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血染大沽口炮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运河史话卷二》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1448
颗粒名称: 六、血染大沽口炮台
分类号: K256.7
页数: 2
页码: 240-24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大沽口炮台在历史上是北国海防的重要关隘,曾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清军在大沽口炮台击退了英法联军的进攻,取得了重大胜利。然而在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大沽口炮台,尽管清军进行了顽强抵抗,但最终因寡不敌众而失陷,爱国将士们英勇牺牲。
关键词: 大沽口炮台 鸦片战争 反侵略战争

内容

大沽口炮台,在天津东南60公里处的海河入海口,历史上是“津门之屏”,北国海防要隘。
  大沽口炮台创建于明代,清咸丰八年(1858年)重修。共建大炮台五座:南岸三座,北岸两座。以“威、镇、海、门、高”五字命名。另于后墙营门建小炮台二十五座,共安放火炮60门,其中中国制造的铜炮37门,西洋铁炮23门。周围浚濠筑垣,设置木栅,地势险峻易守难攻。
  1895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舰队由英海军司令贺布指挥,共有舰船21艘,载海军陆战队、工兵队1300人,另有美国舰艇3艘,配合行动,于6月23日夜开始向大沽口炮台攻击。守炮台的清军总指挥僧格林沁,事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敌舰一开火,他就下令猛烈还击。在激烈交战中,清军炮兵将联军司令贺布乘坐的指挥舰击毁,舰上40名水手只一人跳水逃脱。贺布受了重伤。13艘敌舰,有6艘失去了战斗力,有的逃跑,有的搁浅。敌军死亡超半,近700具尸体漂浮海面。清军只阵亡32人。这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军队抵抗西方列强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
  1900年6月,从天津进犯北京的八国联军,遭到义和团的打击退回天津后,陈兵在大沽口的各国舰队,以清政府不卖力剿灭团匪为借口,集结十余艘军舰、四万余兵力,向大沽口炮台发起猛攻。镇守炮台的清军将领罗荣光,同副将韩照琦率三千名淮军、一个水雷营英勇还击。六十七岁的罗荣光炮术极佳,亲自指挥炮手击毁击伤敌舰六艘,督领爱国将士与侵略者浴血鏖战,六小时打死打伤一百三十多人。终因寡不敌众,弹药库被炸,炮台失陷。罗荣光及两千多名爱国将士力战身亡。
  1901年,清政府与八国签订《辛丑条约》,按规定拆毁大沽炮台及京师(北京)至海道有碍通行的炮台。大沽炮台始被拆毁废止,唯有南岸“海”字中炮台至今保存尚好,成了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重要遗址。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卷二

《大运河史话卷二》

出版者:百花文艺出版社

本书主要描写了大运河的文化、地貌以及人文景观,将丰富的资料用通俗的语言文字写成此书,把大运河的历史和大运河的文化内涵展现在读者面前。

阅读

相关人物

贺布
相关人物
僧格林沁
相关人物
罗荣光
相关人物
韩照琦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