实惠。1981年,郑家楼全村实现自来水入户、饮水除氟;1982年,村集体出资为每家购置电视机;为解决行路难问题,修柏油路12000平方米;1984年,翻新小学校舍,改变了教学条件;1985年,修建了文化室和图书室,丰富了群众业余生活。 由于成绩突出,王奎华成为当时村党支部书记的优秀代表,多次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和奖励,并于198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自2003年起,王奎华从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退了下来,可他没有因此停下工作的脚步,而是走进武清开发区,担任了天津阳光彩印公司董事长。如今,他所领导的公司全部采用进口设备,在天津市同行业中属于领先水平,且产品畅销全国。王奎华决心为武清开发区的发展,为新武清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知识出处

武清人

《武清人》

出版者:大众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天津市武清区的人物事迹,其中包括了享誉海内外的书画大师刘炳森、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赵燕侠、杰出的穆斯林画家阿里·雷公、相声名家师胜杰、核工业战线上的冯树荣、著名真菌学家刘波、飞机维修专家丁学起、全国优秀教师史学忠、昔日理科状元今日清华骄子等。

阅读

相关专题

书记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