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公元二二六八年至一九一一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清文物图集》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0851
颗粒名称: 明清时期(公元二二六八年至一九一一年)
分类号: K873.21
页数: 30
页码: 九一-一二〇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天津市武清区明清时期文物的情况。其中包括双兽耳白釉瓷炉、青花龙纹钵式瓷炉、大明城砖、青花钵式瓷炉、串枝莲纹青花钵式瓷炉、彩绘双喜罐、浅黄釉直口罐、缠枝纹青花梅瓶、正其衣冠带柄铜镜、五子登铜镜、状元及第铜镜、双直耳宣德炉、双兽衔环宣德炉、双斜耳宣德炉、鼎式宣德炉、板沿宣德炉、文殊菩萨弘法铜坐像、释迦牟尼佛铜坐像、布袋和尚铜像、青花缠枝莲纹将军罐、四季如意青花盖罐等。
关键词: 武清区 文物 明清时期

内容

双兽耳白釉瓷炉
  时代 明
  尺寸 通高8.2 口径12.5 腹径13.6 底径10.4厘米
  来源 馆藏
  炉为焚香用具,也作陈设用。此炉直口,卷沿,短颈,扁圆腹,圈足微侈卷。口下腹上对称两兽耳。釉呈猪油白,胎质坚硬,底有印文“闇之”,为福建德化窑产品。德化窑曾是宋至清代沿海外销瓷重要产地之一。此炉釉色纯白,瓷胎致密,透光度好,做工精细,为馆藏三级文物。
  青花龙纹钵式瓷炉
  时代 明
  尺寸 通高11 口径21.5 腹径20.5 底径11.5厘米
  来源 馆藏
  唇沿侈口,鼓腹,圈足,底无釉。腹绘写意腾龙,龙首有角、发、须、四趾。周有云,下有水纹,有大气磅礴之势。施白釉,内有棕眼,底无釉。宋元时以三、四趾龙纹居多,判为元末明初物。
  大明城砖
  时代 明
  尺寸 通长44厚度10.5 宽度23.5厘米
  来源 武清蒙村出土
  砖色灰青,质细腻,量沉重,叩之有金玉声。砖侧有铭文:直隶常州府委官知事王忠、无锡县委官县丞宋琏,成化拾捌年(1478)四月日造。另左下角有“核吏口、高口”等字不清。
  明代有一个大规模的造城运动。其烧造建筑用陶的大砖瓦窑场除南京聚宝山窑外,永乐后临清窑、苏州窑、我区蔡村窑、武清窑都是最主要的建筑用陶产地。史载武清窑在万历二年(1574)“自立窑座,分造城砖,每年三十万个……每个给价银二分二厘”。
  青花钵式瓷炉
  时代 明
  尺寸 通高8.2 口径16 腹径15.5 底径8.3厘米
  来源 馆藏
  唇沿侈口,束颈处两道细弦纹,扁圆腹,圈足,底无釉。白釉微青,上绘青花兰草、石榴、灵芝图饰。为馆藏三级文物。串枝莲纹青花钵式瓷炉
  时代 明
  尺寸 通高8.3 口径13.5 腹径13 底径7.3厘米
  来源 馆藏
  唇沿撇口,束颈,扁圆腹,圈足。白釉地施青花,颈下为莲瓣纹、弦纹,腹部主体绘串枝莲纹,圈足上为双弦纹。
  彩绘双喜罐
  时代 明
  尺寸 通高6.8 口径3.7 腹径9 底径6.7厘米
  来源 馆藏
  小直口,丰肩,弧腹,平底。为明嘉靖至万历年间典型器物。彩绘腹中部为大“囍”字,显为婚嫁之用,所绘多为吉祥祝福之意,如佛手寓福,瓜代表瓜瓞绵绵,颂子孙昌盛之辞。浅黄釉直口罐
  时代 明
  尺寸 通高9.5 口径6.5 腹径10.5 底径7.5厘米
  来源 武清大顿邱砖瓦厂
  直口,矮直领下一圈凹槽,下有一窄圈台。丰肩,上腹鼓,下腹内收,平底。外施浅黄釉,釉色冰莹照人,底无釉。有开片纹。整体造型优美,判罐上应有盖,失。
  缠枝纹青花梅瓶
  时代 明
  尺寸 通高18.3 口径4.2 腹径9.7 底径7厘米
  来源 馆藏
