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通州——漕运通济之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运河史话卷二》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1350
颗粒名称: 三、通州——漕运通济之义
分类号: F752.9
页数: 2
页码: 99-100
摘要: 本文介绍了通州原名潞县,因潞河流经县内而得名。金朝为营建中都,从淮北、河南、山东征集粮米,经永济渠运抵中都,但由于桑干河无法行船,金廷另辟运道,将潞河疏通至天津三岔口入海河,与南运河接通,漕船可直抵通州。明清两代,通州成为朝廷的仓储重地,南方八省运来的粮米均在此卸载。通州居民从事的主要行业是纤引航船、装卸粮货、船只维修、旅店、饮食、牙行、经纪等,尤以餐饮业驰名。通州自然风光优美,有古塔凌云、万舟骈集、长桥映月、柳荫龙舟等八景。
关键词: 大运河 通州 漕运通济

内容

通州,原名潞县,因潞河流经县内而得名。金朝为大规模营建中都,需从淮北地区及河南、山东征集粮米,经永济渠运抵中都。永济渠北端的桑干河(永定河)淤塞漫流,无法行船,金廷下令另辟运道,将潞河疏通,直到天津三岔口入海河,与南运河接通,漕船可直抵通州。海陵王完颜亮于天德三年(1151年)将潞县升为通州,取漕运通济之义,将中都东门称为“通州门”。
  元朝定鼎后,大规模疏浚运河,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春,令南军三千再次疏浚潞河漕渠(北运河),在通州建粮仓,编篱为寨,派兵护卫。
  明洪武初年,大将徐达和副将常遇春率军经山东沿运河攻下通州,夯城屯守,分列四门。正统年间展筑其两厢,正德六年(1511年),加高城垣五尺,万历十九年(1591年),筑以砖城。
  明清两代,通州已成为朝廷的仓储重地,城内设坐粮厅,城外沿河建石坝、土坝各一道,南方八省运来的粮米均在此卸载。明代60%的粮米储存于通州各仓,40%运进京城。清康乾盛世的一百多年间,通惠河亦称大通河得到大规模修整,航运能力增强,大部分粮米直运北京十三仓,通州粮米只有两仓,约存七十万石。时人有诗咏赞当年通州漕运盛况:
  天际沙明帆正悬,翩翩遥望影相连。
  漕艇贾舶如云集,万国梯航满潞川。
  通州是依靠漕运发达起来的城镇,居民从事的主要行业是纤引航船、装卸粮货、船只维修、旅店、饮食、牙行、经纪等,尤以餐饮业驰名。百年老字号如大顺斋糕点、万通号腐乳远近闻名,一百多种地方风味小吃至今仍然受到人们的青睐。
  通州自然风光优美,有古塔凌云、万舟骈集、长桥映月、柳荫龙舟等八景。历代文人墨客多有诗文咏之。康熙皇帝也有赞叹诗篇《潞河三首》,其中一首是:
  潋滟春波散碧漪,白苹①初叶麦初歧②,
  潞河三月桃花水,正是乘舟荐鲋③时。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卷二

《大运河史话卷二》

出版者:百花文艺出版社

本书主要描写了大运河的文化、地貌以及人文景观,将丰富的资料用通俗的语言文字写成此书,把大运河的历史和大运河的文化内涵展现在读者面前。

阅读

相关地名

通州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