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名家师胜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清人》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1725
颗粒名称: 相声名家师胜杰
分类号: K825.7
页数: 12
页码: 23-3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师胜杰是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被誉为“中国十大笑星”,但许多人误以为他是东北哈尔滨人。实际上,他是武清区杨村六街人,是地道的武清人。本文通过记者对他的面对面采访,证实了他的身世,并深入细致地描述了他的事业和家庭背景。
关键词: 武清区 相声名家 师胜杰

内容

说起师胜杰,在中国大地几乎是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享誉国内外的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早在20年前就有了“中国十大笑星”的称号。无论在演艺圈,还是在广大观众的心目中,他都德、艺双佳,颇有人缘儿,深受大家的喜爱。然而有着如此强劲震憾力、影响力的师胜杰,许多人都认为他是东北哈尔滨人,甚至误解了许多年。原来,他的正根儿是武清区杨村六街人,一个地道的武清人。
  寻找老乡师胜杰
  2004年底,在天津电视台《鱼龙百戏》节目中,师胜杰一段:“我是武清人,杨村人,杨村糕干很好吃,有名气”的道白,像一股强大的冲击波,在武清的上上下下,男女老少、家家户户引发了轰动,人们激动地相互转告,庆幸又发现了一个大名鼎鼎的武清人。
  说师胜杰是武清人,光凭演出中几句道白,似乎有些牵强,也总有是否他在演出中为吸引天津观众虚构几句垫词的疑虑。那么,师胜杰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武清人?记者决定要直面师胜杰,对他进行一次面对面的采访。经过向在北京的武清籍相声名家王谦详询问,才知道师胜杰家的住址和电话。于是,我们立即拨打了他家的电话。事情很不凑巧,家里无人接。记者又马不停蹄,拨通了师胜杰的手机,电话拨通后,师胜杰没有在家,已同他的夫人宋艳远度重洋,去澳大利亚访问了,听得出,身在异国他乡的他接到从武清打来的电话,心情异常激动。考虑到两地远距离电话采访的难度,我们达成协议:决定长话短说。只是问他是不是武清人,如果是,能否愿意接受家乡媒体的采访。师胜杰十分爽快:“我是武清人,祖籍杨村。我非常愿意接受家乡新闻媒体的采访,2005年1月3号我将回到国内接受你们的采访。”
  事情很顺利,是缘分,也是师胜杰信守承诺。1月8日下午,在区民政局副局长张昕的帮助下,记者在雍阳宾馆贵宾楼B楼二楼会议室,和师胜杰坐在了一起,进行了一次拉家常式地深入细致的采访。
  忆乡情三次落泪
  他,一米七以上的个头儿,声音宏亮,爽快健谈。见到家乡人更感到振奋,有精气神儿,十分热情地一一向我们介绍了他的爱人宋艳,以及随来的徒弟和工作人员后,才坐下来接受我们的采访。
  坐在雍阳宾馆二楼会议室的师胜杰,首先认真地听着对面而坐的“杨村通”、区政协委员杜宝江的介绍。杜宝江说,师家祖辈多代久居杨村运河西侧,眼下杨村一些老辈分人知道较多的是您爷爷、奶奶和您爸爸、叔叔、姑姑的情况。您的爷爷奶奶当年就住在现在杨村街道六街居民区内(区农机局大楼北侧)的和平胡同,当时家里很穷,住着两间低矮破旧的土坯房。您的祖父早年在军阀的部队里当过兵,升至连长后带着您的奶奶回到了老家杨村。人们的印象之中,当时您的爷爷眼已经失明,先是在您只有几岁的父亲牵领下乞讨要过饭,后来靠手工织袜为生。