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建置•政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清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0308
颗粒名称: 第一卷 建置•政区
分类号: K928.6
页数: 80
页码: 1-8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武清县建置区划的具体介绍,内容主要介绍了建置沿革、区划变更和乡镇概况两方面内容。
关键词: 武清县 建置 区划

内容

第一章 建置沿革
  第一节 位置面积
  武清县位于天津市西北部,海河水系中下游,为京津走廊。东经116°46′43″至117°19′59″,北纬39°07′05″至39°42′20″。县境东西宽41.78公里,南北长65.22公里,面积1574平方公里。东邻宝坻、宁河县,南与北郊区、西郊区、廊坊市的霸州市交界,西与廊坊市安次区接壤,北与北京市通县、廊坊市的香河县毗邻。
  县城杨村镇(径)距:
  北京市95公里,通县城67公里,大务村50公里。
  天津市区29公里,北郊区小街11.6公里,西郊区大柳滩36公里。宝坻城关镇48公里,大口屯镇36公里,阎皮庄29公里。宁河县芦台镇68公里,潘庄36公里。
  河北省唐山市100公里,廊坊市的霸州市84公里,阙里墅36公里,廊坊市40公里,葛渔城镇35公里,落垡镇27.5公里,北旺镇38公里,香河县城45公里,中营37公里,邢家营42公里。
  第二节 隶属关系
  两汉属幽州渔阳郡。
  三国·魏隶范阳郡。明帝太和六年改隶燕国。
  晋属渔阳郡。武帝咸宁初将渔阳郡并入燕国,遂改隶燕国。
  北朝·魏属幽州,太平真君七年“省泉州入雍奴”,将北平郡并入渔阳郡,郡治在雍奴。周、齐时期属幽州渔阳郡。
  隋文帝开皇时属幽州总管,炀帝大业三年改属涿郡。
  唐高祖武德初改郡为州,属幽州总管府。太宗贞观时分十道,属河北道。玄宗开元间属幽州节度使。天宝元年更名武清,改隶范阳节度使。肃宗至德二年罢郡,复为幽州。
  五代·后唐属卢龙节度使。后晋隶幽州。高祖天福三年入契丹。太宗会同元年属幽都府。
  辽圣宗开泰元年幽都府易名析津府,属南京道析津府。天祚帝保大二年入金,仍属析津府。
  金太宗天会元年入宋。
  宋徽宗宣和中属燕山府,七年复入金。
  金太宗天会三年属燕京析津府。海陵王贞元元年析津府更名大兴府,章宗承安二年改隶盈州。未久,废盈州,复隶大兴府。哀宗天兴三年蒙古灭金,属燕京路大兴府。
  元世祖至元九年大兴府更名大都,属大都,至元间改燕京为中都路,又改为大都路,十三年改隶漷州。
  明属顺天府通州。
  清初属顺天府通州至世宗雍正三年正月改隶天津州,八月复归顺天府通州。六年改隶东路厅。
  1914年为京兆特区所辖,1928年废京兆属河北省,缺列一等县。
  1937年“七七事变”华北沦陷后,属日伪河北省。1938年1月成立河北省公署,分四道,武清属津海道,8月直辖省公署。1940年改属河北省津海道。1945年10月,国民党政府接管武清县,属河北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直至1948年12月
  1937年“七七事变”后,境内已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活动,未建立县一级政权。1941年5月,武清县以京山铁路为界分路南、路北两块。路北属晋察冀边区冀东区西部地区,路南属晋察冀边区冀中第五分区。9月,武清县路南地区属晋察冀边区冀中第十专区第三联合县。1943年7月建立武宝宁联合县,属冀热边区第五专署。1944年1月建立香武宝联合县,属冀热边区第五专署。9月建立路南武清县属晋察冀边区第九专署。1945年1月4日,武宝宁、香武宝联合县归属冀热辽区第十八专署。11月19日,武宝宁、香武宝联合县属冀东区第十八专署。1946年1月建路北武清县,属冀东区第十八专署,5月划归冀东第十四专署,6月路南武清县划归晋察冀边区冀中第八专署。9月8日天津县与路南武清县合并改称津武县,仍属第八专署。11月划归冀中第十专署。1947年10月,路北武清县划归冀东第十五专署,至1949年3月。
  1948年12月,全境解放,津武县、路北武清县隶属关系未变。翌年3月撤销路北武清县和津武县,武清复原名原制,属冀中第十专署。8月1日恢复河北省建制,改属河北省天津专署。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仍属河北省天津专署。1950年10月,将县治由武清城关迁至杨村。1958年10月5日,安次县与武清县合并称武清县,至1961年6月1日复原制,隶属关系未变。1973年8月1日划归天津市。
  第三节 疆域变迁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省泉州入雍奴”,版图最大,包括今武清、香河、宝坻、宁河、大厂和天津市区、郊区部分境地。唐至辽初疆域无大变化。
  契丹会同元年析县地于孙村置香河县,疆域减半。
  清雍正三年析县地与沧州、静海部分境地置天津州。八年将县南142村划归天津县。
  清乾隆七年《武清县志》载:县在京南120里,通州南90里。东至宝坻县界西载村55里,西至东安县界枣林庄25里,南至天津县界马家口70里,北至通州界三垡村35里,东北至香河县界二百户屯40里,东南至宝坻县界韩胜庄100里,西北至通州界漷水铺25里,西南至东安县界落垡村20里,东至宝坻县治90里,西至东安县治35里,南至天津县治120里,东北至香河县治60里,东西广90里,南北袤120里。
  1950年7月,将西十字港、西树儿窝、西安子、王三庄4个村划归宝坻县,宝坻县的大口哨划归武清县,将安平镇小街划归香河县。
  1958年9月,宝坻县的西安子、王三庄划归武清县;9月至10月香河县所辖罗庄、刘皮庄、刘辛庄、朱庄、前段子、段庄、褚庄、神机马房、马神庙、柴庄、李胡庄、丁庄、东王庄、刘怀庄、李大人庄、桐高村、张辛庄、杨家场、艾庄子、亢庄子、三里屯、肖赶庄(肖庄、赶庄)、裴庄、石薄庄(石庄、薄庄)、冯庄、河北屯、马庄、小黄庄、九池元、李各庄、后洞上、洞上、小杨庄、小崔庄、李辛庄、韩家口36个村划归武清县。10月5日安次县与武清县合并称武清县。
  1961年6月1日复原制。将原安次县所辖廊坊、万庄、大王务、码头公社和原武清所辖的北旺公社划归安次县。南王平、芦庄、吕庄、董连庄、侉子营、喜逢台、高庄、下殷庄、大兴庄、大吕庄、小田庄、张五庄、大朱庄、小韩庄、张四庄、张八庄16个村划归天津市河北区。此后疆域无变化。
  第二章 区划变更
  第一节 明清 里社
  县内行政区划,自明始有记载。明弘治十五年将原30里归并为15里屯。清康熙十四年《武清县志》载:“乡镇之隶于邑也,旧凡二百四十有五。间有水旸,不时兵燹频加,民有逃者、亡者、迁徙就食者,室庐悉圮,只存其基。”“清兴三十年来,招徕抚字,流民渐归故居,村落渐为棋布。少则三、四家为一区,多则十数家为一区。”境内有乡镇355个,外五庄5个,里十三庄39个,新取归并各卫村屯52个。清康熙年间并入屯卫里、京卫里即17里屯。光绪七年《武清县志》载:“尹儿湾里不知归并何处,所属村庄、邑境亦无一存者,殆不可考。”今查史料,尹儿湾即今北仓。
  坊—里 韩村一社并入
  白家屯 刘家庄 小北仓 小天村 桐林 新庄 三间房 白家庄 谈合庄 高家庄 扶头 包家楼 仙庄 东陈家庄 西陈家庄 萧家庄 木厂 孝里村 田户村 李罗 秦家营 李家庄 路家庄 水牛村 瓦屋 庄窠 有垡村 安平土地庙东属通州 宝石庄韩家庄 红庙 岳家庄 董家庄 韩村 索家庄 龚家庄 赵家新庄 傅村 赵家庄 堠上 兰城 高村 牛镇 羊房 马河店 碱厂 中汉 奶子房 水火铺 稍子营 枣林庄 刘家庄 大王姑庄 小王姑庄 台头 甄家营 许家庄 王家庄
  坊二里
  杨家庄 太子务 前所屯 北桑园 南桑园 李家庄 土门楼 新庄 陈家庄 韩家庄
  坊三里
  张桐营 荣家营 张家标垡 奶母庄 庞家庄 南宫 谈家庄 沙河屯
  邱家庄里 落垡二社并入
  东马房 邱家庄 杨家疙疸 徐家庄 黄家新庄 张岗家庄 鸦虎寨 朝阳寺 齐相公庄 小鸦虎寨 程孝家庄 程曹庄 北商村 南商村 前后河淤 小幼庄 柳巷 吴家场 龚家庄 侯家场 狗冢 后屯 旧县 耿家庄 张家庄 亭儿上 庵子上 南蔡村 八间房 东蒲洼 西蒲洼 张家庄 三间毛店 魏家庄 小程家庄 郑家庄
  河西务里 北旺社并入
