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淮阴——九省通衢交汇之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运河史话卷二》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1359
颗粒名称: 十二、淮阴——九省通衢交汇之所
分类号: F752.9
页数: 3
页码: 115-117
摘要: 本文介绍了淮阴位于苏北腹地,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交通枢纽,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曾是楚王的都城,也是明清两朝的漕运总督署和河道总督署所在地。唐代时这里繁华一时,名诗人都留下了赞美之作。明清两代经过一百七十一年治理,使“三河一湖分流”,保运河南北畅通。淮阴古城内有很多大小衙门,文化积淀深厚,历史上名人辈出。
关键词: 淮阴 大运河 交通枢纽

内容

淮阴,地处苏北腹地,京杭大运河蛇贯而过。漕运史上,被称襟喉要地,有“九省通衢”“南船北马交汇之所”的称誉。
  淮阴历史悠久,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的邗沟,在这里与淮河交汇。公元前248年始设楚郡。秦灭楚后,在马头镇筑城,据传为甘罗所筑,故名甘罗城。秦统一中国,置县于甘罗城,城居淮河南岸,故称淮阴。
  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封韩信为楚王,淮阴为楚王的都城。南北朝时,淮阴改称楚州。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后,淮阴是南接邗沟通长江,北连通济渠至黄河的交通枢纽。到了唐代,这里繁华倍于往世。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在《淮阴行》中咏道:簇簇淮阴市,竹楼缘岸上。
  诗人陈羽在《宿淮阴作》中云:秋灯点点淮阴市,楚客联樯宿淮水。
  诗人项斯在《夜泊淮阴》中吟:望来淮岸尽,坐到酒楼前。
  灯影半临水,筝声多在船。
  这是楚客秦商西浮东航、酒楼绿岸、筝鼓沸江的淮阴城的写照。
  明清两朝的漕运总督署及河道总督署都曾设在淮阴,至今有河道总督靳辅建的“淮园”,后更名“清宴园”。
  周恩来曾这样称颂他的故乡:“淮阴古之名郡,清时海运未开,南省人士北上所必经之孔道也。”明清两代不惜巨金,前后治理一百七十一年,使“三河一湖分流”,保运河南北畅通。
  淮阴城西的清江浦,是“南北之孔道,漕运之咽喉”,漕舟云为甘罗所筑,故名甘罗城。秦统一中国,置县于甘罗城,城居淮河南岸,故称淮阴。
  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封韩信为楚王,淮阴为楚王的都城。南北朝时,淮阴改称楚州。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后,淮阴是南接邗沟通长江,北连通济渠至黄河的交通枢纽。到了唐代,这里繁华倍于往世。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在《淮阴行》中咏道:
  簇簇淮阴市,竹楼缘岸上。
  诗人陈羽在《宿淮阴作》中云:
  秋灯点点淮阴市,楚客联樯宿淮水。
  诗人项斯在《夜泊淮阴》中吟:
  望来淮岸尽,坐到酒楼前。
  灯影半临水,筝声多在船。
  这是楚客秦商西浮东航、酒楼绿岸、筝鼓沸江的淮阴城的写照。
  明清两朝的漕运总督署及河道总督署都曾设在淮阴,至今有河道总督靳辅建的“淮园”,后更名“清宴园”。
  周恩来曾这样称颂他的故乡:“淮阴古之名郡,清时海运未开,南省人士北上所必经之孔道也。”
  明清两代不惜巨金,前后治理一百七十一年,使“三河一湖分流”,保运河南北畅通。
  淮阴城西的清江浦,是“南北之孔道,漕运之咽喉”,漕舟云集、贡艘星驰,“市并益稠,两岸居民达数万户”。朝廷工部、户 部主持,相继建起四大造船厂。随着工商百业的兴旺发达,淮阴的 地位愈加重要。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清河县治迁到清江浦镇。
  《清朝野史大观》栽,距清江浦二十里的湖南觜乃淮北盐商聚集之地,再五里为淮安,乃漕运必经之路,河、漕、盐三途并集一隅,士人流寓之多,宾客筵宴之乐,除广东、汉口外,虽吴门苏州亦不逮。淮安名士黄均宰描述当时清江浦商业之繁荣时说:“清江上下数十里,街市之繁,食客之富,五方辐辏,肩摩毂①击,甚盛矣”。
  淮阴古城内,置清河县署,漕运总督署,淮扬道署,淮海兵备道署,淮阳镇总兵署等大小衙门。
  淮安地区文化积淀深厚,东晋永和八年(352年),淮安始建城池,历为县、郡、州、路、府所在地。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城内曾置漕运部院、淮安府署、府学、县学、钞关等。
  淮安历史上名人辈出。汉代名将韩信,宋代巾帼英雄梁红玉,古典名著《西游记》 作者吴承恩,《老残游记》作者刘鹗,清代抗英民族英雄关天培,无产阶级革命家、一代伟人周恩来,著名京剧艺术大师、麒派宗师周信芳等都出生在这里。唐宋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韦应物、苏东坡、杨万里等都曾来此游览绮丽的自然风光,品尝独具魅力的淮菜美味,感叹之余,或咏诗篇,或留墨宝流传于后世。盱眙县城西的山麓上,留下历代文人贤达的摩崖石刻一百〇九处,其中尤以苏东坡、杨万里、郑板桥等的石刻,南宋大书法家米芾所书的“第一山”题名碑最为有名。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卷二

《大运河史话卷二》

出版者:百花文艺出版社

本书主要描写了大运河的文化、地貌以及人文景观,将丰富的资料用通俗的语言文字写成此书,把大运河的历史和大运河的文化内涵展现在读者面前。

阅读

相关地名

淮阴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