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大黄堡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图书
唯一号: 020520020230000273
颗粒名称: 第十一节 大黄堡乡
分类号: K928.5
页数: 3
页码: 355-35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大黄堡乡位于区境东部,距城区杨村25公里。大黄堡乡政府驻地,辖28个村民委员会,含32个自然村。
关键词: 武清区 村落地名 大黄堡乡

内容

位于区境东部,距城区杨村25公里。大黄堡乡政府驻地,辖28个村民委员会,含32个自然村。
  大黄堡、小黄堡 古雍奴薮的一部分。明永乐年间,江南移民黄姓迁此以垦田、捕鱼为业,搭窝铺居住在洼淀中的高台上,得名黄家窝铺,后移民增多,渐成聚落,称黄家铺,清代乾隆年间,村落人口增多,面积扩大,将“铺”字改成“堡”。清代中叶,黄家堡部分村民搬迁东南1公里许,另成村落,称小黄家堡,原来的黄家堡称大黄家堡。民国初年简称今名。
  陈庄 位于乡驻地南2公里。明永乐年间,江南移民陈姓迁此,以捕鱼、垦田为业,定居后渐成村落,故名。
  赵庄 位于乡驻地东南2公里。明永乐年间,江南移民赵姓来此捕鱼、垦田,后成村落,故名。
  武庄户 位于乡驻地东南6公里。明永乐年间,江南移民关姓迁此捕鱼、垦田,渐成村落,名关庄窝,清初圈(quān)为旗田,武姓庄头进住,更名武庄户。
  张辛安庄 位于乡驻地东南4公里。清朝初年,此处被圈为旗地,张姓庄头在此经管佃户耕作,后成村落,取平安之意,称张新安庄,后改今名。
  忠辛台 位于乡驻地东南3公里。明永乐年间,山西大槐树下移民迁此屯垦、捕鱼定居,因村子坐落在高土台之上,居洼淀中心,取名中心台,后改今名。
  西朱家曹、南朱家曹 位于乡驻地东2公里。明永乐年间,江南移民朱姓等十几户迁此捕鱼、垦田定居,因村旁古河道形似槽子,故称朱家槽。清末民初村落扩大,人口增多,发展成两个庄台,按其方位称西朱家曹、南朱家槽。后把“槽”字易成了“曹”字。
  前蒲棒、后蒲棒 分别位于乡驻地西北1公里、2公里。明永乐年间山西大槐树下移民迁此垦种、捕鱼,渐成村落。因村周围是洼淀,多长蒲棒草,聚落在四个土台之上,故称四蒲棒村。解放后人口增加,村子扩大,四个庄台分成两个村,前两个庄台称前蒲棒;后两个庄台称后蒲棒。
  蒋庄子 位于乡驻地东北4公里。清初,圈为旗地,蒋姓庄头在此经管佃户垦种,渐成村落。以姓氏得村名。
  普贤坨 位于乡驻地东北3公里。明朝中叶,几户山东难民迁此定居于大土坨之上,以熬小盐(土盐)为业,故名苦盐坨。清末民初,雅称今名。
  白楼 位于乡驻地东北4公里。明永乐年间成村。江南移民白姓一家在此定居,周围地势较低洼,房基较高,远望如楼,俗称白家楼,后更今名。
  刘靳庄 位于乡驻地东北6公里。清康熙年间形成的佃户村,由刘、靳两姓庄头立村,始称刘靳家庄,后更今名。
  曹家岗 位于乡驻地西北13公里。清康熙年间,被圈为《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家的旗地,曹家派庄头在此经管,佃户聚落建于土岗之上,故名。《红楼梦》中有记载。
  东八里庄 位于乡驻地西北10公里。明初,山西移民八户王姓来此屯田立村,得名王八家庄,又称王八里,清朝末年改名八里庄。后为区别县内重名,更今名。
  四马营 位于乡驻地西北8公里。元代为军队屯田牧马的营地,元朝灭亡后,尚存军户遗址及老马四匹;明初,山西移民迁入后成村,故名。
  庙台 位于乡驻地西北4公里。明永乐年间,江南移民垦种定居成村。此前村中有一座小庙遗址,因水患只存一块台阶,故名。
  柳台 位于乡驻地西北4公里。明永乐年间,江南移民柳姓迁此垦荒立村。初名柳家台,后改今名。
  郭台 位于乡驻地西北4公里。明永乐年间,江南移民郭姓迁此垦荒立村。初名郭家台,后改今名。
  沈台 位于乡驻地西北4公里。明永乐年间,江南移民沈姓迁此垦荒立村。初名沈家台,后称今名。
  东丝窝、西丝窝 位于乡驻地西北4公里,明初成村。时有四户江南移民到此垦荒,在一个土台上搭窝铺居住,得名四家窝铺,后又有四户移民在附近一个土台上搭窝铺定居,也称四家窝铺。为区别两个村落,按方位称东四家窝铺、西四家窝铺。清代,村落扩大,村民觉得村名不雅,遂改今名。
  务滋甸 位于乡驻地西北10公里。明初,山西移民立村。此处地势低洼,移民定居于方形的土台之上,土台形似杌凳,取名杌子甸,后演变为务滋甸。
  大杨庄、(东)小杨庄 位于乡驻地西北13公里。清朝初年,此地被圈占为旗地,由杨姓庄头立村。后佃户增多,部分佃户迁出,另立新村,故有大、小杨庄之分。后因县内小杨庄重名,按小杨庄相对方位居东,故名。
  小石庄 位于乡驻地西北9公里。清康熙年间划归旗地,王府派石姓庄头经管佃户,立村后故名。
  果汪庄 位于乡驻地西北7公里。清康熙年间划归旗地,果、汪两姓庄头经管佃户,成村后故名。
  代庄子位于乡驻地西北8公里。清康熙年间形成的佃户村,戴姓庄头立村,始名戴家庄,俗称戴庄子。解放后,为书写方便,改今名。
  千户庄 位于乡驻地西北6公里。元代屯田军千户长的驻地,世袭制。千户长姓李,故名李千户庄,清乾隆七年《武清县志》载:李千户庄。后演变为今名。
  东汪庄 位于乡驻地西北6公里。清嘉庆年间,汪姓一家由宝坻县汪曹庄迁此定居,渐成村落,称汪庄,又因在果汪庄以东,故名。
  四高庄位于乡驻地西北4公里。由庙台、郭家台、沈家台、柳家台四个自然聚落组成。因地处洼淀之中的高地上,故称四高庄。1984年划为行政村。

