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寺院林立运河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运河史话》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1173
颗粒名称: 第十章 寺院林立运河畔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22
页码: 170-191
摘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大运河沿岸的寺院和宗教场所,包括杭州的灵隐寺、苏州的西园寺、无锡的灵山大佛、扬州的大明寺、天津的大悲院、敕封天后宫、道教圣地白云观等,以及北京的西什库教堂等。
关键词: 运河两岸 寺院 宗教文化

内容

宗教是世界范围内的民俗文化现象,费尔巴哈称:“人自与动物分离开来后,即对自然有膜拜意识,产生一种朦胧的原始宗教情绪。”马克思说:''宗教的本身是没有内容的,它的根源不在天上,而在人间……神是仿照人创造的。”原始宗教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对巩固经济基础,维持氏族内部联系,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对人们的精神面貌,也有多方面的影响。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早在公元前二世纪,扬州就建有道教的宫观——后土祠,亦称后土庙、江水祠,有道士进行传教活动。到四百年后的东汉时期,道教趋于成熟和定型,有了张道陵创立的五斗米道,这是道教的最早组织。道教奉祀原始社会诸神——天、地、日、月、风、火、土神,创造了三清神、八仙、玉皇大帝以及行业神:木匠神鲁班、药王神孙思邈、茶神陆羽等等。
  佛教是公元前二世纪由印度传入,伊斯兰教是公元七世纪由回民带进,天主教、基督教是十三世纪由西方人送来。
  这些宗教在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逐步发展,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文化不断融合,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宗教和学派,对中国的政治、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等方面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随着宗教的发展和传播,运河沿岸建起多处道观寺院,代表了不同朝代、不同宗教的建筑风格,形成了一道建筑艺术和宗教文化的风景线。
  一、杭州灵隐寺
  灵隐寺是大运河南端最大的寺院,也是全国佛教禅宗十刹之一。坐落杭州西湖西北灵隐山麓,前临冷泉,面对飞来峰。
  公元326年,从印度来了一位慧理和尚,见这里山清水秀,白云缥缈,怪石嶙峋,很像印度的灵鹫山,他惊讶地叹道:“此乃天竺灵鹫山下的小峰,怎么会飞到此地呢?佛祖如来在世时,灵鹫山多为仙灵所隐之地,看来这地方也将成为佛国佳境了。”于是,便在这里创建寺庙,取名“灵隐”,将寺前这座山峰称作“飞来峰”。
  灵隐寺是西湖四大丛林之冠,江南五大名寺之一其余为余杭径山寺、宁波天童寺、江苏的阿育王寺、杭州净慈寺。
  历史上,灵隐寺规模最大要数五代吴越时,国王钱弘俶信奉佛教,令高僧延寿主持重建寺宇,建造石塔、经幢各两座。据《寺志》记载,当时灵隐寺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僧徒三千,僧房一千三百余间。后因战乱,该寺有十四次兴毁。清康熙元年扩建,恢复到拥有七殿、十二堂、四阁、三轩、三楼的规模。康熙皇帝六下江南,四次巡游灵隐寺,乾隆也六到此处。
