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区图书馆
武清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武清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十五章 会馆文化积淀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运河史话》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1241
颗粒名称:
第十五章 会馆文化积淀深
分类号:
K928.71
页数:
6
页码:
289-294
摘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大运河沿岸的会馆文化,包括北京的江西会馆、天津的广东会馆、聊城的山陕会馆以及济宁的浙江会馆等。
关键词:
运河两岸
会馆文化
内容
据史书记载,会馆,出现于汉代,盛行于明清,是商业资本高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大运河的畅通,促使中国经济长足发展,沿河城镇商埠旅居很多外省商人。为了维护同乡的利益和地位,便于加强联系,举行敬神拜祖、聚餐演戏等民俗活动,他们自愿捐资兴建聚会的场所,即会馆。各地会馆建筑相当豪华,风格各有特色,既显示出富商的经济实力,也体现了各地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
一、北京的江西会馆
北京是辽、金、元、明、清五朝的国都,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国各地的商贾争相到京经商,建立会馆。
清朝末年,北京南城一带,会馆林立,省有会馆,府有郡馆,县有同乡会。据统计,北京共有大小会馆三百九十二处。
萧公堂是北京会馆中最早建起的,坐落在北京中城、南城的分界处,明朝嘉靖二年1523,由江西商人捐银所建,亦称萧公祠、洪都乡祠。萧公祠敬奉的是鄱阳湖神——顺天王。崇祯十二年,南昌瓷业商人萧炳到北京经商,把在景德镇订造的一副净水碗,供奉于萧公祠,祈福表敬。此碗白地青花,周围绘有山水人物,并有题字五行。其文为:
大明国江南道南昌府南昌县信士商人萧炳,喜助净水碗一副,
供奉萧公顺天王御前。崇祯十二年仲秋月吉立
明朝,城市经济发展,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自宋、元以来,景德镇瓷器已行销国内外。明代,景德镇除了为宫廷烧造官窑产品,主要是大量烧造民间用瓷,并出口外销亚非各地。当时,景德镇是四方商贾贩瓷者萃集之地。
萧炳及江西同行到北京做瓷器生意,进京后都到萧公祠拜神求福,住在南城崇文门外一带。自明代初年起,崇文门外形成了一处瓷器交易中心——瓷器口大街。此处瓷器零售批发,瓷器商人转运贩卖,达辽东、蒙古各地。
其间,萧公祠附近又建了多处房屋、院落,为江西商人居住。萧公祠遂成了江西商人的会馆。每逢年节,每月朔望,同乡们欢聚一堂,祭神祈祖,聚餐演戏,敦亲睦谊,相互帮扶,虽身居异地,却宛若乡邻。
二、天津的广东会馆
天津最早的会馆是浙江乡祠,在城内户部街。清同治年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又建安徽会馆。李鸿章是安徽人,为显示安徽人在天津的实力,会馆建得富丽堂皇,周围街道都以会馆命名,至今还有“安徽会馆后街”之名。除安徽会馆,还有云贵会馆、中州会馆、山西会馆、广东会馆等。
天津广东会馆是天津地区保存完好、规模最大的会馆,建成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坐落在鼓楼南大街,占地二十亩,这里原是长芦盐运使署的旧址。清末,在天津经商的粤、闽、潮三地同乡商人,已在天津针市大街合建一所闽粤会馆。广东接近香港,洋行贸易繁盛,粤帮买办声势鹊起,粤籍洋务官僚在天津位居显要,想另立门户以显其势。时任天津海关道的唐绍仪,与怡和洋行买办梁炎卿,各捐白银数千两,同乡继起响应,亦踊跃捐款,不到一月就集银十万余两。次年,购地兴建,所需砖瓦木料多自广东海上运来,由梁炎卿的怡和洋行承运,以半价收费以为助之。
会馆建筑为四合院格局,气势宏敞,设计精美,既富有北方建筑特色,又有南国地方风情,其规模为天津各省会馆之冠。会馆由门厅、大殿、配殿、戏楼、跨院和套房组成。房屋一百二十五间,木石结构,以装饰精美著称。戏楼的舞台吊顶作“鸡笼式”,藻顶由百条异型斗拱接榫堆叠而成。戏台正中镶嵌大幅“天官赐福”镂空木雕,圆心内“天官”、“仙童”立于祥云之上,“群猴”戏于松柏灵芝之间;四角是口衔仙桃的“蝙蝠”浮雕。戏楼群板和包厢的隔扇门窗亦雕刻着狮子滚绣球、凤穿牡丹、松鼠葡萄等图案,人物、花卉栩栩如生,堪称艺术精品。
后又在会馆余地附设同乡疗养院一所,附建住房三百间出租。会务由同乡会选出董事负责,每年改选一次。历任董事长有冯商盘、梁炎卿、陈祝龄、杨仲绰等人。
