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事业单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清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060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事业单位
分类号: G127.21
页数: 5
页码: 581-58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天津市的武清县志的文化的文化艺术的事业单位,包括文化馆、图书馆、新华书店、电影公司、剧团、田野艺术团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武清县 文化艺术 事业单位

内容

一、文化馆(站)
  1.文化馆解放前,县城有“民众教育馆”,设在文庙里(今城关小学)。杨村、王庆坨各有一处“民众教育馆”。1949年2月经过整顿,城关民众教育馆改为“武清县文化馆”,专事群众文化工作。
  1949年6月,杨村、王庆坨两处“民众教育馆”分别改为“武清县杨村文化馆”、“武清县王庆坨文化馆”。
  1950年11月,县治迁杨村后,杨村文化馆更名为“武清县文化馆”。城关、王庆坨两处文化馆改为文化站。同时增设大良、崔黄口文化站。
  1952年9月,馆址移至县人民礼堂,占配房17间。设广播室、图书室、展览室、游艺室。冬闲时节,馆内举办识字班、美术班。利用广播、展览、黑板报、墙报、读报、文艺演唱、幻灯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1965年在建国道西侧建新馆。1972年因整修河道,馆址被拆,迁杨村一中院内。1974年在杨村新开桥西侧重新建馆,有平房12间,设美术宣传组、文艺创作组、文艺辅导组、办公室,负责全县文艺演唱、文艺创作、美术、摄影、游戏等文化娱乐活动。1985年后,馆内陆续增建台球室、录相室、游艺室等,添置大型电子游艺机4台,配备全套舞台音响设备。
  1986年在馆内建毛衣厂,职工为县内的文艺骨干。是年4月以工厂职工为主成立业余田野艺术团。1987年馆内建文艺厅,购置大型投影录相机一部。1990年有工作人员30名,全部评定了职称,其中馆员4名,助理馆员10名,管理员16名。
  2.文化站解放初期在城关、王庆坨两处建文化站,各有工作人员1名。后增崔黄口、大良两站,1953年4站相继撤销。
  1980年初,在南蔡村乡试建文化站。站址在公社院内,设工作人员1名,电影放映员3名,为民办公助性质。1981年5月,全县普建文化站,工作重点是辅导农村的基层文化活动,站址均在乡镇院内。1983年全县有23个乡镇自建站址,供文化活动的房屋173间。
  1985年乡镇文化站进一步完善,工作人员达102名,其中16人转为国家干部。拥有房屋196间,所属影剧院和开放礼堂5座,总座位4030个。增置了扬琴、手风琴、橱窗、展牌、各种棋类及游艺设施,总藏书5.6万册。王庆坨、崔黄口、城关、汊沽港4个文化站形成较完备的文化活动中心。
  1986年后,有21个站“达标”。王庆坨、石各庄、南蔡村等十几个文化站多次被评为县级、市级先进单位。1990年石各庄乡文化站被评为全国先进文化站。
  二、图书馆
  1933年“新生活运动时期”,在杨村建“河北省乡村实验民众教育馆”,设有1个规模较大的图书馆,馆址在河西教育局院内,藏书10000余册。城关也设1个图书馆,馆址在文庙(今城关小学)有1问藏书室,1名管理员。1937年日寇侵华,武清沦陷,图书散佚。
  1949年图书馆与文化馆合并。1951年有图书2000余册,1965年达到75000册。每天早、中、晚三个时间对外借阅。另有流动图书箱10个,定期在各村俱乐部、团支部中借阅。
  1966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封存了图书。1977年夏经整理登记,库存书33000册。1978年恢复对外借阅。
  1979年12月,正式建立“武清县图书馆”,馆址暂在文化馆院内,占房12间,藏书27500多册,工作人员7名。设有外借处、阅览室、采编组。1980年工作人员增至10人,增设了农村辅导组。
  1984年在今育才路北端筹建新馆址,1985年竣工使用。建筑面积784平方米,设有外借室、阅览室、少儿阅览室、辅导组、采编组、书库和行政办公室,工作人员增至23人,藏书10万册。经注销、下架、剔旧后实存图书52300册。
  因阵地小,藏书少,工作人员多,全县面积广,采取深入基层,走出去,变坐等型为上门服务型,变守摊为出摊,拓宽服务面,增加服务项目,设阅览点等多种方法,充分利用现有馆藏书。如定期为老干部送书,为驻杨村空军、陆军部队战士送书,与学校联合搞读书活动等,提高了图书利用率。1987年被评为市局级“文明图书馆”,有4人被评为先进个人。
  1990年全馆工作人员38人,15人评定了职称,其中馆员1人,助理馆员9人,管理员5人。
  三、新华书店
  1951年秋成立“河北省新华书店武清分店”,租用杨村桥北客栈房屋5间做为临时店址,设施简陋,仅有职工5人。1952年借用县人民礼堂8间耳房做为营业门市部。1953年7月,购买杨村十街农民房产地1.2亩,房25间作为新店址。1957年书店始建正式门市部,人员增至13人。1964年,县政府将收归国有的杨村十街民房15间、地1亩拨给新华书店,扩大了书店规模。1965年图书发行量大幅度增长,年发行各种图书50多万册,其中《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著作选读》甲、乙种本10.8万册,占总发行量23%。
