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豆张”与武清张氏人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大人庄轶事》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1697
颗粒名称: “崩豆张”与武清张氏人家
分类号: TS972.14
页数: 2
页码: 201-20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崩豆张是天津著名的传统小吃,具有清火消食的功效。它的创始人张德才在乾隆末年在京城宫中御膳房工作,制作出多种干果供皇上品尝,皇上尤喜崩豆,对张德才很是赏识。崩豆张第二代传人张氏兄弟回天津定居,并创立了崩豆张总号。如今,“崩豆张”始终保持着传统的风味和特色,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喜爱。
关键词: 李大人庄村 传统小吃 崩豆张

内容

天津人好吃“崩豆张”,这种表皮煳煳的,咬上去很硬、吃起来却很香的“煳皮崩豆”,除了好吃,还具有清火消食的功用,作为茶余饭后的零食深受各个年龄段人的青睐。然而,“崩豆张”也是武清人创立的,他的名字叫张德才。
  清乾隆末年,张德才在京城宫中御膳房供职。当时,乾隆皇帝有磨牙的嗜好。张德才悉心揣摩,精心实践,制作出多种干果,如“湖皮正香崩豆”“豌豆黄”及果仁、瓜子等供皇上品尝,皇上尤喜崩豆,对张德才很是赏识。
  到了嘉庆年间,张德才去世,崩豆张第二代传人张永泰兄弟三人携妻带子回天津定居,这一宫廷食品随之也被带到了津城。张氏兄弟首创“崩豆张”总号,并先后在丁公祠和小药王庙开设两家分号“永泰成”“永德成”。从此,“崩豆张”在天津名声大振,家喻户晓。
  “崩豆张”第三代传人张相兄弟二人继承祖业,在南市建物大街、大罗天(今天津日报社旁)先后创立了多家字号,因技术精湛、口味纯正赢得老百姓的青睐,人送绰号“崩豆张”,并从此在民间广为流传。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崩豆张第四代传人张国华14岁随父学艺,在滨江道、教堂后两地建厂开店,1956年公私合营,他转入到和平区干果加工厂工作。在“文革”期间、“崩豆张”产品被视为“四旧”,张国华亦被迫辞职,崩豆张产品从此断档。“文革”结束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了张国华沉睡多年的崩豆梦,他精神大振,重操旧业,恢复了祖传清宫风味的豆类干货小食品,在南市食品街内设立门市,使“崩豆张”的名声再度传播四方,1990年还被选作北京亚运会指定食品,1993年被国家内贸部命名为“中华老字号”。
  “崩豆张”特色小食品不仅走俏津门,行销全国,而且跨出国门,远销海外。去皮夹心崩豆因是宫廷御品,全用手工制作。必选用上乘蚕豆,用水清泡一天,上锅蒸约七八成熟后去皮,将自制的桂花豆沙馅夹在中间,再以熬制好的砂糖浇汁封口,吃起来有咬劲、馅软绵、满口芳香。去皮甜崩豆、去皮夹心豆、桂花酥崩豆、豌豆黄、三豆凉糕、冰糖奶油豆、香酥豆果等20个大类80余品种满足不同食客的多种需要。
  1996年,张有全、张福全、张祯全、张祥全、张大全兄弟五人,作为第五代传人从父亲张国华手中接过了拥有20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为更好地发扬光大祖业,在天津市政府的推荐下,在闻名于国内外的“南市食品街”创建了“崩豆张食品有限公司”。至今,“崩豆张”始终保持着传统的风味和特色,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喜爱。

知识出处

李大人庄轶事

《李大人庄轶事》

出版者:中国书籍出版社

本书分为新村漫游、古村史话、乡风民俗、乡贤名人、地域名吃、旅游链接等六部分,记录了李大人庄的古今文化。

阅读

相关人物

李蔚兰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李大人庄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