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大运河之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运河史话》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1095
颗粒名称: 第四章 大运河之最
分类号: K928.42
页数: 15
页码: 36-50
摘要: 本文记述了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流程最长、历史最悠久、沟通的江河最多、串连的洼淀湖泊最多、河上闸坝最多,工程最艰巨。大运河的开凿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 河流 大运河 人文地理

内容

纵贯中华大地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名列世界运河之冠。大运河开凿之艰巨,设计之精巧,工程之壮美,堪祢世界之最。我们的祖先,凭着一颗改造自然的雄心,超人的智慧,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人间奇迹,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时至今日,淮南运河、江南运河河水充盈,河上船舶往来如织,令人引为自豪。
  一、流程最长
  世界著名的三大运河是: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京杭大运河。苏伊士运河为国际通航运河,亚非两洲的分界线,位于埃及东北部,连通地中海和红海,全长一百九十五公里,因贯穿苏伊士地峡而得名;巴拿马运河在中美洲巴拿马共和国中部,全长八十一点三公里,为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的国际运河:而中国的京杭大运河从北京至杭州,全长一千七百九十四公里,是苏伊士运河的九倍,巴拿马运河的二十二倍。
  二、历史最悠久
  苏伊士运河开凿于1859年,距今一百四十五年,巴拿马运河始凿于1881年,距今只有一百二十三年,而中国最早开凿的邗沟京杭大运河的一段是在公元前486年,至今已是两千四百九十年,先于苏伊士运河两千三百多年。若从公元608年开通的涿郡今北京至杭州的隋朝大运河算起,至今也有一千三百九十六年。若从公元1289年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算起,至今七百一十五年。所以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人工河,当届中国京杭大运河。
  三、沟通的江河最多
  京杭大运河蜿蜒三千五百多华里,以沟通江河借助水源。它自北向南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每个水系又沟通大小数十条江河,汇纳百川,保证了运河的水源。仅黄河以北、天津以南的南运河,就沟通了滹沱河、大清河、子牙河、清凉河、宝惠河、滏阳河、独流减河等十几条较大的河流;北运河汇收了永定河、温榆河、潮白河、高梁河、肖太后运粮河等诸多河流;山东的梁济运河,沟通了大清河、大汶河、小汶河、洗河、泗河、白马河、界河、万福河等十几条河流。大运河犹如一条巨龙穿行在庞大的水网之间,避免了“高处水流尽,低处水漫流”,从而保证了大运河的水量和水位。
  四、串连的洼淀·湖泊最多