家里虽穷,可老爷子人品好,性格开朗,为人憨厚实在,劳作之余,茶余饭后时常为人们唱几段太平歌词,说上几段笑话,深得邻里们喜爱。每当老人家出行不便,总有人上前主动搀扶,家里有困难总有人登门帮助,官称师大爷、师大娘。您的祖母长得娇小俊俏,河南口音。您的爷爷50年代末60年代初病逝。在您爷爷去世不久,您的奶奶就迁出杨村。说到这里,师胜杰插嘴说:“爷爷在世时,我和父亲曾多次从市区来杨村看望老人家。爷爷去世时,我的全家已迁居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我和父亲来杨村奔丧。料理完爷爷后事,是我和父亲接奶奶一同去了哈尔滨。”师胜杰一面认真地听着杜宝江的介绍,时而插上几句答话。
  杜宝江接着介绍说,您爸爸叫师振国,从艺后改名师世元。他老人家从小很苦,几岁时就和老父亲一起沿街乞讨要饭、织袜子、干农活。十几岁就到天津市区打工。到天津打工后,他一面打工,一面凭着自己的艺术天赋,同一些街头卖艺的人学艺,唱太平歌词,说单口相声,并很快成为演艺圈里的名角儿。后来听说您的母亲也是艺术家。另外,您还有两个叔叔一个姑姑在杨村长大。后来都相继到部队当了文艺兵,参加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许多杨村人都知道您的家庭是个艺术世家。
  在场的区委、区民政部门接待师胜杰的有关负责同志还告诉他,家乡的人们都很惦念他。特别是他在天津演出时又提到自己是武清人时,人们都希望您有机会常来家乡看看。
  师胜杰听了杜宝江和有关同志的介绍后,十分动情地对在场的人们说:“难得家乡人们对我的家庭情况知道的这样详细,难得乡亲们这样惦记我。我谢谢大家,谢谢武清的父老乡亲。”说着,师胜杰激动地掉下了眼泪。
  座谈交流后,师胜杰执意要去看看老街旧邻,拜访一下当年和爷爷奶奶一起住过的老人。走进杨村六街赵志扬的家,赵志扬老人一眼就认出了师胜杰。老人拉着师胜杰的手左看看,右看看,说:“你就是当年师爷爷的孙子师胜杰?”师胜杰忙贴近老人的耳朵,幽默地告诉老人:“绝对是真孙子,不是装的孙子。”即刻引起人们的哄堂大笑。一阵笑声过后,赵志扬老人拍拍师胜杰的肩膀接着说:“我和你爷爷奶奶一个院住了十几年,师大伯脾气好,人缘好,我们是好邻居。你相声说得好,声音好,表演好,内容健康,电视里哪个台有你的节目我都追着看。看得出,你有人缘,受观众欢迎。你可为咱武清人争了光。每次看相声,我都想,你是咱杨村人,做梦也想见到你,没想到今天我就见着了。更没想到还是你来登门看望我,我这辈子知足了,没白活。”赵志扬的老伴兰秀芬见老头同师胜杰站在院里就谈得这么热闹,忙拉起师胜杰的另一支胳膊说:“大冷的天,快到屋里坐下说话。”兰秀芬老人说:“你爷爷奶奶一辈子很不容易,赶上那年代生活很苦。你爷爷眼睛失明,哪次去粮店买粮食上街买菜,我都拉着他的拐棍,领着去。你奶奶个子小,脚小,没我劲儿大,每次和我下地干农活,拾柴禾,我都帮她。你爸爸小时候也很苦,跟着师大伯、师大娘织袜子,沿街乞讨要饭。当年我们家日子也不富裕,可两家穷帮穷,相处得和和睦睦,关系非常好。现在说起来还挺想他们呢。”师胜杰听着两位老人的述说,十分激动地对两位老人说:“谢谢二位老人当年对我爷爷奶奶、爸爸的照顾。”说着,师胜杰又一次掉下了动情的眼泪。
  走出赵志扬老人的家,随去的杜宝江告诉师胜杰,前面不远就是埋葬他爷爷的坟地,不过那片坟地早已迁走,盖上了农家的新居,提醒他是否去看一看,师胜杰摆摆手说不去了。沉思了一会,他对在场的人们说:“我父亲死前不只一次地对我说过:‘记住,我们是武清人,我和你妈妈百年以后,一定要埋在武清的黄土地上。’回到东北以后,我再和兄弟商量一下,想方设法把二老的骨灰送回武清,埋在武清,了却老人生前叶落归根的宿愿。这次来杨村我是为双亲还愿的。”看得出,提起死去的父母,他的心情既沉重又激动,眼里再次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听到师胜杰要将父母的骨灰到家乡安葬的愿望,在场的民政局负责同志当即表示:“两位老人骨灰迁到武清,民政部门随时帮助安排,可安葬在杨村,也可安葬在永安公墓。”师胜杰听了,眼含热泪连声道谢。