  瓶小口,短颈,圆肩,曲腹,底外侈。白釉地施青花,口下有一圈弦纹,颈、肩处有莲花纹、弦纹、云纹等装饰。腹部主体绘缠枝纹,胫至底上有叶纹、弦纹为饰,底有两圈弦纹,中有“成化年制”四字。瓶青花色彩较浓且带有黑斑,这是因为所用青料仍沿用苏麻离青的缘故。判此瓶应为成化早期制品。
  正其衣冠带柄铜镜
  时代 明
  尺寸 圆径7.2 柄长6.8厘米
  来源 馆藏
  镜带柄,圆形,银锭钮,钮左右各有一行铭文,合为:正其衣冠,尊其瞻视。此镜带柄又有钮,柄端尖形,圆镜为素缘双重边。
  五子登科铜镜
  时代 明
  尺寸 直径10.2厘米
  来源 1978年武清肖羊坊采集
  铜镜圆形,圆钮,钮外有对称的四个凸起方框,框内有楷书“五子登科”四字,外饰弦纹一周,素缘。“五子登科”典出后周窦禹钧,他教子有方,五个儿子先后考中进士。作为典故,到明代科举繁盛时出现。“五子登科”作为吉语,使人从中得到启示,又可作为仕宦道路的鞭策,作为馈赠品表达送礼者的祝愿。
  状元及第铜镜
  时代 明
  尺寸 直径13.3厘米
  来源 区内采集馆藏
  铜镜圆形,圆钮。钮外有四个凸起的方框,框内各有一铭,合为“状元及第”四字,素窄卷缘。
  双直耳宣德炉
  时代 明
  尺寸 通高12.6 口径16.2 腹径17.6厘米
  来源 1978年武清内征集馆藏
  宣德炉为明宣宗宣德年间所铸铜香炉,色泽美观,为明代著名工艺品。此炉敛口平沿,边至两耳隆起,直耳微侈,束颈,扁圆腹,椎足,底有题款,款为长方框内阴印阳文,真书“大明宣德年制”。竖排三行。
  双兽衔环宣德炉
  时代 明
  尺寸 通高6.2 口径10.7 腹径11 底径7.5厘米
  来源 区内采集馆藏
  炉侈口,束颈,扁圆腹,圈足。腹上对称两兽耳,上衔珠环。底有长方形阴印阳文真书款,竖排三行,文字为:大明宣德年制。
  双斜耳宣德炉
  时代 明
  尺寸 通高9.7 口径12.4 腹径13.8厘米
  来源 1978年区内采集馆藏
  铜质。两耳随边斜起,造型新颖。束颈,扁圆腹,椎足。底题款为方框式阴印阳文,真书“大明宣德六年工部尚书臣吴邦佐监造”。
  鼎式宣德炉
  时代 明
  尺寸 通高8.5 口径10 腹径10.6厘米
  来源 1978年区内采集馆藏
  炉直口,方折沿,沿上两倒“U”形直耳。束颈,颈肩处有一周薄台。扁圆腹,三蹄足,底铸有长方形款,外有框,内六字真书,两字一行:大明宣德年制。
  板沿宣德炉
  时代 明
  尺寸 通高7.5 口径13 腹径14.3厘米
  来源 1978年区内采集馆藏
  敛口,板沿,束颈,扁圆腹,三椎足。板沿边缘有一弦纹,腹刻三组花纹,似为云鸟纹图案。底部有方款,双层方框中饰花纹,方框内竖排两行四字真书:大明宣德。宣德炉仿制品甚多。
  杨村玄帝庙护法铜人
  时代 明
  尺寸 通高178厘米
  来源 2002年5月31日北运河光明桥下
  该铜人与《重修玄帝庙记》碑于2002年5月31日杨村北运河光明桥施工时一起出土,碑记庙重修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建庙起码应在明初或中期,二神将形像生动传神,工艺精细,身披重铠,为道教护法四大元帅中的两尊。左应为“花酒灵官”三只眼的马灵耀,右为“正一玄坛”赵朗赵公明。
  慈航寺贴金阿弥陀佛接引佛铜立像
  时代 明-清
  尺寸 通高38.8厘米
  来源 武清孝力采集
  武清孝力慈航禅林寺传原寺中有“赤金塑像”一尊应即是此尊佛像。佛像为阿弥陀佛接引像。阿弥陀佛,意译为无量光或无量寿佛,乃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在大乘佛教中阿弥陀佛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此佛像铜质,曾贴金,已被刮去。佛面目慈祥,双目闭合,衣衫齐整,宝相庄严。左手于胸腹间手持宝珠施智吉祥印,右手指端下垂施愿印,表示应众生祈求以普救众生的慈悲心施予之意。手下持花,立于双层莲台之上。胸部有卐字瑞相,佛教认为这是释迦牟尼“万德吉祥”的标志。
