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蔡村的古运河码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御路古驿——南蔡村》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0980
颗粒名称: 北蔡村的古运河码头
分类号: I276.3
页数: 3
页码: 161-163
摘要: 本文介绍了北蔡村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重点讲述了北蔡村的古运河码头的发展和变迁,以及其对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 北蔡村 古运河码头 历史文化

内容

北蔡村位于北运河东岸,民居沿堤而建,南北狭长。西与砖厂村、南蔡村隔河相望,村中偏北段有一十字大街,南连碱东路,北接三里浅,东通蔡九路,交通十分便利,在柏油街面南侧,店铺林立,买卖兴隆,非常热闹,还建有乡医院一所,畜牧兽医站一处,给十里八村百姓就医和牲畜病情防治带来极大便利,同时它也是人流、物流集聚地之一,居住在此,好不自在。
  相传元明时期立村,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勤劳善良、民风淳朴、聪明智慧的北蔡村人居住在田园秀丽、地理位置优越的古运河码头。这里还有一段美好的传说。
  相传,在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当时北运河漕运十分兴盛,每天运河上南来北往的船只百十条,物通水畅,百姓安居乐业。
  且说,有一年初夏,乾隆皇帝乘龙船下江南,回来路过此地,见河水清沏见底,碧波荡漾,两岸大堤坚固,绿柳成行,青莹吐翠,又见河面渔船游荡,渔翁撒网,鲜鱼满舱,乾隆顿生快意,下旨登岸一访。
  随后龙船靠近东岸,乾隆和陪同前来的大臣刘墉及侍从弃船登岸,沿田间小路东行。但见两侧沃土遍野,细细的表层黄沙土,长着葱绿的庄稼,潺潺细水,滋润着万顷禾田。走近看,架上黄瓜顶花带刺。马铃薯开着白花。麦苗随风逐浪,高粱、粟谷绿油油一片,生长茁壮。向北望去,远处杨柳榆槐翠绿成片,空气清新。又见民宅旁,桃李杏枣,幼果累累,生长茁壮。
  乾隆边走边看,心中更是愉快,便问刘墉道:“北面一片沃土良田,丰收在望,为何东边村庄相连,遍野牛羊?”刘墉答道,北蔡村村东为一溜“羊坊”(苏羊坊村、刘羊坊村、韩羊坊村、张羊坊村、翁羊坊村),此地人从元、明两朝就学会牧养牛羊,此地水草丰盛,喂养的牛羊,膘肥体壮。乾隆听后十分高兴,对两侧的田园、美景看也看不够,很快两个时辰过去了,乾隆有些累乏,便弃岸登船。
  在船上,乾隆问刘墉:此地水清田秀,民风淳朴,勤劳能干,又会种菜,又会种粮,牛羊育养,更是内行,何不兴码头,靠运河送往皇城,朕也尝尝。刘墉道:皇上圣明。随后皇上下旨,在北蔡村建运河码头一座,码头宽达数丈,直入河心,行船装卸十分方便,使北蔡村一带生产的果菜和牛羊鲜品靠运河漕运至北京,使北蔡村在以后的100多年里逐步繁荣起来,成为北运河畔一处繁华之地。
  至清朝末年,随着运河漕运衰落,此码头才逐渐演变成沟通运河东西的摆渡口,现遗址已荡然无存,然而,古码头也确实使北蔡村成为一方重地。
  据查,在中华民国时期的1940年,成立伪武清县第三区,北蔡村乡治所下辖13个村。到1949年又划归武清县第二区,北蔡村乡驻地。1957年,撤区并乡,改为北蔡村乡政府所在地。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划归筐儿港公社管辖。1961年筐儿港公社撤消,又成为北蔡村公社社址。到1983年,改公社为乡镇建制,后为北蔡村乡政府所在地,下辖23个村。2001年撤乡并镇,北蔡村乡划归南蔡村镇管辖。
  从此,北蔡村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知识出处

御路古驿——南蔡村

《御路古驿——南蔡村》

本书主要记述了天津市武清区南蔡村的历史、文化、地理特征以及民俗风情等方面的内容。南蔡村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村落,位于京杭大运河畔,曾是南北交通要道,商贸繁荣。文章通过考古发现、文献记载和口述传统等多种方式,对南蔡村的历史人文进行了深入挖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南蔡村的村落发展成因、民俗综述、传统礼仪习俗、居住院落民俗、古人诗章与民谣、传说与轶事、历史名人等方面的内容,展示了南蔡村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墉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北蔡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