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乡(镇)村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清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0451
颗粒名称: 第二章 乡(镇)村工业
分类号: F427.21
页数: 15
页码: 340-354
摘要: 本章记述了武清县乡村工业的机构、发展、行业类型、重点企业简介、管理情况。
关键词: 武清县 工业经济 乡村工业

内容

第一节 机构
  县内乡镇工业前身是个体手工业,解放前,无专门机构管理。解放初,由于连年遭灾,县政府组织农民发展工副业。1962年9月,县成立生产救灾办公室,负责农村工副业。1966年3月,为使农村副业更好地支援农业,增加集体和个人收入,救灾办公室改为副业办公室。人民公社、大队、生产队经营的工副业蓬勃发展。为适应形势需要,1979年10月,撤消县副业办公室,成立人民公社企业管理局。1984年5月,撤消人民公社企业管理局,成立乡镇企业经济委员会。
  1988年5月工业公司与乡镇企业经济委员会合并,成立武清县经济委员会。设10个科室,即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生产科、企业管理科、县工业科、统计科、安技科、人事劳资科、纪检科、保卫科,下设第一供销公司、第二供销公司、食品工业公司、机械公司、化工公司、服装鞋帽公司、建筑联合公司、建材公司和建筑管理站。按其性质,为县内工业企业提供服务。
  第二节 发展
  早在清康熙至光绪年间,黄蜡、绢花、草帽、苇编、柳器、木器等手工业即已盛行。县内的地毯、杨村糕干、梅厂绢花已为名特产品,行销华北。1940年县内有杨村庆丰涌、城关泉顺涌、崔黄口德盛涌等11家酒厂,共400多人,取当地高粱为主料,日投产6万斤,产酒近万斤,销往京津等地。解放前夕迭为停业。酱、醋、糕点等食品工业在城关、杨村、河西务、王庆坨、蔡村等集镇仍有作坊。
  解放初,连年水患,为生产救灾,农村办起了织席、打苇帘、熬硝、绣枕头、纳鞋底、纺棉线、织土布、缝纫、柳编等家庭副业。1958年后,农村分散经营的一些家庭副业,由公社或生产队经营,开始形成社队企业。是年,县内有炼焦、炼铁、化工、砖瓦、水泥、造纸、轧花、纺织、绢花、地毯、米面加工、榨油、农具修配等1473个企业,产值为1664万元。1963年,部分企业下马。“文化大革命”期间,社队企业发展受到限制。1964至1968年,全县仅剩下13个村办企业,产值106万元。
  1978年后,农村实行新经济政策,大力开展多种经营。1979年社队企业发展到1321个,从业人数达6万余人,总收入13028万元,利润3091万元,其中工业企业产值为19844万元。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84年5月,出现社员联营企业。1985年县内各乡(镇)村工业发展到2623个,其中乡办379个、村办1413个、各种联合体822个、市乡联营工业9个。共投入劳动力120423人,占全县劳动力总数的34.8%,拥有固定资产16742万元,全年产值达67175万元,为1958年的37倍和1978年的3倍多,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58.6%。乡(镇)村工业全年总收入39559万元,占全县农村总收入的43.1%,获利润7866万元,缴纳税金3812万元。
  1990年,乡镇工业发展为5117个,其中乡(镇)办365个、村办1253个、工农联营49个、村以下3450个。共投入劳力137364人,占全县农村劳力的39%。固定资产达6.5亿元,产值33.7亿元,占乡(镇)村企业总产值的94.6%,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第三节 行业