  慈航寺释迦牟尼佛铜坐像
  时代 明-清
  尺寸 通高20.1厘米
  来源 武清孝力采集
  慈航寺全称慈航禅林寺,因地在武清河西务孝力村西,俗称孝力寺,始建于明,修复于清初。传清顺治帝曾封为北京护国寺分寺,并御书“敕赐慈航禅林”匾额。解放初佛像被毁或遗失。此佛右臂及下被损毁,从造型及工艺看,与另一件佛立像似同为慈航寺遗物。佛结释迦牟尼手印,胸有卐字瑞相,标志万德吉祥。原有彩绘。
  文殊菩萨弘法铜坐像
  时代 明-清
  尺寸 通高32.5厘米
  来源 1979年杨村出土
  铜像为文殊菩萨弘法像。文殊现僧形,头戴宝冠,身穿天衣,座下为横卧狮子,手无法器,结弘法印,面目慈祥。文殊菩萨,梵文音译为文殊尸利、曼殊室利,简称文殊。常与普贤菩萨同侍释迦牟尼佛,世称“华严三圣”,是释迦佛所有弟子中的上首,所以又称文殊师利法王子等。在密宗里则有般若金刚、吉祥金刚、大慧金刚、辨法金刚等密号。佛像比例上大下小,年代应较久远。判应为杨村菩萨庙佛像。
  释迦牟尼佛铜坐像
  时代 明-清
  尺寸 通高20.2厘米
  来源 武清杨村收集
  为本师释迦牟尼佛铜坐像。形像优美,比例匀称。头戴宝冠成僧形,面目慈祥,身披天衣,袒右前胸,结佛手印跏趺而坐。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佛教创始人,公元前五百余年出生于北印度迦毗罗卫城,是该城主净饭王的太子。成道后被世人尊称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贤哲”。佛像与前杨村菩萨庙风格相近。
  布袋和尚铜像
  时代 清
  尺寸 通高6厘米
  来源 馆藏
  所铸为世俗喜爱的弥勒形象,其本五代僧人,名契此(?-917),居浙江奉化。传说他常以杖挑一布袋入市,见物即乞,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形如疯癫。后梁贞明三年(917)圆寂。他有《辞世偈》说:“弥勒真弥勒,分身千万亿。时时示时人,时人不自识。”世人遂以他为弥勒化身。后世汉族佛教寺庙山门里所供奉大肚弥勒,相传是他的造像。塑像坦胸露腹,披杖挑袋,手执葫芦,笑容可掬,十分可爱。
  青花缠枝莲纹将军罐
  时代 清
  尺寸 通高58 口径22.5
  腹径37 底径29厘米
  来源 武清柴庄小学
  罐直口,圆肩,腹上鼓而下敛,平面砂底,上有宝珠顶高圆盖。全罐除肩部有一圈三角折纹以外,包括盖、领、肩、腹直至底上均为莲花及枝叶纹饰。而将军罐是佛教僧侣盛敛骨灰的器物,以清康熙朝为最流行,此罐即为康熙朝物。
  四季如意青花盖罐
  时代 清
  尺寸 通高46 口径2 腹径35.3 底径24.3厘米来源馆藏
  罐直口,圆肩,曲腹,平面砂底,还应有宝珠顶高圆盖,失去。俗称将军罐的此盖罐是佛教僧侣盛敛骨灰的器物。罐领口处绘云纹,肩部、胫足部均绘蓝地白梅图饰,有弦纹区隔,肩至上腹部为如意云纹,内绘露白莲纹,胫上有仰如意云头纹,内绘莲纹与之对应。腹主体竖分四部分,绘梅,莲,菊等花,似分四季与如意形云头纹合成四季如意之意。口残。
  青花婴戏纹凤尾尊
  时代 清
  尺寸 通高18 口径10
  腹径8 底径6厘米
  来源 馆藏
  口大而外撇、颈下比上略粗、腰腹圆鼓而下内曲、底部外撇的凤尾尊是典型的康熙间民窑器。此青花尊一是颈、腹部都采用类似开光的构图方式;二是构图以涡纹、线纹组成五星纹为基本纹饰,布于颈、腹间,繁而不乱,间有童子游戏其间;三是腰腹间以柳荫为纹较少见,长短参差。近底部增加蕉叶纹作衬,整体却十分协调。
  黑釉摇铃尊
  时代 清
  尺寸 通高13.6 口径5.5 腹径11.5厘米
  来源 馆藏
  小口,侈边卷沿,细长颈,圆肩,腹部渐阔呈半球形至底呈筒状,平面砂底,形似长柄铜铃。为康熙时流行尊式之一。通体黑釉不到底。
