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蔡村侯家轶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运河古镇南蔡村》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1569
颗粒名称: 南蔡村侯家轶事
分类号: I276.3
页数: 3
页码: 174-17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武清区南蔡村侯家是清末民初的大财主,家族在南蔡村镇建有豪宅,拥有田地近万亩。侯家祖先为了保全家业,主动投靠清朝,成为汉八旗一员。据传闻,侯家待人和气,乐善好施。还有一段传闻,讲述了一位侯家小女嫁给官宦之家后,她借助一枚玉手鐲让夫家改变观念,最终实现了家庭和睦、夫妻恩爱的理想境地。这些传闻显示了侯家与当时清廷上层关系密切。
关键词: 南蔡村镇 传说 清代

内容

提起南蔡村侯家,在清末民初称得上是武清界内有名的大财主,可谓家喻户晓。侯家在南蔡村镇建有占地七十余亩的豪宅,包括十几进院落,上百间房屋。飞檐斗拱,磨砖对缝,雕梁画栋,前廊后厦,蔚为壮观。相传侯家有田地双千顷,并挂有双千顷牌,可谓富甲一方。在徐官屯孔官屯西北和大孟庄南,分别建有两处侯家祖坟地,坟茔砖砌,并有人专门看护。
  据说,侯家祖先是明代随燕王朱棣扫北从南方迁居北方,后燕王成为明成祖定都北京后,侯家看中南蔡村田间秀美,土质肥沃,又靠近北运河而迁居于此。由于勤于劳作,持家节俭,努力教育子女攻读诗书。功夫不负有心人,果然有一子,天资聪颖,诗文出色,高中进士,被朝廷指派四川某地当了知县。由于办事勤勉,巧理民务,官风甚好,荣升知府,从此南蔡村侯家广置田产,家业逐步兴盛,到明朝末年,有家田近万亩。
  然而到了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破北京,明末代皇帝崇祯吊死煤山,明朝灭亡,同年,明将吴三桂又引清兵入山海关,李自成被迫退走,清廷皇城从沈阳迁至北京,史称顺治元年。由于顺治帝之母孝庄皇太后详知华夏文化,允许汉族地主“带地投旗”,清初,侯家祖先侯松林,为防止承受清初“圈地政策”之苦,主动去北京与清朝廷上层人士商妥,率全家带地投旗,成为汉八旗的一员,使祖业得以保全。后来,由于侯松林知晓经商大略,被清廷封为盐运使衔道员,候补知府。从此,南蔡村侯家更加兴盛,新修了豪华的家宅,又请当时的风水先生在运河西,现大孟庄镇侯坟村附近新立祖坟,地势呈轿杆式,砖砌,有封土堆,同时仍然广置田亩,至清末,南蔡村侯家成为独霸一方的首富。
  据乡间传闻,侯家虽富,口碑却好,是善财主,待人和气,乐善好施。此外还存有一段传闻轶事,很叫人称奇。且说在清朝初期这一代,侯家有一待嫁小女,正值豆蔻年华,清纯美艳且受过良好的家学教育,举手投足间颇有大户人家女人的风范,谈婚论嫁时自然要门当户对。在她年满十八岁时,由媒人牵线,嫁给了东北某地一官家二少爷为妻。这位二少爷比侯家小女小两岁,公子哥味儿很浓。按照旧时风俗,要“回四”。就是说过门四天,女儿要带女婿回娘家。这一天是女儿回门的日子,女儿女婿向父母请安,母亲很高兴,只是略微觉得女儿好像有心事。说了一会儿家常话,母亲便拉着女儿来到女儿闺房,迫不急待地追问道:“婆家待你如何?”女儿说:“婆家待我还好。”原来这小姐虽贵为富家小姐,但毕竟出身乡野,言谈话语中还是担心夫家是官宦之家,家境殷实,日后会小看她;又担心夫君虽聪敏却不思进取,也没有雄心壮志。她只想在那个远离娘亲陌生的时空寻找一份真挚的感情,她只渴望有一个人能全心全意地爱护自己,如此而己。母亲得知原委,把女儿的小心思迅速转告给了她的父亲,父亲答道“这事好办。”并想出一计,让女儿回婆家后依计行事。女儿回到婆家后,整天闷闷不乐、哭哭啼啼,公婆及丈夫看后十分着急,不知道有什么对不起她的地方。
  这天晚上,丈夫问妻子:“你整天闷闷不乐,是不是我们家有对不起你的地方?”妻子答道;“并非如此,只因我爹妈给我陪嫁的玉手鐲不见了。”丈夫听后十分着急并告诉了自己的父母。第二天全家一起寻找,找了半天,终于在自家祖先牌位后面找到了。大家定睛一看,原来是孝庄皇太后御赐的玉手用玉制黄金盒装裹着,上书“皇太后贺婚”字样,另有锦书一封道:“侯家小女,豆蔻芳华,贤良淑德,哪位贤良君子慧眼识金,迎娶家中实乃一生之幸也。”公公婆婆及全家老少人等吃惊不小,随后行三拜九叩礼,高呼皇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从此,小女转忧为喜,在公婆面前表现得愈发贤淑孝顺,她操持家务,善识商机,对丈夫柔情倾心,又时时不忘敦促其求上进,长本事。在她的调教下,纨绔少爷华丽转身,又知疼知暖,真心对她一人俯首。当然她明白丈夫并非因为自己贤良淑德而特意膜拜自己。但不管怎么说,她争取到了那个时代以及后来也鲜有的家庭和睦、夫妻恩爱和平等之敬。以上轶事只是一种传闻,但是,足可以看出南蔡村侯家与当时清廷上层关系非同一般。

知识出处

运河古镇南蔡村

《运河古镇南蔡村》

本书记录了运河古镇南蔡村的方方面面,具体介绍了其自然与人文风貌古镇史迹、村落趣闻、民俗轶事、掌故传说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南蔡村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