  灵隐寺前面第一大殿是天王殿,建于北宋开宝二年969。殿正中木雕佛龛中端坐着大肚弥勒佛,两侧分列着四大金刚。背靠弥勒佛的是手持降魔杵的护法神将韦驮菩萨,像高2.5米,是南宋初期用整段香樟木雕刻而成,佛身可一块块卸下来,不用一颗钉子可以重新装配,是现存灵隐寺中最古老的一尊佛像。
  大雄宝殿是座单层重檐式的歇山顶建筑,高33.6米,仅比天安门城楼低0.1米,其规模之大,在国内寺院中并不多见。现在的大雄宝殿是宣统二年1910江苏盛宣怀出资用美国的红松修建。这批红松原是李鸿章用以建海军军舰的木材,其中一部分被慈禧太后用来建造北京颐和园,一部分运抵杭州拱宸桥码头,转拨给灵隐寺建造大殿。
  大雄宝殿正中莲花宝座上趺坐的是佛祖释迦牟尼,用二十四块香樟木雕刻而成。佛像上悬宝盖,彩花垂旒,高二十四点八米,从莲花座到背光顶十九点六米,佛身净高九点一米,耳长一点三米,佛像全身贴金,两次贴金共用黄金八十六两之多。这尊佛像是我国最大的香樟木雕坐像,也是我国寺内供奉高度第二大佛。按佛家解释,“金身”表示坚贞不变,莲台表示圣洁清芬、出污泥而不染,“背光”表示光明。
  殿内两厢站立的是佛教护法神二十诸天。他们是掌管日、月、星、地、水、电、火、雨、风、雷等的天神。殿后趺坐的是“十二圆觉”,意为“圆满的觉悟”。大殿的后壁是以“童子拜观音”为主体的“五十三参”海岛立体彩色群塑,高二十余米,全部用黏土,塑造了神态各异的大小佛像一百五十尊。
  灵隐寺中的第三大殿是药师殿,供奉的是药师佛。还有占地三千平方米的五百罗汉堂,每尊铜铸罗汉像高一点七米,重达一吨。
  灵隐寺还将修复素有“天竺佛国”之称的天竺三寺,建“小西天”,辟“天外茶园”。灵隐寺将更具魅力。
  二、苏州西园寺
  西园寺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与杭州灵隐寺齐名。
  西园寺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初名“归元寺”。该寺占地七万平方米,东为殿宇,西为寺园,南临阊门、大运河。东部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建有牌坊、天王殿、香花桥、大雄宝殿、藏经楼。东西两侧有观音殿、罗汉堂等。以“广仁放生池”为中心的西花园,池水面积约三千平方米,它与规模宏大的殿宇一起形成了“寺在园中,园即寺景”的独特风貌。天王殿正中塑着一尊人称“皆大欢喜”的大肚弥勒佛像。两侧站着气宇轩昂、形体魁梧、神态威武的四大天王,亦称四大金刚。大殿后面是韦驮菩萨塑像。苏州人流传一句俗语:“进门拜弥勒,出门拜韦驮。”
  大雄宝殿供奉的是佛祖释迦牟尼。大雄的意思是大勇士。据佛典所述,释迦牟尼成佛后,法力无边,能降伏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天子魔。人们用“大雄”称赞佛祖威德之高。佛祖左边是药师佛,右边是阿弥陀佛,此三佛被称为“横三世佛”。大雄宝殿两侧是观音、罗汉配殿。
  罗汉配殿亦称罗汉堂,屋宇宽广,有三进四十八间,成田字形,第一进正中是高达十三米的千手观音塑像,用整块香樟木雕成。观音分四面,有四个身体,每面有二百五十只手,每一只手上还有一只眼睛,所以又称“千手千眼观音”。千手表示观音法力无穷,可以拯救众生:千眼表示观音慧眼无边,能普观世界,明察秋毫。第一进两侧陈
  列木雕金身观音菩萨“大悲咒”八十四尊化身像。
  第二进以“四大佛山”塑座为中心,正面是普陀山观音菩萨坐在莲花座上,背面是九华山地藏王菩萨坐在谛听神犬上,北面是五台山文殊菩萨骑在青狮上,南面是峨眉山普贤菩萨骑在白象上。
  以四大佛山为中心,沿“田”字四壁排列着泥塑金身罗汉五百尊。罗汉的地位仅次于菩萨。造像大过于人,形象生动、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有的降龙伏虎,有的跏趺端坐,有的横眉怒目,有的笑容可掬……衣褶条纹清晰分明,尊尊工巧,无一雷同。
  罗汉堂第三进正中供三世佛,三世佛前站立韦驮和关羽两位护法神。
  西园寺罗汉堂内各种造像七百尊,形象逼真,妙趣横生,雕塑精湛,鬼斧神工,为艺苑珍品。其中有两尊济公和尚的塑像,其一,一手拿着吹火筒,一手拿着扫帚,面带讥笑,神态如生,腰上的带子结头一拉似乎就可松开的样子,极其逼真,令人叫绝。其二,头戴破草帽,肩披破袈裟,手拿破芭蕉扇。从右看,他满脸笑容;从左看,他一脸愁相;正面看,他似笑非笑,啼笑皆非。那双眼睛特别传神,无论从什么角度看去,好象都在盯着你。一尊像并具三种表情,堪称稀世杰作。
