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区图书馆
武清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武清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习近平走进丁瞿阝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运河古镇南蔡村》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1522
颗粒名称:
习近平走进丁瞿阝村
分类号:
D630.1
页数:
6
页码:
029-034
摘要:
本文记述了习近平走进丁瞿阝村的情况。其中包括关注粮食生产、注重农业生产科学管理、开启了美丽天津建设等。
关键词:
南蔡村镇
习近平
调研工作
内容
2013年5月14日,暖风习习,艳阳高照。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共军委主席习近平乘京津城际列车,在武清站下车后转乘旅行轿车到武清视察。这一天,身材魁梧的习近平,身着深蓝色西服,笑容可掬、精神振奋,在天津市委、市政府孙春兰等领导,以及武清区委负责同志的陪同下,来到了北运河东岸南蔡村镇的丁瞿阝村视察。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也给天津、给武清、给南蔡村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关注粮食生产
肩负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习近平,虽然日理万机,却仍十分关心广大农村的夏粮生产。在从北京开往天津武清站的城际列车上,他就向随行的国家农业部门负责人了解全国夏粮生产情况。
走进丁瞿阝村绿郁葱葱的麦田,总书记同前来迎接他察看麦田的村党支部书记张宝军,边走边聊。他首先是热情地问起了村里有多少户、多少口人、多少耕地?张宝军告诉习近平:“全村540户人家,1780口人,2975亩耕地。”
接着,问起了村里的粮食生产:“这几年村里粮食收成怎样?”
“这几年村里坚持科学种田,每年小麦每亩产500公斤,晚玉米收七八百公斤,加起来每亩年产量在1200公斤左右。”习总书记听了连连点头。
走进麦田中间,习近平弯下腰用手扒开枝叶繁茂的麦垄,详细地询问了麦田管理情况。张宝军回答:“在区里科技部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今年小麦选用的是耐寒、秸秆矮、抗早衰、抗倒伏的优良品种——‘济麦22号'。由于这里紧靠运河,水源充足,一年浇了冻水、起身水、拔节水、灌浆水,总共四水。目前正在喷洒农药,进行小麦的防蚜虫、防干热风、防倒伏的后期‘三防’”。
在张宝军的引领下,习近平还来到了正在田里劳动的村民杨振刚,和指导村民拔除田间杂穗、喷洒农药的区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邵凤成身边。
习近平首先和杨振刚算起了种田账。问杨振刚一年一亩地产多少粮食,收入多少钱?杨振刚告诉习近平,他家的责任田每年种两季粮食,一季种麦子、一季种晚玉米。小麦每亩收500公斤,收入1000元左右。浇地水电费村里负担,除去购买籽种、农药、化肥等投入300元左右,纯收入600元左右。晚玉米每亩收800公斤,纯收入800元左右。全家4亩地,每年可收入5600元。杨振刚还告诉习近平,这几年国家和政府不仅不再向农民收任何农业费用,还每年每亩每季补贴80元,两季共补贴640元,全家种粮的实际收入可达6240元。总书记还询问了他的家庭人口、收入情况,杨振刚告诉习近平,自己家里有六口人,儿子儿媳上班,孙女上学、孙子上幼儿园,老伴在家做家务。一年下来,全家收入10多万元。习近平听了点点头说,天津农村对农民种粮补贴的政策落实的好,补贴的数额同全国各地区比也是多的。
注重农业生产科学管理
与杨振刚交谈后,站在习总书记身边的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指着身边穿着印有“武清区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技术指导员”半袖工作服的邵凤成说“技术指导员你说说。”
习总书记走近邵凤成,握着他的手问:“你是区里的指导员,还是乡里的指导员?”邵凤成说:“我是区里的指导员,主要负责承包南蔡村镇的粮食生产,丁家瞿阝村是南蔡村镇的一个重要粮食生产村。今天,我在这儿指导群众进行小麦的后期三防。”
总书记问:“你承包的村粮食生产好了,和你有什么直接关系吗?”