广东会馆,除同乡商贾定期聚会议事、交流商业信息外,还组织多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活动。1912年2月,在此举行庆祝民国成立大会:3月,响应孙中山先生号召,在此成立“国民募捐联合会”并发出倡议;1924年8月,召开六千人参加的欢迎孙中山先生莅临天津大会:9月,举行欢迎黄克强、陈其美、宋教仁大会。“双十节”、春节,约请名伶演戏,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杨小楼等都曾在此献艺。
三、聊城的山陕会馆
山陕会馆位于聊城东关古运河畔。明清两代,聊城运河两岸曾是各省会馆聚集之处,山陕会馆、苏州会馆、江西会馆、赣江会馆、武林会馆等均建于此。
山陕会馆是山西、陕西两省在聊城的客商所建。当年,两省客商在聊城多经营钱庄、旅店、药铺、染坊、杂货、书店、笔庄等多种行业。每至岁末,客商就聚集会馆供奉有信有义的关公关羽,并拜祀火神、财神,祈求神的庇护,后便饮酒看戏。
山陕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八年,历经四年,山门、正殿等主体工程竣工。其后,逐年动工扩建,至嘉庆十四年,方具现在的规模。保留至今的有山门、戏楼、南北夹楼、钟鼓二楼、南北看楼、南北碑亭、飨亭、南中北三殿、游廊、春秋阁、望楼等一百六十余间。山门为三间牌坊式门楼,每间辟门,门旁衔以刻工精细的雕花石柱,门上,如意斗拱托着金碧辉煌的琉璃瓦顶,六层如意雕梁层层排列,显示了清代精工细作、装饰性强的建筑风格。门上正中有“山陕会馆”四个遒劲大字,正门两侧门柱上刻有木质楹联一副——
本是豪杰作为 只此心无愧圣贤询足配东国夫子
何必仙佛功德 惟其气充塞天地早已成西方至人
一副对联,表现了山陕商人对关羽的百倍推崇。
戏楼为三层三间歇山建筑,东面门上有“岑楼凝霞”四个大字。门两侧又有两米高的大幅线雕石版画,左为松鹤,右为梅鹿。戏楼正面为三间台口,顶部向东北东南各伸出两个挑角,向西北、西南各伸出三个挑角,成十翼角,比作凤凰展翅,俊鸟争飞。
戏楼两侧有南北对称的夹楼,为二层三间单檐建筑,夹楼外侧又有南北对称的钟鼓楼,为单间二层歇山十字脊式建筑。戏楼正对面为飨亭,与南北两侧对称,面阔五间接看楼,围成了一个四合院落。院中置放两尊高3.25米的石狮。
在这处古建筑群里,保留历次重修会馆所立大小碑刻十九幢,石雕方形檐柱三十根,浮雕、透雕的精密额枋四十二方,作为柱础的石雕狮子、大象、麒麟等十二座。照壁折壁上的人物、花草、山水等石刻画十二幅,主要建筑的一百一十六个柱础,都刻有各种花、鸟、兽等装饰。另有木柱上刻的楹联两副,石柱上刻的楹联十副。整个会馆的建筑、雕刻、绘画、书法等,都有较高的鉴赏价值。
馆内许多石碑都载有捐银商号及捐银数目。戏楼与夹楼内壁还记有来此演出的戏班名称及上百个剧目,为研究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地方戏曲的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1988年,国务院公布山陕会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济宁的浙江会馆
济宁的浙江会馆是浙江省驻济宁同乡会所建,创建于明朝天启七年1627。同乡会员大都是经营毛竹、绸缎、茶叶、稻米、桐油、杂货包括糖、纸、柑桔、明矾、干果、扇伞、凉席等、钟表行业的商人。
会馆坐落运河南岸,南关纸坊街东首路北,占地面积七千多平方米。江南建筑风格的大门三间,采用砖砌牌楼式,飞檐翘角,檐下砖雕人物故事,生动逼真。门楣正中嵌石匾一方,上刻“浙江会馆”四个大字。大门外侧分列大型石狮和石基座各一对,雕工精细。门两侧水磨青砖砌筑的院墙上嵌装着动物、花草图案的砖雕,一座大型砖雕照壁建在路南,与大门隔街相对,很有气势。
会馆的建筑格局分三部分,即正院和东西跨院,相互间有护墙隔开,有角门相通。
正院甬道两旁,各建鼓吹亭一座,节日祀神在此奏乐,向北是舞楼戏楼,又名万年台,坐南朝北,高约八米,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盖筒瓦,彩绘梁檩,华美富丽。每当节日祀神,请戏班来此演戏,附近居民争相观看。
北面正中建硬山式关帝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上盖筒瓦龙吻。殿前有卷棚,四抹隔扇门。殿内彩塑关羽坐像及关平、周仓立像。大殿后壁正中高悬金色牌匾,墨书“义烈千秋”四个大字,是乾隆年间著名学者钱大昕所书。
大殿两厢东西配厅各五间,进深三间,宽敞明亮,平时同乡商人在此议事,节日饮宴。东配厅后面是东跨院,北面瓦房两间,寄放灵柩之用。西配厅后面的西跨院较大,北面有瓦房两排各三间,供管理人员居住和招待路过济宁的浙江籍客商,院内可临时存放货物。每逢江南货船来到济宁,会馆内外,商贾云集,热闹非常。农历七月十五佛教盂兰盆会,按浙江习俗祭祀“河神”,“超度亡灵”,会馆请和尚诵经,夜晚在运河岸边燃放七彩河灯,两岸观者如堵。
浙江商贾重信守义,崇拜关羽。自明末至民国初期四百年间,经营商贸规模大,来往人员多,物货流通广,在济宁及附近州县影响很大。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
本书主要描写了大运河的文化、地貌以及人文景观,将丰富的资料用通俗的语言文字写成此书,把大运河的历史和大运河的文化内涵展现在读者面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