  三、世界之最——灵山大佛
  灵山胜境位于山清水秀、风物宜人的无锡马山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宏伟庄严的灵山大佛坐落于太湖之滨,左挽青龙山,右牵白虎山,背靠小灵山,北依青峰,尽揽山形之美;南面太湖,饱览水色山秀;流云拂面,包容天光宝地:横空出世,更显胜境之灵。大佛总高度为八十八米,其中莲花座高九米,比依山凿石而成的四川乐山大佛还要高十七米。莲花座由四层反复莲花瓣组成,每层二十二瓣,共八十八瓣。在第一二层上镌刻着乐助百万元以上善款的单位和个人名讳。大佛佛体由一千五百六十块锡青铜壁板拼装焊接而成,平均每块铜板的展开面积为六平方米,其中最大的有二十多平方米,壁厚为六至八毫米,全部铜板的展开面积可达九千多平方米,约为一个半足球场大小。仅铜板之间的焊接长度就达三十公里,总用铜量七百余吨,是目前世界上最高大的露天青铜佛像。
  灵山大佛是传统佛教造像艺术和现代高科技的完美结晶,大佛造型严格依据佛教的有关记载,佛像慈颜微笑,广视众生。右手“施无畏印”,代表除却痛苦;左手“与愿印”,代表给予快乐,均为祝福之相,胸前“卍”字代表万德庄严。整个佛像形态庄严、表情安详,显现佛陀慈悲的法相。
  神州五山五佛。原先东方没有大佛,灵山大佛落成后,于1997年11月15日,佛历2541年10月6日举行了隆重的开光盛典,至此,在我国形成了“东有江苏灵山大佛,南有香港天坛大佛,西有四川乐山大佛,北有山西云冈大佛,中有河南龙门大佛”的五佛各峙一方而又相互呼应的格局。
  登上二百一十八级登云道,抵达大佛基座——五层空间内的佛教文化博览馆。博览馆上层是千佛殿,是目前供奉释迦牟尼铜像最多的佛殿。三千五百尊小金佛与灵山大佛同时开光,九千九百九十九尊灵山大佛真身小佛像也置身此殿内,再现了传说中“万佛朝宗”的盛况。
  四、扬州第一名胜——大明寺
  大明寺是国内罕见的一处集园林风光、文物古迹及宗教建筑于一体的游览胜地。大明寺自创建以来,山明水秀,景物纷呈,即有“扬州第一名胜”之说。从1980年迎接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后,每年接待宾客达四十万之多。1991年10月12日上午,国家主席江泽民陪同朝鲜劳动党主席金日成前来参观。大明寺位于扬州城区西北蜀冈风景区的中峰,始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故称大明寺。隋仁寿元年601,文帝杨坚六十寿辰,诏令全国三十个州内建立三十座塔,以供奉舍利德行较高的和尚死后烧剩的骨头,其中一座塔就建在大明寺内,称栖灵塔,亦称栖灵寺。塔高九层。清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帝南巡扬州,见“大明”,两字,很不高兴,便亲笔将“大明寺”改为“法净寺”。直至1980年,为迎接鉴真大师像从日本回扬州探亲,才复名“大明寺”。
  与一般寺庙有所不同的是大明寺的山门殿同时也兼做“天王殿”,殿内供奉弥勒佛坐像,两旁对联是——
  大腹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据说此联是明太祖朱元璋所题。山门殿后面是大雄宝殿,面阔三间,前后回廊,檐高三重,为歇山顶建筑。释迦牟尼趺坐在殿内正中莲花高台上。站在大佛东侧的是迦叶,西侧是阿难,他们都是释迦牟尼得力弟子。佛祖逝世后,迦叶在灵鹫山上主持了佛教信徒的第一次集会。阿难是佛祖的堂弟,聪明智慧,擅长记忆,跟随佛祖二十五年,把佛祖生前讲经说法的内容写在贝叶树的叶子上,这就是后来的佛经。
  佛祖东侧首座是药师佛,西侧首座是阿弥陀佛,佛坛北面是“海岛观世音”泥塑群像。观世音是西方极乐世界上首菩萨,能解救人世间一切苦难,被称为大慈大悲的菩萨。
