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节 大良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0278
颗粒名称: 第十六节 大良镇
分类号: K928.5
页数: 4
页码: 368-37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大良镇位于区境北部,距城区杨村19公里,大良镇政府驻地,辖37个村委会,含一个镇、37个自然村。
关键词: 武清区 村落地名 大良镇

内容

位于区境北部,距城区杨村19公里,大良镇政府驻地,辖37个村委会,含一个镇、37个自然村。
  大良 辽代成村,辽军掠夺大梁(开封)十余万人口,强迫迁移燕京(北京),一部分人到了大良附近定居下来,为怀念故土,新的村落称大梁,后演变成大良。
  南阎庄 位于镇驻地西1公里。辽代为产盐集中之地,而得名盐庄。后盐业衰败,阎姓进住,更名阎庄。明、清村落扩大后,又有南、北阎庄之分。
  侯家庄 位于镇驻地东北1公里。明初是南蔡村侯姓佃地,由佃户定居成村,以佃主姓氏得名。
  西苏庄 位于镇驻地东北1公里。明永乐年间,江南移民苏姓到此屯田定居,成村后得名苏庄子,后为有别于县内同名,改今名。
  前沙坨、后沙坨 分别位于镇驻地东北1公里、2公里。明永乐年间,江南移民被官府安置在此屯田定居,因建村于大沙坨前、后,故名。
  庞各庄 位于镇驻地东北3公里。明永乐年间,江南移民庞姓被官府安置在此屯田定居,成村后以姓氏得名。
  打铁苏庄 位于镇驻地东北3公里。辽代潘姓在此定居,成村后得名小潘庄;后山东苏姓打铁匠居此,因憎恨潘姓一家是北宋大奸臣潘美后代,将聚落建成铁锤形,锤头对准潘姓聚落,后潘姓败家迁出,更名打铁苏庄。
  南赵庄 位于镇驻地西北4公里。清初,从迤寺村迁出赵姓村民在此定居成村,得名迤寺赵庄。又因在迤寺村以南,于民国初年改今名。
  后营、东营、西营 位于镇驻地西2.5公里。战国时期出现聚落,村西有战国聚落遗址,面积6万平方米。汉代由皮姓立村,名皮庄,隋唐时期毁于战火;辽代“游、李”两姓迁入立庄,称游李庄,后讹传为油里庄;辽、金、元时期,驻军屯田,附近形成三个村落,按照坐落在油里庄的方位,称油里庄后营、油里庄东营、油里庄西营。民国初年简化成今名。
  炒米庄 位于镇驻地西南4公里。辽代,此处是为辽军炒米的聚落,即把生米炒熟,供军队食用。成村后得今名。
  杨场 位于镇驻地西南3公里。清乾隆年间,为长屯村大户李家的打谷场。佃户杨姓在此看场,成村后以姓氏得名。
  东崔庄 位于镇驻地西南2.5公里。明初,山西移民崔姓在此屯田定居,成村后与西崔庄对应称今名。
  北小良 位于镇驻地西南1.5公里。元朝末年,从东小良迁出几户,在此垦种立村,因相对方位居东小良村北,故名。
  杨辛房 位于镇驻地西南2公里。明末,有杨姓一家从杨驸马庄迁此定居成村,以姓氏得名杨新房子,后演变为杨辛房。
  海自洼 位于镇驻地南1.5公里。明永乐年间,山西大槐树下刘姓几户移民迁此屯田立村,因聚落周围地势低洼,每逢夏季汪洋如海,故名海子洼。后演称今名。
  向阳 位于镇驻地南2公里。元代为京城杨驸马家的佃户庄,名杨驸马庄。近代村东运粮河故道发现元代沉船。1967年更今名。
  前赶庄、后赶庄 分别位于镇驻地北3公里、2.5公里。相传辽代,萧太后被宋兵追赶,隐蔽在一个小村休息。一支辽兵急速赶来救驾,小村得名赶驾庄,俗称赶庄。后村落扩大,分出前、后赶庄。
  张庄 位于镇驻地北4公里。明永乐年间,江南移民张姓几户在此屯田立村,以姓氏得名。
  霍寺 位于镇驻地北3公里。明永乐年间,有江南移民霍姓迁此屯田,居住在一座破寺内,得名霍家寺,俗称霍寺。
  金辛庄 位于镇驻地北2.5公里。清中叶,大良村金姓佃户迁此租田定居,成村后以姓氏得名金新庄,后演称今名。
  北窑上 位于镇驻地西北5公里。辽代,村民在此建窑烧盆,后成村落得名窑上。1955年其东邻官院村并入,仍称窑上。1984年因在县内重名,更今名。
  北小营 位于镇驻地西北5公里。辽代萧太后曾带兵在此扎营,成村后遂称萧家营。解放前村中古庙中,有一座铜磬,上面刻有“萧家营”字样,后讹传为小营。1984年因在县内重名,相对方位居北,更今名。
  黄辛庄 位于镇驻地西北4公里。明中叶,划归皇家官田,称皇亲庄。清代划归旗地,黄姓庄头在此垦种,改称黄辛庄。
  屯底庄 位于镇驻地东南1公里。明永乐年间,此地为军户屯田的百户所,置囤屯粮。屯田军户走后,山西移民在囤底附近定居成村,得名囤底庄。后讹传成屯底庄。
  西赵庄 位于镇驻地东南1.5公里。明永乐年间,江南移民赵姓兄弟迁此屯田,分居于两地,成村后取名赵庄。为区别在县内重名,以其相对方位居西,更今名。
  碱土庄 位于镇驻地东南1.5公里。明永乐年间,江南移民迁此屯田定居,因周围土质严重碱化,故名。
  恩家庄 位于镇驻地东1.5公里。明永乐年间,江南移民恩姓迁此屯田定居,成村后以姓氏得名。
  安家务 位于镇驻地东南2.5公里。元代成村,屯田军安姓军官驻地,成村后得名安家务。蒙古人发声“府”、“务”不分,故又称安府。
  营门赵庄 位于镇驻地东南3公里。明永乐年间,江南移民赵姓被官府安置此地屯田立村,称赵庄,又因其村址坐落于辽代军营大门外,故名营门赵庄。
  李千户庄 位于镇驻地东南4公里。元代为军官李千户※的佃地及住所。招徕佃户租种,成村后得今名。
  小周庄 位于镇驻地东4.5公里。明永乐年间,江南移民周姓在此屯田定居,成村后以姓氏得名。
  马辛庄 位于镇驻地东3.5公里。清初,从河西务迁来马姓一户在此定居,成村后以姓氏得名马新庄。后演变为马辛庄。
  刘家务 位于镇驻地东3.5公里。元代成村,屯田军50户以下设务。刘姓军官的驻地,成村后得名刘家务。蒙古人发音“府”、“务”不分,故又俗称刘家府,简称刘府。

