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民族宗教事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清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069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民族宗教事务
分类号: B928.2
页数: 2
页码: 712-717
摘要: 本文记述了解放后的民族宗教事务和相关情况。在解放后,民族宗教事务由县政府办公室兼理,贯彻党的平等和信仰自由政策,民族宗教生活正常。境内有22个民族成员,其中汉族和回族人口最多。境内存在清真寺和佛教信仰活动场所,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破坏。随着1982年中央文件关于信仰自由的下达,一些清真寺和教堂得以复建,并设立了管理委员会来处理民族事务。此外,解放后汉民多信奉佛教,但佛教活动逐渐减少,已无统一的组织和活动场所。天主教和基督教也传入境内,有一定数量的信徒,其中天主教徒主要分布在特定的乡镇和建立了爱国领导小组的村庄,基督教徒主要进行自家宗教活动。近年来,一些民族先进团体和个人在民族团结进步方面受到了国家民委和国务院的表彰和嘉奖,其中还包括一个回民被评为全国少数民族企业家。
关键词: 武清县 民族 宗教

内容

解放后,民族宗教事务由县政府办公室兼理。贯彻党的“各民族一律平等”及“信仰自由和不信仰自由”的政策,民族宗教生活正常。1976年县革命委员会办公室建立外事组,由外事组兼管。1984年县政府建立民族宗教组,负责民族宗教工作。
  境内共有22个民族成员,汉族人口最多,其次为回族。解放初,杨村、河西务各有清真寺1座,为回民宗教活动场所。“文化大革命”期间,河西务清真寺被拆除。1978年杨村清真寺北寺毁于雷击,影响了回民的宗教活动。1982年中央关于“遵重信仰自由”的文件下达以后,1984年杨村镇回民集资又建起清真北寺和清真南寺。翌年,河西务回民复建起清真寺1座,并建清真寺管理委员会处理民族事务。
  境内汉民,自古多信奉佛教。解放以后,佛事活动逐渐减少,已无统一的组织和活动场所。清末天主教、基督教传入境内,有汉民教徒数千人。解放后,政府实行“信仰自由和不信仰自由”的政策,现有天主教徒3600多人,主要集中在白古屯乡的小韩村,双树乡的双树村和曹子里乡的大三庄。1982年3个村的教徒分别建立起天主教爱国领导小组,恢复了简易教堂,保障教徒有宗教活动场所。境内有基督教徒26人,分布在杨村、王庆坨镇和下朱庄乡,主要在自家作宗教活动。
  近年评选出4个民族先进团体和6个先进个人。受到国家民委和国务院的表彰和嘉奖。1989年河西务乡周羊庄村回民杨茂永被国家民委和广播电视部评为全国少数民族企业家。1990年杨村镇七街刘秉亮被国家民委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武清县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以现在武清辖境为主,重点突出了建国后42年的史实,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史实。

阅读

相关地名

武清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