  为纪念鉴真大师在中日友好史上的功绩,1973年,在大明寺内建造了鉴真纪念堂。纪念堂按唐代建筑遗规,参照日本招提寺“金堂”设计,由正殿、碑亭和回廊组成,线条刚劲,结构工整,雄浑朴实。纪念堂南的“晴空阁”内,设有鉴真事迹陈列室,展示鉴真生平的文物资料。整个区域共占地二千五百四十平方米。
  纪念堂前的碑亭内,横卧一方汉白玉巨碑,上镌“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九个大字,为郭沫若手书。碑阴刻着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撰写的纪念鉴真圆寂一千二百周年的长篇碑文。
  五、道教名刹——釐花观
  釐花观俗称琼花观,其前身是后土祠,始建于公元前11年,祠中供奉的是主管大地万物的女神——后土夫人。有道士在祠中管理香火。唐中和二年882,淮南节度使高骈镇守扬州,选江南上等建筑材料和能工巧匠,在后土祠之南建“三清殿”,供奉道教“三清神”玉清、上清、太清,大殿与后土祠合称“唐昌观”。
  宋朝初年,在三清殿与后土祠之间植一株琼花树,扬州太守王禹曾作《琼花诗》两首,自此琼花出了名。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任扬州郡守时,以扬州琼花“世无伦”为荣,在大殿西北琼花树旁建亭,其匾额上书“无双亭”,以作饮酒赏花之所,并有诗云——
  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
  曾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①
  宋徽宗政和年间1111~1118,取《汉书·郊杞歌辞》中“唯泰元尊,媪神蕃釐”之义,改庙为“釐花观”,并赐“釐花观”匾额。藩釐,是多福之意。因观中有琼花,故世人称“琼花观”。
  关于琼花的传说很多,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琼花原生在天上,一日,有仙人降至扬州,夸说琼花之美,世人不信,仙人便取出一块白玉种在土里,顷刻间发芽、长叶、开花,花色如玉,人们遂称为“琼花”。因琼花有冰肌玉骨之质,被人视为节操的象征。在《隋炀帝艳史》和《隋唐演义》中,把琼花人格化,大肆渲染隋炀帝和琼花的神奇故事。
  琼花观有门前牌坊、三清殿、玉皇阁弥罗宝阁、文昌祠、深仁祠、竹轩花亭、无双亭和芍药亭等建筑,规模宏大,景色优美,是江淮乃至全国有名的道观。
  六、栖霞山上千佛岩
  南京市东北栖霞镇,距镇约二十公里处有座栖霞山,海拔二百八十四米,周围约十七公里,山似方形,四面崇岭像伞,山分中峰、东峰、西峰三支。中峰最高为凤翔峰,在中峰的西麓,有唐代始建的栖霞寺,极为壮观。与山东灵岩、荆州玉泉、天台国清,并称为国内四大丛林。
  在栖霞寺舍利塔东,建有无量殿。无量殿俗称“三圣殿”,又名大佛阁。相传南齐永明元年483,隐士明僧绍隐居这里时,深夜同法度和尚讲无量寿经,忽见山崖中放光,现佛像及“殿”字状,因而想在此凿山造佛像。不久明僧绍死,未能实现。其子明仲璋任临沂县令时,继承父志,于南齐永明二年484,在栖霞山西崖今址筑无量殿,琢无量寿佛及观音、大势至二菩萨。无量殿紧贴山洞,外面墙壁、拱口、屋顶全部石建。殿内居中为无量寿佛,坐身高约十米,佛座高约二米,二菩萨像左右侍立,亦高约十米。殿前有二接引佛,亦为六朝遗物。
  在明仲璋凿无量寿佛及菩萨像后,梁齐文惠太子等诸王及臣民,在无量殿后的山崖上,各依崖的上下深广,就石壁凿像。有的二三尊一龛,有的五六尊一龛,共有佛龛二百九十四个,佛像五百一十五尊,号称千佛岩。佛的仪表温和,雕刻刀法细腻,颇具江南艺术中秀美典雅的风格。梁朝临川靖惠王萧宏加以装饰,金碧辉煌,千佛名蓝,与大同云冈石窟南北齐名。宋明两代,曾进行修葺,并有增补。岩的中道有南唐书法家徐锴、徐铉题名的石壁,还有宋代游九言书“古千佛岩栖霞寺”七个大字,及明重修佛龛的题名石刻等。
  在一个石龛中,站着一个引人注目的壮实汉子,一手拿锤子,一手握凿子,这就是有名的“石匠佛”。据说当时朝廷限期造成千佛像,工匠无不精心雕刻,最后一尊总是刻不成功,限期已到,一位工匠又气又急,竟自己钻进了石龛,变成了石像,总算凑满了一千整数。这就是与众不同的石匠佛的来历。
  七、高僧隐居的慈云古刹
