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节 高村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0292
颗粒名称: 第三十节 高村乡
分类号: K928.5
页数: 3
页码: 394-396
摘要: 本文记述了高村乡位于区境西北部,距城区杨村37公里,与北京市通县接壤。高村乡政府驻地,辖16个村民委员会,包括14个自然村。
关键词: 武清区 村落地名 高村乡

内容

位于区境西北部,距城区杨村37公里,与北京市通县接壤。高村乡政府驻地,辖16个村民委员会,包括14个自然村。
  高村 距今六七千年前有人类活动,村南出土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棒等文物。汉代出现聚落,唐代成村。因周围地势低洼,村落建在高隆地带,故名。
  董庄 位于乡驻地北1公里。汉代出现村落,村西有汉代五沙坨墓群遗址,面积2000平方米。清顺治年间为高村董姓庄头的打谷场,由看场佃户定居成村,以姓氏得名。
  牛镇 位于乡驻地东南3公里。汉代出现聚落,村东发现汉代村落遗址,面积4000平方米。辽、金、元三代为军队屯田、放牧牛羊的草场,随着养牛户增多,村落扩大,得名牛镇。
  兰城 位于乡驻地西南2公里。战国时期出现聚落,村南有战国聚落遗址,约20万平方米,村东有汉墓群、鲜于璜墓遗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由鲜于璜氏得名于家村。西晋年间,名门望族兰姓迁入。围村筑起土城墙,而得名兰城。
  后侯尚 位于乡驻地西南3公里。汉代成村,考古发现村西有汉代、元代村落遗址,面积约4000平方米。因位于古堠之上(堠:古代瞭望敌军之土堡),故名堠上。北魏时期,桑干河从村中穿过,此后便有前、后堠上之分。后来,堠上讹传成侯尚,直到今天。
  任庄 位于乡驻地西南3公里。清乾隆年间成村。此地系大周村任姓打谷场,由佃主姓氏得名。
  台头 位于乡驻地西3公里。汉代出现聚落,村西发现汉代南上坡墓群,面积8000平方米。凤河故道经此,聚落在土台之上,形似人头,故名。
  碱厂 位于乡驻地西2.5公里。汉代成村,时称北庄户。村落遗址面积1.2万平方米。明永乐年间,山西移民迁此,因村周多为碱性土质,更名碱厂。
  永兴庄 位于乡驻地西北2公里。汉代成村,村南有汉代包家坟遗址、村北有汉代大寺顶子遗址。曾名包家坟、大顶寺;明永乐年间,山西移民迁此,取永远兴旺之意,更名永兴庄。
  中汉 位于乡驻地西北1公里。汉代成村。考古发现村东有汉代村落遗址,面积1万平方米。相传汉光武帝刘秀被敌兵追至此处,得到一位壮汉救助。临行时光武帝叮嘱壮汉及村民记住“中兴汉室”,故名中汉。
  大周村 位于乡驻地西北2公里。东汉时期出现聚落,村东南有汉代墓群遗址,面积有5万平方米。由周姓立村,以姓氏得名周村。辽代,为避战乱,几户周姓迁出,在村北1里许另立村落,故有前、后周村之称。明、清后称大、小周村。
  小周村 位于乡驻地西北2.5公里。辽代成村,村南的南上岗子有辽代村落遗址,面积约1.5万平方米。由大周村周姓迁此定居成村,初以方位称前、后周村。明、清后以村落大小称今名。
  里老 位于乡驻地东北3公里。汉代出现聚落,村北有汉代墓群遗址,面积1万平方米;村西北发现辽代墓群遗址,从墓志铭得知,该村辽代称袭礼乡李罗村。(请看本书第十七章《典型村落的历史考证》)近代,谐音演变为今名。
  田户 位于乡驻地东北2.5公里,汉代成村。村西北有汉墓遗址,面积1万平方米;村西南有村落遗址,面积约7.5万平方米。明永乐年间划归皇庄官田,该村称佃户村,清代改称田户村。

知识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武清村落发展史》

出版者:百花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武清村落的发展史,其中包括了武清村落的历史演进、武清的自然地理环境、武清的人文特点、远古~秦统一前的武清聚落、秦、汉时代武清聚落的兴衰、魏晋南北朝——武清村落的衰败时期、隋、唐——武清村落再度繁兴、宋、辽对峙——武清村落稳定发展时期、金代——武清村落的复杂化、元代——武清村落的复兴时期、明朝——武清村落快速发展时期、清朝——武清村落持续发展时期、中华民国——武清村落趋于萧条时期、新中国——武清村落的巨变时期、历代河流洼淀变迁对村落的影响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武清区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高村
相关专题
兰城
相关专题
后侯尚
相关专题
台头
相关专题
碱厂
相关专题
永兴庄
相关专题
中汉
相关专题
大周村
相关专题
小周村
相关专题
里老
相关专题
田户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