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苏东坡抗洪治湖垂青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运河史话》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1120
颗粒名称: 二、苏东坡抗洪治湖垂青史
分类号: K825.6
页数: 4
页码: 74-77
摘要: 本文记述了苏东坡是一位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在做官时展现出了抗洪、治湖的突出政绩。在徐州任太守时,他成功抗击黄河洪水,保住了徐州城,同时为百姓重建家园,申请酌免赋税,加固内外城墙。在杭州任太守时,他治理西湖,深挖湖底,引山泉溪水冲洗泥沙,使湖水变清。
关键词: 苏东坡 黄河洪水 抗洪

内容

苏东坡,名苏轼1036~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纵横驰骋于文坛,文、诗、词、赋无所不精,传之后世的诗有四千多首,词三百四十余首,其它各类文章号称万篇,共二百四十万字。后世将他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并称为“唐宋四大家”,亦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中的佼佼者。但他在官场上的作为却鲜为人知。本文介绍的,是他在做官时抗洪、治湖的突出政绩。
  熙宁十年1077四月,四十一岁的苏轼任徐州太守。这是他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一个时期,著名作家林语堂曾做过这样的评价:……苏东坡真的生活也是由四十岁才开始的,也就是他的“黄楼”时期,苏东坡突然露出了他的本来面目,因而这是他人生中首次以行动为人所知,做事、兴工程、忙于公务活动。过去在杭州,他始终充任辅佐官员,在密州,虽然身为太守,但地方贫穷而偏远,也无法展示其行政才能。后来他被迫引退,在政治上韬光养晦,此后,一个充实完满、练达、活跃、忠贞的苏东坡出现了,这就是我们所知道百姓所爱戴的苏东坡。他是温和诙谐、百姓的父母官兼友人的苏东坡个具有伟大人格的人物。在他被捕、遭受流放之前,他以徐州大守所表现出的政绩,已经证明了他是个干练之才。
  徐州抗洪 苏东坡任徐州太守的当年七月十七日,黄河在澶州今河南濮阳曹村决口,滔滔洪水灌流东南,泛滥于梁山泊,溢涨于南清河,淹没了四十五个县。“汗漫千里,漂庐舍,败冢墓,老弱蔽川而下,壮者狂走无所得食,槁死于丘陵林木之上。”
  八月二十一日,洪水到徐州城下,因受到南面山岭所阻,遂汇流城根不断高涨。水深已有二丈八尺,城头只露三尺高,洪水随时可灌城郭。城内富民争相出城避水。苏轼劝阻他们:“你们出城避难,百姓会人心动摇,谁与我一起守城呢?有我在,决不让洪水淹城!”富民不再出城,人心安定下来。苏东坡接受城内父老的建议,征集五于民工,疏浚下流河口,日夜加固外城,亲自到武卫营动员禁军参加抗洪。按宋代制度,知府无权调动禁军。苏东坡对禁军将领说:“河将害城,事急矣,禁军应为民尽力尔!”禁军将领感动地说:“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①小人当效命!”禁军官兵全体出动,与百姓一起昼夜奋战。苏东坡亲荷畚镭,布衣草履,结庐城上,过家门而不入,万众一心。短时间内筑成长堤,达九百八十四丈,高一丈一丈十市尺。堤成后,次日,水自东南隅入,遇堤而止此堤被后人称为“苏公堤。苏东坡又下令集中公私船百余只,用缆绳系在水势最猛处,以减杀洪水冲力。苏东坡以身率之,众吏不敢怠慢,各段城墙及险要堤坝,皆有官员负责守御。苏东坡抱定“坐观入市巷闾①井,吏民走尽我王尊”的决心要像汉代东郡太守王尊那样以身填堤,视死如归。经过数十日惊心动魄的抗洪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十月初五水势渐退,十三日河归故道。被大水包围了五十余天的徐州城保住了,百姓欢呼雷动,朝廷颁赐重奖。
  为让百姓重建家园,苏东坡向朝廷申请酌免徐州赋税,并增筑外城,加固内城。次年二月,他用朝廷赏赐他的银两和府内库存共三万贯,粮一千八百石,招募民工七千二百人,以木桩凿于堤岸四处,填平城内十数个大坑。当时东门面临黄河,成为挡水要冲,且又靠近州库,因而又增固加高了东门,夯实坚土,护以砖石。拆除州府内已废弃的霸王厅,在东门城墙上建造了两层的高楼。因“水受制于土”,故在楼外墙上涂黄土,取名“黄楼”,含有“土实胜水”之意。黄楼于1078年2月动工,同年八月十二日竣工。九月九日重阳节,苏东坡邀来三十余位诗文名家,举行隆重典礼,庆祝黄楼落成。苏东坡欣然命笔,写下《九日黄楼作》一首——
  去年重阳不可说,南城夜半千泯发。②
  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
  黄花白酒无人问,日暮归来洗靴袜。
  岂知还复有今年,把盏对花容一呷。③
  黄楼新成壁未干,清河已落霜初杀。
  朝来白雾如细雨,南山不见千寻刹。
  楼前便作海茫茫,楼下空闻橹鸦轧。
  诗人猛士杂龙虎,楚舞吴歌乱鹅鸭。
  一杯相属君勿辞,此境何殊泛清害。④
  苏东坡劝农耕栽桑林,首次成功地开发徐州煤田,这是在徐州建树的历史功绩。
  苏东坡在徐州任太守只一年另十一个月,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和拥护。当百姓得知苏东坡要离开徐州时,自发拥到街头含泪送别,有的攀挽马头,有的割截马镜不让他上马,有的献酒献花……苏东坡感动得热泪潸然。他在马上题咏了五首词。现录一首,供读者品味——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苏东坡已像鸿雁一样飞到了天尽头,而落在徐州大地上的或者说留在人间的“雪泥鸿爪”都已凝结成为化石,永世长存。
  杭州治湖 宋元祐五年1090,苏东坡任杭州太守,这一年适逢浙东大早,灾疫并作。苏东坡请求朝廷减免赋税,低价出售仓米,设置病坊医治灾民,实施募役救灾之法。
  西湖因久旱,湖水干涸。苏东坡带领百姓数千浚治西湖,深挖湖底,引山泉溪水冲洗泥沙,湖水变清,再将运河水注入湖中,补充水源。建造闸门,调节湖中水位。还将挖出的泥土筑成长堤,堤上建起漂亮的拱桥,湖中植莲藕,堤上种柳栽桃,望之如画。杭州人称之为“苏堤”。苏堤南起南屏山,北至栖霞岭,全长六华里。堤上修筑六座拱桥,杨柳夹堤,桃花错落,带有自身固有的线条美。苏东坡十分喜爱西湖风光,曾咏唱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后人咏诗赞叹苏堤特有的风光和绮丽的景色——
  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山通;
  西湖景致六条桥,一株杨柳一枝桃。
  这些诗句既有对西湖美景的赞颂,也有对苏东坡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颂扬。
  据说,当年杭州百姓感念苏东坡治湖功德,宰杀肥猪,抬着进献到太守府上。苏东坡指导厨师做成红烧肉,让百姓品尝。从此“东坡肉”流传下来。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

《大运河史话》

本书主要描写了大运河的文化、地貌以及人文景观,将丰富的资料用通俗的语言文字写成此书,把大运河的历史和大运河的文化内涵展现在读者面前。

阅读

相关人物

韩愈
相关人物
柳宗元
相关人物
欧阳修
相关人物
林语堂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武清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