  慈云古刹坐落在淮阴市区旧城东门外,据《淮阴风土记》载,该寺“宫殿盘郁,楼阁飞琼”,“清江六大寺,无出其上者”。
  慈云寺占地约一点六万平方米,山门前影壁上大书“蔽邪扶正”四字。正门左右两侧分别为“春霭慈云”坊、“泽溥万方”坊。门有三道,进出各依其制。门内有钟、鼓二楼。殿院前后,依次为金刚殿、大雄宝殿、藏经殿、后殿。祀奉金刚、韦驮、弥勒、释迦牟尼。两厢是观音殿和一百零八尊罗汉殿。大雄宝殿有乾隆钦赐匾额“惠照常园”。
  慈云寺原为慈云庵,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05。清顺治十五年1658,笃信佛教的顺治皇帝召名僧玉琳进京,对之“慰劳优渥”①,送居万善殿,不时屈驾前往“临访道要”。玉琳和尚出语敏捷,善于应付,很得皇帝欢心,特赐号“大觉禅师”,后又晋封“大觉普济能仁国师”。玉琳曾受命在京师阜成门外的慈云寺为一千五百名和尚讲经说法,并曾领大弟子给皇上作佛事七昼夜,极备荣宠。但这位高僧不乏自知之明,正值声誉日隆之时,急流勇退,辞归山林,更得朝野尊崇,评价他“于荣利无毫发矜重”,“如野鹤孤云,无所留碍”。康熙十四年1675,玉琳国师六十二岁时,南游,止于大运河畔的淮阴慈云庵,不久趺坐而逝。雍正十三年1735,皇上拨专款将慈云庵扩建成“慈云禅寺”,直到乾隆四年1739建成。寺后建有“能仁国师塔”。
  玉琳和尚俗名杨通琇,著有《大觉普济能仁琇国师语录》七卷。
  八、北京西什库教堂
  北京西什库教堂,位于西城区。清光绪十六年1890,慈禧太后扩建西苑,深恐府右街蚕池口的法国教堂钟楼上能窥望中海,特与法国公使商议,拨出西什库土地二十英亩,补偿拆迁费七万五千英镑,迁建原天主教北堂于此。后经扩建,成为北京最大的天主教堂。
  北京西什库教堂为天主教直隶北境总堂,教民四万余人,所属住堂二十九座,其中京城五座,其余分布在顺天府各州县和直隶北部各府,分设会所五百余座大堂,公堂、小堂若干。
  西什库教堂也称北堂,1900年6月,被一万多名义和团团民和清军围攻、炮击,教堂遭到破坏。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拨款重修,将整座教堂由原二层增建成三层,大堂正面被清军大炮削去的哥特式尖顶一一修复,其他堂舍也全部重建。1901年1月14日竣工。
  新教堂的礼拜堂内有三十六根明柱,柱高四丈九尺,柱顶呈镂菘菜叶形,堂内有正祭台和配台,正门内建有唱经楼,主祭台北面有苦难堂,西墙上镶有原主教樊国梁墓碑。院内建有主教公署、神甫宿舍、修道院、育婴堂、图书馆、印刷厂、医院、后花园、光华女子中学等。
  九、天津古刹大悲院
  大悲院地处古运河岸边,是天津保存完好、规模宏大的寺院,始建于清顺治年间。初建时,四周一片旷野,人烟稀少。有竹枝词云——
  大悲院在北门外,河北窑洼楼一层。
  几度登临始眼望,开窗但见满河灯。
  词中把大悲院的空旷寂寥与大运河繁忙热闹的景象作了鲜明的对比。康熙八年1669,浙江嘉兴籍进士曹斌任天津守备时重建。前殿为山门,塑四大天王像,中殿供奉释迦牟尼像,后殿供奉柏木雕成的千手观音像。另建藏经阁,阁内珍藏魏晋南北朝至明清各代铜铁木石造佛像数百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
  随着天津经济的发展繁荣,佛教空前普及,四方僧人来津,善男信女增多。1940年,在大悲院旁增建新庙宇,仍是三进殿堂,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配殿、耳房和回廊等,青砖灰瓦,宏伟庄严,后来居上。殿内泥塑、木雕、浮雕数百尊佛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最吸引人朝拜和瞻仰的,是殿内珍藏的唐玄奘灵骨。1956年,应印度政府请求,经周恩来总理批示,由达赖喇嘛率代表团将灵骨送往印度,以加强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印度总理尼赫鲁在那兰陀寺召开五万人大会,拜迎玄奘法师灵骨。中国政府捐赠人民币三十五万元在那兰陀寺建玄奘法师纪念堂。后来,在大悲院,佛教信徒一直把模拟塔代替灵骨供奉参拜。1976年地震,大悲院部分房屋坍塌。1980年后,重新修整,增设玄奘法师纪念堂和弘一法师纪念堂。院内朱门绿瓦,佛坛高筑,松柏参天,庄严肃穆。1983年大悲院被列为全国重点佛教寺庙之一,成为天津接待中外宗教界人士和观光游览朝佛的胜地。中国佛教协会天津分会设此,举行过多次重大的佛事活动。