  一、食品工业
  1.米面加工 解放前,人畜力石碾石磨,为境内民间传统的米面加工机具。1934年黄花店侯家米面铺,曾用1台锅驼机带动3盘石磨,日产面粉4至5百斤。同村李国民经营1座以蒸汽机为动力,日产2万斤的大型面粉厂。1952年有8个村利用柴油机、锅驼机带动16盘石磨进行米面加工。1960年电力加工取代石碾石磨,多数生产队办起了米面加工厂。随着农村体制的改革,多数磨坊、碾坊成为联户经营或个体承包。1981年后,河北屯、徐官屯、聂庄子等乡村,自筹资金,自负盈亏,建起规模较大的面粉厂。实行来料加工、收取加工费。1985年全县共有碾米机828台,磨面机2135台,米面加工厂达50个。其中乡办13个,村办37个,从业人员618人,年产值313.7万元,利润75万元。1990年米面加工厂达55个,其中乡办36个,村办19个,从业人员750人,年产值2200万元,利润230万元。主要以小麦、玉米、稻谷为原料,加工面粉、大米。
  2.米面制品 1985年县内米面制品厂有汊沽港乡立新食品厂,汊站港食品厂,曹子里乡小高口村挂面厂。从业人员68人,主要生产小麦粉面筋、挂面等,年产值14万元,利润0.8万元。1990年发展到15个,从业人员175人,年产值950万元,利润85万元。
  3.食用油加工 县内私营油坊由来已久,统购统销前,全县从事此业共有37户、74人。杨村镇“周记”油坊和“慎兴号”油坊较有名气。“慎兴号”小磨香油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其油色味纯正,日产百余斤,如今仍畅销不衰。1953年,除丁〓、小白厂等一二个加工户外,其余油坊均转业或停产。1961年,允许社员搞“四坊”行业,部分生产队办起油坊,在完成油料征购任务后,只能代国家和社员加工,不允许在集市上收购原料和出售油脂,更不允许社员单干。
  1978年允许个体经营,出现了许多个体或联营的油坊,原生产队经营的油坊,也都承包给个人。油脂种类一般为棉籽油和香油。经营分来料加工、以料换油、现钱交易,坐等或下乡等多种方式。
  1985年全县有榨油机608台,各类油坊散布乡村。其中仅城关乡就有香油坊40个,棉籽油坊35个。食用油加工厂达15个,年产值48万元,利润10万元。翌年后,东马圈、杨村镇、南蔡村又建立食用油加工厂,主要以芝麻、大豆、棉籽为原料,加工食用油。1990年产值达300万元,创利润25万元。
  4.糕点制作 糕点厂11个。生产各类糕点、月饼、饼干、面包等。1985年产值117万元,利润12万元。1990年产值1000万元,利润100万元。
  5.糖果制作 糖果厂5个。主要以水果、蔗糖、奶粉、红薯、玉米为原料,生产各种糖果、果脯、果酱、水果罐头、山红糕、香酥果等。1985年产值303万元,利润8万元。1990年产品产量1066吨,产值500万元,利润40万元。
  6.肉食加工1985年仅有后巷乡槐家庄同利食品厂生产扒鸡、城关龙泰冷冻厂加工出口肉鸡、兔肉。2个厂年产值179万元,利润6万元。翌年,汊沽港乡、梅厂乡、大碱厂乡先后建厂。1990年产值达230万元,利润10万元。
  7.蛋乳加工蛋、乳制品厂2个。白古屯乡桐林松花蛋厂,年产松花蛋10万斤,大黄堡乡乳制品厂,主要生产奶粉。
  8.调料制作1985年仅豆张庄乡南双庙村1个调料厂,年产酱油、醋35吨,利润1万元。1990年发展到4个,产值达135万元,利润13万元。
  9.饮料制作1985年有饮料厂8个。生产各种汽水、冰棍及香槟酒等,年产值45万元,利润3万元。1990年发展到11个,年产值2230万元,利润220万元。
  10.其它食品其它食品加工厂8个。有麦芽糖厂、淀粉酶厂、粉丝厂、酱菜腌制厂、饴糖豆粉厂、五香葵花籽厂。分布在大黄堡、陈嘴、王庆坨、下伍旗、大良、南蔡村、梅厂、河北屯等乡镇。年产值153万元,利润22万元。
  二、饲料工业
