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区图书馆
武清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武清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兴善寺与文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运河古镇南蔡村》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1533
颗粒名称:
兴善寺与文痛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2
页码:
60-6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南蔡村位于京津走廊,是南蔡村镇政府所在地,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村里有一条主街与横贯东西的老碱东路交叉而形成十字大街。南蔡村初建村落是在辽代,以蔡姓先民首先到此定居而得名,距今己有900多年历史。这里在宋朝和辽国对峙时期,多数时间属辽国管辖。南蔡村一带先民举起刀枪奋起反抗清朝将士圈地运动,并力尊汉唐传统文化,大力兴建寺庙。南蔡村是武清境内建校办教育最早的村庄之一。
关键词:
兴善寺
南蔡村
内容
南蔡村位于京津走廊的主轴线、天津市武清区中部,距离武清城区仅有10公里。东邻北运河,京津公路(103国道)在村内从北至南穿行而过,是南蔡村镇政府所在地,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农居大多沿北运河右堤岸而建,南北狭长,村中有一条贯穿南北的主街,与横贯东西的老碱东路交叉而形成十字大街。街两侧店铺林立,车水马龙。上世纪进入70年代以来,随着京津公路不断拓宽,沿路两侧逐渐开发建起环境优美、设施配套齐全的花园式住宅小区和南蔡村镇高级中学、国地税务所、工商所、农行、信用社等单位一批设计造型新颖、设施配套功能齐备的办公大楼。
相传南蔡村初建村落是在辽代,以蔡姓先民首先到此定居而得名,距今己有900多年历史。这里在宋朝和辽国对峙时期,多数时间属辽国管辖,有一蔡姓先民见此地水草丰盛,土地肥沃,西望凤河,东近白河(北运河前身),离古县城(今旧县)仅10多里地,离古代武清六景“凤台春晓”之地的太子务也不足20里,于是在此建房定居下来。生活以渔猎为主,并选好地块种植粮食。闲暇之时,去县城和太子务兑换油盐衣食,生活富足安定。
由于人类有聚集生活的习惯,后来,又有先民到此定居,逐渐形成了村落。上世纪70年代,在镇医院西侧开挖二支渠时发现有村落遗址。到元朝时期,随着古运河逐步改造,形成了潞河(北运河),此地也逐渐繁华起来。但由于明清时期发生数十次大洪水,北运河决口,田间积水深达丈余,为躲避水患,先民们在北运河堤边,筑土建起高宅。同时,明朝推行移民政策,多数中原和江南移民到此定居,便在此地形成较大村落。在村名方面,人们为有别于附近的北蔡村,按照两村坐落方位,定村名为南蔡村。
由于该村先民来自五湖四海,受大运河漕运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居民大都具有胸襟开阔、聪慧勒劳、善良包容的优秀品质。据传,清朝初年,皇城由沈阳迁至北京,朝廷大力推行“圈地运动”来奖赏有功将士,北京周围大部分土地被清朝将士圈占,使此地汉民十分不满,加之受传统民族争斗的影响,南蔡村一带先民举起刀枪奋起反抗,使得清朝总兵府从通州迁至河西务,以防汉民造反,保证地方安宁。后来,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听了汉人大学士范文程建议,很快废除“圈地运动”,并力尊汉唐传统文化,以征服汉民之心为上策,推崇佛教、道教、儒教,教化人民从善积德,崇文尊孔,并采取朝廷拨重金和动员当地绅士捐银的方式,大力兴建寺庙。
清朝康熙初年,在南蔡村北建起了“兴善寺”一座,俗称北大寺。供奉释迦牟尼和菩萨神像,并在村东建文庙一座,供奉孔夫子神像。从康熙初年至民国时期的近300年里,两个寺庙香火旺盛。其中,十里八村的善男信女都到“兴善寺”里烧香拜佛、祈祷安康幸福。这里每年阴历二月十五的庙会非常热闹,兴善寺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型寺院。
而坐落在村东的文庙,也给南蔡村一带人民重教兴学带来先机,教育子女苦读诗书上学求仕。公元1869年,本地有名绅士捐资在文庙周围兴建学校,吸纳本地学生学习文化,南蔡村成为武清境内建校办教育最早的村庄之一。上世纪80年代,南蔡村小学翻修校舍时,在墙基中挖出石碑一块,碑文记载着当时办学的过程、捐资助教绅士的名讳等。学校院内有着300年历史的古龙爪槐,也证明了南蔡村人开办教育的悠久历史。
知识出处
《运河古镇南蔡村》
本书记录了运河古镇南蔡村的方方面面,具体介绍了其自然与人文风貌古镇史迹、村落趣闻、民俗轶事、掌故传说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多尔衮
相关人物
范文程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南蔡村镇政府
相关机构
南蔡村小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
武清区
相关地名
南蔡村镇
相关地名
北蔡村
相关地名
十里八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