  河西务 刘家庄 东柏 庄头 楼庄 韩胜营 周家庄 梨园 薛家营 苏家庄
  崔一里 崔三里忠义社并入
  北蔡村 崔家庄 三羊房 赵家庄 四靳家庄 东吕村 西吕村 北小良 海子洼 大良 阎家庄 中里寺 双树 小河 蔡各庄 田家铺头 西关 忠义 东莲花池西莲花池 陈家庄 齐家庄 邵家庄 段家庄 姚家庄 甄家营 邢家新庄 刘大家庄 白家庄 武南营 王家务 马棚洼 炒米店 苏家楼 杨驸马庄 东场 西场 何各庄 蒙村
  崔二里 崔四里并入
  王八家庄 宫家营 马家营 白家楼 大黄家铺 小黄家 铺苦盐坨 中心台 朱家槽 四蒲棒 庵子上 刘靳家庄 陈赵家庄 上马台 王三官庄 薛家庄 杜家庄 肖家庄 李凤家庄 贾林庄 于家庄 董家庄 韩家庄 魏家庄 何家庄 大康家庄 小康家庄 九花印子 陶杨家庄 高官口 大白马港 小白马港 汪家庄 石棉花 庄南掘河 王老家庄 东柳店 西柳店 李家庄 碌碡堼 双庙 段家庄 孙家庄 张家庄 陆家大庄 沈家庄 梅厂 曹子村 费家庄 庞家庄 果子王庄 褚家庄 康家庄 杨衡庄 李家庄 萧家庄 九河印子 吴家新庄 甘家庄 陈家庄 周家庄 郭家台 罗家庄 陈赵庄 张小安庄 蒋家庄 王八庄 王老店 糖房 小汪家庄 马家庄 李千户庄 四高庄 叉百户 郭家庄 小杨家庄 小时家庄 洪家庄 韩家庄 孙林庄 齐家庄 刘簸箕庄 郝家庄 大空城 戴家庄 大杨家庄 东丝窝 西丝窝 琵琶庄 杜家庄 务子淀 王家场 三百户营 李家新庄 刘家庄 大曹家庄 周家务 东曹庄 沈家庄 线毫庄 黄家洼 大赵家庄 小赵家庄 皇亲庄 思各庄 后巷 崔黄口 龚家庄 康刘庄 曹家岗 枣南庄 屯地庄 怀家庄 碱土庄 西曹庄 小赵庄 王家庄
  崔五里
  小营村 赵家庄 苏家庄 侯家庄 李千户庄 周家庄 刘家堡 上万窝 下万窝 苏家楼 东苏家楼 赵家东庄 洞上 韩家口 草地村 大赵家庄 小赵家庄 狮子港 高家坑 张家庄 树儿窝 沙坨
  灰埚口里 灰一灰二灰三并入
  韦家庄 卢家庄 瓦房 东州 郭家庄 太平庄 薛家庄 北新庄 韩家营 刘家庄 小顿邱 尚家堼 寺儿上 小梁家庄 城儿上 北章庙 杨村河西 杨村河东 董连庄 五间房 李官庄 下朱家庄 小高家庄 马家庄 陆子小庄 廉家庄 侉子营 雷家庄 尤家庄 盖林庄 喜逢台 杨家河 鸭子徐家 王平庄 灰埚口 王瘸庄 张大官屯 王家庄 汪家庄 陈标庄 朱家马头 掖指 吴家庄 大张庄 于家庄 北王平 藕店 王唐庄 陈家疙疸 大朱家庄 柳河新庄 聂家庄 郎家庄 郑家庄 张四庄 田家庄 小陈家庄 小梁家庄 小常家庄 马家庄 稗店 湾子里 吕家庄
  赵甫庄里 东沽港里并入
  圈子村 叉光 王庆坨 东沽港 范瓮口 六道口 黄庄 高家楼 老米店 马家口 新庄 马厂 高字院 徐字院 蔡家口 皇亲庄
  鱼市庄里 杨柳青社并入
  鱼坝口 庞家嘴 大王庄 小王庄 杨家庄 梁各庄 李各庄 艾甫庄 田庄 陈家嘴 西州村 鱼市庄 晏家庄 头田家庄 杨家田庄 佟家庄 丁家庄
  石家庄里
  皇后店 刘家庄 新庄 定子务 石家庄 西南庄 萧家庄 茨州 来家庄 小营 李家庄 胡家庄 穆家口 青沱尹儿湾里 大直沽里并入
  李家庄 苟家庄 范家庄 秦家庄 邢家营 东顾家庄 西顾家庄 杨桃沽 小顾庄 唐家湾子 田家堡
  坊市屯里 忠和忠化屯并入
  草茨 吴家堤 北旺村 象市屯 官地 枣林庄 万家庄 西村 潘家庄 小枣林庄 西官地
  安本屯里
  韩指挥营 小屯 巨城铺 广善 大营新庄 半城 齐家疃 沙家庄 尹家窑 敖子嘴 臧家庄 柳家庄 五里店 薄家庄 西关
  屯卫里 康熙年间归并
  南屯 东屯 西屯 丁家圈 上丰家庄 下丰家庄 二王公庄 陈家楼 九百户 柴官屯 徐官屯 鲁官屯 张守印屯 曹家园 郑家楼 陈官屯 孔官屯 卞官屯 郭官屯 聂官屯 定府庄 火烧屯 大孟家庄 小孟家庄 傅官屯 蒙村店 白庙 丝各庄 大沙河 小沙河 三百户 十百户 三里浅 六百户 八百户 下五旗 王家堡 七百户 四百户 梁官屯 新庄 二四百户 刘李庄 霍家新庄 杨家新庄 兰家庄 包家营 梁家庄 中丰家庄 古古堆
  京卫里 康熙年间归并
  粜粮务 东西小良 八间房 赶庄 周六营 青沱 罗锅判 大南旺 小南旺 东标垡 西标垡 常流庄 八里桥 甄家营 七字堤 蛮子营 北双庙 南双庙 杨家营 包家营 崔冀营 马家营 张家庄 泗村店 大蘑菇屯 小蘑菇屯 西马房 仓儿上 南马房 后所 王桃园 杨仲河 大周村 小周村 西楼庄 大屯 护卫屯 长亭 聂官屯 解口 中所桃园 黎上屯 小营 大桃园 小桃园 无梁庙
  雍正八年划归天津县142村为:
  赵家场 河北 望海寺 信家台 小于家庄 吴家嘴 白庙村 天齐庙 大石桥 西沽 韩家树 丁字沽 王家庄 桃花寺 柳滩村 霍家嘴 穆家庄 南仓 马家庄 阎家街 中仓 刘家园 北仓 新房 阎家庄 南麻疙疸 北麻疙疸 金家窑 李明庄 黄草坨 范家庄 于家庄 朱家庄 赵家庄 程林庄 张贵庄 小王家庄 贯儿庄 大毕家庄 孙家庄 刘快庄 小孙家庄 杨家庄 楼家庄 南郑家庄 贾家沽道 詹家庄 顾家庄 小杨家庄 何家庄 欢庄 汪家庄 西堤头庄 大孙家庄 小郑家庄 张达庄 潘家庄 崔家马头 翟家庄 小新庄 桃园沽 唐家庄 张满庄 城儿上 邢家沽道 窑儿上 大赵八庄 苑家庄 刘家庄 四里沽 小李家庄 上小汀 下小汀 高家庄 泥窝 卧河 田家嘴 小赵八庄 秦狗庄 郭家庄 王家楼 下刘家庄 小潘家庄 小孙家庄 军粮城 柴家庄 郑家庄 余庆府 梁家嘴 梁家庄 杨柳青 双口村 杨家庄 杨家河 赵家庄 王家庄 安光村 河头三庄 青光村 邵公庄 腰窝 赵家庄 大周家庄 李家嘴 屈家店 沙家庄 柴家楼 丁家庄 王秦庄 桃花口 小周家庄 常家庄 下蒲口 达子新庄 双街 杨家庄 孙家庄 张家湾子 大杨家庄 马家庄 姚家庄 侯家庄 小淀 朱唐庄 孟家庄 高家庄 〓口 胡家园 芦薪河 小杨家庄 大张家庄 刘安庄 刘招家庄 韩胜家庄 贺家庄 朱家庄 张宪庄 郎家园 萧家庄平家庄 上蒲口 丁家庄
  第二节 中华民国区、乡、村
  1934年县分8区,辖765村镇,编为369个自治乡,每乡设乡长1人,副乡长1人。1935年复实行邻里联乡制,以5家为邻,邻设邻长1人,10邻为里,10里为联乡。
  1937年日寇侵占武清后改编乡制。1940年县公署实行乡制,以千户为单位,全县编为8区68乡:一区14乡,二区11乡,三区6乡,四区10乡,五区6乡,六区8乡,七区8乡,八区5乡。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人民公社(乡),乡、镇、村
  一、区划变更 1.1949年1月,全县共划为14个区,区址是:一区城关,二区崔黄口,三区大碱厂,四区大良,五区下伍旗,六区河西务,七区梅厂,八区韩胜庄,九区亭上,十区北旺,十一区河北屯,十二区南蔡村,十三区杨村,十四区拾棉庄。
  3月,将河北屯区划归香河县,全县划为15个区:一区城关,二区崔黄口,三区大碱厂,四区大良,五区下伍旗,六区河西务,七区梅厂,八区南蔡村,九区大孟庄,十区北旺,十一区杨村,十二区黄花店,十三区王庆坨,十四区拾棉庄,十五区汊沽港。
  2.1950年7月,全县15个区的序号和驻地变动为:一区城关,二区北旺,三区大孟庄,四
  区河西务,五区下伍旗,六区北蔡村,七区南蔡村,八区黄花店,九区汊沽港,十区王庆坨,十一区杨村,十二区大良,十三区崔黄口,十四区拾棉庄,十五区梅厂。
  9月,撤销三、五、六、九、十四区,将原15个区划为10个区:一区城关,二区北旺,三区河西务,四区南蔡村,五区大良,六区崔黄口,七区梅厂,八区杨村,九区黄花店,十区王庆坨。
  3.1952年12月,重新划分为13个区。一区杨村,二区南蔡村,三区梅厂,四区大碱厂,五
  区崔黄口,六区大良,七区大孟庄,八区河西务,九区城关,十区北旺,十一区东马圈,十二区黄花店,十三区王庆坨。
  4.1953年13个区下划140个乡和杨村、王庆坨两个区辖镇。1954年将杨村、王庆坨改为县辖镇。
  5.1956年将140个乡并为64个乡:薛庄、大顿邱、下朱庄、老米店、杨村镇、南蔡村、南商村、北蔡村、卞官屯、昝南宫、泗村店、南王平、董河、大吴庄、甘庄、梅厂、魏家堡、长屯、大碱厂、周家务、叉百户、拾棉庄、西掘河、大黄堡、八里桥、陈相庄、崔黄口、前苏庄、刘家务、大良、小营、三百户、粜粮务、安子上、双树、大孟庄、李庄、东仓、河西务、高村、牛镇、城关、无梁庙、小韩村、和平庄、桐柏、大长亭、南营、北旺、大南旺、韩指挥营、东马圈、太子务、豆张庄、南双庙、东州、黄花店、八里桥、梁各庄,庞庄子、陈嘴、汊沽港、六道口、尤张堡。