  1985年县内有饲料加工厂5个。以鱼粉、血粉、玉米、麸皮、高粱、豆饼等为原料,加工鸡、猪饲料。年产量3614吨,产值131万元,利润13万元,1990年发展到10个,主要分布在黄花店、大沙河、后巷、大良、河北屯、聂庄子、双树等乡镇。主要生产猪、鸡、鹌鹑饲料。年产量6400吨,产值750万元,利润50万元。
  三、纺织工业
  1.轧花 轧花厂2个:大良镇北小良轧花厂和杨村镇五街轧花加工厂,年产值46万元,利润23万元。
  2.洗毛 洗选毛加工厂7个。均系对动物尾、毛初加工,年产值65万元,利润11万元。
  3.棉织 1985年棉织加工厂10个,主要以涤棉线为原料,生产涤棉布、衬衣布、餐巾、围裙、提花织物、床单、平绒布等。年产值1047万元,利润116万元。1990年发展到52个,产值3100万元,利润2400万元。
  4.印染业 1985年印染厂3个,即黄庄乡、杨村镇、豆张庄乡西洲村的染整厂。主要印染丝绸、棉布,年产值116万元,利润9万元。1988年富强印染有限公司建厂。1990年产值达6358万元,利润855万元。
  5.针织品 1985年针织厂47个,其中乡办7个,村办40个。主要产品有毛衣、毛裤、羊毛衫、秋衣、秋裤、棉汗衫、尼龙网片、尼龙手套、化纤袜、线手套等。年产值2247万元,利润115万元。1990年发展到53个,其中乡办10个,村办43个。年产值15000万元,利润1000万元。
  6.毛毡 毛毡厂1个。汊沽港乡西肖庄毛毡厂,建于1979年,主要生产工业毛毡,1990年产值25万元,利润3万元。
  7.丝织品 丝织品厂1个。汊沽港乡勤劳丝织厂,主要生产商标,1990年产值42万元,利润8万元。
  8.合线 合、纺线厂6个。主要加工锦纶股线、合成线、线绳、再生线。1990年产值164万元,利润26万元。
  四、缝纫业
  1.服装制作 1985年服装厂101个。其中乡办19个,村办82个。主要生产中、西式服装、和服、童服、运动服、防寒服、背心、寿衣等。年产值4731万元,利润219.8万元。1990年发展到107个,其中乡镇办23个,主要有汊沽港、陈嘴、东马圈、大沙河、河北屯、下伍旗、大良、大黄堡、大碱厂、梅厂、曹子里、黄庄、河西务、聂庄子、石各庄、黄花店、东蒲洼、豆张庄等乡镇。村办84个,分布在各乡镇。年产值520万元,利润47万元。
  2.制帽业 制帽厂8个。均为村办企业。主要以化纤布料、毛呢、毛皮为原料,生产工农帽、前进帽、童帽、礼帽、皮帽等,1990年产值21万元,利润7万元。
  3.制鞋业 制鞋厂18个。主要生产布拖鞋、便鞋、鞋帮等。1985年产值600万元,利润74万元。1990年产值242万元,利润14万元。
  4.其它缝纫业 其它缝纫厂7个。主要加工帆布包、被罩、邮袋、口罩等。1985年产值128万元,利润6万元。1990年产值340万元,利润19万元。
  五、皮革加工及其制品
  1.皮革加工业 皮革、皮毛加工厂12个。分布在王庆坨镇三街、渔坝口、李场、黄花店、豆张庄、刘坟、大良、北王平等处。1985年产值218万元,利润21万元。1990年产值308万元,利润30万元。
  2.皮鞋制作业 1985年皮鞋厂80个。其中乡办12个,村办68个。生产男、女、儿童各式单、棉皮鞋,年产600万双,产值6549万元,利润349万元。1990年皮鞋厂发展到88个。其中乡镇办15个,村办73个,年产量670万双,产值1.5亿元,利润1450万元。
  3.箱包制作业 1985年箱包皮件厂12个。其中乡办2个、村办10个。年产值800万元,利润28万元。1990年村办增加3个,产值达1800万元,利润170万元。主要产皮箱、皮包、皮衣等。
  4.皮毛制品 皮毛制品厂14个。其中乡办3个,村办11个。主要生产劳保手套,皮毛制品等。1990年产值649万元,利润98万元。
  六、木材及竹、棕、草加工业
  1985年,锯材加工厂5个,木制品厂23个,主要加工门窗、木箱、刀具柄、模具等,竹、棕、草制品厂18个,年产值649万元,利润98万元。1990年产值1300万元,利润110万元。
  七、木器制造业
