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来的养雁人魏永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清人》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1813
颗粒名称: 北京来的养雁人魏永瑞
分类号: K828
页数: 2
页码: 247-248
摘要: 本文记述了魏永瑞是一位75岁的老人,他在京城有儿孙满堂且年收入20多万元。但他选择回到故乡白古屯乡小魏庄村,办起了非洲雁养殖场,希望带领乡邻们致富。他投入50万元积蓄建起了集孵化、养殖、加工于一体的非洲雁养殖场,经过几个寒暑的艰苦创业,他的养殖场已有近千只种雁,并注册了自己的产品商标,还带起了村里和周边地区部分农户养殖致富。
关键词: 武清区 养雁人 魏永瑞

内容

一位75岁的老人,在京城儿孙满堂,且年收入20多万元,不在家享清福,却带着老伴儿回到了他的故乡——白古屯乡小魏庄村,办起了非洲雁养殖场,说是人老了到家乡帮助乡邻们趟出一条致富路,再歇脚儿。这位老人叫魏永瑞。
  1948年,年仅17岁的魏永瑞,从家乡独自到北京谋生。先后在砖瓦厂、建筑公司等处打工。1953年,在北京某建筑公司当泥瓦匠的他,开始接触电气化工程。凭着一股子韧劲和不服输的精神,硬是从一个搬砖和泥的小工,成长为一个电气工程师,曾参加过北京中科院及人民大会堂的建设工程。随后因工作业绩突出被调往北京外贸部门工作。直至1983年,退休后的魏永瑞,凭着多年的积蓄和丰富的电气化专业实践,组建了一支私营电梯安装队,很快积累了一笔丰厚的收入。老人用收入盖起了一座私家小楼,并很快做为歌舞厅转包出去,年收入达十几万元。200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魏永瑞回到了他阔别多年的家乡——白古屯乡小魏庄村,当看到家乡的父老乡亲依然过着土里刨食的日子时,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怎样才能为父老乡亲找出一条致富之路呢?”年逾古稀的魏永瑞不禁陷入了沉思。不久,有人向他推荐饲养“非洲雁”。并告诉他,非洲雁不仅饲养成本低,抗病能力强,收入高,而且市场前景广阔。听后,他想能不能把这个养殖项目带回家乡去,让村里乡亲们也有个挣钱的道儿。为此,他又专程前往东北抚顺进行实地考察。经考察发现,饲养“非洲雁”确实是一条致富的好出路。
  但是,万事开头难。养非洲雁让当地乡亲们干,一是初期投入大,二是也有些风险,直接让乡亲们养有些困难。于是,他主动找到村干部商量,由村里划给一块地办养殖场,先期投入风险由他承担,待养殖成功后,再帮助乡亲们发展养殖。老人的想法很快得到了村干部的支持,并很快在村口划出一片废弃地让他办养殖场。
  说干就干,魏永瑞拿出自己多年的50万元积蓄,建起了集孵化、养殖、加工于一体的“非洲雁养殖场”。为了办场,他同老伴儿离开了舒适安逸的北京,搬进偏僻的乡间野外,开始了他带领乡邻们共同养殖致富的创业之路。经过几个寒暑的艰苦创业,魏永瑞的非洲雁养殖场不仅有了近千只种雁,注册了自己产品的商标,还带起了村里和周边地区部分农户养殖致富。乡政府负责同志表示,非洲雁养殖的确是一项可以带动当地农民致富之路,完全可以组织当地农民开展规模养殖。但是,由于禽流感的影响,群众有些担心。魏永瑞的雏雁销售出现了较大困难。面对困难,魏永瑞老人满怀信心地说:“禽流感早晚要过去,困难再大,我也要把这项有发展前景的养殖业坚持下去,直到带领乡亲养雁致富。”问起老人的今后打算,魏永瑞兴奋地说:“人总是要落叶归根,我已经老了,等乡亲们都养雁致富了,我就不干了。但我还留在村里,给大家当当参谋顾问。”
  载2006年4月4日《天津日报·武清资讯》

知识出处

武清人

《武清人》

出版者:大众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天津市武清区的人物事迹,其中包括了享誉海内外的书画大师刘炳森、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赵燕侠、杰出的穆斯林画家阿里·雷公、相声名家师胜杰、核工业战线上的冯树荣、著名真菌学家刘波、飞机维修专家丁学起、全国优秀教师史学忠、昔日理科状元今日清华骄子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艾闻
责任者
桂东
责任者
杨岭
责任者
魏永瑞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武清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