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济宁——京杭大运河之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运河史话卷二》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1357
颗粒名称: 十、济宁——京杭大运河之都
分类号: F752.9
页数: 4
页码: 111-114
摘要: 本文介绍了济宁位于京杭大运河中段,被称为“运河之脊”,是运河全程的最高点,也是运河之都。济宁在历史上一直被视为治理的重点。在明清时期,济宁驻守了大量治河官员,形成了以河道总督衙门为中心的运河之都。济宁的繁荣也促进了当地手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 济宁 大运河 手工业

内容

济宁,地处京杭大运河中段,是运河全程的最高点,称为“运河之脊”,行船困难。运河在这里与黄河纠结,历代王朝均作为治理的重点。
  运河之都的地位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丞相伯颜统军南征,议立水运驿站。次年,攻克南宋首都临安(杭州),见江南“川渠交通,凡物皆舟载,比之车乘任重而力省”,遂上疏世祖忽必烈,提出疏浚沟通南北运河的建议,世祖恩准,开凿以济州为中心,南至徐州,北抵临清的运河。这段长达七百多里的运河,工程最艰巨,建小桥98座,大桥58座,通纤道,沿河修建涵洞,两岸栽植草木。
  明代加大这段运河的整治力度。工部尚书宋礼主持,“避黄保运”,河床加深到三丈,确保蓄水通航;治理了南旺水脊的“肠梗阻”,制定了每年一小挑、间年一大挑的疏浚制度。形成南通江淮,北达幽燕,南引吴楚闽粤之饶,北壮畿辅咽喉之势。
  清代把大运河看成“生命线”,不惜巨资大搞黄、运分流工程,使大运河航运进入一个全盛时期。
  可见,济宁河段在运河全程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史籍称会通河“闭则为锁钥,启则为通关”。元明清三代都派治河大员到济宁驻守,设军队防护,奠定了济宁“运河之都”的地位。
  运河之都的标志 据考,元代在济宁初设开浚大臣,后设都水监、行都水监、总治河防使,官阶最高为正一品。明代,济宁设总理河道、总督河道、经理河漕、总漕兼河道、巡抚兼河道,简称总河,均由朝廷钦命重臣署理。这是大运河全程最高的行政管理机构,是朝廷六大部以外增设的部院级直属机构。
  清袭明制,设总河部院,钦命署理,秩正二品。顺治年间设河道总督一人,亦称总河,综理黄、运两河事务,驻济宁州。雍正七年(1729年)分河道为三,南河(江淮运河、江南运河)总督驻清江浦;东河(河南、山东运河)总督驻济宁州;北河(南、北运河)总河驻天津。自清顺治元年至光绪二十八年的二百五十八年间,朝廷钦命河道总督一百一十九任,共一百O一人充任,其中正一品大员近半。其间总河除移驻清江浦二十七年外,其余年份均驻守在济宁。
  河道总督衙门拥有直属军队,军政合一实现总督的职能。据元史载,运河贯通后,1285年3月,增济州漕舟三千艘,役夫二千人,朝廷在济宁设立都漕运司使,1350年,设兵马司,驻扎辅漕运官兵一万二千人。1536年,置枢密分院。
  明代,驻济宁的司运军事机构为总理河道军门署,驻军最多时达1.3万人。军门署除固定的道、卫、署、衙外,还有其他军司。永乐十八年(1420年),十万兵镇守济宁。济宁成了朝廷一日不可疏忽的军事要地。
  清代,驻济宁的河道总督加兵部侍郎右都御史衔,秩正二品。是掌管治运、司运的最高行政机关和最高军事机关,下设若干机构,历来有“济宁七十二衙门” 之说。
  济宁河道总督衙门占地5公顷,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设有大堂、二堂、三堂,有书院、射围、演武厅等,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气势威严。
  总督河道衙门权力很大,山东、河南、南北直隶巡抚皆受制。沿河各州府县也在兵备道的节制之下。沿河各省的巡抚大人无不对总河大人崇尚有加,上任须到济宁拜见总河大人,卸任须到济宁辞行。至今在济宁市博物馆内保存着一门清代铁炮,炮筒上赫然铸有“河道总督署造”。
  运河之都的风釆 济宁原名济州,州治在巨野。元至元七年(1271年)升为府治。因济水南汇泗水、北通汶河,州居其中而到济水之宁,故名“济宁府”。・
  济宁因河兴商,自元代京杭大运河开通后,济宁出现了“官舸商舶鳞集、靡拥于济城之下”的兴旺景象。曾有“日中市贸群物聚……酒楼歌馆相喧阗”的描写。到明代中叶,济宁己发展成一个“车马临四达之衢,商贾集五都之市”的繁荣商业城市。此时城内居民超万家。至清代,济宁商业已臻鼎盛。州城内外,通衢要道,运河、越河两岸,行栈店铺林立,各地商贾云集,百业兴旺,市场辐射周边近百个县。成为全国三十三个著名工商大城市之一。
  济宁因商兴市。济宁商贸业的空前繁荣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人口与消费剧增。元代,济宁地区只有1054万户、89818人,明代,济宁城区人口达十万,清代,达十五万。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济宁由府辖州升为省辖直隶州。清道光年间,济宁城内外街道290条,比明代增加近两倍。
  济宁因市而荣。城市的繁荣和发展促进当地手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济宁手工业多达二十多个行业。玉堂酱园是酿造业中的百年老字号,“兰芳斋”糕点荣获省级银奖,被誉为冀鲁豫糕点大王,济宁路青猾皮是国内外客商抢手的名牌特产,竹木器、铜铁器、纺织、造船、洪炉等各业亦蓬勃兴起,棉花、烟草、林果等成为济宁商品的大宗。
  据有关资料记载,明清时期,济宁曾是大运河对外商埠和重要码头之一。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卷二

《大运河史话卷二》

出版者:百花文艺出版社

本书主要描写了大运河的文化、地貌以及人文景观,将丰富的资料用通俗的语言文字写成此书,把大运河的历史和大运河的文化内涵展现在读者面前。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宁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