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计划编制与执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清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056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计划编制与执行
分类号: F123
页数: 3
页码: 507-509
摘要: 本节介绍了武清县编制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计划的情况。年度计划从1952年开始编制,内容逐渐增加,至1990年包括农业、工业、运输、商业、财政、外贸出口、基本建设、计划生育8个方面57项指标。中长期计划包括第三个五年计划农业规划、第四个五年计划、1976至1985年国民经济计划、1978至1985年农业发展规划、第六个五年计划、第七个五年计划等,主要指标为国民生产总值和工农业总产值。在计划的执行中,对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年终将执行情况提交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关键词: 武清县 计划管理 计划编制

内容

一、年度计划的编制和检查
  1952年县政府首次下达1953年国民经济计划,但计划内容只有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量。是年因沥涝,实际仅分别完成计划的95.2%和48.3%。
  1954年后逐年下达国民经济年度计划。初期,计划以农业为主,粮食作物指标编制到品种,油料、林木、骡、马、牛、驴及生猪也下达计划指标。1958年以支农产品和地方五小工业为主的地方工业开始起步。此后,国民经济年度计划增加工业生产内容。1984年后,计划内容又增加财政收入、社会商品零售额、农副产品收购、货运量、货运周转量。至1990年,国民经济年度计划的编制已包括农业、工业、运输、商业、财政、外贸出口、基本建设、计划生育8个方面计57项指标。
  为了监督计划执行情况和为下一年度计划的编制提供依据,1958年起,每年对计划执行情况检查一次。1958年至1969年,检查内容主要是工农业生产。1970年后,每年检查两次,内容是工农业生产、商业、交通运输,并将检查结果通报全县。1985年开始,每年检查3次(上半年、第三季度、年终各1次)。1989年起,又增检1次(第一、二、三季度和年终各1次)。针对计划执行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年终将执行情况提交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二、中长期计划的编制与执行
  为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有计划、按比例地协调发展,1965年编制了《武清县1966至1970年农业计划》(第三个五年计划农业规划草案),1970年编制《第四个五年计划》,1975年编制《武清县1976至1985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第三个五年计划农业规划因受极左思潮的影响,规划指标脱离客观实际,粮食、棉花、油料、生猪仅分别完成计划的43.7%、41.3%、31.5%、17.2%。
  1978年后,国民经济发展较快。为加强宏观指导,使全县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编制了《武清县1978至1985年农业发展规划》。1980年编制了《第六个五年计划》,计划国民生产总值和工农业总产值年分别递增22.4%、22%。1986年编制《第七个五年计划》,主要指标国民生产总值和工农业总产值年分别递增12.4%和8.1%。其间,主要指标均超额完成。1985年国民生产总值达5.8亿、工农业生产总值达10.6亿。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逾16.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41.8亿元。“六五”和“七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近3亿元,重点放在农田水利、城镇、公共设施建设,同时亦兼顾县工业发展。保障了小于庄水库、县医院、县化肥厂改造工程、县体育馆、双万吨饲料厂、棉织广、泗村店副食品基地以及居民住宅等项目。是年,编制《武清县十五年(1986—2000年)科技发展规划》。1987年12月,编制《武清县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设想》。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60亿元,平均年递增16.3%;社会总产值达到140亿元,平均年递增16.5%;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平均年递增16.2%;财政收入达到4亿元,平均年递增14.6%;粮食总产值12亿元,平均年递增3.8%。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武清县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以现在武清辖境为主,重点突出了建国后42年的史实,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史实。

阅读

相关地名

武清县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