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临清——富庶甲齐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运河史话卷二》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1355
颗粒名称: 八、临清——富庶甲齐郡
分类号: F752.9
页数: 2
页码: 109-110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临清位于会通河北端,因临近清漳河而得名,是明清时期北方最大的粮食交易中心和造船业发达的城市。临清的贡砖全国闻名,土质好,烧成的砖质量高,用于建造紫禁城、十三陵等历史古迹。此外,临清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如钞关、古塔、鳌头矶、北大寺等,被山东省政府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键词: 临清 大运河 粮食交易中心

内容

临清,位于会通河北端,卫河永济渠、清河、漳河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因临近清漳河而得名临清。
  “先有临清仓,后有临清城”,概括了临清兴建仓廒储粮的历史。早在八百多年前的金元时期,朝廷设立了临清万户府,专门督理漕运粮船。
  明洪武三年(1370年),明军大将徐达、常遇春为攻取大都、推翻元顺帝,在临清广建仓廒储粮,建有临清仓、广积仓等,储粮十六万石,派兵三千驻守。另建常盈仓,储粮六万石,供山东诸州、县所需。1426~1435年,又增建临清仓,将德州仓移至临清,储粮三百万石,成为全国粮储之冠。“水次兑军仓”属军需专用转运仓。运河两岸的淮安、徐州、临清、德州、天津均设水次兑军仓,临清仓规模最大。当时曾有人预言:“会通河譬如人之咽喉,一日食不下咽,而定有死亡之祸。”1450年,临清筑城,1470年增建玉带土城,城市格局延续至今。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国家选定临清设大型粮食储备库。历史再一次选择了临清,说明临清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大运河漕运、仓储促进了临清的繁荣。临清北起塔湾南至头闸,绵亘数十里,市肆栉比。明万历年间,城内有绸缎店三十多家,布店七十多家,大小当铺百余家,旅店二百多家。粮米市场年销售量五百万石,成为北方最大的粮食交易中心。各布店年进销布总量百万余匹。“一左元”布店,每出一两银必点一朱粉,只此一项每年即需朱粉二三十斤。繁华的市场上,有南方的广货,景德镇的瓷器,辽东的毛皮,河南的牲畜,天津的秫粱,济宁的布帛,临清自产的哈达、粉绢,浙江的茶叶、毛竹,长芦的食盐等等。明代,临清的造船业也很发达,朝廷在此开设二十八家漕船修造厂,规模之大,可称北方之冠。
  临清贡砖全国驰名。临清地区土质好,是黄河、运河多年淤积的“莲花土”,细腻无杂质,砂砾适宜,烧成的砖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砌墙后不碱不蚀。明清时期,临清沿运河两岸共有官窑一百九十二座,年出砖一千余万块。刻着临清烧制的纪年、窑户、作头、工匠等字样的贡砖,经大运河源源不断地运进京城。据乾隆年间统计,每岁进京百万块以上。明、清建造紫禁城、十三陵、东陵、西陵,绝大部分是用临清贡砖。南京中华门城墙、玄武桥、曲阜孔庙等处,也有部分是临清砖所筑。
  临清是古运河大码头,名胜古迹很多,有“钞关”“古塔”“鳌头矶”“北大寺”等等,1992年,临清市被山东省政府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00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卷二

《大运河史话卷二》

出版者:百花文艺出版社

本书主要描写了大运河的文化、地貌以及人文景观,将丰富的资料用通俗的语言文字写成此书,把大运河的历史和大运河的文化内涵展现在读者面前。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清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