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浮运朝廷所需粮米及百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运河史话卷二》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1297
颗粒名称: 四、浮运朝廷所需粮米及百物
分类号: K241
页数: 2
页码: 8-9
摘要: 本文记述了隋炀帝通过大运河浮运粮米及百物,满足长安和洛阳的需求,促进了两地的经济发展和繁荣。
关键词: 隋炀帝 大运河 浮运粮米

内容

隋文帝定都长安。长安是运河的西端,是连接蒙古高原的“参天可汗道”,是通往中亚、欧洲的“丝绸之路”,是接通青藏高原的“河湟道”,也是通向云、贵、川“栈道”的起点。西去的使臣、商队、僧侣、游人等多从长安出发。外国使臣、商队、僧侣、游人也多来此居住。城内二十多万居民的口粮、几十万屯军的用粮、朝廷百官的俸禄、各大仓库的储备粮等,每年所需至少一百二十万石①。这些粮米都靠大运河浮运。
  隋炀帝即位后,下令营建东都洛阳。洛阳曾是东周的国都,古人心目中天下的中心,同时也是经济、军事重地,营建东都,便于控扼全国,更便于控制江南。一是稳定江南的混乱局面;二是发展江南的生产。征召全国数万名工匠,大兴土木建造宫殿和皇家园林,每月更替民工二百五十万,吃粮主要靠大运河从江淮运来。建造宫殿所需大批木材、砖石等也需河运。洛阳建成后,隋炀帝令全国各地十余万富户迁入洛阳城,以充实京都。雄伟壮丽的宫殿,鳞次栉比的酒肆茶楼,繁华的贸易市场,越商、海客、西域胡人,大贾荟萃。经运河运来的粮米及千般物品、万类商货,确保了京城数十万人之所需。每天都有穿戴各种民族服饰的客商牵着大群骆驼,满载中原的粮米、丝绸、银器及各种特产,从这里起程向西进发。
  大运河使洛阳城成了国际贸易大都会。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卷二

《大运河史话卷二》

出版者:百花文艺出版社

本书主要描写了大运河的文化、地貌以及人文景观,将丰富的资料用通俗的语言文字写成此书,把大运河的历史和大运河的文化内涵展现在读者面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