  木器厂32个。其中乡镇办7个,村办25个。主要生产办公桌椅、沙发、衣柜、橱、木箱、折叠椅、大衣架、文件柜等。1985年产值427万元,利润62万元。1990年产值500万元,利润70万元。
  八、造纸、印刷及纸制品
  1.造纸 造纸厂7个。其中乡办5个、村办2个。主要生产瓦棱纸、有光纸、包装纸、卫生纸。1985年产量3264吨,产值259万元,利润20万元。1990年产量4326吨,产值3429万元,利润300万元。
  2.纸制品 1985年纸制品厂58个。其中乡办2个、村办56个。年产值2532万元,利润278万元。1990年发展到75个,其中乡镇办4个,村办71个。年产值1.4亿元,利润1450万元。主要生产纸箱、纸盒、纸袋、纸绳等。
  3.印刷业 1985年印刷装订厂69个。其中乡办5个,村办64个。年产值1093万元,利润151万元。1990年发展到76个。其中乡镇办8个,村办68个。年产值5000万元,利润560万元。主要加工印刷书刊、本册、盒袋、包装纸、塑印商标、票证等。
  九、文体用品
  1.文教用品 文教用品厂7个。主要生产圆规、橡皮、化学尺、练习本、蜡笔、活动铅笔、有色粉笔等。1985年产值220万元,利润25万元。1990年产值380万元,利润45万元。
  2.体育用品 1985年体育用品厂24个。年产值226万元,利润41万元。1990年发展到27个。年产值380万元,利润45万元。主要产品有网球、羽毛球、跳垫、克郎棋、哑铃、童车、玩具等。
  十、工艺美术
  1.地毯业 1985年地毯加工厂159个,其中乡办9个,村办150个。年产值6554万元,利润273万元。1990年发展到215个。其中乡镇办19个,村办196个。年产值4亿元,利润3200万元。主要加工出口地毯、胶背地毯、栽绒地毯、丝毯。
  2.制花业 1985年绒、绢、纸花厂39个。其中乡办3个、村办36个。年产值1161万元,利润249万元。1990年发展到94个,其中乡办8个,村办86个。年产值2322万元,利润500万元。主要产品有传统绢花、绒花、绒鸟、花灯、风筝等。
  3.金属工艺品 1985年仅大沙河乡黄屯村1个工艺美术厂,是生产景泰蓝的唯一厂家。年产值263万元,利润4万元。1990年新发展3个乡办厂。
  4.绣花 绣花、扣袢厂12个。产品有出口台布、服装花、扣袢等;1985年产值241万元。1990年产值300万元,利润49万元。
  5.首饰 首饰加工厂11个。主要生产金、银花丝首饰。1985年产值39万元,利润3万元。1990年产值100万元,利润10万元。
  6.花炮 烟花爆竹厂1个。杨村镇夹道爆竹厂,生产爆竹已有20年历史,产品以花炮、双响为主。1985年产值30万元。1990年产值60万元。
  7.戏装 戏装、头面厂3个。分布在大孟庄乡小王庄、石各庄乡和南蔡村乡郭庄。主要生产戏衣、戏具、头面。1985年产值7万元,利润5500元。1990年产值20万元,利润3万元。
  8.玻璃制品 玻璃料器厂3个。生产玻璃动物、料器盒等,年产值18万元,利润2万元。
  9.其它工艺品其它工艺厂9个。产品有石雕、锦盒、十二属相、骨珠、工艺蜡烛、渔具等。年产值509万元,利润49万元。
  十一、化学工业
  1.化工产品 1985年化工厂32个。其中乡办10个,村办22个。年产值1321万元,利润125万元。1990年发展到69个,其中乡镇办16个,村办53个,年产值22000万元,利润2400万元。产品有硫酸镍、氧化铁红、抛光皂、硬脂酸、染料、磷酸活性炭、硝酸、泥浆处理剂、油漆、炭黑、化妆品、圆珠笔色等。
  2.胶浆 黄庄乡马家口胶浆厂,系县内唯一厂家。主产胶浆,年产量250吨,产值1万元,利润7000元。
  3.塑料制品 塑料制品厂81个。其中乡办11个,村办70个。1985年产值1217万元,利润179万元。1990年产值8000万元,利润810万元。主要产品有塑料薄膜、布、板、棒、绳、编织袋、窗纱、鱼网、海绵、机壳、鞋底、拖鞋、包装袋、镜框、花盒等。