  纹片釉青花山水笔筒
  时代 清
  尺寸 通高12
  口径7.2厘米
  来源 馆藏
  纹片釉青花又称哥釉青花或碎纹素地青花,特点是青花彩绘上罩以纹片釉,很像哥窑开片。笔筒呈圆筒形,胎较粗厚,晚明时即较多,至清时流行。釉面呈炒米黄色,青花作写意山水,显得格调古雅。
  彩绘人物笔筒
  时代 清
  尺寸 通高10.4 口径6.7厘米
  来源 馆藏
  笔筒白釉,彩绘有一女荷锄担花篮于篱侧,有一孩童肩背竹筐于旁边,四目相视,尽显关爱。后有铭:“玉如花”。注为金铭轩写。
  彩绘琴棋书画戟耳瓶
  时代 清
  尺寸 通高58 口径20.5 腹径23.5 底径15.3厘米
  来源 馆藏
  撇口,束颈,溜肩,弧腹,平底,颈部细处有对称两戟耳。胎薄釉白,做工精细,似为景德镇窑器。瓶一面为彩绘八仕女琴棋书画图。另一面为江西黄口成书法,所书为“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等四句。
  青花四季瓶
  时代 清
  尺 寸通高35.5 口径14.5 腹径17.5 底径13.5厘米
  来源 馆藏
  瓶敞口,筒颈稍粗,溜肩,弧腹,平底。白釉,青花,上下边以曲折纹、弦纹为装饰。中部绘牡丹、莲花、菊花、梅花及竹叶四季花卉为一体,画工精细,构图和谐,具较高的艺术性。
  彩绘吉祥铺首撇口瓶
  时代 清
  尺寸 通高42.7 口径18.2 腹径20.3底径14.2厘米
  来源 馆藏
  撇口,颈微内曲,溜肩折下,微弧腹,平底。沿下、肩上、底上饰锦地纹,肩颈间对称两衔环铺首。白釉,颈、腹彩绘宝鼎花卉及铭文,颈部文为“宜侯王,吉祥文”,腹部文为“仿王伯作宝鼎大富贵如意文;大吉祥父丁写宜子孙永用之”。上述铭文均用朱墨两色、两体文字书写。另有一行四字“查义奥口”。
  青花洗口铺首瓶
  时代 清
  尺寸 通高57.5 口径20.2 底径19厘米
  来源 馆藏
  瓶呈洗口,直颈,铺首耳,溜肩,微弧腹,平底。白釉,青花,绘有牡丹、莲花、菊花、梅花等,寓年年富贵、高洁、吉祥等意。
  彩绘教子图铺首方口瓶
  时代 清
  尺寸 通高40.7 口径13.5 腹径15.3 底边11.4厘米
  来源 馆藏
  瓶为对瓶。方形侈口,颈四面内束,至肩最大处齐折斜直下,方平底。两侧对称有辅首衔环。白釉,彩绘。图与书法各为两面。图为山川秀气,画为江南山水。一面配书法:“扁舟一棹归何处,家住江南黄叶村。写于珠山汪佩璋”。另一面绘教子一经图,画树下一美女挎篮亭亭而立,注视两童子持书捧读。篱外有菊,所绘十分传神。另一面配书法:“美女丰姿多秀色,诗书教子学前贤。乙已冬月汪佩璋”。一面颈上有朱书篆字:富贵吉祥。瓶底有双方框篆印“同治年制”。此瓶制于1869年。
  彩绘人物山水铺首方口瓶
  时代 清
  尺寸 通高42.5,口径12.5 腹径15.3,底边11.3厘米
  来源 馆藏(一对)
  瓶为对瓶,方形侈口,颈四面内束,至肩最大处齐折斜直下,方平底。两侧有对称辅首衔环。有辅首两面为字,其它两面为画,两瓶相同。一面画为山水,另面题字为:“古树挺生青蔼外,凉亭遥对碧波中。仿白易山人之笔法书,范永兴写。”颈上有铭“口作宝敲文”,一面画为采芳图,画面与同治年所出方瓶“教子一经图”笔法、立意全同。另面配字为“草木有心花有态,美人采摘并芳春,时甲寅冬月于昌江次,范永兴作。”颈上铭文为“仲作禽鼎用”。判与前同治瓶为一厂所出。
  彩绘渔樵耕读冬瓜罐
  时代 清
  尺寸 通高30.5 口径8.8 腹径22底径12.5厘米
  来源 馆藏
  敛口,丰肩,长圆腹,平底,烛焰式平盖。白釉,彩绘山水与渔、樵、耕、读四种行业四个人物,描绘清秀传神。此类题材系宋人创作,从清康熙朝始应用到瓷器画面上,到雍正时较盛行。平盖上也有草书字。罐当为同治后作品。
  彩绘对弈图冬瓜罐
  时代 清
  尺寸 通高30.5 口径9.3 腹径21.5 底径13.8厘米