知识出处

武清村落发展史

《武清村落发展史》

出版者:百花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武清村落的发展史,其中包括了武清村落的历史演进、武清的自然地理环境、武清的人文特点、远古~秦统一前的武清聚落、秦、汉时代武清聚落的兴衰、魏晋南北朝——武清村落的衰败时期、隋、唐——武清村落再度繁兴、宋、辽对峙——武清村落稳定发展时期、金代——武清村落的复杂化、元代——武清村落的复兴时期、明朝——武清村落快速发展时期、清朝——武清村落持续发展时期、中华民国——武清村落趋于萧条时期、新中国——武清村落的巨变时期、历代河流洼淀变迁对村落的影响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武清区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大黄堡、小黄堡
相关专题
陈庄
相关专题
武庄户
相关专题
张辛安庄
相关专题
忠辛台
相关专题
前蒲棒
相关专题
后蒲棒
相关专题
蒋庄子
相关专题
普贤坨
相关专题
白楼
相关专题
刘靳庄
相关专题
曹家岗
相关专题
东八里庄
相关专题
四马营
相关专题
庙台
相关专题
柳台
相关专题
郭台
相关专题
沈台
相关专题
东丝窝、西丝窝
相关专题
务滋甸
相关专题
小石庄
相关专题
果汪庄
相关专题
代庄子
相关专题
千户庄
相关专题
东汪庄
相关专题
四高庄
相关专题