知识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武清村落发展史》

出版者:百花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武清村落的发展史,其中包括了武清村落的历史演进、武清的自然地理环境、武清的人文特点、远古~秦统一前的武清聚落、秦、汉时代武清聚落的兴衰、魏晋南北朝——武清村落的衰败时期、隋、唐——武清村落再度繁兴、宋、辽对峙——武清村落稳定发展时期、金代——武清村落的复杂化、元代——武清村落的复兴时期、明朝——武清村落快速发展时期、清朝——武清村落持续发展时期、中华民国——武清村落趋于萧条时期、新中国——武清村落的巨变时期、历代河流洼淀变迁对村落的影响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武清区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大良
相关专题
南阎庄
相关专题
侯家庄
相关专题
西苏庄
相关专题
前沙坨、后沙坨
相关专题
庞各庄
相关专题
打铁苏庄
相关专题
南赵庄
相关专题
炒米庄
相关专题
杨场
相关专题
东崔庄
相关专题
北小良
相关专题
杨辛房
相关专题
海自洼
相关专题
向阳
相关专题
前赶庄、后赶庄
相关专题
张庄
相关专题
金辛庄
相关专题
北窑上
相关专题
北小营
相关专题
黄辛庄
相关专题
西赵庄
相关专题
碱土庄
相关专题
恩家庄
相关专题
安家务
相关专题
营门赵庄
相关专题
李千户庄
相关专题
小周庄
相关专题
马辛庄
相关专题
刘家务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