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德州——九达天衢之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运河史话》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1135
颗粒名称: 七、德州——九达天衢之地
分类号: K295.2
页数: 3
页码: 104-106
摘要: 本文介绍了德州名称的起源和沿革,以及德州因河而兴的发展历程。同时,文章还详细描述了德州的烧瓷业、手工业作坊和商号的涌现,以及德州商贸的发达和人口的增加。
关键词: 德州 地理位置 历史文化

内容

德州之名,源于德水。秦始设县,名鬲gé,宋为将陵县,元称陵州,明清改德州。隋唐大运河北段永济渠后称御河、南运河流经于此。德州因河而兴。宋代,德州出现了烧瓷业。金代,天会七年1129在永济渠岸边建将军仓。元代,京杭大运河开通后,德州发展成鲁西北的重镇。明洪武十年1377,德州营建规模宏大的文庙,为地方风儒雅士、达官贵人拜谒和游览的胜地。洪武三十年1397,德州弃土城始筑砖城。永乐十年,将城外的唐代古刹永庆寺移入城内,殿宇巍峨,气势宏伟,塑佛千尊,逐渐成了冀鲁两地佛事活动中心。永乐年间,苏禄国今菲律宾东王率团来华访问,经大运河回国途中,不幸病逝,,葬于德州北郊。
  明廷在德州设户部分司,管理漕运和仓储德州以南九省官宦仕绅进京赴任,皆需经德州大码头,故有“九达,天衢”之称。当年,运河两岸舟车排列如鳞,商货堆积如山,有闽广的黄糖、茶叶、纸张、海货、木料、干鲜果品,江浙的丝绸、布匹,江西的瓷器,江南的竹木,河南的小麦,辽东的豆类,河北磁州的陶瓷等等。大西门和小西门的沿河地带已形成商贸中心,有马市、羊市、柴草市、绸缎市、线市、米市、锅市等。
  ,清乾隆年间,德州城内街道三十条、关市两处,城前街巷三十二条,关市七处,许多街巷都由手工业作坊和工商产品命名。如小锅市街、竹竿巷、豆腐巷等。城内外手工业作坊二百多家,商号四百多家,涌现出瑞兴号的水旱烟:颐寿堂的人参再造丸,农家编织的草帽辫儿等名优产品。
  随着大运河漕运的兴旺,商贸的发达,德州人口急剧增加。乾隆五十二年1787,人口已达十六万。城内建庙、寺、观、庵、驿馆七十多处,大小牌坊五十多座,官署衙门七十二所,并建有乾隆皇帝行宫。当地广种棉花,粮谷不敷民用,只能依赖商船贩运。康熙、乾隆御批:“免征米豆商税,以使谷物流通。”德州粮食市场从此更加繁荣。
  唐代进士孟迟诗云——
  晓月千重树,春烟十里溪。…………
  元代经学家吴师道诗云——
  河水黄浑行里疾,柳萌浓绿两长堤。…………
  明代礼部侍郎程敏诗云——
  出逢漕舟来,入逢漕舟去。连樯密于指,吾舟泊无隙。
  ……
  康熙皇帝南巡驻跸德州,为当地显贵田雯题写匾额“寒绿堂”。
  乾隆皇帝南巡驻跸德州行宫,咏出了脍炙人口的诗句——
  观民喜见千家聚,问岁知逢五熟连。……
  行人唯识皇州近,挥策谁能惜马蹄。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

《大运河史话》

本书主要描写了大运河的文化、地貌以及人文景观,将丰富的资料用通俗的语言文字写成此书,把大运河的历史和大运河的文化内涵展现在读者面前。

阅读

相关人物

孟迟
相关人物
程敏
相关人物
吴师道
相关人物
田雯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德州市
相关地名
将陵县
相关地名
天衢街道
相关地名
运河区
相关地名
江西省
相关地名
江南区
相关地名
河南省
相关地名
辽东街道
相关地名
河北省
相关地名
磁州镇
相关地名
羊市镇
相关地名
米市镇
相关地名
关市镇
相关地名
德州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过德州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