邵凤成回答:“我们技术人员有绩效考核,指导的乡镇粮食种好了,将来评职称、评先进,组织上会主动考虑。指导的乡镇打不好粮食,就会受到组织的相应的批评和惩罚。”
习总书记听后接着说:“今年春天北方地区天寒,我不放心今年的夏粮生产,所以才来地里亲自看一看,掌握第一手材料。”韩部长说:“技术指导员,给介绍一下今年夏粮生产情况。”
邵凤成说:“今年春季天寒,主要表现在四月份平均气温比历年低了1.8℃,小麦抽穗比历年晚了一个星期,历年都是5月的5-7号抽穗,今年推迟到12、13号。虽然晚了几天,但是我们依然对今年小麦丰收充满了信心。”
“为什么?”习近平问。
邵凤成回答:“武清区今年的小麦播种面积57.4万亩,播种前我们落实了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又进行了大范围的技术宣传培训,今年的小麦生产表现两个特点:一是种植基础好。其中优种化率高、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苗期长势好于去年;二是关键技术落实的好:返青、拔节期水肥及时到位。据我们调查,全区小麦平均亩穗数44万。虽然4月份低温,小麦生长进程稍有推迟,但只要抓好后期‘三防’,实现夏粮生产丰收是有把握的”。
习总书记问“你们现在主要做的指导工作是什么?”
他说:“后期三防,就是防病、防虫、防早衰。”总书记又问:“什么病?”他回答:“白粉病、锈病,主要用三唑酮防治。”
总书记问“什么虫?”
他回答:“吸浆虫和蚜虫,主要用吡虫啉防治。”说着,邵凤城弯下腰,拔起一株麦子,交到总书记手里。总书记指着上面的虫子问:“这是什么虫?”他用手指着那些虫子说:“这是小麦蚜虫。您看,这个是有翅膀的,那些没翅膀的都是它生的。”总书记听着乐了。站在总书记身后的时任区委书记的张勇也乐了。
“防早衰用什么?”总书记又问。
他回答:“就是喷施叶面肥磷酸二氢钾,防干热风。”
总书记问:“中央和地方对后期三防有什么政策吗?”
邵凤成回答:“从今年开始,农业部、财政部给天津市夏粮每亩5块钱的后期三防补助,用于购买所需的肥和药,如果资金不够,天津市财政每亩又补助两块钱,用于后期三防,群众对这项政策都特别知足。”这时候,可能是因为时间紧张的关系,有个随同工作人员向习总书记示意,请习总书记走出麦田返回。但习总书记没有动,继续问道:“你看这块地亩穗数是多少?穗粒数是多少,能产多少粮?”他回答:“这块地亩穗数48万,穗粒数29粒,收获后能产550公斤粮食。”
交谈中,总书记又一次问起了粮食生产的效益问题。
邵凤成回答说:“种植冬小麦,按去年我们区平均亩产880斤,按政府最低保护价一块零二分钱一斤,每亩毛收入900块钱,除去肥料三次,一次是底肥120元,另两次是春季的返青肥和拔节肥,这两次是60元,种子60元,农药5元,旋耕、播种、收获120元,再除去人工200元,加上粮食直补的80块钱,每亩纯收入415块钱。”习总书记对旁边的韩长赋部长说:“看来,天津的小麦生产效益还可以。”韩部长说:“400多块钱纯利在全国还是比较高的。”邵凤成接着汇报说:“种植夏玉米,每亩产粮食1200斤,每斤按一块一毛五分计算,每亩毛收入1380块钱,除去肥料两次,一次是底肥120元,另一次是拔节肥60元,种子25元,农药20元,播种、收获120元,再除去人工240元,加上粮食直补的80块钱,每亩纯收入880块钱。”
一阵交谈过后,人们陪总书记在返回的田间路上,一辆自走式喷药机迎面开过来。习近平走到施药机前,问机手每天打多少地的药,每亩收多少钱,每天挣多少钱,一年挣多少钱,合作社有多少机器,这些机器有没有补贴。习近平还详细询问了喷药机的购买产地、农药的价钱、群众怎么样使用等问题。
当习近平问起农药的残留问题时,邵凤成回答说:“小麦生产一个生育期施用两次药,一次是四月初喷施除草剂,一次是这次的后期三防,两次用药都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不会对粮食质量造成侵害,现在武清区生产的粮食基本都是无公害的。”
