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治理运河水脊的宋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运河史话卷二》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1341
颗粒名称: 四、治理运河水脊的宋礼
分类号: K827
页数: 2
页码: 83-8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宋礼是明代治理运河水脊的杰出人物,他通过疏浚会通河和采用有效的工程措施,保障了航运畅通,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关键词: 宋礼 运河 工程措施

内容

祠堂高峙暮云中,汶水分流转运通。
  自是千年留异迹,人间争说宋司空。
  这是清初漕运总督董讷拜谒宋公祠时咏的一首诗。
  宋礼(1358~1421年),字大本,河南永宁县人,明初任山西按察司佥事,历经洪武、建文、永乐三代皇帝,因秉性刚直,曾两次被降职。至永乐七年,成祖皇帝大兴土木,筹建北京皇城,命宋礼赴四川采购木料。此时正值宋礼在家治丧,未满丧期便受命上任,受到皇帝嘉奖。
  永乐九年(1412年),成祖皇帝命宋礼疏浚大运河水脊——会通河,济宁至临清,恢复漕运。
  汶水入运河口处的南旺村附近,是运河河床的最高点,黄河泥沙淤积高出两岸平地,在堤外看堤内的船帆,如鸟翼行天,被称为悬河。为解决“水脊”的水源和防止“水脊”泄水过快,运道浅涩,宋礼与侍郎金纯、都督周长等,率济南、兖州、青州、东昌四府十五六万民工,对全长四百多里的会通河进行大规模的疏浚治理。他大胆采用布衣老人白英的建议,开挖汶河,“截汶济运”,在戴村筑起了五里长的拦河大坝,逼使汶河南流至分水口处入运河。又在运河河底建造巨大石拨,导河水南北分流,即“七分朝天子(北流),三分下江南(南流)”。为控制运河水量,建起节制闸三十多座,建水柜等配套工程,保障航运畅通。
  永乐十二年,工程告竣在即。朝廷议定,次年为始,停止海运,河成赏功。
  宋礼历时九年疏通运河之脊——会通河,建功卓著,深受后人敬仰。
  宋礼去世九十三年后,朝廷追念宋礼治河功德,在南旺运河分水口对岸建宋公祠,供乡人岁时奉祀。又六十一年后,明万历元年,朝廷追封宋礼为“开河之勋太子太保”,赐谥号“康惠公”,恩准宋礼故乡永宁县建乡贤祠,择宋礼后代子孙到京城国子监读书,令南旺地方官府拨出宋公祠附近湖田十顷作为祭田。清朝各代皇帝也屡有封赐。雍正四年,封宋礼为“宁漕公”,光绪五年,赐封宋礼“显应大王”徽号。故宋公祠又称“宋大王庙”。此后,又在宋公祠附近建起龙王庙、戏楼、禹王庙、水明楼、关帝庙等十余座庙宇,成为巍峨壮观的古建筑群。明代诗人唐皋在《拜尚书宋公祠》中咏道——
  千里漕河蓄水深,两岸官柳绿成阴。
  恭襄坐受司空策,建议崇祠始自今。
  瞻拜遗容感慨深,疏檐落照转秋阴。
  春秋史断琼山笔,留得公评说至今。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卷二

《大运河史话卷二》

出版者:百花文艺出版社

本书主要描写了大运河的文化、地貌以及人文景观,将丰富的资料用通俗的语言文字写成此书,把大运河的历史和大运河的文化内涵展现在读者面前。

阅读

相关人物

宋礼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