  十、敕封天后宫
  天后宫又称天妃宫、娘娘宫,位于天津旧城东北角,海河岸边。
  天后宫供奉的是传说中护佑航海安全的女神。相传在宋代,福建莆田县一个叫林默的姑娘,聪明伶俐,识水性,自幼随哥哥出海打鱼,热心救助海上遇难的人。一次,一艘商船被风浪打翻,林默奋力救起落水的十二名船员,在救起最后一人后,自己已筋疲力尽,被海浪吞没,时年二十四岁。当地人为了纪念她,建庙供奉为海神,初称林默娘,后称“妈祖”。沿海一带渔民、商人为求得海神的保护,纷纷建起“妈祖庙”,四时祭祀。历代帝王为安定民心,发展海运,又加封妈祖神为“娘娘”、“天妃”、“天后”。
  元代海运大开,大批粮食、商品从海上北运,海神娘娘的传说也传到天津。为利漕运,至元二十四年1287皇帝敕建“天妃宫”。原址在大直沽,元泰宝三年1326在三岔口重建。
  明清两代进行扩建。现仅存大殿、配殿、钟鼓楼、山门等。此地为海运、河运通往北京的中转站,“晓日三岔口,连樯集万艘”,“一日粮船到直沽,吴罂越布满街衢”,是当年天后宫一带繁荣景象的写照。
  天后宫为历代海祭中心,也是船工聚会祭祀之所。南方的船队平安到津后或离津前,天津渔民出海前或归来后,都要到这里举行隆重时祭祀活动,有的大船主还为海神娘娘跳会、演戏。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是天后娘娘生日,在此举行庙会。各乡民间花会——法鼓会、高跷会、小车会、重阁会、狮子会等都争相来此酬神。庙会期间通宵达旦,游人如潮。南宫、北宫大街是有名的集市和年货市场,绢花、鞭炮、“刘海空竹”、杨柳青年画等天津特产都在此进行交易。
  十一、道教圣地白云观
  白云观坐落北京西城区广安门滨河路,全真派的著名道观。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建,原名天长观。金泰和三年1203改名太极宫,元太祖成吉思汗十九年1224安置长春真人邱处机于此,改称长春宫,越三年东移今址,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改今名。现存寺观为清代重建,规模宏丽壮观,由几进四合院组成。主要殿堂分布在中轴线上,依次为牌楼、山门、灵宫殿、玉皇殿、老律堂七真殿、邱祖殿、四御殿、戒台和云集山房等。四御殿为二层建筑,上层名三清阁,内藏明正统年间刊刻的《道藏》一部,是珍贵的道教文献。邱祖殿为主要殿堂,内有邱处机的泥塑像,塑像下埋葬邱的遗骨。此观清代改建时,将布局改成类似佛寺建筑,唯细部装饰彩画用道教图案,如灵芝、仙鹤、八卦、八仙等。观内存有大量碑刻,如重修碑记、捐产碑记、亩产碑记、香火碑记等,记述有关观址建筑变迁的历史。1956年进行修缮,现为中国道教协会会址。
  十二、扬州基督教礼拜堂
  扬州萃园路礼拜堂旧称贤良街礼拜堂,属基督教浸礼会教派。1923年由美籍传教士毕尔士创建。砖木结构,十字形屋顶,鱼鳞瓦屋面,建筑面积一千多平方米,是一座集主日学与大礼拜聚会融为一体的教堂。
  礼拜堂中间是基督教徒做礼拜用的无柱敞厅礼堂,两侧有供主日圣经学校做教室用的二十余间房,各有活动隔间。拉开隔间连通礼堂,可容纳千余人,原有座位一千零八个。礼堂前设讲台和浸池。浸池供洗礼用。讲台上方设唱诗台,供主日崇拜圣诞节和复活节等宗教活动时唱赞美诗用。唱诗台上方有一穹形墙柱,柱上镌刻有“耶和华在他的圣殿中,全地人都当在他面前肃敬静默”金字。讲台后建二层平顶楼房,牧师住所、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皆在其中。
  整座教堂保存完好;1981年批准为开放教堂。1982年、1985年又加以维修,使其整旧如初,是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十三、杨村清真大寺
