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运河水脊——分水龙王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运河史话》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1154
颗粒名称: 八、运河水脊——分水龙王庙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3
页码: 140-142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中国大运河中段南旺地带龙王庙的建筑特色、历史文化背景和重要地位,同时描绘了龙王庙周围的景观和人文风貌,以及龙王庙的历史传说和民间信仰。
关键词: 龙王庙 名胜古迹 历史文化

内容

在大运河中段——济宁以北的南旺地带,称为大运河水脊,此处南高于徐州运河段116尺,北高于临清运河段90尺。元朝开凿会通河后,修建了许多闸坝蓄水、截水,保证行船,但水源仍然奇缺。明代治河大臣宋礼,历时九年,搞了筑坝蓄水、引汶河入运河等工程,解决了这一难题,留下了千古传颂的治河佳话。后人感念他的功绩,在南旺水脊的运河岸边,建一座雄伟壮观的龙王庙。此庙位于汶河与运河呈“丁"字形的交汇分流处,河水在此处,七分朝天子北流,三分下江南南流,故称分水龙王庙。此后漕运一直通畅。清代又先后在龙王庙周围建起庙宇,形成了龙王庙古建筑群一大景观。
  龙王庙位于大运河西岸,坐西面东,四大庙门面对运河。汶河自东向西欢腾而至,为避免龙王庙被汶河冲击,运河西岸砌有高4米、长220米的石坡,筑有十二根停船拴缆的石柱。官商民船的船工水手、游览运河风光的达官贵人、出入京城的文人雅士均在此停船,拾级而上,参拜神像,清代康熙、乾隆皇帝均到此折腰。
  庙门口,用巨石雕刻成的八大镇水兽作盘卧状,鳞甲裹身,口鼻狰狞,虎视眈眈,一派降妖镇魔之势。站在龙王庙前隔运河东望,汶河北岸有一座土山,山上有座望湖亭,亭柱上的楹联是——
  四山朝拱三湖月一水绿分两岸春
  望湖亭上设有石几、石凳,游人可以坐亭观湖、望河、纳凉、对弈。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香火庙会,游人如织,联袂接踵。登亭远眺,庙群尽收眼底;南旺湖、蜀山湖、马踏湖三湖的景色,一览无余,还可北望马踏湖边孔子钓鱼台遗址。
  龙王庙大殿,长27米,宽13米,高13米,红墙绿瓦,朱门屏风,飞檐斗拱,斜山攒角,挂有风铃,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殿内塑神像22尊,正中是龙王坐像,高3米,像前左右塑有两尊侍神站像,一持“印玺”,一持“圣旨”,两侧还有持不同神器、服饰有别、神态各异的风神、雷神、雨神、闪神、雹神等塑像,塑工精巧,栩栩如生。殿内上方悬匾额30块,是明清两代官绅名士所书。迎门“劈流神勇”四字匾额高悬。正中悬挂“广济分流”、“疏流利运”、“广济群生”等匾额。
  建筑群内还有禹王楼、水明楼、御碑亭、宋礼祠、白英祠、关帝庙、观音阁等十余处院落。占地面积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300平方米,可称运河岸边明清庙祠建筑的大观园。清•乾隆皇帝曾为分水龙王庙题诗,其中一首云——
  清汶滔滔来大东,自然水脊脉潜洪。
  横川佛注势非午,①济运分流惠莫穷。
  人力本因天地力,河功诚擅古今功。
  由于大功原无巧,穿凿宁知禹德崇。
  清康熙年间著名学者朱彝尊《题分水庙》诗云——
  落月西风动戍楼,津头官柳系孤舟。
  行人莫唱思归调,汶水南来已北流。

附注

①僢chuǎn,差错,违背。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

《大运河史话》

本书主要描写了大运河的文化、地貌以及人文景观,将丰富的资料用通俗的语言文字写成此书,把大运河的历史和大运河的文化内涵展现在读者面前。

阅读

相关人物

宋礼
相关人物
孔子
相关人物
朱彝尊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济宁市
相关地名
南旺镇
相关地名
徐州市
相关地名
运河区
相关地名
北流市
相关地名
南流乡
相关地名
分水镇
相关地名
西岸镇
相关地名
石坡乡
相关地名
土山镇
相关地名
广济镇
相关地名
大东区
相关地名
汶水镇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分水龙王庙
相关专题

相关作品

分水龙王庙大殿
相关作品
望湖亭联
相关作品
题分水龙王庙
相关作品
题分水庙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