  七岁成相声童星
  提起师胜杰本人的成长过程,面对家乡人,他滔滔不绝,无拘无束,耐人寻味。
  师胜杰1953年4月生于天津市区,在家排行老二。当时,他父亲师世元、母亲高秀莲都是靠说相声谋生,并成为京津一带颇有名气的相声演员。1959年,父母亲为了支援东北艺术的发展,也为了寻求自己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师世元举家迁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6岁的师胜杰也随着全家,告别了童年的天津,来到了东北。父亲来到哈尔滨后,凭着超人的艺术才能和组织才能,很快担任了市民间艺术团的相声队队长。他的艺术表演水平随着刻苦努力和频频演出,很快名声大振,叫响东北。
  师胜杰出生在相声世家,也是在浓烈的艺术熏陶氛围中长大的。他同全家迁入哈尔滨后,家就住在当时娱乐场所集聚的北市场。唱戏、说书、吟大鼓、演皮影戏的几乎应有尽有。饭馆、茶社比比皆是,热闹非凡。师胜杰就是在这里,每天从早到晚穿行于演出台、摊儿之间,看完这场,看那场。特别是父母每到“园子”里演出相声,他都闹着一起去,看父母和先辈们演出。长期的耳濡目染,不仅激发了他热爱艺术的激情,而且也学到了很多相声段子,诱发了跃跃欲试上台表演的欲望。师胜杰首次上台演出还得益于父母的发现推举。一次,师胜杰在随父母演出后吃夜宵的饭桌旁,把自己从父辈们学到的相声《捉放曹》饶有兴趣地为父母做了表演。师世元夫妇看过儿子师胜杰表演既高兴又沉重。高兴的是,儿子这样小小的年龄就有这样的表演能力、超人的艺术悟性,感到十分欣慰,笑得夫妇俩前仰后合。沉重的是,说相声卖艺的苦辣酸甜,从艺多年的他们最清楚,特别是想起旧社会当演员地位低下,演艺圈几乎是被称为“要饭行当”的职业,怎么让儿子再干下去呢?夫妻俩几乎又同时为儿子今后的成长忧虑地掉了眼泪。艺术家总是有强烈的艺术责任和情感,艺术需要有人继承发展,孩子追求艺术的童心不能泯灭。一阵苦与乐、旧与新的思考过后,师世元夫妻俩决定鼓励师胜杰学相声,走艺术发展之路。于是,又让小胜杰再说几段试试看,小胜杰毫不怯懦,立即表演了《报菜名》、《地理图》、《夸住宅》等几段相声。师世元夫妇听后会心地笑了,决定让儿子学相声。
  第二天晚上,师世元没有照例说自己的单口相声,而是领着儿子一起走上舞台,对台下的观众说:“今天我要和一个票友说,这个票友不是别人,就是我儿子,目的是想让大家伙给听听,这孩子是不是块说相声的材料。”说完父子俩就合说了一段儿《捉放曹》。父子俩的演出,不仅赢得了在场人们的阵阵掌声,而且在演出谢幕时,人们的掌声、叫好声、再来一段的喊声不断。此后,师胜杰经常随父亲登台演出,每次演出都赢得了众多观众的掌声鼓励。于是,在哈尔滨,师胜杰就有相声“童星”的称号,这一年他年仅7岁。
  第二年,师胜杰便拜当时的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朱相臣为师。走入校园后,师胜杰仍然白天到校上课,晚上到戏园子里说相声。那时,许多观众竟是专门来听他这个“童星”说相声的。后来,师胜杰被选入哈尔滨市少年宫艺术团,并很快在团内脱颖而出,成为该团的“五朵金花之一”。师胜杰还曾和艺术团的其他小演员一起,为当年刘少奇主席、周恩来总理、西哈努克亲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宾做过专场演出。少年时期接连不断的演出,无疑给师胜杰日后发展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他在磨难中成长
  交谈中,师胜杰向在场的人讲述了他和他的家庭也有过一段从不愿披露的痛苦经历。
