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南北运河初步沟通时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运河史话卷二》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1303
颗粒名称: 二、南北运河初步沟通时期
分类号: K928.42
页数: 3
页码: 16-18
摘要: 本文介绍了曹操在东汉末年开凿了数条运河,以沟通南北,保障粮草运输和军事行动。其中,白沟、平虏渠和泉州渠等运河的开凿,使黄河以北的运河与河南诸运河相通,初步形成了大运河水系。在征讨乌桓的过程中,曹操还开凿了辽西运河,使江淮粮草能够顺利运到幽州。最终,曹操通过北征乌桓,平定了北方。
关键词: 南北运河 沟通时期 大运河

内容

东汉末年,如火如荼的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汉王朝也从此衰败,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分裂局面。曹操在二十余年分裂的形势下,代天子令行天下,即史书所云“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一边统兵南征北战,一边号令各地养兵屯田、养民屯田、开凿运河,保障漕运和灌溉。他在东征袁绍、北伐乌桓的征战中,开凿了数条运河,使以幽州(今北京)为中心的北方运河,与黄河以南的运河连接起来,初步形成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水系。
  遏淇水入白沟 204年春,曹操准备长期在河北驻军屯田,征调数万军民开凿疏浚一条古河道——白沟,因水源不足,遂下令“遏淇水入白沟,以通粮道”,将原入黄河的淇水之右股,筑坝拦截,引水入白沟。左股与黄河相通,首次使黄河以北的运河与河南诸运河相通。淇水即今清河,其故道大致是今天的卫河。曹操利用白沟一边从淮北运粮米以备征战,一边鼓励军屯、民屯,积谷存粮,还下令减征河北各州郡赋税,只一年即收谷百万石。两三年间,曹操兵精粮足,遂率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攻下武安、涉县、邯郸、永年等州县,后攻克袁氏父子盘踞多年的冀州州治——邺城,继而赶走青州的袁尚、杀死南皮渤海郡治的袁谭,挫败幽州(北京)的袁熙,降伏并州(太原)的高干,招抚太行山农民义军十余万及汾河流域的匈奴诸王。至此,中原大局稳定,为北征乌桓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开凿平虏渠、泉州渠 曹操攻克邺城,袁绍之子袁尚、袁熙逃往塞北,投靠乌桓大单于蹋顿,并联合辽东割据一方的首领公孙康,继续与曹操对抗。蹋顿颇有武略,发兵二十万进犯中原,直抵今北京通州潞河沿岸,攻破幽州城,掠走汉民十万户。
  曹操震怒,誓破乌桓,冒着后方被刘表、刘备偷袭的危险,倾注国力北征乌桓。所需粮草需运往幽州,曹操听取谋臣董昭的建议,于公元206年,在白沟与直沽河(今海河)之间开凿平虏渠,以通运道。此渠即今河北省青县至天津独流镇的南运河。
  曹操还依董昭之见,开浚了幽州通向天津的运河。此河在泉州县境内与平虏渠相接,史称“泉州渠”①。
  至此,北方运河与黄、淮、长江以南的运河相连,中国大运河水系初步形成。
  开凿辽西运河,征讨乌桓 黄河以南以北的运河相通后,江淮粮米源源不断地运到幽州,征讨乌桓条件已成熟。但远隔千里,运输粮草极为不便。曹操在开凿泉州渠的同时,又在泉州渠上口向遵化、迁西一线开凿一条新运河,与辽西郡内的滦河接通,史称辽西运河。
  207年五月,曹操率大军自幽州经辽西运河向辽西、辽东进发。因久旱无雨,运河水浅,粮船难行,海道又不通畅,曹操亲率数万将士自带粮米,轻装步行,出卢龙塞(今喜峰口)沿山涧河谷日夜兼程,行程五百余里。大将张辽为先锋,首战就将蹋顿斩于马下。曹操收编降卒五万余人,解救被掠汉人十五万,从此平定了北方。当年九月,曹操令手下带降兵及被救汉人沿辽西新河返回幽州,曹操则带领部分将士沿锦州、山海关、北戴河一线返回,行至昌黎城北碣石山,登山观海,抚今追昔,直抒胸臆,即兴吟咏《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①,山岛竦②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③
  诗的篇幅不长,但表现了诗人登山临海的激荡心情,及一位政治家、军事家的胸襟气度。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卷二

《大运河史话卷二》

出版者:百花文艺出版社

本书主要描写了大运河的文化、地貌以及人文景观,将丰富的资料用通俗的语言文字写成此书,把大运河的历史和大运河的文化内涵展现在读者面前。

阅读

相关人物

曹操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