  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沟通五大水系,保证了充足的水源。但它是南北走向,五大水系东西走向,容易造成诸河暴涨时,运河决口;诸河水减少时,运河断流。祖辈先人利用北方洼淀多、沼泽多,南方湖泊参列的特点,把运河与洼淀、湖泊串连起来。当运河水多时,就由洼淀、湖泊储存起来;水少时,由洼淀湖泊自然供给,既调节了水量,又能保障运河水清,沙少,水位平稳,便于通航。如北运河流经“海子”、延芳淀、浮鸡淀、雍奴薮、三角淀、牛角洼;南运河沟通团泊洼、文安洼、贾口洼、白洋淀;山东会通河串连东平湖、梁山泊、南阳湖、南旺湖、微山湖;淮南运河连接骆马湖、洪泽湖、白马湖、高邮湖;江南运河穿越太湖、阳澄湖、南湖等。大运河像一条银线穿起一大串水葫芦。
  五、河上闸坝最多
  京杭大运河从北京到杭州,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其间有四处制高点。据有关资料记载,以扬州运河河床高度为“0”计算,江南运河河床均在一米左右,而山东境内河床普遍在三十米以上,最高点是南旺水脊,为三十八点五米。天津河床为一米,往北又逐渐升高。通州河床为二十一米,北京河床为二十七米,按水往低处流的规律,北京、通州存不住水,山东大运河之腰上不去水,江淮地段河水漫溢,运河通航则不能保障。
  我们的祖先发挥聪明才智,根据运河沿线地形地貌及水源条件,在河上修闸建坝,控制水位。对地高水少的河段采取分级建闸、节节蓄水的办法:对地势低注水多或易决口的河段,筑减水坝,水位增高后经减水坝排出,其功能类似今天的扬水站。京杭大运河沿线建有多少闸、坝尚无确切统计,只举两个特殊地段就可知运河闸、坝之多。
  通州至北京的运河通惠河,仅长四五十里,河床比降较大,每隔几里就建一座闸坝,共建二十四座,故称闸河或坝河。今天北京尚存闸河、坝河遗址。
  山东境内的会通河,南旺分水闸为最高点,北高于临清闸九十尺,该段建闸二十一座;南高于徐州闸一百一十六尺,此段建闸二十七座。另建有积水闸、进水闸、泄水闸、平水闸、船闸等六十五座,堰坝二十五座,在六百九十里的航道上,总计建闸坝一百多座。会通河也因此称为“闸漕河"。
  六、工程最艰巨
  运河工程之艰巨,当属山东省西部的会通河,被称为运河水脊,大运河之腰。近八百里长的河道,几乎都靠闸坝控制水位。明代永乐年间,工部尚书宋礼在此连续治理九年,在济宁搞“泗水济运”,在汶上县北的大汶河上修建了一座“五里十三步”的土沙坝——戴村坝,引汶水至南旺入运河,并在运河水底建“石拨”,使运河水南北分流;又疏导山泉,增加济运水量,使漕运大通。
  通州至北京的通惠河水源不足。元代郭守敬多方寻找水源,从一百五十里外的西山引白浮泉水到京城。北京与通州地势相差十八米,为防泄水过快,除建闸坝外,又用增加弯度延长河道的办法,减小比降。其测量和施工都相当艰巨。
  黄河与运河在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的交界处相纠结,元、明、清各朝都把分离黄、运作为治河工程的集中攻克点。元代“引黄济运”、“借黄行运”;明代“避黄保运”、“黄运分离”。嘉靖年间,历时三十年,开成夏镇新河。隆庆、万历年间,朝廷连命五位“总河”,历时三
  十五年开凿一条长二百六十里的泇河。其间,总河李化龙因劳累过度,殉职于任上。淮阴地区黄、淮、运、湖四水搅在一起,明永乐皇帝派总督平江伯陈瑄另开清江浦,全长二十里。清代治河目标更加明确,提出“治黄保运”,由河道总督靳辅主持开凿二百里长的中运河,将黄、淮、运彻底分开。