  4.化学纤维崔黄口镇玻璃纤维厂是1986年后新建,1990年产值1435万元,利润140万元。
  十二、金属制品
  1.模具 模具厂25个。其中乡办3个,村办22个。主要生产橡胶模具、制鞋模具、拔丝模具等。1985年产值1217万元,利润179万元。1990年产值2000万元,利润500万元。
  2.手工工具 手工工具制造厂16个。产品有剪刀、锉刀、搬手、台虎钳、钳子等。1985年产值93万元,利润21万元。1990年产值280万元,利润30万元。
  3.金属容器 金属容器厂11个。产品有水箱、油漆罐、药盒、化妆品盒、金属罐等。1985年产值275万元,利润64万元。1990年产值675万元,利润67万元。
  4.金属丝绳 金属丝绳厂24个。其中乡办4个,村办20个。主要生产钢筋、铁丝、钢丝、铅丝、卷管、圆钉、锚链等。1985年产值659万元,利润105万元。1990年产值1500万元,利润155万元。5.水暖器件 水暖器件厂1985年有1个,年产值6万元,利润1.4万元,1990年有5个,年产值860万元,利润80万元。
  6.钢窗 钢窗厂2个。梅厂乡双庙铁厂、黄庄村金属制品厂。1985年产值19万元,利润3万元。1990年产值18万元,利润1.8万元。
  7.金属表面处理 1985年金属电镀、抛光、热处理、喷漆厂共129个。翌年后经环保部门监察调整,到1990年有140个厂,除杨村镇办1个外,其余均为村办,分散于139个村庄。这些厂主要加工金属部件。1985年产值2305万元,利润521万元。1990年产值6535万元,利润700万元。
  8.制锁 制锁厂8个。主要加工锁件、锁块、钥匙、组装锁头。1985年产值86万元,利润7万元。1990年产值100万元,利润10万元。
  9.刀具 刀具厂5个。生产鞋底刀、刖刀。年产值40万元,利润18万元。
  10.其余金属制品 1985年其它金属制品厂76个。年产值1395万元,利润432万元。1990年80个,年产值4570万元,利润542万元。主要产品有不锈钢表带、皮包五金件、标牌、磁钢、建筑钩、电扇连接件、散热片、笼具、铅封、鞋勾心、大衣钩、垫圈、油壳、镇流器片、瓦棱铁板、电线轴、气筒嘴、打桩活塞环、打火机件、文具等。
  十三、非金属制品
  1.玻璃制品 玻璃制品厂16个。其中乡办2个,村办14个。1985年产值125万元,利润10万元。1990年产值600万元,利润58万元。主要产品有光学镜片、玻璃仪器、镜子、保温箱、温度计、灯具、盒、瓶、三棱镜片等。
  2.石墨坩埚 1984年南蔡村乡定福庄建起1个石墨坩埚制造厂,年产值74万元。
  3.碳素 碳素厂2个,大沙河乡碳化硼厂和豆张庄乡中双庙石墨厂。生产碳化硼、冶金碳素石墨板。年产60吨,产值34万元,利润5万元。
  4.磨石 磨料金刚砂油石厂10个。1985年产值92万元,利润13万元。1990年产值857万元,利润85万元。主要产品有油石砂、砂条柱、金刚砂、砂轮等。
  5.玻璃钢 玻璃钢厂10个。1985年产值357万元,利润44万元。1990年产值400万元,利润50万元。主要产品是以玻璃纤维为原料,制成玻璃钢导风筒、防腐设备等。
  十四、机械工业
  1.锅炉 锅炉制造厂1个。大王古庄乡冷暖设备厂,建于1972年,属县级企业,1985年被列为市级产品。是年产值90万元,利润15万元。1990年产值670万元,利润60万元。
  2.风机 风机制造厂1个。城关镇西南街红旗玻璃钢风机厂,建于1969年,为县级企业。产品以玻璃纤维为原料制成,质量优于国内同类产品。1985年产值45万元,利润16万元。1990年产值261万元,利润20万元。
  3.轴承 轴承制造厂4个。1985年产值61万元,利润16万元。1990年产值261万元,利润20万元。主要生产钻轴、轴承套、轴承珠、5351电机轴承等。
  4.紧固件 螺丝螺母加工厂17个。1985年产值94万元,利润37万元。1990年产值290万元,利润80万元。
  5.齿轮 齿轮加工厂,1985年2个,年产值6万元,利润1.4万元。1990年3个,年产值86万元,利润8万元。主要制造齿轮龙骨和各型齿轮。