  6.1957年5月至1958年2月,撤区并乡,全县划为36个乡,1个镇:杨村、王庆坨、汊沽港、石各庄、陈嘴、黄花店、东马圈、北旺、大长亭、南营、大王古庄、城关、和平庄、高村、河西务、大沙河、东西陈庄、下伍旗、大良、崔黄口、辛庄寺、大黄堡、康裕庄、梅厂、灰锅口、双树、大孟庄、大碱厂、北蔡村、黄庄、大顿邱、南蔡村、豆张庄、泗村店、周家务、拾棉庄、东柳行。
  7.1958年9月,建立11个公社,1个农场:杨村、筐儿港北、东马圈、北旺、王庆坨、大黄堡、南蔡村、城关、黄花店、梅厂、河西务、藕店农场。
  10月,安次县与武清县合并,下辖16个公社(农场):廊坊、马头、崔黄口、城关、北旺、万庄、大王务、王庆坨、黄花店、南蔡村、河西务、杨村、东马圈、梅厂、大黄堡、藕店农场。
  8.1959年6月,筐儿港北公社分为筐儿港、大良两个公社。
  9.1960年7月,从大黄堡公社析置肖刘杜农场。
  10.1961年6月1日,安次、武清县复原制,全县新划为29个公社、农场:筐儿港、大良、北蔡村、崔黄口、下伍旗、双树、河北屯、大黄堡、拾棉庄、梅厂、杨村、黄庄、南蔡村、大孟庄、泗村店、河西务、高村、大沙河、大王古庄、城关、东马房、黄花店、石各庄、王庆坨、陈嘴、东马圈、豆张庄27个公社和肖刘杜、藕店两个农场。12月筐儿港公社分划为大碱厂、后巷两个公社。
  11.1962年7月,撤肖刘杜农场建公社。
  12.1964年8月,肖刘杜公社并入大黄堡公社。
  13.1973年3月,杨村公社划分为杨村、大顿邱两个公社。
  14.1974年4月,王庆坨、大黄堡、梅厂3个公社划分为王庆坨、汊沽港、大黄堡、上马台、梅厂、聂庄子6个公社。
  15.1981年1月,武清农场划归天津市农场管理局。
  16.1982年10月,从杨村公社中析置杨村镇。杨村公社驻徐官屯,原属大顿邱公社的曹园、郑楼、陈官屯、孔官屯4个大队列入。
  是年12月,东马房公社改称白古屯公社,大顿邱公社改称东蒲洼公社,拾棉庄公社改称曹子里公社,四一四公社复名豆张庄公社,杨村公社改称徐官屯公社。
  17.1983年6月,改公社为乡、镇建制。县辖1个镇、32个乡。即:杨村镇、徐官屯、东蒲洼、黄庄、豆张庄、梅厂、聂庄子、上马台、曹子里、大黄堡、大碱厂、后巷、崔黄口、大良、河北屯、下伍旗、双树、北蔡村、南蔡村、大孟庄、泗村店、河西务、大沙河、高村、城关、白古屯、大王古庄、东马圈、黄花店、石各庄、陈嘴、王庆坨、汊沽港。
  18.1984年4月,武清农场所辖15个村庄划归武清建下朱庄乡,全县为33个乡,1个镇。
  19.1988年8月,城关、河西务、崔黄口、王庆坨撤乡建镇,辖区未变。
  20.1990年12月,梅厂、大良撤乡建镇,辖区未变。
  二、现行行政区划
  1990年全县辖7镇、27乡,741行政村(其中自然村738个)。
  第三章 乡镇概况
  第一节 县城
  一、旧治 城上、三角淀、旧县、城关镇
  泉州县城遗址在今黄庄乡城上村北。雍奴县城先后在三角淀、泗村店乡旧县村,旧县有雍奴城遗址。唐天宝元年改称武清县。明洪武初迁治于元卫帅府镇抚衙,即今城关镇。1950年10月,迁治于杨村镇。
  二、新治杨村镇
  杨村镇位于县境东南部,京津塘高速公路与京山铁路之间,夹河成镇。聚落呈长方形,南北走向。面积25平方公里。北运河、京津公路纵贯镇中。地势中间高,东西两侧低,一般海拔6米。杨村,相传为杨姓立村得名。《元史》载:“由海洋抵杨村,不十日入京。”杨村之名始见于此。当时,杨村已发展为重要的漕运枢纽。因夹河成镇,故有“杨村河西”、“杨村河东”之称。
  1948年12月19日解放,1950年10月县治迁此。1982年10月建镇。
  镇辖7个自然村,一个镇。有15876户(农业6694户,非农业9182户),54632口人(农业22075人,非农业32557人),其中回族4485人,满族51人,苗族6人,朝鲜族6人,壮族3人,土家族2人,藏族1人。回族聚居五、六、七、八街,七街回民占居民总数的90%。
  镇政府设在常德大街中部西侧。
  解放前,杨村只有药王庙和桥西大街两条主要街道。自双龙桥(今杨村大桥)以200米为半径构成街市,土路狭窄,遇雨泥泞。居民住宅大都是土坯平房。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仅有一些零散的铁木砖瓦行业,商号店铺屈指可数。解放后,经过40年的发展建设,杨村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已成为全县的政治、经济、交通、科技、文化、信息中心。现有街道22条,16个里、86个巷。主干街道有雍阳东道、雍阳西道、大桥道、建国北路、建国南路、新华路、建设北路、建设南路、泉州北路、泉州南路、机场道、团结路、育才路、光明道、振华西道、振华东道、塔园街、常德大街、胜利路、丰收道、站东道、站北路。镇内主要街道均为柏油、水泥路面,四通八达,连而成网。其中雍阳东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线间,隔以长条形街心花坛,坛内栽有各种花木。路两侧有桔红色高压水银灯,彻夜通明。中共武清县委、县人民政府、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机关,人民礼堂、商业大厦、邮电大楼、雍阳宾馆、体育馆、天津师专杨村分校、县幼儿园、雍园等坐落在这条街上。1985年镇内有楼房40栋,建筑面积相当于解放初期的10倍。1990年镇内(驻军除外)已建楼房262栋,是1985年的6倍多。通讯、供电、供水、排水设施完备。
  交通便利。京山铁路设有杨村火车站,京津公路上设有杨村长途汽车站,两侧设有临时站。镇北2公里处有京津塘高速公路收费站,可上下高速公路,由此去北京和天津新港只需40分钟。
  工商业和饮食服务业发展很快。镇内主要企业有化工、机械、建材、木制品、食品、纺织、服装、制革、造纸等。有国营和集体百货商场及门市部46处,商业饮食服务摊点16个,个体摊点星罗棋布。集市主要设在招商场内和大桥东道。逢农历每旬三、五、八、十为传统集日,贸易半径逾15公里。
  文教、卫生、体育事业。现有幼儿园12所,小学9所,中学4所,中专、大专各2所,图书馆、影剧院各两处,工人俱乐部1处,县文化馆、镇文化站、县广播站、电视差转台各1处,医院3所,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各1所,镇东北隅有烈士陵园一座,安葬着98名革命烈士。七街有清同治年间建清真寺一座,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外地驻杨村单位有中船总公司天津储运公司、水电部基础公司、邮电部天津通信设备厂杨村分厂、中农公司津农采购站杨村仓库、天津市化肥农药公司杨村仓库、市外贸土产仓库、市土产进出口公司土产加工厂杨村仓库、天津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杨村仓库、津五市政公司——市政公司法国博聂公司联合体、天津烟草肥实验厂、内蒙古阿尔山制本厂、廊坊市煤矿机械厂、廊坊地区设备修造厂、廊坊地区修试所、杨村农药库、廊坊地区棉麻库、天津师专杨村分校等。
  1976年7月28日地震,死亡6人,伤3人,毁房300间。
  第二节 乡镇
  1.城关镇 位于杨村镇西北23公里(径距,下同),面积55平方公里,1988年8月建镇。辖1个镇、27个自然村。总户数为8021户(农业7382户,非农业639户),总人口为27220人(农业25013人,非农业2207人),其中回族224人,满族32人,蒙古族8人,壮族8人,彝族1人。
  有耕地56398亩,解放前粮食亩产仅60公斤,1990年增长到615公斤,总产1629万公斤。农业总产值4904万元。
  乡镇企业主要有:冷冻厂、砖瓦厂、兽药厂、综合厂、修配厂、鞋厂、服装厂、日化厂、橡塑厂、玻璃钢厂等。有外向型企业11个,年创汇2700万元,产品远销欧、亚、美洲的部分国家和地区。工业总产值16364万元。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1268万元,人均所得1078元。
  有中小学18所。有乡医院1所,床位40张。交通便利,(大)孟(庄)廊(坊)路横贯东西,村村公路相连,镇区电话全部并入市区大网。
  1984年玻璃钢离心通风机获市科技成果三等奖,填补了国家空白。1989年新丽鞋厂的训练鞋和雍阳鞋厂的雪地鞋在中国妇女儿童用品博览会上分别获银牌和铜牌。
  2.崔黄口镇 位于杨村镇东北20公里,面积57平方公里,1988年建镇,辖46个自然村,1个镇。总户数为9934户(农业9133户,非农业80.1户),总人口为34079人(农业32136人,非农业1943人),其中壮族190人,满族69人,蒙古族7人,回族3人,纳西族4人,瑶族2人,苗族2人,藏族2人,毛难族2人,土家族2人,侗族1人。