  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打破了师胜杰一家平静的生活,也打碎了师胜杰说相声、走艺术之路的梦。父亲师世元被打成“资产阶级艺术权威”,于1968年9月28日含冤自尽。当年,父亲只有48岁,母亲年仅36岁。刚刚进入沈阳部队文工团的哥哥,也因受父亲的牵连找领导理论,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判刑15年。1969年,16岁的师胜杰也作为一名农工,被送到北大荒生产建设兵团进行劳动改造。初到生产建设兵团,师胜杰既承受着艰苦劳动的磨难,也经历了生活孤独寂寞的日子,什么说相声、当艺术家,所有的追求、理想都深深地埋在了心底。直到1975年的一天,师胜杰正同兵团的战士们在打谷场上晒谷子的时候,突然听到广播喇叭里播放着马季、唐杰忠合说的相声《友谊颂》。听到被“文革”已经封杀几年的相声的播出,师胜杰激动不已。广播里的相声刚一结束,他就和正在打谷场上劳动的兵团战士们说:“如果大家喜欢相声,我也给大家说一段。”师胜杰的话音未落,便引起了在场人们的一阵欢迎的掌声。从此,师胜杰每天在劳动工地,或在兵团战士的休息房间里,都要为人们说上几段相声。他的相声给沉寂的兵团生活带来了无限的情趣和欢乐。他本人也很快成为兵团里人人喜欢的公众人物。
  师胜杰会说相声的消息不胫而走。1976年,兵团为了参加黑龙江省的曲艺调演,决定让他参加曲艺学习培训班。并让他和后来大名鼎鼎的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一起搭档说相声。当时,虽然姜昆还没有说过相声,但由于姜昆综合艺术素质较高,吹拉弹唱等演艺功底厚实,加之对艺术的渴望追求,时间不长,两个人就配合得十分默契。他们表演的反映当时知青生活的相声《林海红英》,在兵团俱乐部首场演出,就获得了成功。代表兵团参加省曲艺调演,很快被选中,作为省里的代表剧目,又到北京参加了全国的曲艺节目调演,也一举又获成功,引起了首都文艺界的轰动,一些专业文艺团体负责人纷纷找到他们,希望他们进入北京文艺界来发展。当时担任中央广播艺术团说唱团的团长更是慧眼识才,当即找到师胜杰、姜昆,诚心实意希望他们留在北京说相声。对此,姜昆如愿以偿,师胜杰却因为在政审中还背着“黑五类”子女的罪名,被拒之门外,抱憾回到了北大荒建设兵团,继续做农工。直到粉碎“四人帮”,那场“大革命”结束,师胜杰才被调到省曲艺队,当上了一名专业相声演员。
  而立之年拜大师
  师胜杰告诉我们,进入演艺界后,他还幸运地被相声大师侯宝林看中,收为关门弟子。
  事情原来是这样,由于师胜杰台上精心表演,台下潜心创作,很快迎来了他的艺术丰收。1981年,由他创作并表演的相声《好市长》在全国曲艺调演中,获创作和表演一等奖。1983年,由他表演的相声《姑娘小伙别这样》获省曲艺评比一等奖。1984年,在全国相声新作演出评比中,由他表演的相声《肝胆相照》,再次获得全国一等奖。就是在这一次,他遇见了恩师侯宝林。
  师胜杰动情地说,那次,侯宝林是作为全国相声新作演出评比活动艺术顾问参加的。在活动总结会上,侯先生十分激动,不仅对师胜杰的获奖相声《肝胆相照》中的演艺、演技,进行了长时间的夸赞,而且表露要收他为弟子的意愿。作为相声界一代名师,已三十年未收徒弟的侯宝林要收师胜杰为徒,即刻在曲艺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师胜杰也激动地掉下了热泪,甚至难以相信这是真的。
  事后,师胜杰怯生生地走进侯宝林休息的房间,激动地不知说什么好,见了侯宝林就喊了一声“师父”,双膝跪下给师父磕了个响头。侯宝林见到师胜杰也十分激动,忙上前拉起他说:“我已经三十多年没收徒弟了,也不想再收徒弟了。可这次见了你,看到你这么年轻,说这么好的相声,让我看到了相声一定会传下去,中国的相声会大有希望。这次破例,就叫你做我的关门弟子吧。”说起如何举行拜师仪式,侯宝林说:“你是年轻人,老一套拜师仪式咱不搞,就搞个简单的新形式吧。”