  杨村清真大寺位于天津西北三十公里的杨村镇内,大运河西岸。自明永乐初年,江南十万富户随龙永乐皇帝北迁,就有回民来此居住。后大运河漕运发达,安徽、江苏、山东、河北沧县、盐山诸多经商或当船工的回民,来此定居,杨村运河西岸逐渐成了回民居住区。
  杨村清真大寺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573,大寺坐西朝东,大运河从门前流过。自东向西的中轴线上,翘角重檐的前厦与礼拜堂相连。礼拜堂高大威严,可容千人礼拜。殿内西北角建有一座设计精巧、雕梁画栋的小楼“敏拜雷”,为阿匐登楼宣读“可兰经”而设。大寺南北建有讲经堂六间,浴室十间。
  清真大寺建筑面积一千六百平方米,为砖木结构,具有中国宫殿风格与阿拉伯民族风格相结合的特色。
  相传明朝末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进北京。崇祯皇帝预感大势已去,将一个三岁小皇子寄养到一个回民洪掌柜家中。洪掌柜平日专为宫廷御膳房送牛肉,深得皇帝和大臣的信任。他为这个小皇子取名洪全义。清兵进关定都北京后,追查明廷皇子甚严。洪掌柜把洪全义送到京东第一镇河西务清真寺寄养。洪全义天性聪颖,在大阿訇的教导下,一面读阿拉伯文的《可兰经》,一面学汉文的“四书五经”。二十年后被引荐到杨村清真大寺任阿訇。洪全义深知自己的身世,不忘回民父母养育之恩,创办回民学堂,倡导回汉和睦,弘扬伊斯兰教义。京津地区百姓一直传颂着他的神秘身世和功德,杨村清真大寺也随之有了名气。
  本文作者杜宝江,为天津市武清区政协委员,发表《杨村话旧》等多篇文章。
  十四、江北刻经处与妙空大师
  隋代,扬州已成为全国佛教中心之一,民间刻写经书已很发达。隋炀帝杨广于扬州立宝台藏经。后泉州人严恭来扬州经商,建造经舍,专写《法华经》。唐代中期,雕刻印刷兴起,扬州刻经也随之开始,至清代尤为兴盛。
  清代扬州刻经处主要有三家,江北刻经处是规模最大的刻经院,位于江都县砖桥的法藏寺,是妙空和尚于清同治年间创建。
  妙空大师,俗名郑学川,字书海,扬州江都县人,生于1825年清道光五年。
  1866年清同治五年,四十一岁的郑学川出家受戒于南京,法名绪乘,号妙空,自号刻经僧。妙空大师一生对佛教的最大贡献是刻经,即镌刻、印刷南藏经书。佛教经书有北藏南藏之别,北藏刻本都为折叠式,不装订;而南藏则将梵筴改为方册,用线装订,这套南藏刻本是明万历年间紫柏大师经几十年努力刻印出版的一套佛经,诵读方便。经版原藏在嘉兴楞严寺,后因战火被焚毁殆尽。妙空闻此讯,即在佛前焚香发誓复刊,继承紫柏大师的心愿。
  南藏经卷浩繁,非独力所能完成。1868年,妙空大师与江宁居士杨仁山、扬州藏经院贯如法师等创办“金陵刻经处”,后又在江南的苏州、常熟、杭州,江北的扬州、如臬、砖桥等地创建多处刻经处,妙空大师除直接掌管砖桥刻经处外,还总管各地刻经处,所以砖桥刻经处亦称江北刻经处。
  妙空大师为刻经历尽千辛万苦,十五年如一日。镌版、印刷、雇工都需资金,而妙空大师的禅院没有田产,除外出化缘别无他法。他每日赤足穿芒鞋,肩背黄布袋,手持方便铲木柄铁铲,可用来做修补道路,掩埋被弃禽兽尸体等善事,四方募化,筹集刻经所需钱粮。为寻找南藏原版经书,妙空大师不顾风险,四处奔波。一次,他扬帆赴武昌,巨浪将船舵冲折,航船失去控制,仅凭风力在江中行了六十多里才靠岸,大师幸免于难。
  妙空大师不仅积极组织刻经,还刻苦钻研经书。当时全国能透彻讲解《华严经》者寥寥无几,而妙空大师即为其一。他研究佛经,著作有《莲邦消息》、《地藏经论》、《华严念佛图》、《西方清净音》、《四十八镜》,《宗镜堂图书谱》、《法轮室忏注》等等。
  1880年光绪六年9月,妙空大师积劳成疾,病情垂危,仍念念不忘刻经,特别对六百卷的《大般若经》尚有一百七十五卷未刻成,心愿未了,手抚已刻经卷,流下热泪,郑重地交付其徒“本贤”,嘱其毋忘师傅刻经心愿,随之圆寂,时年五十六岁。
  妙空大师一生募刻全藏经近三千卷,创建刻经处五所,著佛学丛书四十八种,举办大型水陆道场法会九次。
  妙空大师圆寂后,他的几代传人在其精神感召下;不仅将《大般若经》刻完,又续刻诸多经书。抗日战争期间,江北刻经处保存十万多块经版,后被国民党军队毁坏过半。解放后,尚有二万二千九百多块经版收藏在南京刻经处。妙空大师及其后辈辛苦镌刻的经版,终于保存下一部分。妙空大师对佛教的虔诚及坚忍不拔的精神,永远激励人们去奋斗,去弘扬佛法。
