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区图书馆
武清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武清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运河蛤蟆不叫之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运河古镇南蔡村》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1568
颗粒名称:
运河蛤蟆不叫之谜
分类号:
I276.3
页数:
3
页码:
171-17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南蔡村大运河两岸有传闻故事和科学解释:故事描述乾隆皇帝在北运河边听到蛤蟆叫声,询问一位老钓夫,得知蛤蟆是人类的朋友,发出叫声是为了警示捕食者。皇帝生气下令除掉蛤蟆,但当地人暗中救助并放归田地。后来,南蔡村的蛤蟆不再叫,形成了鄙视夸夸其谈、不守诺言的歇后语。科学上,运河水流动且涨落无常,不适合蛤蟆栖息和繁殖,而且有天敌存在,导致蛤蟆数量稀少,无法形成叫声。
关键词:
南蔡村镇
传说
清代
内容
在南蔡村大运河两岸,素有“运河蛤蟆不叫”之说。这里既有传闻故事,又有科学道理。
据传,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夏天,乾隆皇帝乘龙舟巡视天津,周览河淀堤闸,由北运河上行驻跸筐儿港行宫,书“导流还济运”碑文。虽然身边左右近臣忙前忙后,更有众多随行人员里外打点,几天下来,乾隆爷仍感身心疲惫,晚饭己毕,便早早上床,吩咐近臣无事不得打扰,他要给龙体一个安静的环境,好好休息休息。正在合目养神,忽听窗外传来阵阵“咕一呱”、“咕一呱”的叫声,连绵不断,停一阵叫一阵,而且恰恰在他倦意袭来之际将他吵醒,直吵得乾隆爷烦上心头,睡意全无,便换上便装,步出行宫,去看个究竟。
乾隆爷驻跸的行宫紧靠在运河的岸边,繁星闪烁,明月高悬,波光鳞鳞,微风送爽,夜晚的北运河如同一条银色的缎带,抖动着伸向看不见的尽头。来自河边的“咕呱”叫唤声将乾隆爷的脚步吸引过去。他瞅见岸边坐着个驼背老者,尽情享受着小南风的吹拂,一边心不在焉地甩竿垂钓。一条小鱼上钩了,老者猛地一甩竿,小鱼在半空中划了个漂亮的孤形,乾隆爷伸手接住,给老者送过去,一边问:“方才河里的阵阵叫唤声,是从这些鱼儿们的嘴里发出的吧?”
老者抬眼看看乾隆爷,虽然不认得,但也猜得出他绝不是本地的庄稼人,庄稼人,哪有连蛤蟆叫都听不出来的。便含笑地问道:“你听见过鱼儿的叫声吗?”
乾隆爷问:“除了鱼儿,水里还能有什么?”
老者依旧将笑纹挂在脸上:“除了鱼儿,水里的活物多了去了。刚才的叫唤声,是蛤蟆。”
乾隆爷来了兴致,要求老者钓上一只给他看:“朕有钱,不会让你白钓的,一块大洋,总行了吧?”
驼背老者轻蔑地摇摇头:“你就是给我十块大洋,我也不会钓的。蛤蟆是益虫,是人类的朋友,凡是朋友,都应该爱护。”
乾隆爷问:“一个小小的蛤蟆,为何敢如此大胆,发出孤寡之声,莫非它也想做皇帝不成?”
老人哈哈一笑,手拈胡须吟道:
小小蛤蟆似虎形,
咕呱咕呱得意鸣,
如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作声我先吃掉你,
为民除害一英雄。
乾隆爷越听越来气,小小蛤蟆,也胆敢犯上做乱。
老人说:“此物虽小,作用可大,能保护庄稼。时有馋嘴之徒捕而食之,故而,便发出了‘孤寡’之声,意在告诫世人,应当像敬重孤家寡人的皇上一样敬重它们才是。”
乾隆皇帝听了很是不悦,此时此刻又不便龙颜大怒,只是在心里嗔怪:“此等小小蠢物,怎敢与朕比肩,分享朕的德威!如不加以制止,岂不要天下大乱吗?”
第二天便发下一道御旨:“将运河里的蛤蟆,全部打捞捕捉,除掉。”
因为蛤蟆是益虫,帮助人类除害,所以即便头上有圣旨,当地人们还是不忍心杀掉,打捞上来后,又偷偷放入田地里,所剩不多的几只,便再也叫不出声来了。后来,当地便流传一句歇后语:“运河里的蛤蟆——不咕呱了。”意在讽刺那些平时高声鼓噪、夸夸其谈,稍遇风吹草动便销声匿迹的人。
其实运河里的蛤蟆不叫是有原因的。一是蛤蟆喜在静水、多水草、多蚊虫的地方生长繁殖,而运河水是流动的,又是涨落无常。水草蚊虫无法生存,蛤蟆没有食吃,也就很少在河边栖息。二是河里的嘎鱼、鲶鱼、水蛇等又是蛤蟆的天敌。所以,运河里的蛤蟆很少,形不成气候,哪里还能鼓噪得起来呢?
知识出处
《运河古镇南蔡村》
本书记录了运河古镇南蔡村的方方面面,具体介绍了其自然与人文风貌古镇史迹、村落趣闻、民俗轶事、掌故传说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南蔡村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