  河湖分开工程,不是一代所为。北宋天禧年间1017〜1021,在高邮湖北岸与运河之间修筑大堤二百里。为防洪水冲刷,堤坡均砌巨石。南宋绍熙五年1194,又增修石堤一百六十里,大堤延长到三百六十里,世人称“绍熙堰”。明洪武九年1376,为保证漕运,在绍熙堰的险要地段用砖砌护坡,又增筑堤坝六十里。明万历四年1576,再用大石加筑绍熙堰十三里,加筑的大堤共计十层巨石。万历十年1582,高邮湖水位上涨,运河随时有决口的危险,皇帝再次下令将石坝延长二十里。
  高宝湖阔如大海,风急浪高,曾有一次将数十艘漕船吞没,溺水者百人,损失漕粮七八千石。皇帝下令,增筑石堤二十余里,并在石堤上加筑延长子堤三十六里。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又增筑石堤六十七丈。乾隆十一年1746,再次将石堤展筑三十二丈。这道四百八十里长的大堤,前后共修筑了七百二十五年,历经四个朝代。可见工程之艰巨。
  大堤至今仍有遗迹可寻。1982年11月,江苏省修整运河工程队在宝应县境内发现大堤遗迹。据考,此堤结构宏壮、坚固,外皮由200X40X40厘米的大条石包砌,条石之内又衬以城砖。砖柜和石护坡的基础是密集的大木桩。堤顶之上有子埝。石坡和砖柜各高约四米,全堤采用连拱坝形式,防浪消能性能较高。
  七、河上桥梁最多最美
  大运河绵延数千里,河上桥梁不计其数,每座桥梁设计都独具匠心,建筑风格各异,外观造型精美,令世人瞩目,运河岸边的苏州古城河道纵横,水多桥多,唐代白居易诗云:“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浙江乌镇有“水多桥多美女多”之誉,一个小镇竟有一百多座桥。本章仅举几座著名的桥供读者欣赏。
  卢沟桥 卢沟桥在北京西南约十五公里丰台区永定河上,为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永定河旧称卢沟河,桥也以卢沟命名。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明正统九年1444重修。清康熙时毁于洪水,康熙三十七年1698重建,全长二百六十六点五米,宽七点五米,下分十一个涵孔,桥身两侧石雕护栏各有望柱一百四十根,柱头上均雕有卧伏的大小石狮共五百零一只。它们有大有小,大的有几卜厘米,小的只有几厘米,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这些狮子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着远方长吼;有的低着头,好像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有的小狮子藏到大狮子的身后,好像做有趣的游戏: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桥东的碑亭内立有乾隆题写的“卢沟晓月”汉白玉碑,为燕京八景之一。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1254〜1324在他的游记中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图9~10
  桥东为宛平县城,明崇祯十一年1638建。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侵略战争。宛平城内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点燃了抗日战争的熊熊烈火,称为历史上著名的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卢沟桥不仅是一座雄伟的建筑物,也是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革命纪念地。
