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樵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英才风采》
唯一号: 020530020230003776
人物姓名: 高雪樵
文件路径: 0205/01/object/PDF/020510020230000008/001
起始页: T00314_00.pdf
性别:
时代: 民国
卒年: 1978
籍贯: 天津市武清区

传略

高雪樵,男,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作为全国享有盛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十几岁时,在东北演出就崭露头角;后来在上海主演武功戏,引起了轰动。他与梅兰芳、盖叫天、金少山、周信芳、林树森等大牌名角经常合作演出。1931年上海出版的《南北名伶图》一书中,就刊登了高雪樵的大名,并与北派名演员高盛麟合称为“南北二高”。1956年,高雪樵应聘湖南常德出任京剧团首任团长,他亲自筹建剧团,为戏剧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早年,高雪樵在上海演出武打戏时,无论在化妆、服饰、使用道具以及筋斗过城墙等方面,都有许多创新之处和独特的表演技艺,而且他对演出非常认真,不管观众多少,不管在城里或乡村,他总是一丝不苟。 高雪樵是武清稍子营人,1912年生,出身于京剧世家,父亲高俊亭,长兄高月秋都是京剧演员。他从小跟父兄学戏,勤奋好学,不怕艰苦,每天散戏之后,仍留在舞台上练功,翻腾扑跌,从不懈怠,练就了厚实的功底。高雪樵十五岁时,开始随父兄在哈尔滨市登台演出。有一次,其兄高月秋在演出前突然生病不能上台,高雪樵登台试戏,初出茅庐的他年轻、英俊,武功干净利落,唱作俱佳,彻底征服了台下观众,当时在哈尔滨市引起了轰动。从此他的演出不断,声誉日高。1930年,他就组成一个小班随哈尔滨的剧团去中苏边境城市——伯力(即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演出,以其娴熟精湛的翻腾技巧和炽热火爆的把子功夫令苏联观众瞠目结舌。演出归来不久,他看到当时全国京剧界著名演员大都汇集在上海,如梅兰芳、赵松樵等。他非常渴望能学到他们的技艺。为此,他决心赴上海演出。但其兄担心他难以在名家荟萃的上海立足,开始并不同意。但高雪樵说:“越是这种情况,越是学艺的有利条件,越是要去闯一闯。”高月秋被弟弟的勇气所打动,亲自陪他前往上海。 到上海后,高雪樵连续演出三场打炮戏:《大刀王五》、《铁公鸡》和《四杰村》。上海出现了“满城争说高雪樵”的局面。他终于一举成名,在上海站住了脚。有一次,他与著名武生赵松樵、徐辅霆、谭富英、李仲麟、张翼鹏等7个武生同演《长坂坡》,由高雪樵演大轴,演完后管事夸赞他扮相英俊,功架稳重,显得既有大将风度,又特别注意到君臣的身份,刻画人物,入木三分。 1937年上海罗汉出版社出版的《南北名伶照相图》,高雪樵排第二页,并被冠以“名伶武生”美称。 1956年,高雪樵应聘到常德出任京剧团首任团长, 高雪樵对演技精益求精,对演出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即使遇上不愉快的事情,也不会带着情绪上台。他不仅自己一丝不苟,身体力行,对待别人演出也要求很严。 高雪樵为人正直、正派,一贯履行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义务。高老的后十年,则处于“文革”动乱时期,高老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受尽了屈辱与折磨,后几年则在病中度过。1978年初,高老在常德走到了他人生的尽头,终年66周岁。 高雪樵不但艺术超群,艺德高尚也在梨园行中传为佳话。他敬老尊贤,对兄弟友爱,对晚辈爱护。老人们都很喜欢他,晚辈对他都十分的尊敬。

知识出处

英才风采

《英才风采》

出版者:远方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雍阳的各个领域的人才,包括体育界知名学者杨钟秀、中国当代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曹理、革命英烈张殿兴等。文章中涉及的人物众多,涵盖了不同领域,彰显了雍阳地区人才辈出的氛围。

阅读

相关专题

团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