  6.通用机件 通用机件加工厂,1985年72个,其中乡办2个,村办70个。是年产值1367万元,利润169万元。翌年增建村办厂2个。1990年产值3320万元,利润475万元。主要加工缝纫机件、锁坯、阀门、仪表壳、炉具、铅件、搬手、模具块、水泵件、铜轴、铜套、活塞等。
  7.机械器材 机械器材制造厂17个,其中乡办6个,村办11个。主要加工毛衣纺织机、烫衣机、医疗器械、单臂骨延长器、空调医疗器、散热片、防腐设备、消防器材、空气净化器、绘图机等。1985年产值1031万元,利润201万元。1990年产值2031万元,利润310万元。
  8.汽车配件 汽车配件厂20个,乡镇办5个,村办15个。1985年产值713万元,利润52万元。1990年产值280万元,利润30万元。
  9.汽车修理 汽车修理厂9个,乡办3个,村办6个。1985年总收入166万元,利润42万元。1990年产值366万元,利润50万元。
  10.电器机械修理 电器机械修理厂62个,其中乡镇办6个,村办56个。维修加工电机、电源控制器、电容器、开关件、蓄电池、空调器、电烤炉、冰箱壳、变压器、电闸、开关柜、电线、电缆、电视天线、灯口、灯座、插座、手电珠、高压水银灯、台灯、壁灯、汽车灯、灯具件等。1985年产值1291万元,利润257万元。1990年产值2314万元,利润260万元。
  十五、建筑材料业
  1.水泥制品 1985年水泥制品厂9个,乡办6个,村办3个。年产值166万元,利润26万元。后为适应建筑业的变化形势,调整了结构,减少5个工厂,到1990年仅存4个,年创产值610万元,利润67万元。主要生产各种水泥预制件。
  2.机制砖瓦 1985年砖瓦厂48个,乡办34个,村办14个。年产值3687万元,利润587万元。1990年发展到61个,乡镇办41个,村办20个。产值7860万元,利润690万元,主要以混合土为原料,生产机制砖瓦。
  3.陶粒 陶粒厂3个,以粘土为原料,烧制成玻璃球状空隙轻型建筑陶粒。1985年产量2.9万立方米,产值146万元,利润26万元。1990年产值460万元,利润46万元。
  十六、冶炼加工业
  冶炼厂4个,亦加工再生铁、圆钢、铁块等。1985年产值56万元,利润9万元。1990年产值100万元,利润10万元。
  十七、电子仪器仪表业
  1.电子元器件 1985年电子元器件厂12个,年产值172万元,利润40万元。1990年发展到18个,年产值7000万元,利润210万元。主要加工生产印刷线路板、电视接收天线、磁石,、电子显示器、警报器等。
  2.仪器仪表 仪器仪表件厂7个。1985年产值77万元,利润29万元。1990年产值277万元,利润60万元。主要加工仪表器件、磁表盘、仪表波信管、卡尺件等。
  十八、医药
  中草药、兽药 1985年中草药、兽药加工厂4个。年产值226万元,利润28万元。1990年发展到13个,年产值4500万元,利润320万元。主要从事姜黄粉、兽药生产及甘草加工。
  十九、橡胶制品
  1985年橡胶制品厂14个,乡办3个,村办11个。年产值475万元,利润30万元。1990年发展到24个,乡镇办8个,村办16个,年产值3800万元,利润234万元。产品为高压胶布、橡胶管、垫、活络带、脚踏皮、胶片、杂品等。
  二十、其它工业
  其它工业厂共34个。有麻刀厂、麻绳厂、麻袋厂、布毛加工厂、粉石厂、弹棉打包厂、车马具厂、苫布厂、布粘厂、肠衣厂、墩布厂、粉煤厂、被套厂、马掌铺等。分布于县内20几个村庄。1985年产值1166万元,利润188万元。1990年产值3600万元,利润380万元。
  第四节 重点企业
  1985年产值30万元以上的企业494个,其中乡办155个,村办339个。1990年连续两年产值达500万元以上的企业76个,其中乡(镇)办36个,村办40个。
  附记 名厂简介
  一、武清皮件厂