  吴门桥 吴门桥位于古城苏州西南,古运河与大龙江的交汇处,水流湍急,舟楫频繁,北宋元丰七年1084,一石姓富户出资始建。到南宋绍定年间1228〜1233,苏州地方拆除旧桥,重新建起了气势雄伟的三孔石级拱桥。清同治十一年1872,吴门桥又重新改建。
  现存的吴门桥为单孔拱桥,用金山花岗石和少量武康石建成。桥身全长六十六点三米,桥面中部宽四点八米,换券跨长十六米,供高九点八五米,大于半径。桥上两坡各铺设条石五十级,石级俱是整块石板,平整宽阔。石桥栏浑厚高低适度,可供人倚靠小憩或凭眺。桥北端金刚墙两翼,砌有零点六米的纤道,为纤夫拉船穿越桥洞的通道。整座桥梁结构合理,造型轻盈优美,表现了江南水乡古桥的风貌,是目前苏州现存最高的高拱驼桥。
  在近代历史上,吴门桥上还演绎了一段民族悲剧。民国卜四年1925,曾任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的杨荫瑜女士,为避女师大学潮而离京来到苏州,住在盘门城边。她曾留学日本,能操流利的日语。抗日战争时期,苏州沦陷,她经常为日军抢掠百姓财物之事找日军将领交涉,致招肇事日兵的忌恨。据杨荫瑜侄女、我国著名外国文学家杨绛回忆:“1938年1月1日,有两名日军诱她杨荫瑜出门,走到吴门桥上,对她开了一枪,遂落河中,待她下沉,才扬长而去。”一代著名爱国教育家竟惨死在日军的枪口下。古老的吴门桥,虽不能诉说,却是这段血腥史实的见证。
  宝带桥 宝带桥又名长桥,在苏州市葑门外三公里,跨运河和澹台湖口,始建于唐元和十一年816。相传为刺史王仲舒捐宝带助资建桥,桥形长若玉带,故称此名。南宋绍定五年1232、明正统十一年1446两次重建,现存建筑大部分是清同治十一年1872重建的遗物,全部石建。桥下由五十三个桥孔连缀而成,均为半圆形的券式拱。桥孔跨径一般都在3.9米左右,唯中部有三孔跨径大至6.95米和6米,桥两端拱脚之间相距约249.8米,总长约317米。桥宽4.1米,桥堍呈喇叭形,桥端宽6.1米。桥挽两端原各有石狮一对,现北端仅存一只。北端有石塔和碑亭各一座,塔高约4.5米,在二十七与二十八孔间的桥墩上亦有一座相同的石塔。桥下为木桩,桩顶置基础石,上安放墩身,供圈的下端嵌在墩上预留的沟槽里。这种桥墩属于柔性墩,一孔受力波及全桥,故有联拱桥之称。工匠为防止一孔坍毁影响希个桥孔安全,采用“单向推力墩)将桥北端起的第二十七号桥墩,改成两个并立的桥墩,叫刚性墩。据传英军戈登与太平军作战时,曾拆掉此桥的最大一孔,使北部二十六孔全部坍倒,但刚性墩以南的二十六孔未遭破坏。它不仅是江苏保存最长而又完好的一座石拱桥,也是国内有名的长桥。
  图11
  八、沿河驿站最多
  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歇宿换马的场所。“春秋”时己有邮驿。到元代,驿站组织规模宠大,在全国建立起以京师为中的驿站网,即在各条驿道上,每隔二十五里,设一个驿站,备有马匹、船、轿、水夫、轿夫等。全国驿站共一万多处,驿马二十多万匹。运河两岸的驿站水陆并用。大运河成了通讯联络的“中枢神经”。
  明代各地都设驿站,有水驿、马驿和递运所,又置急递铺,传送公文。从应天府今南京市至顺天府今北京市,沿途水驿四十六处。时人以歌谣形式,生动记之——
  试问南京至北京,水程经过几州城?
  皇华1四十有六处,途远三千三百零。
  从此龙江2大江下,龙潭3送过义真4坝.
  广陵’邵伯6达盂城',界首7安平9至淮阴”。
  一出黄河是清口11,桃源12才过古城”临。
  钟吾14直河15连下邳。新安17防村18彰城19期。
  央沟20泗亭21沙河”驿,鲁桥23城南24夫马齐。
  长沟25四十到开河七安山”水驿近章丘。
