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近水远山皆有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运河史话》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1274
颗粒名称: 四、近水远山皆有情
分类号: K928.7
页数: 3
页码: 344-346
摘要: 本文主要描述了盘门城楼、瑞光禅寺、吴门桥等景点的游览感受,同时穿插了一些与苏州历史文化相关的背景知识和个人思考。
关键词: 旅游资源 历史文化 苏州

内容

在京杭运河江南这一段,苏州的盘门是唯一保留下来的城门和城楼。古运河经过的扬州、镇江、常州、无锡、杭州,古时都筑有城墙,现在全都荡然无存,连一点影子都找不到了。盘门是苏州的骄傲。
  当我们跨越古运河上高大的吴门桥,迂回绕转过陆城门,入瓮城,再出第二道陆城门,再沿着斜坡,登上城墙,再登上宏伟的城楼时,眼前真可谓豁然开朗。往东北方向看去,修缮一新的瑞光禅寺熠熠生辉,瑞光宝塔直矗云霄。往东南方向看去,就是我们刚才走过的吴门桥,飞跨在千年流淌的古运河上。城楼有二层,飞檐翘角,红灯高挂。斑驳的城砖上,牵满了绿色的常青藤,有几株不知名的小树在石缝中坚强地挺立着,显示出这座城楼所经历的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沧桑。盘门、瑞光塔和吴门桥紧紧连在一起,构成了苏州著名的盘门三景胜迹。据介绍,古时盘门是苏州很繁华的地方。宋朝诗人范成大曾写过一首描述当时繁华景象的诗《晚入盘门》,其中写道——
  人语嘲喧晚吹凉,万窗灯火转河塘;
  两行碧柳笼官渡,一簇红楼压女墙。
  万家灯火固然有所夸张,但毕竟反映了那时商业的繁荣,这与古运河流经此地是连在一起的。古时的交通主要是水运,交通带动流通,这是自古至今的一条规律。本世纪五十年代,苏州运河没有改道的时候,吴门桥一带依然是非常热闹。那时我在苏州读书,几次到那里,小街两旁的商店里摆满了烟纸、土产、水果和各种日用杂货,街上和店铺前,人们熙熙攘攘。吴门桥坡度很大,有些载满货物的小板车要通过去非常吃力。后来运河改道,来往船舶减少,不少居民也搬到远处的现代住宅中去了。小街上只有几间卖紫砂壶和苏州工艺品的商店,那是专为旅游的客人开设的,吴门桥两边显得有些冷清。所幸的是,这一带的街道和民居没有拆迁和改造,还保留着旧时的风貌,这与修复后的盘门三景能协调起来,为旅游创造了条件。
  当今有人议论苏州的园林是小家碧玉,由此造成苏州人的小家子气。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如果你站到盘门的城楼上,极目远眺,天平山、灵岩山、上方山尽收眼底,更远处,茫茫太湖之畔的山峦隐现在渺渺的烟水之中,气吞吴越。姑苏的山水灵气孕育了无数名人。当我站在盘门城墙上,首先想到的是宋朝政治家范仲淹。他当官办实事,敢直言,他在《岳阳楼记》中写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了他的博大胸怀,流芳百世,直到现在,还被我们作为优秀文化遗产来继承。范仲淹是苏州人,他写了《岳阳楼记》,此楼因之名声大振,可惜,他没有为盘门城楼写下什么,否则,比岳阳楼更古老的盘门城楼会显得更辉煌。
  盘门虽好,但毕竟是苏州古城的盆景了。许多人为苏州大部分城墙和城门的拆毁而遗憾。苏州城墙是中国最古老的城墙之一。早在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就在苏州建造了阖闾城。该城规模宏大,周围四十七里。二千五百多年来,古城墙虽几经破坏损毁,但过后又在原地重建,基本未变。解放以后,大部分城墙先后被拆除,只留下了盘门及周围数百米的城墙。南门附近还有一些古城墙的土堆,看了使人感到惋惜。但毕竟还保留了遗迹,为后人可能局部恢复提供了方便。在建设现代化的进程中,城市建设和文物保护的矛盾,苏州毕竟解决得比较好,因为他们保护了老城,另辟了新区。但像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城墙的拆毁也确实令人遗憾。城墙也好,宝塔也好,古建筑也好,都是用石头写成的历史教科书。这本教科书会无声地教育和熏陶无数后来人的。宋朝苏州有个诗人叫陆龟蒙,写了许多描写苏州美景的诗,其中有首是写他在古运河坐船过盘门的——
  东出盘门扩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
  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山与水是自然之物,一旦自然物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并由人们的实践改造后,人们再观察的时候,就带有感情。观赏历史文物,会使人产生爱乡之情,爱国之情,爱生活之情。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

《大运河史话》

本书主要描写了大运河的文化、地貌以及人文景观,将丰富的资料用通俗的语言文字写成此书,把大运河的历史和大运河的文化内涵展现在读者面前。

阅读

相关人物

宗菊如
责任者
范成大
相关人物
吴越
相关人物
范仲淹
相关人物
陆龟蒙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苏州市
相关地名
扬州市
相关地名
镇江市
相关地名
常州市
相关地名
无锡市
相关地名
杭州市
相关地名
东北镇
相关地名
运河区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晚入盘门
相关作品
过苏州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