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区图书馆
武清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武清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三、为征战运兵运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运河史话卷二》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1296
颗粒名称:
三、为征战运兵运粮
分类号:
K241
页数:
3
页码:
6-8
摘要:
本文记述了隋炀帝为征战高丽,通过大运河运输兵员和粮食,劳师袭远导致两次大败,最终高丽国王请和。征战和劳役给民众带来深重灾难,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关键词:
隋炀帝
大运河
运兵运粮
内容
南北大运河开通后,可以南粮北运,既可供养中枢,又能运兵四方,控制天下,促进了社会安定和生产的发展。
公元607年,高丽国王抗命不尊,并在辽东挑起事端,串联契丹等几个番国对抗朝廷。隋炀帝削其名号,做东征准备。公元608年正月,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凿黄河以北直到涿郡(北京)的大运河,时称永济渠。公元611年正月,大运河刚刚连通,隋炀帝就带着半朝文武官员到达涿郡新建的临朔宫,向全国发出羽檄,征调甲兵来涿郡集结。涿郡辖境相当今北京市以南、保定市以北、太行山以东、白洋淀以西的广大地区。飞檄传出,各郡甲士络绎不绝向涿郡进发,河南、淮北赶造的五万辆兵车辚辚北上,黄河两岸国库的粮米装船北运,粮船头尾相接,帆樯连绵千里。一位心腹大臣进谏隋炀帝:“为讨区区一个小国,而动员全国将士征战,岂不是得不偿失。”隋炀帝答:“昔日黄帝五十二次征战,成汤二十七次讨伐,才使王德施加于诸侯,号令颁行于天下。今我泱泱大国,岂能坐视番邦反叛!”
公元612年正月,隋炀帝身着战袍盔甲,祭礼黄帝,发布进军令。军队分两路进发,日发一军,两军相隔四十里。另编水军一路,战舰千艘,经运河下辽海向高丽国挺进。共计一百一十余万人,号称二百万。出发时间整整用了四十天。全军首尾相继,鼓角喧天,旌旗招展,连绵九百六十里。后面御营六军,又排出八十里。
隋炀帝劳师袭远,高丽国军民以逸待劳拼死抵抗,隋军接连两次大败。隋炀帝不接受失败的教训,第三次发兵征战高丽,直逼得高丽国王遣使请和,俯首称臣。炀帝也无力继续打下去了,乘势收兵。在三次征战中,仅从江南、淮南经运河运到涿郡、松辽平原的粮米就有两千万石之多。
连年劳役和征战,使百姓贫困交加,流离失所,死亡十之四五。当时民间流传一首《挽舟者歌》:
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
今我挽龙舟,又困隋堤道。
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小。
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
寒骨枕荒沙,幽魂泣烟草。
悲损门内妻,望断吾家老。
这首诗集中反映了征战和劳役给民众带来的深重灾难,很多青壮年男女为逃避服役,忍痛砍下自己的手足,时称“福手”“福足”之人。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卷二》
出版者:百花文艺出版社
本书主要描写了大运河的文化、地貌以及人文景观,将丰富的资料用通俗的语言文字写成此书,把大运河的历史和大运河的文化内涵展现在读者面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