  崇武29北送清阳30去,清源31水顺卫河流。
  渡口32相接甲马营33,梁家庄34住安德35行。
  良店36连窝37新桥38到,砖河39驿过又乾宁。
  流河41远望奉新42步,杨青43直沽杨村44渡。
  河西”和合46归潞河47,只隔京师四十路。
  逐一编歌记驿名,行人识此无差误。
  此外,扬州至杭州间尚有十驿:
  京口驿48、云阳驿49、毗陵驿50、锡山驿51、姑苏驿52。
  松陵驿53、平望驿54、西水驿55、皂林驿56、七武林驿57。
  再除去上述“水驿捷要歌”中,通往南京的三驿仪真驿、龙潭驿、龙江驿,明代北京至杭州大运河的水驿,总计有五十四处驿站包括首站皇华驿,终点武林驿。
  清代京杭运河驿站与明代大同小异。
  现以《清会典事例》卷688为据,将清代后期南北大运河驿站名称及里程列下见下页表格——
  以上为清代后期南北大运河驿路,共四十七驿,较之明末五十四驿减少了七处驿站。
  1 皇华驿:明清时期设于京师的驿站,也是全国驿传的总枢纽,清制设驿马500匹,马夫250名,车150辆,车马150匹,车夫150名,每年的经费由兵部核准,移咨户部给领。
  2 龙江驿: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下关附近,清·吴鸿壁诗《龙江驿》:“龙江关外接平桥,驿路秋山入望遥,疲马不愁归路远,白杨红柏晚萧萧。”
  3 龙潭驿: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东北龙潭镇,逼临大江,明置巡司,为滨江要地。明•汤显祖诗《再觀回宿龙潭驿》:“谁向归舟唱一声,玉兰花尽牡丹荣。似怜游子春三月,才换江南第一程。”
  4 仪真驿:在今江苏仪征县城东南运河上。
  5 广陵驿:旧在江都县(今江苏扬州市)南门外,运河西岸。元·萨都刺诗《过广陵驿》:“落叶正飞扬子渡,行人又上广陵船。寒砧万户月如水,老雁一声霜满天。”
  6 邵伯驿:在今江苏省江都县西北邵伯镇。明·徐元献诗《发邵伯驿》:“三千里外赴神京,今日初登第一程。湖水冰坚凝万艇,马头日落向孤城。客囊无物唯书剑,驿路相亲只弟兄。奔走风尘殊未已,不胜辛苦厌浮名。”
  7 盂城驿:在今江苏省高邮市南门外馆驿巷。明•洪武八年(1375),知县黄克明建。驿址规模宏大,西临大运河,堤上有迎饯宾客的皇华厅,东有秦邮公馆。旧日有驿马130匹,红船18只,水旱驿夫200人,房屋百余间,占地十余亩。1995年8月,盂城驿一期修缮工程竣工。基本上保持了驿站的原有风貌,其第一进是“门厅”,第二进是“客厅”,第三进是“厂厅”。厅内標、柱、柁梁上的浮雕完好,工艺精湛。
  8 界首驿:在今江苏省高邮市北界首。清•戴瀚诗《舟次界首驿》:“秦邮北境湿青冥,晓系兰舟就驿亭。树顶帆檣来似马,沙头灯火聚如莹。地居最下烟多湿,天欲长晴水不腥。独爱溪云无限乐,鱼鸭收尽卧寒汀。”
  9 安平驿:江苏省宝应县城北。清•宝鋆诗《夜赴宝应安平驿》:“清风一塌响船橹,残月四更闻棹歌。”
  10 淮阴驿:旧在江苏淮安府(今淮安市)望云门外运河西岸。明·陈涟诗《淮阴驿》:“晚泊淮阴驿,瀼瀼白露零。连城闻夜柝,隔岸见秋星。月落林光黑,风来水气腥。追思旧游地,当日有三亭。”
  11 清口驿:旧在淮安清河县(今江苏省淮阴市)东五里,明·洪武四年建。弘治年间,迁于县西二里,嘉靖初复移于此。明·李东阳诗《过黄河清口驿》:“清口驿前初放船,长淮东下水如弦。劲催双橹渡河急,一夜狂风到海边。”12 桃源驿:在今江苏泗阳县南城厢。明·朱善诗《甲戍过桃源驟》:“迥与武陵驿,偶然名字同。只知迎驿使,岂识问渔翁。脆质惭蒲柳,浮生愧更蓬。何由访仙境,不与世人通。”