  拜师仪式就在当时举办的全国相声新作评比的居住地青岛友谊宾馆举行。举行拜师仪式这一天,参加评比活动的大多数演员、工作人员来了,侯宝林先生的夫人及相声名家马三立先生也专程赶来参加。拜师仪式上,师胜杰十分恭敬地向师父师母鞠躬、献花。侯宝林也把自己的有关论著、音像资料送给师胜杰,还把一枚戴了多年的钻戒摘下来,亲手给师胜杰戴上。并对所有在场的人们说:“师胜杰是我的关门弟子,今后不再收徒弟了。我收师胜杰,不是我们两个人之间的事,这是相声界的一件大事。我相信,有师胜杰这样的年轻人传承我们的相声艺术,相声艺术的发展不会等到2000年。”侯先生感情真挚、激动人心的讲话,赢得了人们对艺术大师的敬重和热烈的掌声。这一年,师胜杰已经31岁,正值而立之年。
  德艺双馨好人缘
  多年来,师胜杰以高超精湛的艺术,以一个艺术家应有的职业道德,赢得了人们的敬重、爱戴,在圈内圈外落了个好人缘儿。说师胜杰好人缘,主要有三:
  首先,他深受观众的喜爱。在由观众直接投票开展的“十大笑星”评选中,师胜杰在众多的名家之中,竟以得票总数第五的位置,成为“全国十大笑星”之一。在评选出的“十大笑星”中,他又是惟一从省市级走出的相声演员。一个曾经默默无闻的东北演员,为什么得到群众的如此拥戴?许多业内人士说,观众所以喜欢师胜杰,主要是他对艺术的执着,表演认真,真诚对待观众,加之创作表演的内容健康向上。特别是他总是微笑面对观众,不计场合,不计对象,不计报酬多少,经常不断地为观众演出,从不摆“大腕、明星”的架子,由他创作并表演的《好市长》、《学评戏》、《教子有方》、《醉酒歌》、《爱优点》、《小鞋匠奇遇》等相声,人们喜闻乐见、常听常新。有些段子甚至被人们广为流传,经久不衰。
  其次是,在曲艺圈内,师胜杰也颇有人缘儿。著名相声演员侯耀文、赵保乐、于世杰、石富宽等都和他搞搭档,一起合作演出。师胜杰在演艺界可以说是多才多艺,能说相声,也能说快板,演小品、唱歌词,他样样都行。可他始终坚守相声阵地,从没为挣钱去拍电视剧、拍广告、当司仪、演小品。即使在相声低迷的时候,他也从没动摇过。由于师胜杰讲艺术、讲艺德、为人正直,说话办事公道,每当全国搞曲艺比赛,他都会被邀请去当评委。他认为,对于不同地域、不同师承的选手必须一视同仁,正确打分,不能拉偏手儿。如果有了偏见,受影响的决不仅仅是评委个人的形象,而且会影响大赛的公正,也会影响相声的未来与发展。为此,在相声界提起师胜杰,几乎人人都竖起大拇指,夸赞他注重做艺,更注重做人,是个德艺双馨的好艺人。
  再次是,他不分高低贵贱,无论是对前来求教的业余爱好者,还是对从事相声专业的年轻人,他都热情接待,有时甚至手把手地教,从没有推脱、厌烦过。眼下,他已桃李满天下。在雍阳宾馆记者与他的交谈中,一个天津师范大学的相声爱好者闯了进来,他立即把那位求教者拉到身边,谈思想、讲艺术,像一对多年未见的老朋友,热情地谈了好长时间。如今师胜杰的徒弟不少都成为人们十分喜爱的演员,有的还相继在全国大赛上获奖。在前不久举办的“大红鹰”CCTV全国首届电视相声大赛上,他的大徒弟刘彤不仅获了二等奖,还获得“最佳逗哏奖”。二徒弟德江早在几年前就闯进了中央电视台的《曲苑杂谈》节目组,一举成名。目前,已经成了中央电视台《周末喜相逢》节目的主持人。侯宝林的孙子、侯耀华之子侯军也在师胜杰那认师学徒。
  有个幸福的家庭
  师胜杰家中三口人。提起家庭,师胜杰总是说他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爱人宋艳,是黑龙江艺术研究所一名资深的编辑,事业上小有成就。但是更多的是她对师胜杰事业的理解和支持。外出演出长期不回家,她从不抱怨。每次回家又总是同事、朋友、徒弟满屋,闹得底儿朝天,她总是热情接待,从不厌烦。生活上,对师胜杰她更是体贴入微,冷暖吃喝关怀有加。每当外出,她都准备得贴贴切切。有时腾出空来陪着随行照顾几天,两个人相濡以沫,相敬如宾,是人们眼里羡慕的一对好夫妻。