  有耕地49068亩,解放前夕粮食亩产仅75公斤,到1990年增加到602公斤,总产2289万公斤。农业总产值4510万元。
  乡镇企业主要有:地毯、服装、制鞋、绢花、化工、食品、砖瓦等89个。该镇的地毯业历史悠久,素称“地毯之乡”。1990年地毯行业已发展到49家,年产52.7万平方米,实现产值1.02亿元。全镇工业总产值15628万元,工农业总产值20138万元,人均所得1017元。
  全镇有商业网点11处,1990年社会商品零售额达832万元。有中小学33所,镇医院1所。
  交通便利,(天)津围(场)公路纵贯辖区中部,村村公路相通。电话全部并入市区大网。
  3.河西务镇 位于杨村镇北29公里、京津公路中点。面积39平方公里,1988年撤乡建镇,辖41个自然村,1个镇。总户数为7397户(农业7008户,非农业389户),总人口为24464人(农业22795人,非农业1669人),其中回族2603人,满族18人,蒙古族17人,壮族4人,苗族3人,侗族1人。
  有耕地40029亩,解放前夕粮食亩产仅75公斤,1990年亩产达675公斤,总产1951万公斤。农业总产值3816万元。镇内有市蔬菜基地3031亩,年产蔬菜4441万公斤。索庄萝卜、北三里屯菠菜为名优产品,在京津两地享有盛名。
  乡镇企业主要有:制鞋、地毯、毛织、工艺美术制品、砖瓦、农机修配、鞋模等60个。1990年工业总产值13803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7619万元,人均所得1047元。
  村镇建设发展较快,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居民全部饮用自来水,有邮电支局1所,装机容量100门,电话已并入市网。有占地4万平方米的封闭市场1处,集市贸易年成交额820万元。有中小学13所,医院1所。1989年被国家建设部命名为“全国村镇建设先进单位”。
  4.王庆坨镇 位于杨村镇西南26公里,面积54平方公里,1988年撤乡建镇,辖13个自然村,1个镇。总户数为10229户(农业9689户,非农业540户),总人口为34709人(农业32916人,非农业1793人),其中回族13人,满族7人,蒙古族2人,佤族1人,壮族1人。
  有耕地54606亩,解放前夕粮食亩产仅50公斤,1990年亩产达403公斤,总产1610万公斤。农业总产值3297万元。“津西北万亩果园”在镇内分布5725亩,年产水果115万公斤,有芦笋基地4000亩,年产77万公斤。
  乡镇企业主要有:化工厂、造纸厂、体育用品厂、机械厂、饮水除氟器材厂、砖瓦厂、面粉厂等。名优产品有快速保健体温卡,1990年获中国妇女儿童用品博览会铜牌奖;液晶热象图诊断仪,1988年获天津市第二届国际发明展览优秀发明奖。1990年工业总产值12714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6011万元,人均所得977元。
  1990年被国家建设部命名为“全国村镇建设先进单位”。实现了村村通公路,自来水入户,镇区电话并入市网。大范口新村建设初具规模,有70%的农户建起二层楼房。
  有中小学17所,医院1所。
  5.大良镇 位于杨村镇东北18公里,面积43平方公里,1990年12月撤乡建镇,辖36个自然村,1个镇。总户数为6938户(农业6348户,非农业590户),总人口为25876人(农业24439人,非农业1437人),其中壮族94人,满族48人,蒙古族7人,苗族7人,布依族4人,水族3人,瑶族2人,毛难族2人,藏族1人。
  有耕地41112亩,解放前夕粮食亩产仅50公斤,1990年亩产达782公斤,总产2072万公斤。农业总产值4944万元。1986年国家农业部和地方共同投资270万元,建起了400亩的特种蔬菜生产基地。
  乡镇企业主要有:制鞋、服装、化工、地毯、建材、工艺品、食品、腌制品等。该镇铁编手工艺源于明代,流传至今,近年发展较快,产品行销国外。腌制菜年出口770吨。全镇工业总产值12485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7429万元,人均所得1008元。
  有中小学33所,镇医院1所。
  后营小学院内有两棵古银杏树,树龄已逾千年,胸围分别为4米和4.3米,高16米。
  6.梅厂镇 位于杨村镇东10公里,面积40平方公里,1990年12月撤乡建镇,辖21个自然村,1个镇。总户数为5411户(农业5014户,非农业397户),总人口为19047人(农业17819人,非农业1228人),其中满族10人,蒙古族3人,壮族2人。
  有耕地39806亩,解放前夕粮食亩产仅40公斤,1990年亩产达519公斤,总产1280万公斤。农业总产值2656万元。
  乡镇企业主要有:农机、服装、绢花、缝纫、制鞋、针织、化工、橡胶、造纸、拔丝、砖瓦等。工业总产值16256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8912万元,人均所得1190元。
  镇以制鞋业发达和群众性体育活动普及著称。乡镇企业中,制鞋厂家有14个,素称“制鞋之乡”。建有“梅厂文体馆”1座,可容纳千人。1985年被天津市体委命名为“篮球之乡”。
  有中小学20所,镇医院1所。交通便利,(天)津围(场)公路、杨(村)北(塘)公路在辖区内通过,村村公路相连。
  7.徐官屯乡 为杨村镇北邻,1983年建乡,面积约19平方公里,辖17个自然村。总户数为3547户(农业3218户,非农业329户),总人口为11245人(农业10795人,非农业450人),其中壮族4人,满族1人,回族1人。
  有耕地13727亩,解放前夕粮食亩产仅65公斤,1990年亩产达635公斤,总产635万公斤。农业总产值1391万元。
  乡镇企业主要有:铸造、化工、印刷、印染、服装、五金线材等。1990年工业总产值8789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0180万元,人均所得1024元。
  有中小学10所,乡医院1所。
  8.东蒲洼乡 为杨村镇西邻,1984年7月建乡,面积48平方公里,辖26个自然村。总户数6364户(农业6118户,非农业246户),总人口为22589人(农业21694人,非农业895人),其中满族51人,回族4人,壮族3人,蒙古族1人。
  有耕地48387亩,解放前夕粮食亩产仅75公斤,1990年亩产达617公斤,总产2533万公斤。粮食、蔬菜为主要物产,有7个村被县里定为蔬菜基地,有市蔬菜基地2600亩,年产菜2510万公斤,李楼韭菜为当地名产。农业总产值3798万元。
  乡镇企业主要有:皮件厂、针织厂、纸制品厂、化工厂、食品厂、农具修配厂、砖瓦厂等。名优产品有UNF——5防冻型减水剂、光控水嘴、津武牌单晶冰糖等。
  1990年工业总产值12435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6233万元,人均所得1027元。
  有中小学23所,乡医院1所。
  9.黄庄乡 位于杨村镇西南4公里,面积41平方公里,1983年7月建乡,辖10个自然村,总户数为5585户(农业5421户,非农业164户),总人口为20610人(农业19785人,非农业825),其中回族10人,满族9人,壮族1人。
  有耕地37085亩,解放前夕粮食亩产仅75公斤,1990年亩产达653公斤,总产1820万公斤。乡内有市蔬菜基地1000亩,年产菜1206万公斤,农业总产值3844万元。
  乡镇企业主要有:染整厂、服装厂、纺织器材厂、电子保安器厂、津北化工厂、华光开关柜厂、第二皮鞋厂等,1990年工业总产值10194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4038万元,人均所得1169元。
  乡内有中小学11所,乡医院1所。城上村北有泉州故城遗址。
  1987至1989年兴建小型水库一座,兴利库容180万立方米。
  10.豆张庄乡 位于杨村镇西11公里,面积61平方公里,1983年建乡,辖18个自然村,总户数为6721户(农业6285户,非农业436户),总人口为23498人(农业22548人,非农业950人),其中满族8人,回族2人,蒙古族2人。
  有耕地57020亩,解放前夕粮食亩产近75公斤,1990年亩产达591公斤,总产2678万公斤。农业总产值3862万元。