  13 古城驿:在今江苏泗阳县西北洋河镇。明·储山巏诗《古城驿》:“野水微茫断岸平,几家相时掩柴荆。不须侯吏沙头报,驿站悬知是古城。”
  14 钟吾驿:在今江苏省宿迁县西南。明·洪武中置,旧在西南,万历四年改建于新城南水次仓西。明·皇甫诗《钟吾驿晚思》:
  “遥山白云外,古驿青林端。惆怅川鸟尽,苍然多暮寒。”
  15 直河驿:在今江苏省宿迁县宿城鎮。明·李东阳诗《过直河驿待明仲舟不至》:“直河西下直如弦,水浅沙深不受船。不见孤帆见双鸟,背人飞堕夕阳间。”
  16 下邳驿:在今江苏省邳县运河鎮。洪武三年(1370)建。明·李默诗《秋夜泊下邳驿值雨》:“浊河元楚害,古驿自秦城。旅泊河山异,飘零风而生。波枕,钟鼓暗深更。秋事方萧索,应知岁宴情。”
  17 新安驿;又名辛安驿,在今江苏邳县西北河。
  18 防村驿:即房村驿,在今江苏省铜山县东南房村。
  19 彭城驿:旧在徐州(今江苏省徐州市)东黄河西岸。原在城南二里许,明正德圮于水,嘉靖二十二年(1543)徒于新址。明·廖梯诗《彭城驿》:“满天风雨暗彭城,此地英雄几战争。戏马台荒空有迹,拔山人去竟留名。鹿归赤帝夸先得,骓向乌江渡不成。千古兴亡都梦幻,江山依旧独峥嵘。”
  20 夹沟驿:在今山东很山县东南韩庄。
  21 泗亭驿:在今江苏省沛县城区南隅。明•王方诗《宿沛县泗亭驿》:“维舟当泗水,凉雨洗炎蒸。砧件孤城月,渔舟别蒲灯。客愁秋史甚,乡梦远难凭。千古龙飞地,令人感废兴。”
  22 沙河驿:在今江苏沛县北前沙河。
  23 鲁桥驿:在今山东徹山县西北鲁桥镇。明•李东阳诗《鲁桥驿送明件之曲阜》中,有“异乡翻送别,归路复兼程。莫恋江山
  
  好,真愁岁月并”句。
  24 城南驿:应为南城驿,在今山东济宁市南。
  25 长沟驿:在今山东济宁市。
  26 开河驿:在今山东汶上县西南开河鎮。明·戴大宾侍《开河驿》:“三月开河驿,垂阳绿覆堤。征人叹箫索,未有一驾啼。”
  27 安山驿:在今山东梁山县东北安山镇。明·李东阳诗《安山驿待明仲不至留壁上》:“黄叶渓头落,秋风古驿亭。侯门无小吏,留客但虚厅。短日催行李,遥天隔使星。前呵夜恐到,卧旁枕边厅。”
  28 章丘驿:应为荆门驿。在今山东寿张县东北荆门闸。
  29 崇武驿:旧在山东聊城县东门外,运河西岸。明·周伦诗《崇武驿候水》:“崇武堤边柳,维舟候驿亭。月高沙浪白,溜减石痕青。独夜风前漏,行踪水上萍。满溪春涨发,莲底雨溟溟。”
  30 清阳驿:在今山东临清市东南张官营附近。
  31 清源驿:在今山东临清市中洲。
  32 渡口驿:在今山东夏津县西北渡口。明·吴宽诗《渡口驿遇风》:“黄沙障天天半昏,炮头风急万马奔。何人去塞土囊口,天与
  河流一色浑。旷野麦苗才尺许,只见风来不见雨。雨师風伯不相能,彼苍高高奈何汝
  33 甲马营驿:在今山东武城县甲马营。
  34 梁庄驿:在今山东武城县北四女寺西。明·陈耘诗《晓次梁庄驿寄杜给事》:“暮发广川城,晓次梁庄驿。扬舲溯上流,怀贤坐通夕。人生等飘尘,聚散杳无际·昨暮灯前欢,今宵道中忆。苟不尽生平,相思复何益。欹枕独长吟,鸡唱东方白。”
  35 安德驿:在今山东德州市西。
  36 良店驿:在今河北吴桥县桑园鎮。
  37 连窝驿:在今河北东光县南连镇。明·李东阳诗《连窝驿忆亡弟东川》:有“夜雨堂西暗,孤云舍北飞”句。
  38 桥驿:在今河北省交河县东北泊镇。
  39 砖河驿:在今河北沧县西南砖河。明·徐师曾诗《宿砖河驿》:
  “渡头风色晴,渔火隔沙明。帆遥慕云落,潮随春水平。长芦昨夜月,甲马旧时营。关隘今无事,稀闻击析声。”
  40 乾宁驿:在今河北沧县北兴济镇。明·周伦诗《乾宁驿》:“驿楼风劲卷尘沙,天上楼船向海涯。北望官河潮正涨,片帆拖影夕阳斜。”
