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形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清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034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形成
分类号: S159.2
页数: 2
页码: 115-116
摘要: 本节主要介绍了当地的气候、地貌、水文、母质条件以及生物活动和人为因素对土壤形成和养分循环的影响。气候变化加速了土壤形成和养分循环,境内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下水参与了成土过程,水文条件对土壤质地和结构产生了影响,成土母质主要是第四纪的松散沉积物组成,生物作用影响土壤母质并引起土壤剖面层次分化,长期农业生产活动改善了土壤的生物化学作用和理化性状。
关键词: 武清县 土壤 形成

内容

一、气候条件
  由于气温年变化和日变化较大,加速了土壤形成和养分循环,促进了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
  二、地貌条件
  境内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下水埋藏较浅(一般为0.5至3米),地下水参与了整个成土过程。所以境内土壤多发育为潮土。随着地势的高低变化,依次分布为普通潮土、盐化潮土、湿潮土。
  三、水文条件
  县境处海河水系下游,河渠密如蛛网,坑塘洼淀星罗棋布。解放前每遇汛期,永定河、北运河等不时决口,河水泛滥,洪水不仅冲刷、搬运土壤,且因流向、流速的变化在沉积过程中起到分选作用。“紧淤沙,慢淤泥”,土壤质地一般由粗到细垂直流向。加之各河流交互沉积,沉积物以层状沉积为主,土体结构较为复杂。
  地下水埋藏浅,矿化度一般为1.0至2.0克/升。各地区地下水矿化度差异较大。地下水埋藏浅和矿化度高的地区,由于水分蒸发,地下水中的盐分易上升至地表,形成盐化潮土。
  四、母质条件
  境内成土母质主要是第四纪的松散沉积物组成。沙质沉积物缺乏养分,粘质沉积物紧实,壤质沉积物质地适中。
  五、生物活动和人为因素
  生物的作用,影响土壤母质,并引起土壤剖面层次分化。
  作物密度和复种指数的提高,防止了土壤中水分的蒸发,抑制了盐分的积累。长期农业生产活动,改善了土壤的生物化学作用和土壤的理化性状。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武清县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以现在武清辖境为主,重点突出了建国后42年的史实,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史实。

阅读

相关地名

武清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