  1984年周立营村与北京园林局东北旺苗圃共建530亩苗圃一处,专供北京绿化用苗。
  乡镇企业主要有:印刷厂、造纸厂、木器厂、面粉厂、香料厂、修配厂、砖瓦厂等,1990年工业总产值865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2512万元,人均所得954元。
  乡内有中小学23所,乡医院1所。
  铁路、公路交通便利,京山铁路设有豆张庄火车站,公路四通八达。
  1959年4月14日,毛泽东主席到豆张庄视察小麦。
  11.聂庄子乡 位于杨村镇东8公里,面积31平方公里,1983年建乡,辖23个自然村,总户数为3752户(农业3583户,非农业169户),总人口为13189人(农业12505人,非农业684人),其中满族18人,回族8人,蒙古族1人,壮族1人。
  有耕地31249亩,解放前夕粮食亩产仅65公斤,1990年亩产达600公斤,总产1202万公斤。农业总产值2547万元。
  乡镇企业主要有:射月服装厂、气流表厂、五金加工厂、化工厂、皮鞋厂、皮箱厂、地毯厂、纸花厂等。1990年工业总产值10476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3023万元,人均所得1081元。
  射月服装厂生产的呢子大衣,销往日、美、法、加拿大等国和港台地区,年创产值600万元。1988年被农牧渔业部评为优质产品。
  有中小学18所,乡医院1所。
  12.上马台乡 位于杨村镇东南17公里,面积68平方公里,1983年建乡,辖22个自然村,总户数为4408户(农业4171户,非农业237户),总人口为16125人(农业15476人,非农业649人),其中满族23人,蒙古族9人,壮族8人,毛难族4人。
  有耕地43681亩,解放前夕粮食亩产仅45公斤,1990年达495公斤,总产1287万公斤。农业总产值2516万元。
  乡镇企业主要有:钢板弹簧厂、铝制品厂、皮鞋厂、地毯厂、管道阀门厂、修配厂、无线电元件厂、铸造厂等。利特嘉牌钢板弹簧、北斗牌皮鞋被列为市级优秀产品。
  1990年工业总产值8039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0555万元,人均所得1001元。
  乡内有中小学19所,乡医院1所。
  1984年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在王三庄开发渔池1800亩。
  13.曹子里乡 位于杨村镇东北7公里,面积55平方公里,1983年建乡,辖32个自然村,总户数为5940户(农业5526户,非农业414户),总人口为21741人(农业20817人,非农业924人),其中壮族9人,满族8人,回族2人。
  有耕地49260亩,解放前夕粮食亩产仅60公斤,1990年亩产达566公斤,总产1767万公斤,农业总产值2802万元。
  乡镇企业主要有:服装、地毯、缝纫、刺绣、水泥制件、绢花等。1990年工业总产值12476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5278万元,人均所得1040元。
  绢花是乡内传统手工艺品,故素称“绢花之乡”。拾棉庄村86%的农户制花,年产300万支左右。
  乡内有中小学17所,乡医院1所。
  14.大黄堡乡 位于县境东端,东临宝坻县界,距杨村镇20公里,面积90平方公里,1983年建乡,辖32个自然村,总户数为4748户(农业4435户,非农业313户),总人口为17003人(农业16351人,非农业652人),其中壮族39人,满族14人,瑶族4人,蒙古族2人。
  地处县内最低洼地区,常年积水40平方公里,水深0.5米,生长天然芦苇4.5万余亩。解放前当地居民以捕鱼卖苇为生,粮食亩产仅35公斤;解放后,通过兴修水利,治理洼淀,农业生产逐年好转,1990年有耕地11011亩,粮食亩产404公斤,总产348万公斤,农业总产值2065万元。
  1984至1988年联合国粮食计划署投资400万元,建成5700亩养鱼场。该乡渔苇区已成为武清新六景之一。
  乡镇企业主要有:农药、编织、建材、机械修造、皮革制品等行业共56家,1990年工业总产值12881万元。
  津京农药厂建于1988年,生产的氧化乐果达部颁标准,远销11个省市。
  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14946万元,人均所得1020元。
  乡内有中小学27所,乡医院1所。
  15.大碱厂乡 位于县境中部,距杨村镇11公里,面积35平方公里,1983年建乡,辖26个自然村,总户数为5228户(农业4922户,非农业306户),总人口为19835人(农业18930人,非农业905人),其中满族38人,蒙古族5人,壮族4人,回族1人。
  有耕地32053亩,解放前夕粮食亩产不足50公斤,1990年亩产达656公斤,总产1627万公斤,农业总产值2930万元。
  乡镇企业主要有:大发针织厂、津武鞋业有限公司、华光皮鞋厂、华贵服装厂、纸箱厂、医疗器械厂、五金厂等50多个。1990年大发针织厂生产的针织服装获全国妇女儿童用品博览会铜牌奖。1990年工业总产值928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2210万元,人均所得969元。
  乡内有中小学27所,乡医院1所。
  16.后巷乡 位于杨村镇东北16公里,面积33平方公里,1983年建乡,辖20个自然村,总户数为4751户(农业4585户,非农业166户),总人口为16921人(农业16242人,非农业679人),其中壮族120人,满族41人,瑶族12人,蒙古族5人,水族1人,毛难族1人。
  有耕地27766亩,解放前夕粮食亩产仅65公斤,1990年亩产达676公斤,总产1557万公斤,农业总产值2728万元。
  乡镇企业主要有:地毯厂、皮鞋厂、缝纫厂、电镀厂、砖瓦厂等。1990年工业总产值15236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7964万元,人均所得1018元。
  乡内有中小学23所,乡医院1所。
  后巷为县内著名的地毯之乡,生产的“京武”、“美术”、“彩花”三大类别的腈纶地毯,深受外商好评。
  17.河北屯乡 位于县境东北端,与宝坻县和廊坊市的香河县相邻,距杨村镇23公里,面积45平方公里。1983年建乡,辖33个自然村,总户数为8327户(农业8158户,非农业169户),总人口为31061人(农业30025人,非农业1036人),其中壮族105人,满族42人,蒙古族27人,瑶族3人,回族、普米族各1人。
  有耕地47697亩,解放前夕粮食亩产仅50公斤,1990年亩产达710公斤,总产达2344万公斤,农业总产值4819万元。
  乡内有市蔬菜基地1000亩,年产菜5800万公斤。
  乡镇企业有建材、冲压、服装、食品、化工、地毯、纺织等行业55个厂家。乡办的地毯厂、腌制厂、皮件厂3个外向型企业,1990年出口值达708万元。全乡工业总产值8256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3075万元,人均所得1020元。
  乡内有中小学23所,乡医院1所。
  18.下伍旗乡 位于县境东北端,与廊坊市的香河县相邻,距杨村镇26公里,面积50平方公里。1983年建乡,辖34个自然村,总户数为6950户(农业6732户,非农业218户),总人口为25916人(农业24932人,非农业984人),其中满族46人,壮族15人,蒙古族14人,回族3人,瑶族1人,布依族1人,藏族1人,达斡尔族1人,黎族1人。
  有耕地45682亩,解放前夕粮食亩产约50公斤,1990年亩产达748公斤,总产达2244万公斤,农业总产值6085万元。天津市水利科研所于1986年在乡内建成微机控制的低压输水管道试验灌区6000亩,旱涝保收。有市蔬菜基地3780亩,年产菜9460万公斤。林业发展快,为县内片林最大的乡,港北森林公园在乡内占地5000余亩,并有苗圃1500亩。
  乡镇企业已发展到50个,外向型企业9个,有服装鞋帽、工艺品加工、制革、玻璃器皿、食品5个行业。梅花牌酒水具、华合裙、吉祥衬衫都打入国际市场。1990年工业总产值12081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8166万元,人均所得1150元。
