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扬州茶点成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运河史话卷二》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1390
颗粒名称: 三、扬州茶点成习俗
分类号: TS971
页数: 2
页码: 158-15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扬州茶点成为习俗,源于唐代的饮茶之风。随着运河漕运和商运的发展,茶社逐渐出现,形成了市民饮茶习俗。扬州有名的茶肆众多,如富春茶社、冶春茶社等。这些茶社不仅供应茶水,还添加了包子、点心等小吃,生意兴隆。茶点的品种繁多,其中富春茶社的“千层油糕”和“翡翠烧卖”被誉为扬州面点的“双绝”。
关键词: 扬州茶点 习俗 茶点品种

内容

扬州人的饮茶之风始于唐代,初期仅限于居家饮用和招待亲朋好友。随着运河漕运和商运的畅通,一些富商大贾、社会名流聚集到扬州,传承了饮茶的行俗,逐渐出现了茶社。至明清时期,扬州盐商众多,一些商人不惜重金造茶楼、花园,一时间“扬州茶肆甲于天下”。城中每条大街都有茶肆,形成了市民饮茶习俗。民间有“早晨皮包水(喝茶),晚上水包皮(洗澡)”之说。
  扬州有名的茶肆很多,如富春茶社、冶春茶社、九如分座、月明轩茶社、惜余春茶社、大麒麟阁茶食店等等。
  清代晚期,扬州“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的遗风依然盛行。光绪十一年(1885年),扬州陈氏创建了“富春花局”,栽培四季花卉,制作各式盆景应市。当时扬州城里很多茶馆被“安静帮”头目把持,不少流氓地痞把茶馆当成聚会接头的堂口,世风日下。为抵制这股颓废之风,时任扬州商会会长的周谷人,在他的花局里自办茶馆,专供自家老太爷和朋友们享用,将花局更名为“富春茶社”。一时间,盐商士绅、文人名流常常来此赏花、品茗、弈棋、吟诗,热闹非凡。
  为迎合客人的需求,除供应茶水外,还请来了名师,雇了堂倌、伙计,添加了包子、点心等小吃,生意十分兴隆。富春茶社物美价廉,始终保持特色,历经百年,形成了以花、茶、点心、菜肴相结合,色、香、味、形俱佳,闲、静、雅、适取胜的特色。富春茶社以茶出名,“魁龙珠”由店家自行窨制,是用浙江龙井、安徽魁针加上自家花园种植的珠兰兑制而成。此茶取龙井之味,魁针之色,珠兰之香,取扬子江(长江)水泡沏,融苏、浙、皖三省名茶于一壶,浓郁而醇厚,其色清澈,其味芳香,入口柔和,解渴去腻,令人神清气爽,疲劳顿消。再配上别具风味的点心、佳肴,让众多远近客人流连忘返,心向往之。
  富春茶社点心有二十几种,其中“千层油糕”和“翡翠烧卖”被誉为扬州面点的“双绝”。三丁包子、火腿粽子、口蘑锅巴、鸡丝卷、月宫玉兔、三鲜雪梨等点心品种,在全国点心行业中独树一帜。富春茶社的菜肴清淡味雅,与面点搭配。有名的菜肴有水晶肴蹄、叉烧鳜鱼、鸡包鱼翅、扒烧猪头、松子板虾、橄榄豆腐、佛手长鳝等三十多种。
  冶春茶社,相传为康熙皇帝南巡时供应茶水始建。临河建水阁数间,金色稻草为顶,木板为壁,玻璃为窗,茶肆之间,曲廊相接,相掩于清溪翠柳之中,颇为幽静。
  创建于1926年的“九如分座”更有特色。经营从单一的卖茶水扩展到点心,推出三丁包子、烧卖、淮饺、苏饼等扬淮细点系列,供茶客食用,质量上乘,口味醇正。这里还是商人聚集之所,他们在此品茶、会友、了解市场行情、同行议价或进行商务调解活动。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卷二

《大运河史话卷二》

出版者:百花文艺出版社

本书主要描写了大运河的文化、地貌以及人文景观,将丰富的资料用通俗的语言文字写成此书,把大运河的历史和大运河的文化内涵展现在读者面前。

阅读

相关地名

扬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