  东蒲洼乡索张庄村办企业,建于1979年,建筑面积1920平方米。拥有缝纫机等设备170台件,固定资产28万元,流动资金150万元。1985年从业人员310人,为外加工型企业。主要生产劳保手套,年产120万副,产值458万元,利润59万元,上缴利税22万元。1990年产值1952.6万元,利润167.9万元。
  二、津大制鞋厂
  梅厂张大庄村办企业,建于1985年,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有各种设备76台,固定资产16万元,流动资金46万元,从业人员280人。主要生产各式男女皮鞋,质量达到轻工部部颁标准,荣获天津市乡镇企业管理局二等奖。年产31.6万双,产值316万元,利润46.5万元,上缴利税18万元。1990年产值800万元,利润121万元。
  三、大孟庄乡砖瓦厂
  建于1975年,建筑面积5355平方米,从业人员390人,有轮窑2座,机械设备153台件,固定资产140.4万元,流动资金72.1万元,为自营企业。1985年,年产机砖3850万块,机制瓦190万块,质量居全县榜首。年产值260.5万元,利润49.4万元,上缴利税37.8万元。1990年产值304.3万元,利润48.6万元。
  四、武清木壳厂
  建于1970年,王庆坨镇大范口村办加工型企业。1985年从业人员503人,机械设备177台,固定资产9万元,流动资金213万元。主要为天津、北京、上海等地电视机厂生产电视机外壳。质量在国内居优。年产值519万元,利润117.2万元,上缴利税65万元。1990年产值761.5万元,利润52.1万元。
  五、富强纺织厂总厂
  汊沽港乡富强纺织总厂是由两个分厂组成的纺、织、染综合性国家二级企业,有职工4900人,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6100万元。1989年实现产值1.2亿元,利润1280万元。1990年创产值1.56亿元,利润1543万元,是年向国家上缴税金366万元。
  1.自营部分:1969年建厂(富强织物厂),包括纺、织、染等6个方面组成。主要设备:环锭机36台、经锭机2台、织布机540台、浆染机1台及其它附属设备。主要产品:各种纱年产3600吨,全棉、涤棉府绸1400万米。70%出口美、日、德、加拿大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全棉府绸为市优产品。
  2.合资部分:1988年10月投产(武清印染有限公司)是和香港松柏有限公司、外资服装公司等6家合资的外向型企业。总投资3120万元。主要设备均由西德、意大利、日本等国引进。专营各种织物的染整,年产3000万米。
  六、京津农药厂
  始建于1988年5月,翌年正式投产。占地面积6.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固定资产1220万元,自有流动资金300万元,有职工220人。主要产品为氧化乐果,年生产能力2000吨。1990年产值2859万元,利润965.6万元。
  七、天马铝材厂
  1988年建成,翌年投产,厂区占地面积3.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主要设备:轧铝机5台、熔化炉2座,退火炉2座。固定资产450万元,流动资金120万元,从业人员170人。主产铝板。年生产能力3600吨。1990年产值4794万元,利润143.3万元。
  八、天津市长城罐头厂
  天津市长城罐头厂由天津市食品进出口公司、汊沽港乡六道口村等5家联营。1988年4月建成并投产。是以生产出口产品为主的外向型部级企业。有职工260人,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固定资产净值150万元,有主要生产设备240台件。生产肉类、水果、芦笋等罐头共15个品种。年产各种罐头2000吨,销往西德等几个国家和地区。