  41 流河驿:在今河北省青县东北卫河西岸流河鎮,明永乐二年(1404)置。明·翟祐诗《流河驿》:“河水滔滔不尽流,今来古往几春秋。波涛不覆渔翁艇,馆舍长迎使客舟。青眼有睛惟岸柳,白头无闷是沙鸥。从今卸却尘缨去,一任沧波孺子讴。”
  42 奉新驿:在今天津市静海县城内,明永乐十三年(1415)置。明·李东阳诗《舟次奉新驿,得戴侍御同年书,知于前驿相待,慢得二绝》:“一棹江南本归期,宦连多事独栖迟。东风几度停舟意,惟有春潮日夜知。”
  43 杨青驿:原在天津市西杨柳青镇。明嘉靖十九年(1540)移今天津市。
  44 杨村驿:在今天津市武清区城内。
  45 河西驿:在今天津市武清区西北河西务。
  46 和合驿:在今北京市通县东南35里,旧名合河驿,因白、榆、浑三河合流得名,明永乐中置。万历间移至张家湾,改名和合驿。明·张琦诗《和合驿南望弥望皆白土》:“当年战血有余腥,白土经年草不青。留得遗民几家在,夕阳村里掘芜菁。”
  47 潞河驿:在北京市通州旧城东关外潞河西岸,明永乐中置。隆庆年间被焚。万历五年(1577)秋重修。明·林章诗《滩河驿):
  “冷风残雪潞河湾,十载家乡一日还。不作杨雄投汉阁,宁为乐毂出燕关。漠连庐帐连三辅,海上楼船动百蛮。无路报恩空有剑,春明回首泪潺浸。”
  48 京口驿:旧在丹徒县城西临河(今江苏省镇江市西)。明·陈良谋诗《宿京口驿》:“风帆如马过淮阳,满目烟花路渺茫。江上潮痕收暮雨,渡头人影立斜阳。十年李子裘应敵,三月王孙草正芳。今夜月明京口驿,计程应喜近家乡。”
  49 云阳驿:今江苏省丹阳县城东南。清·王梦庚侍《丹阳云阳驿》:
  “扑地扬花历乱飞,津亭暮色认熹微。天涯作客行将老,江上寻春半欲归。隔岸钟声穿古树,长堤灯影点柴扉。崇邱待访孙郎碣,听断啼鸟送客归。”
  50 毗陵驿:旧在武进县天禧桥东(今江苏省常州市西)。清·金学莲诗:“客子眠迟夜寂寥,短长亭畔短长桥。行程数到毗陵驿,归梦无多第二宵。”
  51 锡山驿:旧在无锡县(今江苏无锡市)南门外,宋以来有大平、南门、北门三驿。元置洛社、新安水马站各一所。明初废站,置锡山驿。明·陈士楚《书锡山驿》:“鸣鸣画角冷涵秋,一曲梅花动暮愁。不管江南断肠客,夜深吹上月明楼。”
  52 姑苏驿:今江苏省苏州市西。旧名姑苏馆,在苏州胥门里河西城下,宋绍兴十四年(1144)郡守建。明·洪武元年(1368)移置于盘门外,成化九年(1473)改建于胥门外。明·林景清诗《归舟渡姑苏驿):“姑苏南去望松陵,才过长亭又短亭。客舫笙歌闻断岸,渔村灯火起寒汀。归心逐逐云边鸟,行迹飘飘水上萍。
  闽路三千何日到,推蓬吟对晚山青。”
  53 松陵驿:在今江苏省吴江县松陵镇东。明·高启诗,“日落震泽浦,潮来松陵驿。”
  54 平望驿:在今江苏省吴江县南平望镇。唐·张祜诗《題平望驿》:“一派吴兴水,西来此驿分。路遥经几日,身去是孤云。雨去朝来蚁,雷声夜聚蚊。何堪秋草色,到处重离群。”
  55 西水驿:在今浙江省嘉兴市。清·万化成诗《西水驿》:“西水驿前鸟乱飞,落帆停畔月光微。停舟一问裴休宅,华表千年鹤未归。”
  56 皂林驿:在今浙江桐乡县西南崇福镇。明·嘉靖中期,移至桐乡县西石门镇。清•张谦诗《西水驿》:“停桡西水驿,寄柝已三更。野阔诗怀壮,天寒酒力轻。雁声惊别梦,月色鉴离情。
  江上多漁唱,征人睡未成。”
  57 武林驿:在今浙江省杭州市。明·洪武七年(1374)置。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

《大运河史话》

本书主要描写了大运河的文化、地貌以及人文景观,将丰富的资料用通俗的语言文字写成此书,把大运河的历史和大运河的文化内涵展现在读者面前。

阅读

相关地名

武清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