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拄杖点泉的白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运河史话卷二》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1342
颗粒名称: 五、拄杖点泉的白英
分类号: K826.16
页数: 2
页码: 85-86
摘要: 本文记述了白英是明代著名的水利专家,他为治理运河水脊做出了杰出贡献。他采用多种方法,包括开河、建坝、点泉、修闸、围湖等,解决了运河通航的难题,确保了京杭运河交通大动脉的地位。其功绩卓著,被后人誉为“神妙绝技,巧夺天工”。
关键词: 白英 运河 水利

内容

白英(1363~1419年),字节之,山东汶上县白家店人。以种田为业,自小聪颖好学,博古通今,教过蒙学,心性善良,出言不苟,乡人敬仰。人称“隐人君子”。虽身居山野,却有“忧国计,为民生”的抱负。
  1412年,永乐皇帝派工部尚书宋礼疏浚会通河,宋礼微服拜访治河经验丰富的白英,恳请他担当治河重任。白英当年四十九岁,熟悉家乡的地理水文,深知“功莫大于治河,政莫重于漕运”的道理,遂欣然应允。他带领宋礼等人实地勘察,帮助宋礼制定治河方案,提出多项具体办法。
  宋礼拜白英为治河总监。白英率丁夫万名,在汶河上修建拦河大坝,新开八十多里汶河,引河水至南旺入运河,南接淮河,北通漳卫河;筑何家大坝以泄伏秋之水,保上源不淹民田,下游能通济漕运;犹恐汶水旱季干涸,他千里跋涉,寻找泉水,策杖点泉,共点出七十二泉,引泉水入汶河,以增加运河水量。在南旺以北建石闸十七座,以南建石闸二十一座,层层节水束水;又在运河两岸湖泊筑堤蓄水,以防河水流失,确保运河常年通航。
  白英采用多种方法治河——开河、建坝、点泉、修闸、围湖、引泗水等等,均有独创之处,解决了运河“水脊”通航难题,确保了明、清两朝五百年间京杭运河交通大动脉的地位。其科学性、技术性可与古代灵渠、都江堰相媲美。其建坝设闸原理,与当代著名的巴拿马运河、长江三峡工程有相似之处。功绩卓著,世人赞他“神妙绝技,巧夺天工”。
  精通水利的康熙皇帝褒奖说:“朕屡次南巡经过汶水县分水口,观遏分流处,深服白英相度全之妙。”民国初年,美国水利专家方维赞叹:“此种工作,当十四五世纪工程学胚胎时期必视为绝大事业。今我后人见之,焉得不敬而且崇也。”
  白英治河八年,呕心沥血。永乐十七年(1419年)运河工程告竣,白英接到圣谕,随宋礼赴京师庆功并接受皇上赏赐。然白英为治河常年奔波,积劳成疾,不幸呕血病逝在船上。
  永乐皇帝颇受感动,敕封白英为“功漕神”,嘱宋礼亲自扶柩到白英家乡,并建祠堂。九十三年后,在南旺分水处,傍宋公祠修建了白公祠。清雍正四年,加封白英为“永济神”。光绪五年,敕封为“白大王”。乾隆皇帝曾题词赞颂:
  地脊原来南北分,老人能识果超群。
  清代河道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张鹏翮在《题白老人祠》中云:
  谁是庐山一老翁,尚书有梦访飞熊。
  若愚大智劳心力,胼胝①经营著茂功。
  千里迢迢过鲁东,生平仰止慕高风。
  迷泉踏破开渠道,一脉两歧上下通。
  汶上南旺的百姓,尊称白公祠为“白老人祠”。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卷二

《大运河史话卷二》

出版者:百花文艺出版社

本书主要描写了大运河的文化、地貌以及人文景观,将丰富的资料用通俗的语言文字写成此书,把大运河的历史和大运河的文化内涵展现在读者面前。

阅读

相关人物

白英
相关人物
宋礼
相关人物
方维
相关人物
张鹏翮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