  女儿师方野今年24岁。从小聪明好学,现在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读信息工程与金融管理研究生。提起他的女儿,师胜杰有些激动兴奋。他说:“方野是我们师家学历最高的人,她赶上了好时代,她很幸运也很幸福。”接着,师胜杰还详细地说了目前女儿在国外的学习、生活情况。当我们问起为什么不让女儿从事艺术的问题时,师胜杰幽默地说:“新时代了,市场经济。为了让他们生活得更好,就让她学信息、金融管理,将来多挣钱,生活得更好。”
  愿为家乡做贡献
  经过几个小时的座谈交流和实地察看,师胜杰对此行寻根问祖感到十分满意。走出杨村六街,当我们提出是否再到武清的新城区和开发区看一看这几年武清的发展情况时,师胜杰仍然兴致勃勃地答应再去看一看。
  车子从杨村六街出发,师胜杰夫妇又随我们沿途看了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区委、政府办公大楼,英华中学,栖仙公寓,开发区以及坐落在开发区内美丽的天鹅湖度假村,宽敞的行政服务中心,巍峨挺立的武清海关,以及天狮集团、大真空等知名企业。
  师胜杰一面观看,一面激动地说:“这几年武清发展很快,变化很大。每次到天津来,人们都向我介绍武清家乡的变化,说武清是天津发展的‘第一军团’,每当想到这些,我都为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到高兴,感到骄傲自豪,这次回来实地看一看,更感到振奋,更受鼓舞。”
  临别时,师胜杰拉着记者的手,再次深情地说:“请告诉区里的领导和乡亲们,我师胜杰是武清人,家乡有什么事情用得着我的,我一定尽力帮助。今后,我要为家乡的建设发展多做些贡献。”当记者告诉他,现在在外的武清名人、能人很多,北京就有一大批。每年区里都要请他们在北京或来武清聚一聚。师胜杰马上说:“每年我都很长一段时间住在北京,赶上机会我一定参加。”
  下午5点多钟,由于师胜杰还要赶到市区和有关部门商量演出事宜,谢过了我们的再三挽留,乘车前往市区了。
  望着远去的轿车,我们打心底里祝福老乡师胜杰一家平安、幸福。祝愿他在艺术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希望他常回家看看。
  载2005年1月18日《天津日报·武清资讯》

知识出处

武清人

《武清人》

出版者:大众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天津市武清区的人物事迹,其中包括了享誉海内外的书画大师刘炳森、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赵燕侠、杰出的穆斯林画家阿里·雷公、相声名家师胜杰、核工业战线上的冯树荣、著名真菌学家刘波、飞机维修专家丁学起、全国优秀教师史学忠、昔日理科状元今日清华骄子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艾闻
责任者
师胜杰
相关人物
王谦详
相关人物
宋艳
相关人物
张昕
相关人物
杜宝江
相关人物
师振国
相关人物
赵志扬
相关人物
师世元
相关人物
朱相臣
相关人物
刘少奇
相关人物
周恩来
相关人物
西哈努克
相关人物
唐杰忠
相关人物
姜昆
相关人物
侯宝林
相关人物
赵保乐
相关人物
于世杰
相关人物
石富宽
相关人物
刘彤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天津电视台
相关机构
区民政局
相关机构
区农机局
相关机构
沈阳部队文工团
相关机构
中央广播艺术团
相关机构
北大荒建设兵团
相关机构
天津师范大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武清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