交谈中,习近平还和身旁的韩长赋部长说:“在农业发展上,一定要顺应时代变化,遵循发展规律,寻求统分结合的最佳结合点,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新型合作组织。”
仔细察看小麦长势、向农民和科技人员询问后,习近平叮嘱当地干部加强农技服务,搞好田间管理,努力争取夏粮丰收。他强调,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握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他希望天津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努力提高粮食自给能力,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多作贡献。
开启了美丽天津建设
为啥要搞美丽天津建设?美丽天津建设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其实,美丽天津建设是从这次习近平来天津武清视察后启动开始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津视察期间,无论是在乡间还是市区,对天津环境建设给予高度评价,夸赞天津这几年变化大,乡村美了、市区也美了。从北京乘京津城际快车到武清站下车后,在武清区,他乘坐一辆旅行轿车,走进花园式的翠亨大道,穿过环境优美、工厂林立的武清开发区,行驶在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美丽如画的运河郊野公园岸边的乡村公路上,一路夸赞天津乡村美。此后,在去市区、滨海新区的路上,对天津市区的发展变化更是大加赞赏。他鼓励天津,在京津冀协调发展中,继续努力,加大环境建设力度,把天津建设得更加美丽。
习近平离开后,天津市委、市政府立即召开各种会议,传达总书记视察天津的指示精神,并提出把美丽天津建设作为今后天津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抓紧做好。8月初,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建设美丽天津发展纲要》,把美丽天津建设作为系统工程,做出安排部署。不久,又召开动员会议,对全市如何搞好美丽天津建设进行了动员。从此,一个建设美丽天津的活动,迅速在全市掀起。
认识了一个“瞿阝字
习近平总书记性格开朗、风趣幽默。
在察看丁瞿阝村麦田返回的路上,习近平饶有兴致地问起丁瞿阝村的来历。时任武清区委书记的张勇告诉他:“宋、辽对峙时期,这里有丁姓营官在此定居,成村后叫丁营。清朝时期,此处被圈成旗庄佃地,租给附近几个佃户小村,改名丁家圈。到了民国初年,演变为现在的丁家郡。”
习近平又问起丁瞿阝村的“瞿阝”字怎么写?
张勇告诉他瞿阝字就是瞿秋白的“瞿“字右边加一个耳刀旁。习近平风趣地说:“这个‘瞿阝’字我还头一次听说。这次没白来武清,又认识了一个新字。“走在身边的武清区委书记张勇忙说:“这个‘瞿阝’字是个怪癖字,只能在《康熙词典》上能查到,目前的字词典没有,就连电脑上也查不到,许多人都不认识。这个字总书记不认识,不怪您。”总书记听了爽朗地笑了,在场的人们也笑了。这笑声,响在了北运河岸边的麦田里,也永远留在丁瞿阝村人幸福的记忆里。
知识出处
《运河古镇南蔡村》
本书记录了运河古镇南蔡村的方方面面,具体介绍了其自然与人文风貌古镇史迹、村落趣闻、民俗轶事、掌故传说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习近平
相关人物
张宝军
相关人物
孙春兰
相关人物
杨振刚
相关人物
邵凤成
相关人物
韩长赋
相关人物
张勇
相关人物
相关事件
2013年5月14日...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南蔡村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