  乡内有中小学27所,乡医院1所。
  19.双树乡 位于县境中北部,距杨村镇东北21公里,面积34平方公里。1983年建乡,辖18个自然村,总户数为4123户(农业3820户,非农业303户),总人口为15795人(农业15237人,非农业558人),其中满族33人,壮族32人,蒙古族9人,瑶族2人,仫佬族2人。
  有耕地33870亩,解放前夕粮食亩产仅75公斤,1990年亩产达700公斤,总产达1400万公斤,农业总产值3051万元。乡内有市蔬菜基地1400亩,年产菜2714万公斤。
  港北森林公园在乡内占地4800余亩,全乡林木覆盖率28.9%,蔡各庄村林木覆盖率为47.6%,居全县之首。
  乡镇企业主要有五金、电器、建筑、造纸、家具等行业,主要产品有抽油烟机、暖器炉、电器开关、水泥构件、高档家具等。1990年工业总产值5887万元,工农业总产值8938万元,人均所得1000元。
  乡内有中小学18所,乡医院1所。
  20.北蔡村乡 位于县境中部,距杨村镇13公里,面积35平方公里。1983年建乡,辖24个自然村,总户数为5136户(农业4918户,非农业218户),总人口为17772人(农业17105人,非农业667人),其中满族64人,壮族40人,蒙古族2人,瑶族1人,苗族1人。
  有耕地35310亩,解放前夕粮食亩产约50公斤,1990年亩产达550公斤,总产达1354万公斤,农业总产值3702万元。乡内有市蔬菜基地1150亩,年产菜4420万公斤。
  乡镇企业主要有地毯、服装、木器、砖瓦等。1990年工业总产值793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1632万元,人均所得849元。
  乡内有中小学21所,乡医院1所。
  21.南蔡村乡 位于县境中部,京津公路两侧,距杨村镇12公里,面积44平方公里。1983年建乡,辖26个自然村,总户数为7358户(农业6476户,非农业882户),总人口为24205人(农业22503人,非农业1702人),其中回族110人,满族25人,壮族8人,蒙古族1人。
  有耕地44228亩,解放前夕粮食亩产近75公斤,1990年亩产达590公斤,总产2272万公斤,农业总产值4827万元。近年来该乡已发展为西瓜基地,为全县著名的西瓜之乡。
  乡镇企业主要有模具厂、鞋厂、缝纫厂、地毯厂、净化设备厂、标牌厂、喷漆厂等。产品中电子消炎止痛膜获巴拿马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电冰箱节能保护器、大孔空心砌块获国家专利。1990年工业总产值13414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8241万元,人均所得1261元。
  1986年在南陈庄村建成葡萄酒厂1处,天宫牌系列葡萄酒享誉国内外。
  近年来,乡内建起了张辛庄民办丰收西瓜研究所、郭官屯瓜菜技术研究会等科普组织。1985年5月,国家科委授予“国家科普先进集体”称号,1990年被评为“中国乡镇百颗星”之一,已成为县内著名的科普之乡。
  乡内有中小学29所,乡医院1所。
  22.大孟庄乡 位于县境中部,京津公路两侧,距杨村镇17公里,面积47平方公里。1983年建乡,辖23个自然村。总户数6699户(农业6451户、非农业248户),总人口23379人(农业21817人、非农业1562人),其中满族20人,蒙古族13人,回族12人,壮族12人,苗族7人,布依族1人,侗族1人,土家族1人。
  有耕地46414亩,解放前夕粮食亩产60公斤,1990年达663公斤,总产1936万公斤,农业总产值3898万元。乡内有市蔬菜基地1900亩,年产菜2445万公斤。
  乡镇企业主要有食品厂、编织厂、砖瓦厂、缝纫厂等54家。1990年工业总产值9949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3847万元,人均所得1048元。
  乡内有中小学21所,武清师范学校在乡内,有乡医院1所。
  23.泗村店乡 位于县境中部,距杨村镇14公里,面积53平方公里。1983年建乡,辖12个村。总户数4603户(农业4468户、非农业135户),总人口17382人(农业16536人、非农业846人),其中满族10人,苗族10人,蒙古族3人,壮族3人。
  地处泗村店大洼,解放前十年九涝,粮食亩产不足50公斤,解放后兴修水利改变了旧貌,粮食产量不断提高。1978年太子务一村向国家交售小麦130万公斤。1990年有耕地50767亩,粮食亩产634公斤,总产1784万公斤,农业总产值3552万元。
  乡镇企业主要有:玛钢厂、食品厂、陶粒厂、铸造厂、农机修配厂、砖瓦厂等。名优产品有水暖器材、速冻春卷、陶粒等。小陈庄陶粒厂生产的陶粒,1984年被用于我国南极长城考察站建设,并获“南极站纪念章”1枚,1985年被评为市级优质产品。1990年工业总产值7864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1416万元,人均所得1017元。
  有中小学12所,乡医院1所。
  乡内的天津福远家禽联合有限公司鸡场正在建设中,占地1千余亩。
  24.大沙河乡 位于县境北端,京津公路两侧,北与廊坊市的香河县相邻,距杨村镇35公里,面积31平方公里。1983年建乡,辖21个自然村。总户数为4707户(农业4533户、非农业174户),总人口16439人(农业15814人、非农业625人),其中满族23人、苗族5人、蒙古族4人、瑶族4人、回族2人、壮族2人。
  有耕地31498亩,解放前夕粮食亩产50公斤,1990年达801公斤,总产1361万公斤,农业总产值3770万元,是县内著名的产粮乡。
  1985年建起生产无公害蔬菜、水果的鑫河园艺场1处,占地325亩,为天津第一饭店和其他饭店年提供无公害蔬菜约10万公斤。1986年被市县定为西瓜生产基地乡,1988、1989年均获市农林局西瓜高产竞赛第一名奖杯。
  乡镇企业主要有建材、纺织、服装、印刷、工艺品、木器家具等。1990年工业总产值4979万元,工农业总产值8749万元,人均所得971元。
  乡内有中小学11所,乡医院1所。
  25.高村乡 位于境内西北部,北与北京市通县接壤,距杨村镇33公里,面积42平方公里。1983年建乡,辖14个自然村。总户数5681户(农业5194户、非农业487户),总人口18706人(农业18045人、非农业661人),其中满族15人,壮族11人,蒙古族9人,瑶族6人,回族1人。
  有耕地41082亩,解放前夕粮食亩产60公斤,1990年达732公斤,总产1797万公斤,农业总产值3787万元。乡内有旱涝保收粮食作物井灌区3万亩,实行种、收、管三统一,有市蔬菜基地1560亩,年产菜1849万公斤。
  乡镇企业主要有沙发厂、羊毛衫厂、鞋厂、塑料编织厂等58个。1990年工业总产值8236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2023万元,人均所得1003元。
  有中小学18所,乡医院1所。
  国家农业部于1988年在乡内征地1880亩,投资5000万元,开始筹建肉鸡育种中心。
  26.白古屯乡 位于境内西北部,距杨村镇24公里,面积52平方公里。1983年建乡,辖21个自然村。总户数5695户(农业5503户、非农业192户),总人口21535人(农业20881人、非农业654人),其中满族47人,蒙古族9人,壮族9人,回族4人,瑶族2人,苗族1人,土家族1人。
  有耕地53697亩,解放前夕粮食亩产50公斤,1990年达624公斤,总产2101万公斤,农业总产值3273万元。
  乡镇企业主要有渔具厂、电镀厂、高频焊管厂、电器开关厂、纸箱厂、竹木制品厂、大理石加工厂等。1990年工业总产值8282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1555万元,人均所得975元。
  有中小学19所,乡医院1所。
  27.大王古庄乡 位于县境西北端,北与北京市通县、西与廊坊市安次区接壤,距杨村镇31公里,面积48平方公里。1983年建乡,辖17个自然村。总户数5054户(农业4963户、非农业91户),总人口21223人(农业20620人、非农业603人),其中满族12人,壮族9人,蒙古族8人。
  有耕地41354亩,解放前夕粮食亩产50公斤,1990年亩产达716公斤,总产1432万公斤,农业总产值4061万元。乡内有市蔬菜基地1000亩,年产菜2547万公斤。