  该厂以农副产品精加工为特征,实行原料就地生产、就地采集、就地加工,成本低、效益好。其中芦笋罐头1989、1990连续两年在法国巴黎食品博览会上获金奖。1990年创产值2237.7万元,获利润140.3万元
  九、华都食品厂
  陈嘴乡华都食品厂建于1988年4月,是直冠市级名称的乡办自营企业。建筑面积647平方米,固定资产76万元,有职工150人。主要生产“京式”、“港式”面包,产品销往华北地区。是年获市优产品称号。该厂以合理价格、优质服务、质量优为经营之道。主要以面粉、依士米、香兰素为原料,工艺上采用国际最新生产方式,其产品可与天津市“中日”、“幸福”两大面包厂抗衡。产品深受各地客户青睐。1990年创产值880万元,利润10万元,上缴税金29万元。
  第五节 管理
  一、管理体制
  1958年前,家庭副业主要是搞生产自救,由县委、县政府统筹安排。1958年大型副业由公社统一经营,规模小、时间性强的,由生产队经营。“文化大革命”期间,社队企业受到很大冲击,强调发展农村副业,以集体为主,企业内部不搞经济核算。1979年企业内部恢复定额管理。1981年一些企业实行专项承包制,建立生产管理考核制度。1983年下半年,改大队统一管理为厂长经营管理承包制,改干部任命制为选聘制,改固定工制为合同制,改固定工资制为浮动工资制。并以上缴利润包干、定额上缴、超额分成和利润分成等承包方法,实行集体、合伙、个人3种承包形式。1985年在继续实行“四制”的基础上,乡镇企业开始推行集体承包厂长负责制。是年,在1935个集体企业中,落实承包的1816个,占93.9%,企业内部落实层层承包的1275个,占65.9%。翌年后,县内乡镇企业普遍实行了集体承包厂长负责制。1990年初,有条件的企业实行了成本目标管理、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等管理形式,在企业管理上有了新的突破,提高了企业素质和管理水平。
  二、劳动报酬
  1982年以前,村办企业普遍实行“队记工分、厂付报酬、回队分配、厂方补贴”的办法。1983年后,乡镇企业开始改工分制为工资制,多为固定工资加奖励。随着企业的改革,逐步实行了工资浮动制(即计件工资制),1985年实行计件工资制的企业达1491个,占县乡镇企业总数的77%。是年后,县内大部分乡(镇)村企业实行了计件工资制,企业效益与个人贡献挂钩,体现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1990年职工平均月工资达150元。另有规模较小的户联办企业,平时不发工资,生产经营一段时间或年终,根据获利多少按股分红。股分为技术股、资金股、劳力股等。
  三、产、供、销
  1979年前,乡镇企业中的加工企业,由加工单位负责供应材料和销售产品;自营企业的原料和产品,自采自销。1979年10月后,加工企业,由加工单位安排生产,供应原料,销售产品。少量砖瓦及中小农具修配企业,由市建材公司和计委订购部分产品,并供给部分钢材、木材和煤炭。大量自营企业,靠市场调节,一部分通过供销公司、建筑建材服务公司解决原料,其余仍靠企业自采自销。
  四、行政管理费
  按企业销售收入的1%提取行政管理费,但直接为农业服务的中小农具修理企业不提。所收资金60%返还乡镇政府,10%上缴市企业局。管理费主要用于乡镇企业经委人员工资等开支及会议费、招待费、展销费、培训费等。年收入约200万元。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武清县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以现在武清辖境为主,重点突出了建国后42年的史实,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史实。

阅读

相关地名

武清县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