  十五、走出国门的星云法师
  星云法师,名李国深,扬州江都仙女庙人,十二岁出家,于栖霞律学院及焦山佛学院受业,两院均为历史悠久,誉满中外的大丛林大寺院。毕业后,历任校长、杂志主编、寺院住持。新中国成立前夕,云游到台湾,撰文宣传佛教教义。1959年创办佛教文化服务处,出版图书刊物一百多种。曾主编《人生月刊》、《今日佛教》、《觉世旬刊》。1978年,荣获美国东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79年增办《普门杂志》,发行于世界各地,遍及西方欧美国家。
  1967年,星云法师游化至台湾高雄县大树乡佛光山。此地一片荒野,荆棘丛生,行人罕至。星云法师慧眼所见,此地乃佛光宝地,遂用积存多年的稿费和出售佛教文化服务处的资金,购置此山。同年5月16日破土兴建寺庙。星云法师率众弟子披荆斩棘,畚土箕石,经过二十年的艰苦努力,完成了开山建寺大业。
  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大智殿、大悲殿、地藏殿、接引大佛殿、净土洞窟、观音放生池、朝山会馆、佛教学院等。佛光山建筑宏伟庄严,景物瑰丽秀异,星云法师二十年的惨淡经营,使它成为一座国际钦仰的佛教名山,著名的旅游观光胜地。前来朝礼观光的宾客难以数计。
  星云法师提倡“人生佛教”,主张佛教现代化。他常说:“过去佛教的农禅生活,已经不足以适应目前社会时代的需求。今日佛教僧伽寺院,要能自力自足生存于这个时代,必须要推动工禅生活、商禅生活,才能配合时代,才不必完全仰赖信众的供养。”佛光山经营农场果园,设有工场、会馆与出版机构,从农工商等方面所得之福利,供给自己生活所需及研究佛法,并作为慈善事业之经费,举凡救灾济贫,抚老恤孤,施医疗病,佛光山皆有专门机构。星云法师经常教育弟子,要内具慈悲普及的胸怀,更要广学经世之用的种种技能,以便深入社会,实际地为大众谋取更多的福利,“以出世的精神,做人世的事业”。
  佛光山另有十二个分院——
  美国西来寺 香港佛香精舍 台北普门寺 高雄普贤寺
  宜兰雷音寺 基隆极乐寺 彰化福山寺 嘉义圆福寺
  礁溪圆明寺 台南福国寺 善化惠慈寺 澎湖信愿寺
  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国西来寺。西来寺占地十四亩,总建筑面积六万五千平方英尺,雄踞在洛杉矶东边哈仙达岗的山头之上。十座纯中国宫殿式的主体建筑金碧辉煌,气势雄伟。洛杉矶市议员胡绍基说它是个“地理上的标志”,洛县政务委员史巴路说:“西来寺是洛杉矶的紫禁城。”新闻界甚至称之为“西半球最大的佛教寺庙”。
  美国是信仰基督教的国家,洛杉矶仙达岗更是个保守的白人中产阶级社区。星云法师首次将兴建西来寺的计划提出时,即遭到社区的强烈反对,指责说“邪教异类”,“崇拜偶像”,“带坏社区和小孩”。星云法师以百折不挠的精神举行了一百多次协调会和六次公听会,通过沟通对话,终获理解和支持。一位基督教牧师在公听会上说:“我妻子是越南人,战乱使她忧苦,而西来寺使她振奋安慰。我的家庭需要佛教。”另一位白人天主教徒更为明确地宣称:“佛教可以丰富美国文化的内容。”西来寺终于顺利建成。舆论界认为,这是美国文化由面向欧洲转向亚洲的具体反映。在西来寺举行开光典礼时,星云法师感慨地对记者道:“过去,西方在中国到处建教堂传教,西方文化遂进人中国各个角落。今天,我们在美国建寺庙,也使中国文化在美国社会生根,让美国人感受到我们的人、社会和文化。”西来寺在美国宗教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附注

①广陵:扬州的别名。扬州地处丘陵地带而得名。 ①优渥wò,厚,重。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

《大运河史话》

本书主要描写了大运河的文化、地貌以及人文景观,将丰富的资料用通俗的语言文字写成此书,把大运河的历史和大运河的文化内涵展现在读者面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