  来源馆藏
  敛口,丰肩,长圆腹,平底,烛焰式平盖,形如冬瓜。白釉。彩绘四女郊外对弈图。背有书法“春风桃源趣,美色正清年”,题为“江西珍记作”。应是晚清同治后的作品。
  彩绘富贵吉祥帽筒
  时代 清
  尺寸 通高28.5 口径12.5厘米
  来源 馆藏
  帽筒自清嘉庆时始创,放置官员帽子用。呈直立圆柱形,器身中空,此后成传统形制,直至宣统朝。器壁饰宝鼎花卉与书法铭文:“伯作宝鼎子孙永用”,并有富贵吉祥朱文,上下饰锦地纹。底有方篆印,字迹不甚清,似为“官窑所造”。该帽筒约制于咸丰元年(1851)。
  彩绘杂宝纹瓶
  时代 清
  尺寸 通高45.2 口径18.2 腹径21.5底径15.4厘米
  来源 馆藏
  瓶撇口,颈微内曲,溜肩,弧腹,平底。白釉。口沿下一周绿地红云纹。肩部有一周回纹和云纹。胫下底上,有一周锦纹。颈部、腹部作为中心部分绘满杂宝纹。元、明时曾有“八宝”: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罐、金鱼、盘肠。杂宝则增加了葫芦、卷轴、书画、鼎、如意、灵芝、元宝、蕉叶等,而且任意择用并无定式,故称杂宝。但清以前多作为辅纹出现,清代有作为主纹出现。
  青花涡纹花押盘
  时代 清
  尺寸 通高3.4 口径19.5 底径12.5厘米
  来源 刘炳森捐赠
  圆形,敞口,浅腹,平底。盘青釉,中心绘水涡纹,外环一周长叶状组成的多方连续带状纹。再外线勾呈6花瓣形,外再勾10曲线直至盘边,16空内绘花卉,两种图形组成二方连续,在方向上与中心涡纹相呼应。盘底有“豆腐干”图案“斗”字花押款。此款盘在康熙、雍正时多见,乾隆后即渐绝迹。
  黑釉碗
  时代 清
  尺寸 通高5.4 口径16 底径6.5厘米
  来源 馆藏
  敞口,斜腹,圈足,黑釉,碗内底中心外一圈和外底无釉。
  玉皇阁(无梁阁)脊龙砖
  时代 清
  尺寸 通高33 长度36.5 厚度12厘米
  来源 武清黄花店玉皇阁
  辽会同六年(943)太宗于黄花店建“省抑宫”,之南建玉皇阁(俗称无梁阁)。阁分福、寿、康、宁四层,高16米,四重出檐,歇山瓦顶,檐脊坐兽昂然而立。至清光绪二十年(1894)七月廿二日玉皇阁遭雷击倾圯。廿四年闰三月二十日重修到顶。此为阁上物,有粉彩描绘,龙形,颔下有珠,龙身、爪、尾俱全,有较高的艺术性,一共四块。应为清光绪时物。
  玉皇阁纪事砖
  时代 清
  尺寸 通高12.5 长度29 厚度5.6厘米
  来源 武清黄花店玉皇阁
  此为清光绪朝重修玉皇阁文字纪事砖,上刻:大清光绪二十年七月二十二日雷击玉皇阁。二十四年闰三月二十日重修到顶。

知识出处

武清文物图集

《武清文物图集》

本书记述了天津市武清区文物图集的情况。其中包括方史寻绎细钩沉、新石器时期、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北朝隋唐五代时期、宋辽金元时期、明清时期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武清区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双兽耳白釉瓷炉
相关作品
大明城砖
相关作品
青花钵式瓷炉
相关作品
彩绘双喜罐
相关作品
浅黄釉直口罐
相关作品
缠枝纹青花梅瓶
相关作品
五子登科铜镜
相关作品
状元及第铜镜
相关作品
双直耳宣德炉
相关作品
双兽衔环宣德炉
相关作品
双斜耳宣德炉
相关作品
鼎式宣德炉
相关作品
板沿宣德炉
相关作品
布袋和尚铜像
相关作品
黑釉摇铃尊
相关作品
彩绘人物笔筒
相关作品
青花四季瓶
相关作品
青花洗口铺首瓶
相关作品
彩绘杂宝纹瓶
相关作品
青花涡纹花押盘
相关作品
黑釉碗
相关作品
玉皇阁纪事砖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