  1984年起陆续建成井灌区15650亩,其中天津市水科所低压输水管道试验灌区4000亩。
  乡镇企业主要有锅炉厂、化工厂、食品厂、服装厂、地毯厂等36个。锅炉厂被市劳动局批准为E级锅炉生产厂,酶制剂厂生产的淀粉酶为天津市科技星火计划项目。1990年工业总产值7097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1158万元,人均所得981元。
  有中小学17所,乡医院1所。
  28.东马圈乡 位于县境中西端,西与廊坊市安次区接壤,距杨村镇21公里,面积37平方公里。1983年建乡,辖13个自然村。总户数4693户(农业4323户、非农业370户),总人口16196人(农业15277人、非农业919人),其中满族9人,回族3人,蒙古族1人。
  有耕地37611亩,解放前夕粮食亩产60公斤,1990年亩产达703公斤,总产达1050万公斤,农业总产值3139万元。近年发展为县内主要产棉区之一。
  乡镇企业主要有:工艺蜡厂、服装厂、食品厂、家具厂、化工厂、铸件厂、砖瓦厂等。名优产品有工艺蜡烛、家具等。1990年工业总产值6467万元,工农业总产值9606万元,人均所得971元。
  交通发达,乡内有火车站一座,公路四通八达。
  有中小学10所,乡医院1所。
  29.黄花店乡 位于县境西端,西与廊坊市安次区接壤,距杨村镇15公里,面积52平方公里。1983年建乡,辖18个自然村。总户数6746户(农业6638户、非农业108户),总人口25157人(农业24076人、非农业1081人),其中满族21人,回族9人,蒙古族5人,壮族2人。
  有耕地48747亩,因地处永定河泛滥区,解放前十年九涝,只有夏收。解放后兴修水利,安洪粮丰,1990年粮食亩产达458公斤,总产达1643万公斤,农业总产值2822万元。
  乡镇企业主要有:化工厂、印刷厂、制毯厂、皮革厂、砖瓦厂、制鞋厂等。名优产品有“永定河牌玫瑰精”,曾被评为市级优质产品,远销亚太地区。1990年工业总产值11492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4314万元,人均所得945元。
  有中小学23所,乡医院1所。
  30.石各庄乡 位于县境西南端,西临廊坊市安次区,距杨村镇18公里,面积45平方公里。1983年建乡,辖6个自然村。总户数5217户(农业5079户、非农业138户),总人口21661人(农业21036人、非农业625人),其中满族8人,壮族3人,瑶族1人。
  有耕地50138亩,解放前夕粮食亩产50公斤,1990年亩产达484公斤,总产1771万公斤,是县内玉米主要产区之一,最高亩产达550公斤。1987、1989年分别获市农林局春玉米丰收杯竞赛状元杯和高产评比第一名。农业总产值2990万元。津西北万亩果园占地4300亩。
  乡镇企业主要有华鑫木器厂、毛巾厂、钢珠厂、福康化工厂、塑料加工厂、织袋厂、砖瓦厂等。名优产品有硬木刻金龙椅、太师椅、仿唐三彩陶瓷壁画等。1990年工业总产值11008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3998万元,人均所得985元。
  乡内居民文体生活丰富,有文化活动中心1座,有花会9道,是县内著名的花会之乡和体育之乡。
  
  有中小学12所,乡医院1所。
  31.陈嘴乡 位于县境西南部,距杨村镇12公里,面积61平方公里。1983年建乡,辖9个自然村。总户数8873户(农业8448户、非农业425户),总人口29820人(农业28974人、非农业846人),其中满族22人,回族7人,壮族6人,瑶族2人,蒙古族1人。
  有耕地66460亩,解放前夕粮食亩产50公斤,1990年亩产达474公斤,总产2187万公斤,农业总产值3820万元。乡内有芦笋基地1000亩,津西北万亩果园占地4300亩,是县内玉米主要产区之一。
  乡镇企业主要有食品加工厂、服装厂、皮革厂、化工厂、文教用品厂等。名优产品有:节式吸氧管、港式面包、宫廷烤鸡等。该乡生产的食品花色新、品种多,素有“食品之乡”的美称。1990年工业总产值8038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1858万元,人均所得847元。
  有中小学11所,乡医院1所。
  32.汊沽港乡 位于县境西南部,距杨村镇18公里,面积57平方公里。1983年建乡,辖15个自然村。总户数8386户(农业8043户、非农业343户),总人口30834人(农业29904人、非农业930人),其中壮族7人、蒙古族6人、满族5人、苗族4人、藏族4人。
  有耕地62579亩,解放前夕粮食亩产50公斤,1990年亩产达455公斤,总产达1660万公斤,农业总产值3820万元。乡内有芦笋基地3000亩,津西北万亩果园占地4500亩。
  乡镇企业主要有富强纺织厂、三友毛纺厂、长城罐头厂、印染有限公司、雍南工艺皮件厂、化工厂、兴华人造板厂等67个,其中富强纺织厂为国家二级企业。名优产品有:精梳府绸,1990年6月在北京妇女儿童用品博览会上获银牌奖。长城牌芦笋罐头、清蒸牛肉罐头获1988年第十三届巴黎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并被国家对外贸易部命名为部优产品。1990年工业总产值24429万元,工农业总产值28249万元,人均所得1032元。
  有中小学19所,乡医院1所。
  33.下朱庄乡 为杨村镇南邻,面积28平方公里。1984年建乡,辖13个自然村。总户数4228户(农业3370户、非农业858户),总人口13136人(农业11078人、非农业2058人),其中满族20人、土家族6人、回族4人、白族1人。
  有耕地18683亩,解放前夕粮食亩产50公斤,1990年亩产达656公斤,总产795万公斤,农业总产值2422万元。
  乡镇企业主要有化工厂、塑料制品厂、草编厂、冷拔厂等40个。1990年工业总产值190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4322万元,人均所得905元。
  有中小学12所,乡医院1所。
  1987年建成小于庄水库1座,为武清新六景之一。
  附记
  一、部分古村镇名录
  城关始建于元朝以前。曾为元卫帅府镇抚衙驻地。
  明洪武初,因避水患,县治由邱家庄南旧县迁此。曾为明、清、中华民国和新中国初期的治所。旧有砖城,甚为壮观,风光秀丽。
  城关是县内大的聚落之一,地势较高,呈方型,面积约2.3平方公里。有主干街道3条,称作东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北大街北端为旧县治遗址。北大街南端与东西大街交口处称“小角”。南大街北端与东西大街交口处称“大角”,东西大街全长1.5公里。廊(坊)(大)良公路由此通过,交通方便。
  解放后城内主要街道拓宽并铺成柏油路面,两侧陆续建起住宅、商店和工厂。
  1950年10月,县治迁杨村后,城关为第一区区公所,1957年撤区并乡,为武清县城关乡乡址,1958年为红旗人民公社驻地,1983年为城关乡政府机关驻地。1988年8月为镇政府驻地。
  镇内有1809户,5996人,其中回族212人,满族3人,壮族2人。
  建有4万平方米的农贸市场1处,逢农历每旬一、三、六、八日为传统集日。贸易半径约10公里。
  镇政府机关、公安派出所设在北街北部。县医院分院设在东西大街西段,东西大街中段设有供销合作社门市部,集体、个体商业摊点及银行营业所、邮电支局等。文化站、广播站设在南大街,小学设在西南街南端。城关中学、粮油购销站设在南关。东关设长途汽车站,与天津市区及邻省、邻县通运。
  河西务 位于县境北部,北运河西侧,京津公路中点,南距天津60公里,北至北京60公里。面积2.3平方公里,有754户,2564人。为镇政府所在地。
  河西务建于元朝以前,因地处北运河西岸为榷税之所故名。元朝已成为漕运要地。《元史》载:“至元二十五年内外分置漕运司二,其在外者,于河西务置司,领接海运粮道事。”明朝已发展为京津间重要商镇,《长安客话》:“河西务,漕运之咽喉也。江南漕艘毕从此入。……西岸旅店丛集居积百货,为京东第一镇,户部分司于此榷税。”隆庆六年曾筑砖城,故址为今土城村,清“康熙七年,水涨城圮”,遂西迁1公里许今址,设有务关同知、管河主簿所、巡检司、河西驿、务关营等文武衙署。清末,漕运废止,河西务“漕运咽喉”的地位随之衰落,但在经济作用和地理位置上仍不失武清县重要集镇的地位。近年,天津市拨款修葺一新。大街北口立“津门首驿”碑1座,两侧是青一色的仿古建筑,中段立仿古牌楼1座。为武清新六景之一。