  1968年翻修门市部5间,建图书库房13间,1970年图书库房翻修扩建。1977年又投资4万元翻修门市部。1984年建机场门市部5间。
  1985年设业务股、农村股、门市部,有职工30人。1984、1985年连续被天津市新华书店评选为先进单位。1986年实行承包责任制,工资与图书销售挂钩,调动了职工积极性,销售额与利润明显提高。1986至1989年,销售额年递增28万元,利润年递增5万元。1989年调整图书馆库存结构,处理多年积压图书,压缩定货数量,年销售额增至228万元,利润13万元,报废图书损失由10万元降至4万元。1990年全店职工增至39人。
  四、电影公司
  1955年始建电影放映队,地址在原县委院内。有放映员8人,分3个队在境内流动放映,均用16mm放映机,年放映近1000场。1957年底建电影管理站。原有3个(16mm)队,又新建1个(35mm)队,借用原县礼堂做影院。3个(16mm)队在境内乡村流动放映,放管人员增至15人。1960年又增4个队,放管人员增至27人。1961年电影管理站迁至原县广播站院内。1965年放映队增至9个,为普及电影放映,全县建立580个放映点。1966至1968年停映。
  1968年底恢复电影放映,至1970年有放映队11个,管理人员30人。1971年发展社办电影队,机种为8.75mm放映机。1973年县站购置35mm座机2部,在县人民礼堂使用。1974年社办队不断增多,县放映队作用削弱,是年底放映队发展到34个,其中社办队25个。1985年县站只留1、2队,一些人员转做管理工作。社办队所用8.75mm放映机逐渐被16mm放映机取代。是年3月底村办队发展到28个。
  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电影事业发展很快,到1980年已有放映队143个。其中县办队2个,社办队33个,村办队104个,县直机关队4个。个别村办队开始使用16mm放映机。1981年1月1日,电影管理站改名为“武清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下设办公室、发行组、放管股、宣传股。1985年全县有放映队169个,放管人员363人,王庆坨、汊沽港、崔黄口、城关先后建起集镇影院。1986年荣获国家电影电视部嘉奖铜牌1枚,1987年3月被国家电影电视部授予“全国电影发行放映系统先进单位”称号。1988年后恢复建立乡办队,解决了电影统筹问题。拓宽领域,一手抓电影放映,一手抓录相、迷你影厅,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1989年10月,再次被国家电影电视部授予“全国电影发行放映先进集体”称号。1990年全县保留放映队56个,其中县办队2个、乡办队30个、村办队10个、个体队14个,放管人员160名。
  五、剧团、田野艺术团
  1.剧团 1960年4月20日,在廊坊成立“武清戏校”,设河北梆子、评剧两个剧种,先后招收学员80余人,年龄多为12至13岁。学校有13名教师,负责教戏排戏,因处学习阶段,主要是向领导汇报演出或在会议中试演。有《秦香莲》、《辕门斩子》等历史传统剧目。
  1961年武清戏校河北梆子班迁址杨村,改名为“武清县少年河北梆子剧团”。上演剧目有所增加。1962年天津市小百花剧团南下演出,部分留守人员下放到武清教戏,剧团遂改名为“武清县小小百花剧团”。
  1963年实行戏剧改革,以表现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现代戏为主,以下乡下厂为工农兵演出为主。至1965年演出剧目有《社长女儿》、《会计姑娘》、《红灯记》、《血泪帐》、《龙马精神》等10几个现代戏。1966年3月,剧团全体成员下乡参加“四清”运动,1967年底回团。1968年剧团更名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人员减少到50余人。以上演小型多样的文艺节目为主。
  1969年改名为“武清县京剧团”,演出剧目仅限于样板戏,月平均演出20余场。1972年复名“武清县河北梆子剧团”,排演了河北梆子《龙江颂》、《渡口》、《审椅子》等现代戏。1976年剧团由集体所有制改为全民所有制。1977年恢复传统古装剧目,开始上演经过改编的优秀历史剧目。1985年演出场次228场,观众27万人次。1986至1987年演出场次下降,1988年解散。
  2.田野艺术团 1986年成立,演员20名,除部分文化馆辅导干部外,多为农村的业余文艺骨干,白天在文化馆开办的毛衣厂上班,晚间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农村和工厂演出,很受群众欢迎。1988年田野艺术团取代河北梆子剧团,团址从文化馆迁至剧团院内。面向乡村、工厂和县直各大机关演出,是年演出80场,观众12万人次,翌年演出117场,观众17.5万人次。1990年艺术团边演出边辅导各大局的文艺骨干,帮助排练文艺节目,有力地推动了境内文化活动的开展。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武清县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以现在武清辖境为主,重点突出了建国后42年的史实,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史实。

阅读

相关地名

武清县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