  王庆坨 位于杨村镇西南30公里处,面积3.2平方公里,有6559户,22018人,是县境大的居民地之一。
  建于辽金时期,因有土著王庆首先定居在土丘之上,故名王庆坨。明永乐年间有江南移民迁入,开始兴旺,清乾隆二十三年立集,为津西重镇。
  现有主干大街两条,称东西大街和新开路。新开路北接东西大街中段,构成丁字路,路口以西为商业中心,合作社商场楼、合作商店、粮油购销店等分列路旁。集市设在东西大街中段和新开路两侧。逢农历的三、五、八、十日为集,贸易半径约10公里。镇政府设在新开路南端东侧,派出所在东西大街中段以北。镇内有中小学8所,影剧院、文化站各1处,县医院分院1所。
  津同公路在镇南通过,设有长途汽车站,交通便利。
  黄花店 位于杨村镇西15公里处,永定河南岸,面积约3平方公里。是县内较大的居民地之一,有1726户,5969人。
  建村距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辽元时期建有“省抑宫”,故名“皇后店”,后改称黄花店。
  原有玉皇阁(俗称无梁阁)1座,为市级保护文物。建于辽会同年间,为4层砖石建筑物,毁于1976年7月28日地震,现已无痕迹。
  下伍旗位于县内东北部,南距杨村30公里,面积约1平方公里,聚落呈长方形,西南、东北走向。有437户,1718人。
  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系薛姓立村,得名薛庄。清顺治元年清兵入关,这里被圈为旗庄地,附近4800亩地属下五旗,派管理旗庄地的庄头驻此,遂将薛庄改名下伍旗。1939年因村内有大安寺改村名为大安镇,并建立集市,农历每旬一、五、七、九日为集日。抗日战争结束,集市撤销。1948年12月解放,恢复下伍旗旧称。
  南蔡村 位于县内中部、北运河西岸,京津公路与京福支线交口东北侧,东南距杨村12.5公里。聚落呈长方形,南北走向,面积1.5平方公里。有792户,2357人。
  建于辽、金时期,以蔡姓得名,与北蔡村对称。清朝曾设把总衙门于此。现有南北和东西走向大街各1条,两条大街相交呈十字街,为集市交易之所。农历二、四、七、九日为集日。贸易半径5公里。
  1980年以来,乡直机关及企事业单位陆续迁往京津公路西侧的新区,以供销社各类门市部、银行营业所、粮食购销站等于此构成商业中心。高级中学、乡卫生院、乡广播站在公路以西。县办庆华机械厂、乡办农机站、文化馆、电影放映队在公路两侧。通往东马圈的公路始于此,公路西侧有长途汽车站,交通便利。
  崔黄口 是一个古老集镇,建于元朝前,以崔、黄二姓得名。清朝于此设把总衙门。
  面积约2.5平方公里,有4个村民委员会,1362户,4334人。现有东、西、南3条街道,在镇中心构成丁字形路口,为集市交易场所。农历二、四、七、九日为集日,贸易半径5公里。供销社各类门市部分布在西大街两侧。高级中学、初级中学、县医院分院各1所设在西部。影剧院、文化站、广播站均设在东南部。镇政府、公安派出所设在南大街。县办地毯厂在最西端。
  (天)津围(场)公路经此,在东北侧与杨(村)崔(黄口)公路汇合。津蓟铁路在镇东侧通过,设有汽车站和火车站。
  梅厂 建于元朝以前,以梅姓立村得名。清同治年间立集。
  面积约1.4平方公里,1134户,4009人。有东、西、南、北4条主要街道于镇中央构成十字形路口,东西大街为商业中心,有商场、粮油购销站、信用社、邮电局、卫生院及兽医站。集市设在十字路口及西大街,农历一、四、六、八日为集日,贸易半径约5公里。镇政府机关、公安派出所、初级中学设在东大街东端,高级中学设在南大街南端。
  有杨(村)北(塘)公路、(天)津围(场)公路过此,交通方便。
  大碱厂 于明永乐年间立村,因土地瘠薄含碱故名。面积约2平方公里,325户,1098人。
  1964年以来沿杨(村)崔(黄口)公路两侧新建主干大街1条,长150米,供销合作社、粮油购销站、邮电支局、信用社等设于此。1966年辟为集市,集市设在大街中段,逢农历每旬三、五、八、十为集日。
  村内有乡卫生院,大碱厂中学、小学,设有长途汽车站,交通便利。
  大良 建于唐朝以前,初名大良屯。后演化为大良,意为优美良好的地方。东北部曾有永济寺塔1座,1964年坍塌,已无痕迹。
  面积约2平方公里,639户,2140人。东西大街与(下伍)旗(大)良公路相交呈十字形路口。路口以西为新建区,供销社各类门市部及医院设于此。逢农历每旬一、三、六、八为传统集日,贸易半径约5公里。高级中学和小学校设于东北部,服装厂、农具修配厂、面粉加工厂等乡、镇企业在南部。
  有(下伍)旗(大)良、廊(坊)(大)良、杨(村)崔(黄口)公路通过,交通便利。
  东马圈 成村于辽代,因辽军牧马草场得名。又因在西马圈之东,故名。明末、清初只有几十户人家。至光绪二十年,京山铁路京津段通车后,因紧靠落垡车站,人口逐渐增多,以煤栈、粮栈、棉栈和饮食、旅店共十几户构成街市,1959年辟为集市。
  面积约2.2平方公里,785户,2603人。有南北向街道1条,东西街道3条,十字街以南为南大街,是主要的商业街道,此街设有供销社门市部、卫生院、银行营业所、邮电支局等。乡政府机关及公安派出所、中小学校设在东部。集市设在十字街一带,逢农历每旬二、四、七、九日为集日,贸易半径约8公里。县供销社轧花厂设于西北角,年加工皮棉100吨。
  靠近铁路、公路,交通方便。
  大孟庄 位于县内中部偏北,东南距杨村18.5公里。面积约1.5平方公里,有556户,1902人。
  建于明朝永乐年间,以孟姓得名。1952年5月建立集市。
  河北屯 建于元朝至元年间,系军屯立村,因位于辽运河北岸故名。面积约0.5平方公里,聚落成长方形,东北西南走向。有1124户,4248人。
  街道平坦,宅区房舍多为砖瓦平房,已基本排房化。有东西走向大街1条。供销合作社、邮电所、信用社、粮油购销站等分布在大街两侧,是该乡商业贸易中心。农历每旬二、五、七、十日为集日,贸易半径约5公里。
  公路东通崔黄口,西通(下伍)旗(大)良公路。天津长途汽车通此。汽车站在东侧,交通便利。
  汊沽港 建于明永乐年间,汪梁两姓人家在此定居立村。因位于三角淀北侧,附近为上游洪水汇集归淀之所,河汊交错,遂得名汊沽港。有3618户,12701人。
  兰城 始建于汉朝,据出土碑文所载,燕门太守鲜于璜家居此地,曾修建土城故名兰城,原城址已无痕迹。
  大宫城 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正月在此屯田,曾筑有城基,因岁涝不收,迁于清沧。现旧城东南角残垣土基尚依稀可辨。今村址覆盖于古城西北面,因得名大空城,后改为大宫城。
  筐儿港 建于明朝,濒临北运河,河道决口,民夫用筐盛土堵塞决口,立村得名筐儿港。
  宝稼营 建于明洪武年间。包姓军官带兵在此屯垦,得名包家营。至清乾隆三十二年乾隆帝巡幸江南途经此地,赐名保驾营,民国初改名为宝稼营至今。
  太子务 辽代建村,河运曾在此榷税。元时皇太子曾在此造船,故名太子府,后改为太子务。村西南隅有凤凰台遗址,为元皇后探视太子所居,被列为武清六景之一。解放初台高数丈。
  东仓、西仓、南仓 三村系元朝河西务十四仓旧址。十四仓建于元朝至元二十五年,为储存漕粮的仓库。后因水患,仓房废置,演变为3个村落,以方位得名东仓、西仓、南仓。
  牛镇 始建于明朝初期,传说宋朝杨六郎镇守边关时,在村西北角摆过牤牛阵,遂名牛阵, 后演变为牛镇至今。
  距城堡 唐朝时称东厂屯。村有东西筒子城,只有一条东西街,由于地震城裂,有一能工巧 匠把裂缝锯上,得名锯城堡,后演变为距城堡。
  奶母庄 建于明成化年间,此地为皇庄官田,后赐给宫廷一奶母,立称奶母庄。
  扶头 建于明永乐年间,系安置江南移民定居之所,原有佛寺1座,佛像颓坏只剩头部,遂 得名佛头村,后谐音演化为扶头村。
  第三节 村街
  1990年境内最基层行政单位村或街741个,是年各村街的名称、户数、人口、土地、粮食产量、各项产值、人均占有一并列表。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武清县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以现在武清辖境为主,重点突出了建国后42年的史实,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史实。

阅读

相关地名

武清县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